∵∵3.“果觉因心”之文(法门不能相混)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于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其修因证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续编卷下·无量寿经颂)

这条文,讲的非常彻底,非常到位,是我们净土法门的精华。这段文如果都明白了,净土法门你就过关了、毕业了、不用再学了。

这一条文,叫做“果觉因心之文”。“果觉”是果地的觉悟;“因心”是因地的发心。后面的括号说明:法门不能相混。

我们修持佛法,两种不同的法门,不要把它们混到一块儿。混到一块儿以后,你就出故障了,就麻烦了。所以,印光大师在这里劝我们说:“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先来解释最后这一句。

净土法门很特别,“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绳”就是线,古代的木匠做活要用墨线,称为准绳,所以又引申为标准。

印光大师在这里说:净土法门,不能拿着通途法门的教理来做标准、来衡量。

很多学净土法门的人,心里边就像拨浪鼓一样,觉得说:“我这么多的烦恼,一点也没有开智慧,持戒也不能清净,妄想纷飞,半点禅定也没有,我这样怎么能往生呢?”这就是以通途的教理为标准,他以为净土法门也一定要戒律清净、禅定清净、要开智慧,以为做不到这些就不能往生。这个是错的,这个就将净土法门与通途法门混淆了。

净土法门特别,只要“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本来就不要求戒定慧,戒定慧你能做到,当然好,即使一点没有做到,都不妨碍。

这些话只有祖师慈悲我们,才恳切地劝我们要听信、要明白。

不可用通途法门衡量净土法门

修持法门,如果能分清通途法门和特别法门,平时听到有关的议论,心里就不会惊动,很稳定,听法也能明白。不然的话,我们往往会听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话,听进来之后,心就慌乱,没有底了。

所以,祖师的教导很重要,就是说我们特别法门,不能够按照通途法门的教义来衡量。如果我们不明白,听别人一说:“某某人哪!你只念佛怎么能往生呢?你烦恼这么重,业障没有消除,工夫也没有提上来,还没有禅定,又不清净,你怎么能往生呢?”你一听就冰凉了:“是啊!我这样怎么能往生?”这就是拿通途法门的教义作为准绳,来衡量净土法门,这就错了,是不正确的。

因为修通途法门,一定要达到断惑证真,这是通途法门的标准。但净土法门不要这样,没有断惑、没有证真,你真信切愿就可以往生西方的。这是两个法门不同的地方。

比如说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讲:“佛讲心净则国土净。你心不清净,怎么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心净国土净,这句话有没有错呢?这句话是佛讲的,当然正确。但是,这不是讲净土法门,你如果拿着这句话来讲净土法门,又是把法门搞混淆了。

“心净”是指心体纯净,心清净了,自然展现庄严清净的国土。法藏菩萨的心清净,所以他成就的极乐世界就是国土净。这个都是大菩萨,乃至佛的境界,不是凡夫能够做到的。

“心净国土净”,这句话一听,就赶紧去修清净心——你那个清净心修得再多,都是染污的、虚假的,不是真正的清净心。坐那里感觉到安详一点、内心的粗烦恼少一点,就觉得这个是清净心——太差了!真正的清净心不是这样。《心经》里讲:“不垢不净”,无所谓垢染,也无所谓清净,它是绝对性的。不是说“我稍微好一点”,那都是相对的,都是生灭法、有为的,一会儿清净,一会儿不清净了——都是假的。

净土法门反过来,是“国土净则心净”。极乐世界是清净庄严的国土,我们一往生极乐世界,当下所有的烦恼消除干净,智慧增长,心就清净了。

这才是凡夫能够学得来、做得到的法门。

风景喻:国土净则心净

比如说:在广州、深圳等大都市里边,车水马龙,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光线污染,家务事、工作事,万事揪心,要让自己心净,怎么能够净呢?那么,到了节假日,大家为了逃避喧闹的城市,就会来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大家一来到锦石岩,一看见这里的山水、地貌,城市里的那种紧张、压力自然就释放了,大家的心就感到清净了。

这个说明什么呢?环境能够改变我们的心,国土清净了,心就清净了。

所以,真修行人不要讲大话,要依我们凡夫做得来的,我们所学的法门是:国土净则心净。

来到风景优美的地方,自然内心就感到安详、平和。如果在大城市里呆着,有逼迫感、压力感,一抬头都是高楼,旁边都是车声、人声,喧闹不停,你不看也得看,不听也得听,看到的、听到的,六根对六尘,都让我们染污。这样我们在娑婆世界是不可能清净的,所以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喊破喉咙也枉然——通途教理

还有人讲到:“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说你口中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是散乱的,没有禅定,你喉咙喊破了,也不能往生。这句话对我们净土法门来说是错误的,又是拿了通途法门的教理来衡量特别法门。因为通途法门就是要修戒定慧,要断惑证真。他说:“你虽然念佛,但是你没有戒定慧,你心里很散乱,你没有断烦恼,你不是喉咙喊破也枉然吗?”这是通途法门的教理。所以,大家一听到这样的话,就担心了、害怕了——不必!

如果我们懂得净土是特别法门,我们心里边就很踏实。“对对对!你讲的是不错!不过你讲的是按照通途法门戒定慧修行的,我现在是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两不相干!”

乘缆车上山喻:念佛没感觉

就好像我们上丹霞山一样,通途法门就好比一步一步地上台阶,感觉很实在,上一步台阶,就感觉“我进步一点了”,再上一步,又进步一点了,每一步都有感觉。如果坐电缆车,没感觉,“呜——”就到山顶上去了,没感觉就上来了。

很多人念佛,他不老实念,为什么?“我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哎呀,师父啊,我念了好长时间,没感觉啊?”又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还是没感觉!”没感觉就对了!念佛不是找感觉,找感觉就错了。为什么错了?你又把这个感觉放在前面来代替六字名号了——不是这样的!

初机学佛都这样,教他老实念佛,念不下来,今天学了一个咒,好像“我上了一个台阶”;明天又念一个咒,“哎呀,又进了一步”;后天又学了一个什么……他都是累积,一步一步地慢慢来。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没感觉。上了电缆车,“呜——”一下到山顶了——“莫讶一称超十地”,有什么感觉?没有次第。不是一步一步地来的,像坐飞机一样,坐在飞机上不动,然后空中小姐通知了:“各位乘客请注意,现在飞机要着陆了。”“啊?我还没感觉就到了。”你走路就不一样了,感觉多得不得了。一路风景转换不断,五里、十里……清清楚楚。自力修行法门,好比走路,一步一步来,“我修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我学法,一个、两个;我断烦恼,断见惑、断思惑……”,都是很明了的,有次第的,一级一级的。但净土法门不是这样。

我们学净土法门,要按照祖师的教导,懂得我们这个特别法门跟通途法门不一样。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是指我们这个法门很广大,没有任何人遗漏在外。

有两种大:一智慧大,一慈悲大。

向上智慧大,文殊、普贤这样的大菩萨,都要求生极乐,都不能出于其外。

向下慈悲大,《观经》五逆十恶众生,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还有谁不能修呢?《庄严经》更说:“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所以说,其大无外。

其他法门,要么下机不能修,要么上机不需修,都有在外,都不能叫做大。

全事即理,全修即性

“全事即理,全修即性”:“事”就是指事相,有为、造作、生灭的,就是事;“理”就是理体,理体不生不灭。

“全事即理”是什么意思呢?说净土法门的修持,好像看上去是有为的、生灭的事相,但是,当下契入不生不灭的理体,这叫“全事即理”。

如果按照通途法门来讲,你要达到“事即是理”,那要破无明,证得真如佛性,念念契合真如理体。没有破无明,事就是事,理就是理,分成两片,不可能“事即是理”。

比如说修布施,我们修布施,都是生灭的事。

布施这件事要能够即理的话,就要达到什么程度呢?

“三轮体空”。没有我在布施,也没有对方受我布施,也没有中间所施的财物,这三方面都空掉了,但你还在做布施的事业。这样“三轮体空”所做的布施,就是“事即理”。事即理,解脱才有希望。凡夫修行,哪能修成这样子?我们做的事就是事,与不生不灭的理,根本就分为两片。

“全修即性”:“修”就是指外在有为的修相;“性”就是指自性、本性、佛性。修即性,必须彻悟自心才有分。事与修,理与性,可以合在一起,不过分能分所而已。“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谈何容易?

可是我们净土法门,印光大师说就是这样。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事、是修,好像事相上也有生灭,但是,当下它和不生不灭的理体、佛性完全相契。

这个需要费一点心思来理解。这是因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它是阿弥陀佛的无上正等正觉,它本身是不生不灭的。我们凡夫的心,虽然在有为事相地造作修行,但是当下就契合这句名号本身的不生不灭的正觉理体,所以叫“全事即理”。只要我们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不用懂得什么生灭不生灭,也不用懂得什么佛性不佛性,当下就跟佛性契合,当下就跟阿弥陀佛的无量光寿成为一体,这个叫“全事即理,全修即性”。

为物身、实相身

所以,昙鸾大师用两个名词来说明阿弥陀佛,叫做“为物身”、“实相身”。“为物身”就是指为了众生而成就的这尊佛身;“实相身”是指他本身所证悟的无量光明、无量寿命,他是真如实相的本身。

这句话是说明,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本身,它是真如实相,同时,它是让我们众生可以称念得来的这句佛号。因为它是“为物身”,我们就可以念它,“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们才可以有事修。阿弥陀佛如果不是为我们成就这句名号,凡夫怎么跟阿弥陀佛接触?我们跟他没有关系啊!因为他是在不生不灭的境界当中,我们则完全在生灭的境界里边,我们没法跟阿弥陀佛产生心灵的沟通。除非你达到不生不灭了,你才可以跟阿弥陀佛的心光相交集;你证悟了无量光、无量寿,你才可以跟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无量寿碰合。

现在阿弥陀佛为了慈悲我们,他虽然本身住在无量光、无量寿的真如理体、不生不灭的境界当中,我们在这个境界之外,他为了慈悲我们、救度我们,就把他的无量光、无量寿、不生不灭的果觉——无上正等正觉,形成“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说:“这六个字给你念,你只要会动嘴巴念就可以。”这样,阿弥陀佛就跟我们结合起来了。

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是两面的:向着佛这一面是无量光、无量寿,是阿弥陀佛本身的觉悟,叫做“实相身”,你向着众生这一面叫“为物身”,就是六字名号可以给你念。你念了这句六字名号,你抓住这一面——就像一张纸,你得到正面,就有反面;得到反面,就有正面。像一枚钱币,你抓住这一边,整个钱就是你的。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从凡夫这边来看,是生灭的,“哎呀,我睡着了,没有念;想起来,我再念了”。但是,这句名号本身另一面,是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无量寿,是不生不灭,是真如理体,是佛性的完全显发,是理体的完全证悟。所以,我们念佛,叫“全事即理,全修即性”。

别的法门不可能啊!你诵经,经本身不具备这样的功能,除非你诵经开悟,证得诸法实相,你才能够“事即理”,你才能够“修即性”,不然你都不能做到。

所以,圣道法门的修行要悟后起修,没有开悟之前,它跟理、跟性都是分成两片。

你看我们这个法门多殊胜,即使我们这样凡夫的身份,你张张嘴念“南无阿弥陀佛”——全事即理。

全事即理,大家不要觉得容易啊!

以一般来讲,你最少要达到大彻大悟的地步;达到大彻大悟的地步,还没有做到全事即理,只是说路子明白了。登地的菩萨,才能事理融合在一起。

而我们念佛的人“全事即理”,这个“全”也特别有意义,“全”是全部,没有一点遗漏在外,并不是说你达到清净心了,你念佛好像“事即理”;你没有达到禅定,你念佛“事不即理”——不是这样!有禅定、无禅定、出家人、在家人、有智慧、无智慧,你只要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哪怕是一个三岁小孩子,他也是“全事即理”,没有遗漏在外的。跟你有没有智慧、烦恼多少都没有关系的。这个不容易啊!

“全修即性”道理也是一样的。“修”又叫事修;“性”又叫理性。

行极平常

“行极平常,益极殊胜”:“行”就是指行持。

净土法门修行起来很平常,平平常常,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没有什么玄妙奇巧!学别的法门都可以有所矜持,“持戒啦,得定、得通、开智慧……”。净土法门,你就是有戒、有定、有慧,都派不上用场。

就像坐船过海一样,你是一个世界级的游泳冠军,坐在船上面,也不以游泳技术好为夸耀,因为都用不上了。

好像蜡烛光在太阳光下面,就没有光了,看不到了。不要说凡夫,就是阿罗汉的戒定慧,乃至就是菩萨的戒定慧,来到六字名号里边,通通看不见了。

《无量寿经》说:声闻、菩萨的光明,遇到阿弥陀佛的光明,就没有了,消失了。

经文说:

譬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汗,唯见大水。

劫末起大洪水,高山、低山全部都淹没了,除了大水,什么都看不见了。

彼佛光明,亦复如是。

阿弥陀佛的光明也是这样的。

声闻、菩萨,一切光明,皆悉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声闻就是指阿罗汉。阿罗汉的光也好,菩萨的光也好,遇见阿弥陀佛的光怎么样呢?

“皆悉隐蔽”:都被阿弥陀佛的光盖住了,没有了,看不到了。

圣人要入净土法门,也不靠他的戒定慧。不靠他的戒定慧,不是说让他去破戒、让他去散乱、让他没有智慧,不是这个意思。他有戒定慧,就以他戒定慧的身份来念南无阿弥陀佛,而真信切愿;不是靠他戒定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名号去往生。所以叫做“拣去自力”,不用你戒定慧的力量。

就好像我们坐船过海一样,你是一个游泳冠军,你要坐船——拣去自力,不用你下水游,你会游泳这个力量不用了,派不上用场!因为船的力量更大。并不是说世界冠军就成了一个不会游泳的旱鸭子了,不是的。你还是会游泳,不过你坐在船上,用不着自己游泳了。

像善导大师,他有禅定三昧,有戒定慧,可是他往生极乐世界,也不是靠这些,也派不上用场,他还是靠南无阿弥陀佛。龙树菩萨、普贤菩萨,都是靠阿弥陀佛愿力去往生的。

我们凡夫更不用说,我们戒定慧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同样可以靠阿弥陀佛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这个法门特别、殊胜。这里两句话说:“行极平常”:如果看他的行持,非常简单,平平常常,从早到晚,从晚到早,就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没有什么玄妙的,也没有什么好像了不起的地方,“你就是念一句佛嘛!”对了。

益极殊胜

“益极殊胜”:但是,他所得到的利益却是非常的超越,叫“益极殊胜”。

这六句话,第一句冠总,后面五句是对第一句“净土法门”的说明赞叹。

除了净土念佛法门以外的法门,都不能叫做“其大无外”,为什么呢?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修不来戒定慧,你就遗漏在戒定慧的法门之外了。但是,净土法门没有哪个会被遗漏的。

如果按照自力通途法门修行,就不能做到“全事即理”,只有豁破无明的菩萨才能做到“全事即理,全修即性”。可是净土法门不一样,通通可以做到。

各位了解这些,心里面就感到欢喜,我们所修行的虽然看上去很平常,但是我们得到的利益很殊胜。

自力通途法门看上去修行很勇猛、很精进、很了不起、很卓越,但如果不是那个根机,得到的利益很浅薄。

就像投资做生意一样,简简单单花一点点小钱,赚大大的钱,这个生意愿意做;绞尽脑汁盘算,投资很多,结果还赚不到钱,谁愿意做这个投资买卖呢?

实在的人能够老实念佛

如果你一开始不了解净土法门,现在从别的法门转向净土法门,这是进步了;你学了净土法门,念佛,退下去学别的法门,找感觉去了,这就退了。

哪一种人能够念佛?实在的人。那些追求花哨的人,追求玄妙的人,可能不容易老实念佛,他心里不安分,老是念这句佛,他觉得没味道。他不懂得“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他是在追求表面的。他想在这个世间成为一个大修行人给别人看,那么,这个净土法门不合他的口味。不过就是念佛,没什么看的。

“你看我会咒、我会坐,还会诵、会唱,会这个、会那个,都会很多……”,就是不会念佛——完了!

什么都不会,就会念佛,你就什么都会;什么都会,就是不会念佛,等于什么都不会。大家要明白,大家这个地方要警惕!

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好,我们再往下面学习:“良由”:“良由”就是正是因为。为什么行持这么平常、利益这么殊胜呢?

“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两句话真的是其味无穷。

这个要解释。佛教讲“觉”,“佛”就是“觉”的意思。凡夫迷而不觉,阿罗汉是“自觉”;菩萨“自觉、觉他”;佛呢?“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阿罗汉、菩萨是“因地觉”,而阿弥陀佛的觉悟是果地的觉悟。果地的觉悟,就不是一般因地觉悟能够比的了。阿弥陀佛的觉悟就好像太阳光一样,阿罗汉的觉悟像星光,菩萨的觉悟像月光,那跟太阳光是没法比的。

“因地心”:没有成佛之前都是在因地。我们现在想往生、想发心修行、想解脱生死轮回、想成佛,这个心叫做因地心。有因才有果。

因地的心有两种:一种就是通途法门的,就是自己发菩提心,修戒定慧,以自己的菩提心作为我们的因地发心。这个难了!菩提心不好发!

第二个是特别法门,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作为我们的因地心,作为我们的信愿心。净土法门,因地心就是“信愿”。

我们相信极乐世界、相信阿弥陀佛、相信念佛往生西方、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有这样的心,这样的心是我们自己能够产生的吗?不是。这个心是阿弥陀佛的果地觉。

信愿心就是清净心,能让我们决定往生

这个信愿心就是清净心,最宝贵的心,就是佛心。为什么呢?它是阿弥陀佛果地的觉悟所做成的,所以叫“果地觉为因地心”。阿弥陀佛如果没有成佛,请问我们各位,你有信心吗?

他都没有成佛,我们哪里有信心啊?如果没有极乐世界,你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吗?都没有极乐世界,你往生哪里呢?是他成了佛了,有了极乐世界了,而且把他成佛的功德送到我们心里边,说:“这个给你,请你往生。”我们接受了,才成为我们的信愿心。所以,这个心很可贵,这个是佛心啊!不要在我们信愿心之外再去找清净心,那是丢掉西瓜去找芝麻。这么宝贵的佛的果地觉所构成的因地心,你都觉得不宝贵,还要再去找清净心,你真是大错特错!即使深入禅定,心得清净,还是在三界之内;而这个信愿心能让我们往生成佛。

“师父,这个信愿心不是我自己的吗?怎么是佛给我的?怎么是阿弥陀佛的果地觉?”你看印光大师讲“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是说我们这一个心,当下就是阿弥陀佛的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各位,你怎么不往生?你怎么不成佛?肯定往生,肯定成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