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本愿经讲记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圣一老法师述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此品乃众生作业受苦感佛出世之文。

法华经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观此文,则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是佛子,皆可成佛,所以如来发愿而度脱之。如来度众生,度众生之苦而已;众生若无一切苦,便是佛。所以众生有苦,感佛出世;众生若无苦,如来不出世。如来出世,为救众生之苦故。众生苦,是能感;如来大悲,是所感。众生之苦,感佛菩萨出世,故名众生业感品。

经云:“净法界身,本无出入,大悲愿力,示现受生。”法身清净,犹如虚空,无出无入;大悲愿力,为救众生,无出而出。故世间有佛菩萨:释迦降迹迦毗罗国,金地藏示生新罗王家,皆是众生受苦,感佛菩萨出世救度。

佛菩萨何故降生南阎浮提?因此土众生,其性刚强,作业受苦特别多,所以释迦、地藏皆降此土。譬如父母多诸儿女,一儿病重,必获父母偏怜、爱护而亲近之故,名阎浮众生业感品。

阎浮提是树名。此土之北,有一大树王,其果汁染沙成金,号胜金。其树影上染月宫,故得染污之名;例此土众生多被烦恼所染,受苦极重。苦重先救,感佛出世。此品说地藏为救母苦,普及一切,感发大愿之文也。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已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lsquo;尔时’者,佛母闻地狱事毕之时。地藏菩萨即白佛言:‘世尊啊!我学佛学成功,而证得如来神力。以如来神力故,就能大悲拔苦,将一身分为无量身,分身到众生作业受报极苦之地狱去救度。

lsquo;假如不是佛慈悲勉励我,即不能作如是变化——变一为多,化而复化——以幻化之身,到地狱去度众生啊!’大智度论云:“诸菩萨修苦行事,难办难成。”佛安慰言:“无得疲厌,当勤精进,行是十力,当得无量果报。”这段文说一切菩萨修一切难行苦行,极其艰辛,佛是过来人,知道过此难关,便得无量神力,因此勉励菩萨莫退,勇猛向前。所谓:“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所以修行在最困难之时,必须善知识来接引,否则功亏一篑,功败垂成,自打退鼓。因此地藏菩萨说:‘我行菩萨道,遇最困之处,若非如来大慈心来接引,更进一步,焉能获如来神力,将一身变为无量身。我既有如来神力,今日又蒙佛在天宫付嘱,将未度尽的众生,交给我去度,我就用如来神力去度,大约不会错嘛!我度众生度到阿逸多成佛。弥勒未下生以前,所有释迦的儿孙,在六道中者,悉遣解脱,离三途苦,以人天身,得遇龙华三会,闻法度脱。此事我尽力去作,唯愿世尊,愿不有虑。&rsquo

阿逸多是弥勒之名,此云“无能胜”。弥勒修慈心三昧,于诸菩萨中,最为第一,故云无能胜。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

佛告地藏言:‘一切众生未解脱者,内被惑转,外被境转,所以性识无定。自己又无坚定之志,一出头来,宿习现前,便随它转,总不肯逆水行舟,克念作圣,降伏其心,依旧随宿习而去造恶业,没法子不堕恶道啊!假如善习现前,又随善习去造善事,自然结善果。又自无智慧,未闻佛法,不了善果无性、如幻如化、虚妄不实,一味认以为真,尽情去享受;人天福尽,没法子不落轮回啊!如是其心,不作恶、便造善,心随境转,境迁心移,善恶交替,故有生死轮回。轮转五道,无时暂息,经历尘劫,从迷积迷,因迷起惑,作业成障,欲出苦海,则难矣!&rsquo

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以是等辈。吾当忧念。

lsquo;譬如流水中鱼,游来游去,不觉入网,困不得出;脱幸不入,暂出网外,不久又游入网,遭诸苦难。&rsquo

此喻众生长流生死海中,又无慧目,作诸恶业,堕三恶道;脱幸出离,不久作业,又堕三途,受诸剧苦。如是等辈,三恶道长,人天路短。既失人身,焉能办道、了生死呢?所以如来特别忧念此辈。

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

佛所忧虑的,是三途受苦众生。今天得遇地藏菩萨,实行累劫重誓,毕竟往昔大愿,在三恶道广度罪苦众生,则佛心无复忧虑了。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累劫以来。各发何愿。今蒙世尊殷勤赞叹。唯愿世尊。略而说之。

此乃定自在王乘机发问之文。

因释迦如来赞地藏累劫发弘重誓,广度罪辈,未卜地藏往昔发何大愿,今蒙如来殷勤赞叹。唯愿世尊,为众生略说,俾广见闻,同种善根。

lsquo;定自在王’者,从定得名。此大士人中之龙;世间之爱,悉皆远离。离欲得禅,成就无漏功德,解脱尘劳烦恼;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无有不定时,故名‘定自在’。

尔时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萨。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此乃诫听之文。

良由听法,必先审谛而听,成就闻法之慧;次则从听而思,思惟其义,成就思法之慧;再则念念不忘,反复观之,观久便能悟入,祛惑见理,成就修慧。闻、思、修三慧具足,才是真正闻法。所以世尊说:‘汝能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rsquo

乃往过去无量阿僧只那由他不可说劫。尔时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万劫。

此乃过去佛出世之文。

如来有天眼观彼久远,犹若今日,所以过去之事,清清楚楚。过去无量个阿僧只、那由他、不可说劫,那时有佛出世,其名号‘一切智成就’。此佛以智立名,无明破尽,得一切智,知一切法;事理性相,依正因果,无一不知,知穷诸法实相得名。

lsquo;如来、应供、正遍知等’,是佛通号,佛佛皆然。

lsquo;如来’者,仿同先德号。今佛出世,如古佛再来。

lsquo;应供’者,堪为福田号。具智、断二种功德,堪为众生福田,供养者,得福无量。

lsquo;正遍知’者,遍知法界号。十法界事理性相因果,无一不知故。

lsquo;明行足’,果显因德号。因中修福修慧,果上福足慧足。慧足名‘明’足,福足名‘行’足。

lsquo;善逝’者,妙住菩提号。一去不再来,一证菩提,永不再起烦恼,如矿成金,不重为矿。

lsquo;世间解’,达伪通真号。觉了世间法,当下就是佛法。六祖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rdquo

lsquo;无上士、调御丈夫’,应机说法号。菩萨有所断,名上士;佛无断,名无上士。佛应机说法,能调难调,调众生之心猿,御众生之意马,降伏其心,故名大丈夫。

lsquo;天人师’,摄化从道号。天结使薄,人根机利,容易入道。如来说法,无量人、天悟道。

lsquo;佛’,觉悟归真号。自觉觉他,同归一真;穷诸法之本源,了性相之一体。

lsquo;世尊’,三界***号。天上天下,唯佛***。

其佛住世六万劫,长寿度众生也。

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

贤愚经云:“若听人民,若自己身,出家入道,功德无量。非譬为比,高于须弥、深于巨海、广于虚空。由出家故,毕成佛道。”此乃贤愚经,赞叹出家功德。大过须弥山、深过巨海、广如虚空,由出家善根故,毕竟成佛。四种出家:

(一)身、心俱出家。(二)身出家,心不出。(三)心出,身不出。(四)身、心俱不出。二好二不好也。

第一、出世俗家。远离妻子、儿女、俗情故,又名出红尘家。

第二、出三界家。解脱生死,证阿罗汉。

第三、出无明家。证佛法身,究竟出无明家,便成佛道。

lsquo;一切智成就佛未出家以前,曾做一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又以十善法,饶益其国人民。’十善者:身不杀、盗、淫,身业清净;口无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口业清净;意无贪、嗔、痴、烦恼,意业清净。十善是生天法门,但行十善,上升六欲天,故各饶益。

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

此国王与邻国王为友,但邻国内,所有人民,大多数作恶,不奉十善之化。二王讨论,用何方便,使其不造恶耶?

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二王议计,唯有愿力最大,有愿必成;愿力就是心力,一切力中,心力最大。诸佛全凭愿力成等正觉。凡夫临命终时,一切威势悉皆散失,唯有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往生净土。既然愿力有如是之大,则能度斯辈矣。所以‘二王同时发愿,一王发愿:愿早成佛,自度度他,使令无余;一王发愿:先度他离苦、度他安乐、度他证菩提,然后自己成佛。’发先人后己之愿,所谓“发僧那于始心,终大悲而赴难”者,地藏是也。

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lsquo;二王在因地中,同时发愿。一王发愿先成佛,后度众生,已经成佛百千万亿劫,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先度众生成佛,自己未愿成佛,今尚在菩萨位者,地藏菩萨是。&rsquo

复于过去无量阿僧只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

复说地藏过去发愿之事。‘过去无量阿僧只劫之前,又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印度莲华育色,佛眼似之,故云‘清净莲华目’。所谓“面如净满月,眼若青莲花”,“目净修广若青莲,齿白齐密犹坷雪”,皆赞如来相好之文,三十二相中属绀色目相。

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

此乃罗汉游化人间之文。

古德每每学道功成,便下山游化人间,广度有缘人,古规也。‘彼佛灭度,正法已过,像法来临,当时有一罗汉’。‘罗汉’是梵语,此云“无生”,三界生死不生故;又云“杀贼”,九十八使见思烦恼贼灭故;又名“应供”,罗汉证无漏,令人得福,而自福不漏故。‘此罗汉以无漏功德,令供养者皆得人天之福,故云“福度众生”。不但令人生福,而且次第游行,教化有缘人。巧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此女目蕴慧光,睛藏神德,发菩提心人也。施人饮食,有五功德:一施命、二施色、三施力、四施安、五施辩。若施罗汉,获福百倍矣。

罗汉问之。欲愿何等。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

罗汉是圣人,供养得福,福能满人愿,故问:‘欲愿何等?’天上人间之福,皆能如意。光目答言:‘我不求世间人天之福,但以母亡之日,一七、二七、三七,皆资福救拔,但未知我母生趣,我想知母生趣,给我心安。&rsquo

罗汉愍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罗汉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恶趣受极大苦。

lsquo;罗汉愍其孝心倍常,一定要知母生趣,其心方安。比之今人,但作福了事,不问生处,差千万里矣!乃为入定,在三昧中,见光目母,堕在地狱,受极大苦’。罗汉是小圣,天眼能观大千世界事,但不能知其所以,因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业成报现,今在恶趣,受极大苦。&rsquo

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啖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计其命数。千万复倍。***慈愍。如何哀救。

此乃光目母习恶堕苦之文。

光目答曰:‘我母习气所好,唯好食鱼、啖鳖。一见鱼鳖,便买来食,且喜食其鱼子、鳖卵。有时炒黄、有时煮熟,每每恣情纵欲,饱食三餐。计其所食鱼、鳖之生命,千千万万,复倍是数。如是杀生既多,难免报在地狱,***慈愍,如何哀救呢?’愿云禅师云:“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rdquo

罗汉愍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画形像。存亡获报。

此乃指示救母方法之文。

小圣不及大圣,罗汉力弱,断见思惑,未破无明、未证法身、无不思议神力,自问不能救拔众生苦,因此指示光目:‘汝可求佛——至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名号,并塑画佛形像。念佛和塑画佛像这两种功德甚大,不但救度汝母,又能令汝增福、增慧,故云“存亡两利”。&rsquo

志诚二字很重要,不诚无物。且圣女为母念佛,岂不纯孝动天,至诚感佛吗?诚是实德,性命之根,天得之以成天,地得之以成地,人得之而自成。何故教各佛呢?佛告比丘:“我灭度后,若称我名,所获福痣,无量无边。”故罗汉教令称本师佛名。

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忽于夜后。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当生汝家。才觉饥寒。即当言说。

此乃依教见佛之文。

lsquo;光目闻罗汉指示,即依其教,舍自己所爱之物,而画端正、庄严之佛像,灯、涂、果、乐,种种珍馐,陈列佛前,至诚供养;复一心不乱,念佛功德名号,悲泣瞻礼’。人有孝心,佛有感应。中夜已过,‘当后夜时,忽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功德巍巍,犹如宝山,放大光明遍照十方。而告光目言:“汝母不久,当生汝家,才觉饥寒,即当言说,汝自知之。”&rsquo

发梦,梦见佛是好的。出生菩提心经云:“若有梦见佛形像,诸相具足庄严身,众生见者应欢喜,念当必作调御师。&rdquo

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蒙汝福力。方得受生。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

此乃重业轻报之文。

其母罪重,应堕地狱受苦,今圣女以念佛、塑像两种功德,令其转重成轻,地狱受苦身转为婢子身;又仗佛力,宿因能说。故云:‘未满三日,而乃言说。’又仗佛力,知阿女来救。而‘稽首’者,叩头至地,稍留片刻,表敬也。‘稽首而复悲泣,告于光目’者,知恩感谢也。‘生死业缘,果报自受’,此二句,乃自觉之文;今日乃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人死业存,自作自受,我亲自尝之矣!能不信耶!吾非别人,乃是汝母。吾死之后,即入无日月光明幽冥世界。所谓:“铁围两山间,窈窈何冥冥,神识堕其中,不睹日月精。展转不相见,但闻叫呼声。”自与汝别后,累堕大地狱受苦,今蒙汝念佛、塑像之福力,方令我转生阳间,为下贱人。前生杀业,余报所感,今生命短,只有十三岁。我的恶业生报已过,后报未尽,还要堕恶趣受苦,汝有何计,究竟令吾脱免下贱、短命恶道之苦呢?

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隋于恶道。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光目问言。地狱罪报。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

此乃光目令母知罪自悔之文。

先佛梦告,今闻母说,与梦相符,光目知是己母,决定无疑,不觉悲从衷出,哽咽啼泣而白婢子:‘既是我母,生前之事,合知本昔之罪,作何种业而堕恶道呢?汝知道吗?’婢子答曰:前生是汝母,今生是婢子,我前世以杀害鱼鳖,多食其子之罪,是一。又汝每每劝我,杀生有罪,我不信,反而毁骂三宝。以此二业,受地狱之报,若非蒙汝供佛之福,仗佛神力救拔赦免,不能这么快就脱地狱苦报。’光目问曰:‘汝在地狱,受什么苦啊?其事如何?可以讲给我听吗?’婢子答言:‘罪苦之事,难以出口,不忍称说。假如说之,百千岁亦说不尽。&rsquo

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涂。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此乃发愿救母之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