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地藏寺史话

作者:邱模楷

地藏寺始建于1943年,与全县其他寺观相比,历史实在太短,而寺内的地藏王菩萨却在“文革”中毫发无损地保存了下来,较诸一般寺观毁后重建,年岁上却又称得上是老大哥了。“文革”期间,正要被炸毁时,石油公司负责人闻讯火速赶至,晓以利害(因当时该寺做了石油仓库,若引起火灾,则后果不堪设想),终于制止住了人为的破坏,使得这尊巨大的石雕佛像成为了全省保留得最为完整,1984年该寺被列为省级重点开放寺庙。

说起地藏寺,不得不追溯创办寺院的几位老前辈。首先是独自出资雕塑石像的曾圣悟(即曾菲欤)。他家几代都从事古董生意,家资颇饶。而曾先生儒雅风流,识古玩,擅书画,究佛理,轻钱财,他立誓要独资完成一尊地藏圣像,以拯救众生(曾先生原在省博物馆工作,谢世时将家藏文物全部捐赠给了国家)。而自始至终为地藏寺的建成竭尽心力的莫过于黄朋孚了。他家资不薄,娶妻纳妾,还抽大烟,本来是可以“优哉悠哉,聊以卒岁”的,然而家门不幸,生女痴呆无用,养子更令他伤心欲绝。他那养子整日价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甚至多次卖壮丁度日。家里出钱赎他回来也无济于事,他依然故我,最终还抛家舍妻而去,从此黄朋孚万念俱灰,一心向佛。当曾圣悟有意雕塑地藏石像时,他便包揽了一切事务。那时,南丰县城和四乡,随时都可看到身穿百衲衣化缘的情景,甚至宜黄、广昌、黎川、建宁等地都留下了他艰辛的足迹。将募化所得的钱,完成了寺院(除石雕像外)的建设。地藏寺竣工后,他还带着侍妾(那时黄朋孚尚是居士)去了中和的深山中修行,后因土匪猖獗,不得不返回地藏寺,最后削发为僧,法号智照。不久圆寂,骨灰安放于寺后龙首山石窟内(建国后被石匠取石时毁掉)。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包钧台先生(曾负责修成民国版《南丰县志》)也曾出过大力。虽然黄朋孚居士栉风沐雨,朝夕奔波,四处化缘,甚至捐出家产,但合其所得仍不足以使寺院最后完工,于是年逾古稀的包先生慨然相助,他冒着酷暑,北上省城,向在南昌的南丰籍富商及好友如包干臣、黄大勋、余建成、揭杏生、吴宗慈等吁请资助,地藏寺才得大功告成。包先生还为地藏寺亲撰楹联二副,其一曰:

我本愿度尽众生,迄今拜佛求神,却须睁睁∵眼看;他都想远离地狱,曾否为非作歹,先要摸摸心来。

其二曰:

岂泉下才算幽冥,设阴谋诡计,居心暗室,便成地狱;即人间堪为教主,遵大愿宏誓,救世凡夫,可证菩提。

可惜这两幅颂扬“幽明教主”的上乘之作今已不复存留。最后还得介绍雕塑地藏石像的工匠邹冬仔和上漆描金的杨洪孙,他们都是当时县邑一流的能工巧匠。这尊依岩壁凿成的丈八高的地藏王是从民国卅二年(1943年)正月二十日由邹冬仔等20人开山动工。至民国卅三年(1944年)七月二十九日完成,历时一年半,工程之艰巨可见一斑。完工后由曾圣吾亲自作偈,其词曰:“近似浩劫,振古未有。推源其故,本性莫守。菩萨慈悯,大愿不朽。心佛无别,众生回首。掬城忏悔,永神依怙。以此功德,庄严净土。上报四恩,下济三苦。消除灾障,含识泽普。”1945年,寺庙全部竣工。翌年,举行了开光仪式。从此以后,城乡内外的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地到此烧香还愿,祈求福祉。

南丰地藏寺建于接近西门城堡的龙首山上,从山门到大殿依山岩而构筑,气势十分雄伟。上山门10余级石阶两旁呈八字形的石壁上有释演成撰写(或转抄)的数副对联。其中一幅来自地藏的道场九华山:“执杖持珠,便游十地;度冥救世,普照一丰(按:原联为普照九华)。而紧靠山门的对联则是已故的县政协委员赵珊芝先生所书:

因何度尽众生,劝善男信女,但有一点仁心,便是修行道路;祗是名为教主,论人间地狱,不用百般诡计,顿超解脱法门。

对着这幅劝人为善的对联顿有当头棒喝之感。再往上瞧,“地藏寺”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赫然入目。当年地藏寺建成后,由寓居南昌的省城名流刘玖峰(建国后曾任省政协委员)为之题额,使此寺生色不少。1959年,田汉先生参观南丰石佛时经过地藏寺,曾对刘先生的书艺备加赞赏。遗憾的是因大字刻在山门外,“文革”时就没有菩萨本身那么幸运而被铲掉了。如今几个大字是邑人邓文模借鉴广东南华寺方丈得众墨宝而创制的,笔力雄浑酣畅,亦颇值一观。进山门后的弥勒,韦陀与其他寺院一般,供奉地藏的大殿略显古朴。正中是紧贴石壁的地藏菩萨雕像,全身赤足立在谛听(一作善听)身上,谛听壮如狮子狗而大。菩萨则身披红缎袈裟,慈眉善目,正视前方。左手握光焰四溢的明珠,右手持金黄灿烂的锡杖,这便是这位大愿菩萨的写照:“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顿开地狱门。”而地藏曾发下宏誓大愿,要度尽众生方才成佛,所以殿内就有了说明地藏不同凡响的一副绝妙好联: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地藏菩萨左右两边的石壁上还刻有∵“西林”、“佑民”数字。其中“西林”二字大有来头。它原为县北西林寺(已毁)的匾额,乃唐代宰相牛僧孺的八分书,相传两字非比寻常,“西”字似笑,“林”字欲飞。寺毁后,僧智照(黄朋孚)请人将其字仿刻于地藏殿石壁上。

离开地藏殿,通过殿右的厨房膳堂,沿石阶曲折而上,便到了1987新建的大雄宝殿。殿宇占地达400平方米,较诸地藏殿要宽敞得多。正殿中央端坐的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两旁的十八罗汉,以及普贤、文殊乃至后面的普陀山与其他寺院大雄宝殿的形象相仿佛,但右侧罗汉前尚有一尊禅林护法神珈蓝,壮极英武,这在其他寺院中较为少见。

出大雄宝殿再沿石阶拾级而上,最后到了近两年才竣工的罗汉殿。此殿较大雄宝殿又要大许多,占地达740平方米。站在店门口向内看,正中央塑了一尊巨大的释迦佛结跏趺坐像,两旁侍立的则是老成持重的迦叶和温顺虔诚的阿难。旁边亦有一联云:“一佛法镜现慈云,观秋月春花,尽是三空妙谛;五百智灯悬宝座,听晨钟暮鼓,无非一点禅机。”这是一副对仗工整的联对,且又深具佛理,颇耐人玩味。高大宽敞的殿内擦肩挤背的排列着五百罗汉(另加一尊人们熟知的济颠和尚),这众多的罗汉或坐或立,或笑或怒,或思考或说话,或赤膊或举手,或挽肩搭背,或闭目诵经,看得人眼花缭乱。总之,五百尊罗汉,五百个形象,姿态迥异,煞费匠心。塑像的工匠是荣获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张宜祥师傅及其徒弟们。更出人意表的这些***不同于一般寺内的金身罗汉,他们都是用五颜六色的油漆“装扮”起来的。而且每位***的座前都用小木板叙述他们的名号和简单的事迹,参观者可以据此了解各位的“身世”。

罗汉殿建在龙首山(南丰县龙入城之首,故名)的山顶上。唐时,县令独孤汜曾于月夜偕其弟独孤及抱琴游此,后人琢石为琴形,因名琴台。独孤及还赋了一首长长的五言古诗,越发使龙首山名噪遐迩。如今山上的琴台石以及龙首亭等古迹虽已荡然无存,但站在山巅的罗汉堂前,思古之幽情依旧油然而生。而且居高远眺,琴城美景尽收眼底。盱水蜿蜒向东缓缓流去,沿江的读书岩、宝岩塔、南台寺和跨江的索桥等风景名胜历历在目。数不清的池塘,望不尽的桔园更显现出了南丰特有的自然风光。

综上所述,我们已大致了解了地藏寺的过去和现在,它已由单纯的供奉地藏菩萨的寺院发展成综合性的大寺院了,这规模全杖本寺住持戒理的苦心经营和众多檀越的慷慨解囊。自罗汉殿于今春开光后,游客和香客日渐增多,尤其是双休日或菩萨生日时,寺里的人声、爆竹声更是不绝于耳,寺内外均洋溢着皆大欢喜的气氛。这也是太平盛世应有的景观和真实的象征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