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略解卷上

天台山国清寺静权法师述

今解此经。总分为三。甲初总题∵二译师∵三正文∵今初

地藏菩萨本愿经

题为一经之纲宗。所谓提其纲。则众目自张。挈其领。则襟袖毕至。故先释题。次入文。以天台弘经方轨。必先五玄释题。然后四意消文。此由智者亲证法华三昧。解法华经。以五玄释题。四意消文。故以此法。遍解众经。所谓五玄者。初释名。二显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夫名为能诠。若无能诠之名。安有所诠之体。故先名次体。然体非宗莫会。故须明宗。既由宗会体。则有化物之用。故须论用。但体有广狭。宗有邪正。用有大小。故须判教相也。释此五玄。有通有别。通则七番共解。别则五章各释。就通七番共解。一标章、二引证、三生起、四开合、五料简、六观心、七会异。标章令易忆持。起念心故。引证引据佛语。起信心故。生起使不杂乱。起定心故。观心即闻即行。起精进心故。后三起慧心故。五心立。成五根。排五障。成五力。游七觉。登八正。入三解脱门。此则七番共解大略如此。次五章各释。亦有通别。通则一代。别则此经。就通亦论通别。约教行理。各论通别。一教论通别者。众生之机不一。佛对机说法亦异。是为教别。同一金口所说。是为教通。二行论通别者。因地修行各异。证果则同。是为行论通别。三理论通别者。一理而应众名。或云实相。或云真如。故理别。众名同显一理。故理通。此约一代所说。而论通别。

次约本经论通别。地藏菩萨本愿为别。经字为通。先释别名。次释通名。众经名目甚多。然立题不出七种。所谓单三复三具足一。此经以人法立题。人有因人果人。法有修法证法。地藏菩萨为因人。积因成果。从性起修。故以不思议人法立题。今先释人。地藏二字为别名。菩萨二字为通名。地藏以喻立名。地喻菩萨心地。依宝云经。地有十义。一广大义。以喻菩萨发广大菩提心。二众生依。喻菩萨为众生之所依故。三无好恶。喻菩萨於诸众生。无简择故。四受大雨。喻菩萨能受诸佛大法雨故。五生草木。喻菩萨出生一切诸功德故。六种子所依。喻菩萨为菩提种子所依托故。七生众宝。喻菩萨利益众生法故。八生众药。喻菩萨出生对治众生法故。九风不动。喻菩萨世间八风所不动故。十师子吼不惊。喻菩萨闻说深法不惊疑故。藏者包藏。如世库藏。菩萨以地为库藏。依胜鬘经。藏有四义。一无价藏。如如意珠。以喻菩萨乘。二上价藏。如金。喻缘觉乘。三中价藏。如银。喻声闻乘。四下价藏。如铜。喻人天乘。菩萨具此四法。随机演说。故称为藏。菩萨是半梵语。具足应云。菩提萨埵。此云觉有情。此有三义。一、虽觉尚有情识。属自利边。二、以此法觉悟有情。属利他边。三、自觉觉他。属兼利边。菩萨有四教不同。今为圆教菩萨。且发心久远。是大菩萨也。次再释法。本者初也。昔也。菩萨过去世为长者子。及国王等。发菩提心。愿者誓愿。有通有别。通则四弘誓愿。别则观音十二愿。弥陀四十八愿等。今地藏通则无时无处。莫不度生。别则悲心偏切。常作幽冥教主。济度地狱之苦。

次释通名。经者。梵语修多罗。有翻无翻。各有五义。言无翻者。以多含不翻。含有涌泉、出生、绳墨、显示、结鬘之五义故。言有翻者。翻经、翻论、翻法本、翻线、翻善语教。此皆约义而翻也。天台和会二家。翻为契经。此方圣人所作称经。以例佛说为经。契者合也。契理契机也。又训为径。佛说三藏。皆是返妄归真。修行之径路也。初释名竟。

二显体。名为假名。体为实质。名为能诠。体为所诠。种种文字。无非名言。故须寻文达理。如因指见月。故释名后。必须显体。夫至理幽微。不但会之至难。亦复说之不易。兹以三义而为解释。一、体礼义。二、体底义。三、体达义。一、体礼义。礼者、如世间君父为尊。臣子为卑。妙体贵极。诸法中尊。一切万行之所归趣。如众星拱北。群流归东。此约法身德释也。二、体底义。悟此体者。穷万法源。到实相底。此约般若德释也。三、体达义。若达此体。则会万殊不二。遍众法无遗。如风游太虚。无有障碍。此约解脱德释也。然兹三德。举一即三。言三即一。总此三义。以为妙体。一切诸经。皆各有体。华严经以一真法界为体。法华以实相为体。释论云。诸大乘经。以一实相印为体。诸小乘经。以无常、无我、寂静涅盘、三法印为体。若无此印。即同魔说。今此经以不思议解脱为体。分身集会品云。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汝须忆念。吾在忉利。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以来众生。悉使解脱。业感品云。我今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以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是知一部旨趣。只为未解脱众生。付与地藏。遣令解脱。一解脱一切解脱。即具法身般若。故以不思议解脱为本经之体。有师以不思议性识为体。引经云。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为善为恶。逐境而生。以在缠如来藏性。以为经体。然体只是理。乃不变义。安得以无定性识为体。况体为宗家之体。由修道所证。如梁柱之於屋空。若无梁柱。亦无屋空。虽众生本具三德。然素法身。为天龙所忽。必须出缠法身。得为经体。若兹法身。即具般若解脱。所谓举一即三。言三即一。故此三德。皆得为经体也。二显体竟。

三明宗。上来显体。乃属性德。今此明宗。乃属修德。从性起修。则不二而二。全修在性。则二而不二。故体之与宗。不可说一。不可说二。性修原自交成。理事由来不二。若行者不识宗趣。何以领会妙体。故显体后。须明宗也。诸经各有宗趣。今经以不思议行愿为宗。经中文殊问佛云。地藏菩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又大士於过去不可说劫前。为长者子。为国王。为婆罗门女。为光目女。皆发广大愿行。又如来自结经名。一名地藏本愿。二名地藏本行。故以行愿二法。为一经之宗要也。三明宗竟。

四论力用者。灭恶名力。生善名用。诸经各有力用。如法华以断疑生信为用。今经以不思议神力为用。如来赞叹品云。听吾今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又见闻利益品云。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嘱累品云。汝之神力不可思议。以有不思议神力。故能百千方便。度脱众生。是知无缘慈悲为因。神力度生为用。此之力用。由修道所得。而有成宗之功也。上来名体宗用。皆云不思议者。第十三嘱累品云。汝之神力、慈悲、智慧、辩才。一一皆云不可思议故也。四论用竟。

五判教相者。教者,圣人被下之言。相者,分别异同之称。智者大师。灵山亲承。大苏妙悟。照了法华。如曦和之临万象。通达法相。如清风之游太虚。以五时八教。判释一代东流圣教。罄无不尽。所谓五时者。一华严时。二阿含时。三方等时。四般若时。五法华时。八教者。化仪四教。化法四教也。如化仪四教。判华严为顿。以不落渐次。顿然说大。化法以兼别明圆释之。化仪判阿含为渐初。化法以但三藏教释之。化仪判方等为渐中。化法以对半明满释之。化仪判般若为渐末。化法以带通别明圆释之。秘密、不定二教。前四时皆有之。化仪判法华为非顿非渐,非秘密非不定。化法以纯圆独妙释之。然五时有通有别。别则别有齐限。通则通於前后。夫佛对机设教。机来即应。本无次第。所谓如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今此经在法华之后。涅盘之前。佛升忉利。为母说法竟。说此地藏经后。即将唱灭。以未度之众。付地藏於忉利。待弥勒於华林。若论别五时。应在第五法华时。然本经与法华有三异。一者法华为一化之终。如秋收冬藏。更无所作。今以未度之众。付与地藏。为化道之始。如春初下种。大有事在。二者法华所化之机皆己淳熟。今则十有一二。尚恶习在。三者法华开方便门。示真实相。今则广设方便。教化众生。况法华本门。发明如来尘点劫前。已成正觉。从是以来。种熟脱三。度脱众生。更为诸经所无。故藕益大师。阅藏知津。判本经属於方等。则本经别五时当在法华。通五时应归方等时也。五判教竟。

甲二译师

唐於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唐、代名。以李渊奋迹晋阳。为陶唐氏故都。故国号曰唐。於阗、北印度国名。正云瞿萨怛那。唐言地乳。以王未有嗣,祷毗沙门像。额上剖出婴儿。不饮人乳。神前之地。忽然隆起。其状如乳。神童饮吮。遂至成立。故以名国。三藏者。经律论三。各含藏义理。别而言之。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沙门此云勤息。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实叉难陀。此云学喜。法师之讳。译者、译梵成华也。

甲三正文分三∵乙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今初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此经三卷。共十三品。总分三科。序、正、流通。初品序分。次从分身集会品讫较量布施等九品。为正宗分。三从地神护法品讫经终三品。为流通分。此品亦可云序品。今不云序品而云神通者。因此经由忉利天发起。盖序有三。一者次序。经前五事。次第安立。二序由。如来含笑放光。果因集赞。三序述。问答释疑。昔地藏度母因缘。为此经弄引。皆由如来神通发起。此通在忉利所显。故云忉利天宫神通品。今释品题。复分通别。品之一字为通。忉利等六字为别。就别题。先释忉利。次释神通。忉利天宫四字。忉利为别名。天宫为通名。梵云忉利。此云三十三天。在须弥山顶。中间为善法堂天。四方各有八天。合为三十三。今就中间。善法堂天。此天有城。名善见。周围四万十千由旬。纯金所成。城四面有千门楼。中央复有金城。凡五百门。种种宝严。不可具述。是城中央。有宝楼重阁。楼高五百由旬。广二百五十由旬。此重阁最上中央圆室。全是琉璃所成。为帝释所住处。如来升座於此。为圣后说法。天宫是依报。天者胜也。身胜乐胜。宫者穹也。屋见於垣上。穹隆然也。神通由如来所现。因佛为母说法已竟。当时现种种神通。使十方诸佛菩萨。云集天宫。为本经之发起。神通二字。准璎珞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具有六通。今非小乘神通。正明如来不思议慧性妙用。梵云跋渠。此云品。义类同者。叙在一段。故名为品。亦通名也。或佛自唱。或结集所置。或译人添足。今观分品之法。似乎译师自立。诸品之始。故云第一。

乙初分二∵丙初通序∵二别序

通者。诸经皆有。亦名证信序。有此五事。人方信故。又名经后序。集家安立故。二别序。别在此经。与诸经异。亦名发起序。发起正宗故。

丙初分二∵丁初举五事证信∵二点三月所为

丁初分四∵戊初所闻法体乃至第四佛及住处∵今初

如是。

如者。不异名如。是者。无非曰是。佛所说法。皆称真如。由此真如。而起修行。超凡入圣。决定无非。故曰是。又云信顺之词。信者。言是事如是。信则所言之理顺。顺则师资之道成。亦指法之词。如是之经。亲从佛闻。

戊二能闻之人

我闻。

我者主宰之义。凡夫有我见、我慢名字。今阿难已无见慢。何亦言我。须知无我无闻。化道则绝。故随世假名而称我。闻者。耳根发於耳识。声在可闻处。因缘和合故能闻。应云耳闻。何云我闻。以我为六根之主。故云我闻。标闻成就也。

戊三闻持之时,

一时。

时成就∵说听终竟。总名一时。此应记岁月。今云一时者,盖两土正朔不同。天上人间各异。如人间百年为忉利天一日夜。故但云一时。

戊四佛及住处

佛在忉利天。

佛为说法之主。梵云佛陀。此云觉者。有三义。自觉、觉他、觉满。自觉异凡夫之不觉。觉他异二乘之自度。觉满异菩萨之分证。三觉圆。万德具。故称佛。佛为通号。今指本师释迦牟尼佛也。在者。佛为能在。天宫为所在。或云暂时曰在。久停名住。一往语耳。大论以住释在。本无分别。

丁二点三月所为

为母说法。

此四字。正点三月所为。文略意广。包括一部。正佛升忉利之宗源。为地藏发愿之张本。实为释门之孝经。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佛升忉利。盖有三意。一酬鞠育之恩。二别天人酬其护法之功。三为受苦众生付地藏於忉利。待弥勒於华林也。

丙二别序分三∵丁初果因集赞序∵二现相集众序∵三问答释疑序

丁初分二∵戊初同来集会∵二共申赞叹∵今初

佛为果人。菩萨为因人。同来集会。诸经皆有常随众。此经非无。因佛在忉利。为母说法。已列常随众故。不复列也。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尔时者。佛为母说法之时也。若此时诸佛不集。世尊下忉利即将入灭。末法众生付嘱於谁。全仗诸佛云集。发起此大事因缘。看下放光召集天龙众等。可知十方诸佛来会。亦由世尊神力所致。世界是依报。诸佛菩萨是正报。十方虚空不可尽。则世界不可尽。故云十方无量世界。一世界即有一佛化主。则现坐道埸诸佛世尊。有不可说不可说之多。诸佛各将一大菩萨为侍者。如法华分身云集各有侍者。故云并及诸大菩萨摩诃萨。俱由十方来集忉利法会。而此诸佛。皆由地藏教化成就。则历劫度生岂可思议耶。

戊二共伸赞叹分二∵己初同叹释迦难事∵二各遣侍者问讯∵今初

赞叹释迦牟尼佛。能於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

赞叹。盖有二意。一者浊世成道难。二者。教化恶世众生更难。释迦姓也。此翻能仁。牟尼名也。此翻寂默。姓从慈悲利物。故不住涅盘。字取智慧冥理。故不住生死。首叹能字。即此意也。於者在也。五浊者。譬如清水。投之尘土。容貌汩然。名之为浊。浊相有五。所谓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而此五浊。见与烦恼为因。感众生命浊之果。此四聚在一时。为劫浊。世者时世也。当释尊出世。正人寿百年。五浊增盛。造恶者多。故云恶世。若当来弥勒出世。人寿八万岁。地皆七宝。与净土无异。故世界净秽。本无一定。随世迁变也。现者现三轮不思议化也。智慧,即意轮鉴机。神通,即身轮现通。苦乐法,即口轮说法也。此之力用。非同权小。故云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佛为能调伏。刚强众生。为所调伏。对刚强众生。须令知苦乐对治之法。若知三途是苦。则知人天为乐。知世间苦集二谛是苦。知出世道灭二谛是乐。总之三惑二死是苦。菩提涅盘为乐也。

己二各遣侍者问讯

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问者。问其起居。讯者。讯其所事。应有问讯之词。如法华分身诸佛。皆遣侍者。问讯世尊。少病少恼。气力安乐。今无者。略耳。

丁二现相集众序分二∵戊初现瑞∵二集众

戊初分二∵己初放光明云∵二出微妙音∵己初分二∵庚初总示∵二别明∵今初

瑞只是相。睹相知瑞。如蜘蛛挂。则喜事来。喜鹊噪。则行人至。小尚有徵。大焉无瑞。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

是时。即诸佛问讯之时。含者。将吐未吐。如法华一时謦欬。笑由喜来。世尊自知唱灭不久。深虑末法众生。如失母孤儿。无所恃怙。今见十方诸佛云集。寻知地藏分身集会不久。则末世众生。付托有在。本怀得畅。故含笑以表之。佛佛皆有常光、放光之别。本师常光一丈。以众生福薄。不堪其明。故只一丈。今是口中放光。此光明如云。遍覆世界。故云大光明云。不只一种二种。有百千万亿种之多。若约观心释。现前一念。圆具百界千如。如是互具。则有万万亿。大即法身。光即般若。云即解脱。此众生本具。以迷不知。故放光明觉悟之。

庚二别明。

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皈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

云是山川之气。天地之章。色有浓淡卷舒。态具宛转变化。正显如来无分别智。随机应现。知根说法。令众生菩提芽生长也。所谓大圆满光明云者。以总放身光。为诸光之本。此文显总中之用别。所谓指十种光云之发词。此十种云。咸褒如来果位之功能。表众生本具之心因。圆满者。始以圆因行为至果上成万德圆果。佛光超胜日月。无不周遍故圆。恒沙界内行孝道之众。业无善而不增。使至究竟果地。谓之满也。慈悲者。菩萨因行以慈悲为本。果觉亦然。今放无缘之光云。使九界众生。触体咸获适悦之乐也。智慧者。智慧照了。慧能辩别。佛以三智圆明。放此光云。欲令众生。破愚疑之不明。蒙光作引。开发本有慧光也。般若者。文字、观照、实相、三般若也。众生根性。不出法行人、义行人。文字般若。俾义行者而得修持。观照般若。使法行者习学禅定。实相之光。则人人本具也。

三昧。此云调直定。凡夫无定。外道邪定。小乘浅定。唯佛那伽正定受。具足二十五王三昧。能放此光。对破二十五有也。吉祥者。大日经疏八云。梵语落吃涩弭。此翻吉祥。嘉庆先兆之义。佛放吉祥光。为众生现在闻法。将来证果授记之先兆也。福德者。俗人享诸好报。谓之福气。作仁义事。谓之德。世尊因地修六度万行。果证万德庄严。万德故名福德。证此果。放此光。正表因果同源。希众生见福德之光云。起福德之行为也。功德者。功是因。德是果。如来因修无量数功行。得果成无穷尽慈德。今放功德光云。因修万行。果期万德之摄化也。归依者。归,趋向义。依,赖藉义。佛为九界众生之所依止。佛放此光。俾修行者有所把握也。赞叹者。光云中所出音声之赞叹也。或赞叹三宝。或赞叹云集法会大众主伴。或赞叹地藏行愿孝誓。俾将来四众亦须孝养父母师僧三宝也。

已二出微妙音分二∵庚初结前起后∵二正明众音∵今初

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

放如是等光明云已。此结前。如是二字。指十种云。等者。上云百千万亿。实则有不可说之多。放光明云已竟。又出音。此句起后。再从光明中出音。此音微妙。互相合响,曰微。彼此不杂,曰妙。种种者。有不可说不可说之多也。皆是说法之音。一时顿出。随众生缘。宜闻顿者闻顿。宜闻渐者闻渐。偏圆大小。比例可知。

庚二正明众音。

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师子吼音。大师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

所谓。指十六种音。先释六波罗蜜音。此须论通别。檀等六名为别。波罗蜜为通。梵云波罗蜜。此云彼岸到。彼岸是涅盘。此岸是生死。烦恼为中流。施等六法如船筏。能修六法。则由生死此岸。度烦恼河。到涅盘彼岸。又云事究竟。即圆满也。必须五住究尽。二死永亡。方称圆满。梵云檀那。此云布施。能度悭贪。施有三种。一财施。二法施。三无畏施也。施为六度之首。故光云首赞。梵云尸罗。此云止得。谓止恶得善。止恶属摄律义戒。得善属摄善法戒。以此利人。即饶益有情戒也。持戒能度毁犯。梵云羼提。此云忍辱。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所忍之境。境分有情无情。能忍有情。为生忍。能忍无情寒热等法。为法忍。若达诸法。缘生无性。忍可此理。为无生忍也。忍辱度嗔恚。梵云毗离耶。此云精进。不杂为精。不休为进。身精进。勤修善法。心精进。勤修善道。如念佛一心不乱。即精进也。精进能度懈怠。梵云禅那。此云静虑。静即是止。虑即是观。禅有三种。一世间禅。即四禅八定是。二出世禅。即观练熏修等。三上上禅。如九种大禅等。禅定度散乱。梵云般若。此云智慧。照了诸法不可得。而通达无碍。亦有三种。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般若能度愚疑。此六度。若依四教分别。则有无量。次释四无量心音。即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也。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庆他得乐曰喜。心无憎爱曰舍。慈有三种。一生缘慈。观一切众生。如父母亲想。二法缘慈。观一切法。皆从缘生。三无缘慈。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悲亦有三名。同於慈。此四无量心。四教菩萨具修。今是如来四无量心。故一一名大。解脱音。解脱即自在义。三界众生。皆由业缚。不得自在。是以生死相续。无有断时。二乘但离虚妄。名为解脱。惟佛於一切法。而得自在。名大解脱也。无漏音。世间之法。皆称有漏。漏有三。欲漏、有漏、无明漏,有此三故。漏落於生死。出世之法。名无漏法。今是中道无漏。不漏於二边也。自檀波罗蜜音。至无漏音。是自行因果一双。由修六度。四无量心。而得解脱。证无漏果。下六种音。是化他。即三轮不思议化。智慧是意轮鉴机。师子吼是口轮说法。云雷音是身轮现通。智慧音。通七方便。大智慧音。是如来权实二智也。师子音。表无畏。说三乘权小之法。大师子音。说别圆大乘之法。云雷音。大云雷音。法华云。譬如大云。遍覆一切。云譬如来现身。雷譬戒德震动。现身有大有小。故以云雷大云雷别之。

戊二集众分二∵已初结前起后∵二正集大众∵今初

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己。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

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此句是结前。如是是指十六种音。等者。等上种种二字。不可说。极显数量之多。出音已竟。娑婆至天宫。此句起后。世界是总称。娑婆为别名。梵云娑婆。此云堪忍。谓此土众生。能忍烦恼生死之苦。他方国土。此是依报。天龙鬼神是正报。无量亿。显数之多。及者。不但此娑婆世界。天龙鬼神皆来集会。即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来集会。盖此光音。凡有缘者。虽远能睹。此由地藏分身化人。时时不废。此辈宿世根熟。天性相关。所以睹光闻音。同时来集。然鬼畜之身。能预法会。此则乘急戒缓之流。天人同来。是乘戒俱急之流。皆未出生死。并是轻报泥犁。焉得不求度脱。来临法会耶。

已二正集众分三∵庚初天龙等众∵二一切神众∵三大鬼王众

庚初分二∵辛初别列三界天众∵二总指八部等众∵辛初分三∵壬初六欲天∵二色界天∵三无色天∵今初

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所谓二字是总指。自四天王天至他化自在天。同名六欲天。欲即淫欲。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欲爱故生。欲爱故死。俱舍颂云。六受欲交抱。执手笑视淫。谓六受欲。四天形交。忉利以风为事。夜摩抱持。兜率执手。化乐视笑。他化但视。虽取境不同。均之未离情欲。故通名六欲天也。一四天王天。上升之元首。下界之初天。居须弥山腰。离人间四万二千由旬。邻於日月。为帝释外臣。镇於四方。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身长七十五丈。寿五百岁。以人间五十岁。为四天王天一昼夜。彼亦以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约人间九百万岁。此六天身量寿量。皆例此培增。后不繁记。因中由布施持不杀戒。好乐听法。供养善人。得生此天。忉利如前释。。居须山顶。离人间八万四千由旬。因中但修上品十善。得生此天。须焰摩天。又云夜摩。此云时分。日月上照忉利。下照地上。地居众生。由日月而分昼夜。天人依报正报。皆有光明。无须日月。今以莲花开合而分昼夜。故云时分。此为空居之首天。由於人间动少静多。命终之后。於虚空中。朗然安住。可知由此以上。至他化自在天。皆须兼修禅定。如未到定等。兜率陀天。此云妙足。於五欲知止足故。此天分内外院。外院是天人所居。还受三灾。内院补处大士所居。则三灾不坏。因中布施持戒。爱乐涅盘。心着功德。得生此天。化乐天。自化五尘娱乐故。因中布施持戒多闻。自力生活。生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此天不须自化。夺他所化而自娱乐。因中由清净心。布施持戒。好乐多闻。惟不能自苦。从他求乐。得生此天。又云即魔王天。但魔正居六天之上。色界之下。因定力殊胜。可至色界。因未离情欲。故寄居於他化天中。

壬二色界天∵亦称四禅天、梵云禅那、此云定、摄心专注、不流散故。

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

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正报之身。是清净色。非如欲界垢染色也。梵者。净也。无欲染故。十八天皆净无欲。此当其首。偏得净名。梵众是民。梵辅是臣。大梵即王也。主领大千。又初禅有言语号令。能统上冠下故也。诸禅各以报胜为主。无统王义。梵众身半由旬。寿二十小劫。梵辅身一由旬。寿四十小劫。大梵身一由旬半。寿六十小劫。因中修五支林功德。觉支、观支、喜支、乐支、一心支。得生此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光、光明少故。无量光、光明转增。无限量故。光音以光当语音故。少光天寿二大劫。身长二由旬。无量光天寿四大劫。身四由旬。光音天寿八大劫。身八由旬。因中修四支林功德。内净、喜、乐、一心。得生此天。三禅三天。少净。无量净。遍净。少净离喜受乐为净。未及上位为少。无量净胜於前。不可量故。遍净乐受最胜。净周普故。夫求生天。以乐为本。诸禅之乐。无过三禅。止观云。三禅乐如泉石。水自中生。因中修五支林功德。一舍支、二念支、三慧支、四乐支、五一心支。少净天身长十六由旬。寿十六大劫。无量净。遍净。以此培增。四禅十天。福生、福爱、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魔醯首罗天。诸经多明九天。於色究竟天。别列摩醯首罗天。此云大自在。八臂三眼。骑白牛。居色界顶。熏禅最胜。於定得自在。宝雨经云。复有净居天众。摩醯首罗而为上首。可知即色究竟天也。此九天中。三是凡夫居处。无想是外道所居。五是三果居处。福生者。修胜福力。方生此天。从因得名。福爱者。前天以舍乐为福。今舍心转胜。爱乐此福。与前福生有浅深之别。於此天中。有二歧路。若於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名广果天。凡夫之果。无胜过故。若於先心。双厌苦乐。身心俱灭。经五百劫。名无想天。外道以此为究竟。不知以石压草。根总未死。劫尽依然轮回。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三果圣人所居。己断欲界思尽。故不来欲界。上界思未尽故。不出三界。寄居四禅天中。彼四禅天人。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地道场。皆罗汉所住。世间粗人。所不能见。无烦者。三界见尽。欲界九品思惑亦尽。虽有上地思惑未尽。不为外境所转。故云无烦。无热者。热即是烦。本来不二。无烦绝外境。无热绝内心。浅深异耳。善见者。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见极明彻故。善现者。善能变化也。色究竟者。色界以此为究竟故。摩醯首罗天。在色究竟中。如前料简中明。

壬三无色天∵若厌色笼、修四空定、生四空天、名无色界。

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

乃至、超略之词。此中应列四天之名。初空处天。从第四禅。欲入空处。必作方便。灭三种色。一、可见可对色。色尘。二、不可见可对色。五根四尘。三、不可见无对色。法入少分无表色也。此之三色。并在色界。故灭此三。初离三种色心。缘虚空。与空相应。名虚空定。二识处。又厌空不自在。舍空缘识。以识为处。正从所缘处受名。故名识处。三不用处。修此定时。不用一切内外境界。外境名空。内境名识。舍此二境。故云不用处。四非想非非想处。想是识处。非想是不用处。上两非字。乃双双遣之词。谓非识处之有想。非不用处之非想也。寿八万大劫。为三界顶天。三果∵钝根。游於四空。八万劫后。方超生死。利者。在色究竟天。即得超度。凡夫纵入非非想定。八万大劫。报尽散入诸趣。故虽三界顶天。不足为奇。

辛二总指八部众

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悉来集会。

前别列三界诸天。今总云一切天众。龙有四种。一守天宫。二行雨。三地龙。四守轮王福藏。各有眷属。鬼神。贵为神。贱为鬼。有三品九类。各有眷属。等者。指八部众也。无论此界他方。诸天神众。凡昔与地藏有缘者。皆睹光闻音。普来集会。

庚二一切神众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来集会。

复有对前而言。不但天龙八部云集。复有他方国土诸神众。及娑婆世界诸神众。此等诸神。各有攸司。或由业生。或由权现。海神。为管海之神。江河有神可知。树神。依树而住。有树则乐。无树则苦。僧伽律云。树大与人等者。皆有神依止。故四分律结此丘。不得斫大树。地神。如坚牢地神。川、穿也。泽、润也。皆各有神。禾之未秀曰苗。未实曰稼。据一苗稼。百榖通收。此方以后稷为神。以教民稼穑也。昼神、夜神、值日夜神也。空神。名舜若多。应是主空神。天神。管天宫。饮食神。如灶君等。草木神。最上如雪山忍草菩提树神。已上所列。皆举总名。细分无量。故云如是等神。咸皆来集忉利法会。

庚三大鬼王众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诸大鬼王。所谓恶目鬼王。啖血鬼王。啖精气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摄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爱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来集会。

复有二字。承上而言。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是所来之处。诸大鬼王。此句总标。所谓下。别列王名。大鬼王。有威德之鬼。此由前身行施。得受威报。心多谄曲。故受鬼道。恶目。心之慈忍。由目而现。啖血。正法念经名食血鬼。啖精气。啖人及五榖精气。啖胎卵。产生之后。有无数恶鬼。食啖胎衣。行病。行瘟疫之使者。摄毒。毒者。一切毒害。皆能收摄。不使害人。慈心。常以乐事施人。念念爱护众生。福利鬼王。每以利益之事与人。大爱敬。见有修行者。恭敬礼拜。常相爱护。如是等者。立名善恶不同。为行慈忍有异。然皆鬼身。而来闻法。止观谓乘急戒缓者。以三途身见佛闻法。今经无人道众生来会。此由戒急乘缓故。虽生善道。未得闻法也。

丁三问答释疑序分二∵戊初略问答以发起∵二广问答以发起∵戊初分二

已初问答所集众数∵二点示能度本尊

已初分三∵庚初如来以众数问∵二文殊以神力答∵三世尊以佛眼证∵今初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不。

此广略二种问答。为正宗之发起。以释大众之疑。众疑有二。一者。忉利所集诸佛菩萨。为何人化度。佛告文殊。是地藏菩萨之所化度。众又疑。地藏自居因位。何能成就如许诸佛菩萨。佛因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

对文殊。历述地藏过去世为长者子。为国王。为婆罗门女。为光目女。皆修广大愿行。度脱众生。及至十三嘱累品。皆由此发起。故此广略二番问答。实为一经之关键也。尔时至摩诃萨。为结集经家所安。

尔时者。正当诸佛菩萨。天龙鬼神毕集之时。释迦世尊。告示文殊师利。文殊师利,此云妙吉祥。生时现十种祥瑞。一者光明满室。二者甘露盈庭。三者地涌七珍。四者神开伏藏。五者鸡生凤子。六者猪娩龙豚。七者马产麒麟。八者牛生白泽。九者仓变金粟。十者象具六牙。故称妙吉祥。又云妙德。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等。则知文殊久证佛果。若等觉大士见佛性。犹未了了也。法王即佛。法华云。我为法王。於法自在。子指大士。以能辅佛扬化。荷担如来家业故。菩萨摩诃萨。简非权小菩萨也。汝文殊师利。用法眼观此忉利天宫所集。一切诸佛菩萨。此是为母说法。未放光云之前。由十方无量世界。而来集会者。并及由含笑放光所集。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无量亿天龙鬼神。此是第二番集会者。如是二次所集。诸佛菩萨。天龙鬼神。具来集到忉利天宫者。汝能知其数不。

庚二文殊以神力答

初句经家所叙。白。禀白也。以下对上曰白。世尊今问天宫所集之众。我文殊用神通之力。纵经千劫测量计度。亦不能得知其数。

庚三世尊以佛眼证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

此正抑果扬因。以显地藏度生之众。眼有五种。一肉眼。二天眼。三慧限。四法眼。五佛眼。力用不同。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唯观俗。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五眼之中。佛眼最胜。今云吾释迦世尊。用佛眼观故。犹且不能尽数。况其馀四眼耶。

己二点示能度本尊

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此是总指忉利所集之众。皆是地藏菩萨之所度脱。须知地藏非仅现世度生。实於过去久远劫来。已度者。已成就佛果。即十方世界不可说诸佛是。当今化度者。当成就佛果。即十方不可说诸菩萨是。未来化度者。未来须成就佛果。即此世界他世界无量亿天龙鬼神是。所谓种熟脱三。时时不废。机有迟速。度有前后。大论云。譬如摇树取果。熟者前堕。若未熟者。更复后摇。必须度尽众生。而后已也。

戊二广问答以发起分二∵已初文殊设疑问因地∵二世尊举因答度人

已初分二∵庚初设词兴问∵二愿说行愿

庚初分二∵辛初明己智信∵二举众疑谤∵今初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

文殊过去世为龙种上尊王佛。以本愿力。现菩萨相。化度众生。故云久修善根。证无碍智。善根犹云德本。实相为众德之本。修则不出定慧。法华云。定慧力庄严。则实相为所庄严。定慧为能庄严。所谓从性起修。全修在性。性修不二。方名圆修。如此圆修。不只一劫二劫。已於过去世。久久修习。已证四无碍智。今闻佛所言地藏度生之事。自可信受无疑。

辛二举众疑谤

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

此正代众疑请。良以菩萨发心。不为自利。己虽无疑。今众中有疑。故须请佛。不但益现。且益未来。先举疑谤之机。一者小果声闻。二者天龙八部。三者未来众生。闻四谛音声。证小乘果位。故云小果声闻。但断见思。但见真谛。智慧浅狭。不能知大乘菩萨。累劫度生之事。小尚不知。况复天龙群萌之类。在佛世犹多疑谤。况灭后一切众生。故此等众生。虽闻如来金口诚言。语此忉利所集之众。皆由地藏度脱。则内心必怀疑惑。以地藏自未成佛。何能教化众生成佛。设使读诵本经。顶戴受持。以疑怀未遣。不免兴谤。因谤堕苦。为此兴问。

庚二愿说行愿

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文殊正大作家。夫万里程途。不离当初一步。因地不正。果招迂曲。故唯愿世尊。广为宣说。地藏菩萨因地中。最初发心时。作何行。立何愿。盖愿之与行。如鸟两翼。缺一不可。愿是能引。行是起作。是二相合。则有所至。二何字。是疑问之词。以四教菩萨。莫不修行发愿。若前三教。偏权行愿。俱属生灭因缘。若以生灭心为本修因。如何圆成果地不生灭性。故须问地藏最初立何行愿。而能成就如此不思议事。不思议事者。即忉利所集。诸佛菩萨。皆由地藏菩萨之所成就也。

己世尊举因答度人分二∵庚初略赞功德∵二广说行愿

庚初分二∵辛初明大小果位功德∵二示闻赞供像功德

辛初分三∵壬初举喻∵二正明∵三结显∵今初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

譬者比况。如者同也。三千大千世界。以显世界广阔。杂阿含中。分别说。千日、千月、千四大部洲。乃至千大梵天。以初禅天为顶。是名小千世界。如是一小千世界。二小千世界。积至千小千世界。以二禅为顶。为一中千世界。如此一中千世界。二中千世界。积至千中千世界。以三禅为顶。名大千世界。合三种千。为一大千世界也。故云三千大千世界。此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每一对象为一数。宇宙之大。品类之盛。则数已无量矣。以一数作一恒河。数既无量。恒河亦无量矣。一恒河沙。已属无量。况一一恒河中沙。每一粒沙∵。为一世界。沙既无量。世界亦无量矣。一一世界之内。所有微尘。一尘为一劫。尘既无量。劫亦无量。一一劫内。所积微尘之数。此尘尽充为劫。一尘一劫。是则尘数更复无量。劫数亦更无量矣。

壬二正明

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於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

先出大乘果位功德。次况小乘果位功德。若论圆教。自初住至等觉。皆真因位。今且从别住行向三。为贤位。十地为圣位。贤位为因。圣位为果。一欢喜地。十回向后心。用中道观智。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如此至十法云地。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而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迨至今日。其劫数长远。千倍多於上来尘劫之喻。何况在声闻辟支佛地之小果耶。

壬三结显

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

文殊师利。汝前问地藏菩萨。因地立何愿。修何行。而此菩萨。威德神通。所有誓愿。皆不可思议。

辛二示闻赞供像功德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此文分四节。初出时。即未来世。佛灭度后。法弱魔强之时也。二能修供人。是有善根男子女人。宿植深厚。得闻地藏菩萨威神之名。深信不疑。三所修供养。而供养不出三业。或口业赞叹。或身业瞻礼。或称念名号。或以四事供养。乃至以五彩画菩萨形象。或以木刻镂菩萨形像。或以泥塑菩菩萨形像。或用胶漆修饰形像。造像功德。不但自利。兼亦利他。四出其果报。是人即指如上善人。无论闻名。乃至造像功德。当百返生於三十三天。自此以后。永不堕於三恶道中。常在人天道中受生。此皆地藏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故也。或疑本经。但说人天因果。不知嘱累品中。明二十八种利益。七种利益。总使众生。究竟成佛。然世人多以天上为乐。故方便说之。

庚二广说行愿分二∵辛初明长者求佛相好∵二示圣女忆母感佛

辛初分二∵壬初腾昔见佛发愿∵二示今因位度生

壬初分二∵癸初叙远劫佛号∵二正问因发愿∵今初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於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

此叙最初发心之由。此地藏菩萨。在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如此劫数。唯佛能知。如来以三达智知。五眼圆见。观彼久远。犹如今日。此时地藏菩萨身为大长者子。长者。年耆德艾之通称。法华文句。具明十德。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叹。十下归。具斯十德。方称长者。子者。尊称也。如此方孔老称子。是时有佛出世。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此之名号。有通有别。如来是通号。师子等八字是别号。师子奋迅是三昧名。有法有喻。师子为兽中之王。奋者奋去尘土。迅即迅捷。前走却走。捷疾异於诸兽。此三昧亦尔。能奋去无知之惑。次第出八禅定。捷疾无间。具足万行者。一即一切名具。一切即一名足。因修万行。果成万德。此从因立名也。

癸二正问因发愿分二∵子初问得相之因∵二发度生之愿

子初分二∵丑初长者问佛∵二佛示长者∵今初

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

时。即长者遇佛之时。如优昙华。时一现耳。有大善根。方得值遇。见师子奋迅如来。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者览而可别。好者观之可爱。知此相好。必由千福庄严。因修百福感一相。三千二百种福。始具三十二相。福义多途。难可定判。菩萨修十善。各有五心。谓下、中、上、上上。上中上。初发五心。乃至具足五心。如是百心。名为百福。又云大千盲人治瘥。为一福。如此三千二百福。修成三十二大人相。故云千福庄严。但不知此福。由何培植。因问彼师子奋迅如来。因地之中。作何行。立何愿。而得此相。则不但威神由行愿而成。即果上妙相。亦由行愿而得也。

丑二佛示长者。

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当时。彼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得证此相好之身。今告示汝。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此句话。极须留神。佛之相好。从众生中培植。则众生为成佛之增上缘。故用当须二字。谓必当须要。乃决定不易之词。久远明其时劫。一切受苦众生。为所化之机。尽令度脱。方得此相。

子二发度生之愿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世尊告文殊师利。此时长者子。因由彼佛开示。即发愿言。我自今以后。尽未来际不可计劫。此句应上久远二字来。夫未来无尽。未来又有未来。今欲穷其边际。则所经劫数。不可计算。此久远劫中。所为何事。为此罪苦六道众生。此句明所化之机。应上一切受苦众生句来。罪是因。苦是果。由惑业为因。而感生死苦果。六道。即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此六种称为道者。由善恶业。轮转不息。众生有苦。即关菩萨悲心。故须广设方便。尽令解脱。此句应上度脱二字来。方便者。即方法便宜。广设者。开广施设。权实诸法。逗宜一切众生。解脱言尽令者。如小般若云。若胎卵湿化等。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众生度尽。而后我身方成佛道。

壬二示今因位度生

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愿。於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由此地藏菩萨。於彼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前。立如此大愿。故於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辛二示圣女忆母感佛分二∵壬初腾昔行愿∵二结会古今

壬初分二∵癸初举所行因事∵二显所发弘愿

癸初分二∵子初举佛号劫寿∵二述圣女因行∵今初

又於过去。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只劫。

又字对上第一翻为长者子。过去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此时亦有佛出世。号曰觉华定自在王。从因立名。因中修七觉净华。故於禅定。得大自在。彼觉华定佛。寿命有四百万亿阿僧只劫。佛寿长短。应众生机。既有数量。亦是有尽。佛有三身。寿量不同。法身约理。无始无终。报身约智。智冥於理。有始无终。应身应同众生。随缘延促。有始有终。今是应身寿量。故下文云。像法之中。显见彼佛灭后像教之时也。

子二述圣女因行分二∵丑初述生前劝母正见∵二述死后忆母生界

丑初分二∵寅初明圣女福厚∵二明邪母罪重∵今初

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

像对正而言。形似正法也。彼觉华定佛灭后。在像法之中。有一姓婆罗门女人。宿世福德深厚。为大众之所钦敬。行住坐卧。常感诸天卫护。

寅二明邪母罪重分二∵卯初圣女方便劝母∵二邪母罪重堕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