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本章讲以弱制强,以静制动,以有入无,“道”本柔软,“道”本清静,“道”本空无,世人效仿之,便见得道功夫。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切因“道”而生。不知经历了多少亿年,“道”首先化生出一。一,是指混沌未分的元气。这时还没有对立,只有一,没有二。

又不知过了多少亿年,那种混沌未分的元气分化出了二。二,是指阴气和阳气。阴阳是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阴阳相反相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

又不知过了多少亿年,阴阳二气共同作用,又分化出了三。三,是指天、地、人。

其实,天地存在以后,出现了人的同时,其他万物也都有不少的出现。为什么把人与天地同列呢?这主要因为,人,不仅自己诞生了,人诞生后,随之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物种。比如,人可以把木材变成桌子板凳,可以把棉花变成布匹服装,还可以把钢铁变成轮船大炮等等。人的这种创造性是与天地齐同的。

那么,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是哪里来的呢?回答是:都离不开天地人。这就是: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世间万物,都离不开阴阳,都是阴阳平衡的结果。南方的树木到北方就种不活,大海里的鱼到淡水里就会死亡,这就是阴阳不和。人也是如此,阴阳和了则生,阴阳不和则病,阴阳尽失则亡。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

孤,是指单;寡,是指独;不谷,是指无同类。这三个方面反映了“道”的不同性质。∵

世人喜欢对立,喜欢复杂,讨厌孤单,讨厌空无。但能够做得了自己主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偏偏追求的就是孤寡、清静、空无的境界。王公,就是指能够做得了自己主的人,求道得道的人。

阴阳协调了都可以天安人和,万物丰盈,又何况是上索而守道呢?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所以,一切有形的东西,你说它受损了,或许它可能受益了;你说它受益了,或许它受损了。哪里有个什么标准吗?没有。但坚守清静大道,以有入无,就无所谓损,也无所谓益了。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人,这里指“真人”,得道了的人,不是指一般人。

关于“真人”,庄子有过描述:上古时期的得道真人,不逆寡,与一切人一切事都不对着干,都很顺应;不雄成,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不谟士,也从不动脑筋算计点什么。那些人你说他有过错,他不会后悔,你说他行为得当也不会得意洋洋。他们登上九万里高空不会害怕,深入到太平洋八千米的海底也不会呛水,像在平地一样舒服,步入炼钢的大火炉也不会觉得太热,跟呆在恒温室差不多。

他们的知识达到了什么程度呢?达到了无知的程度,也就是不增不减,空灵虚无的得道境界,到了这个境界也就是不伤万物,万物不伤的境界。

这里老子说,古代得道的真人都是这么说的,我也只能这么说。大道是一,不是二。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强梁,是指强硬、强大、强势。

大道,本性至柔,表现出强硬、强大、强势,其实就是与大道相对,这样的话,一定死得很难看。别说普通人,即便是帝王将相,背道而驰,也不会有好下场。古时的夏桀、商纣、秦王嬴政,无不强悍无比,但没有一个能安享人道,寿终正寝。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是证明,就是我传道的要义。

圣人说法,八万四千法门,入得一门,便可得道。《道德经》八十一章,反复说“道”,∵其实,识得一章真义,就能与道相合,受益无穷。

更多【龙泉解《道德经》】文章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