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村的海南寺与银杏树

作者:连永升

关于龙口庄子村村名的来历,可追溯到明朝万历(1573-1620)年间。相传,孙姓由招远石虎孙家徙居龙口,老大孙守魁定居厫上村,老二孙守本去了营口谋生,老三孙守信在厫上村东南开荒种地,取名卜庄子,后改名为庄子。

旧时,庄子村村头有一座寺庙,名曰海南寺。寺庙坐北朝南。进了山门,是一条甬道,甬道两旁苍松翠柏耸立。往里走,西为药王殿,东为钟楼。再往里是正殿三间,正中大殿祀如来佛,东大殿祀观世音菩萨,西大殿祀地藏王菩萨。三尊佛像均坐在莲花宝座上,身上泛着神光。如来佛神像的头上托着一只大鹏金翅鸟。大鹏金翅鸟是佛教中力量最威猛的善神。大殿西侧有南北两排平房,共六间,分别为和尚的住所和存放农具的地方。

海南寺庙日为农历六月十六。每逢正月或庙日,庙内的旗杆上都要高悬起一面黄旗,上书“大慈大悲”几个字。这时,周围村庄的善男信女纷纷来庙里上香许愿。庙日这天,赶庙会的百姓更是络绎不绝。2006年,笔者曾到过庄子村采风,年近九旬的姚瑞宾老人告诉我:没有庄子村,就有这座庙。由此可以推断,海南寺的修建年代距今至少有400余年。

据老人讲,别看海南寺这座小庙名不见经传,但是大殿后面的两株白果树(即银杏树,因其果实为白果,故龙口民间习称白果树)算得上龙口一带比较有名的古树了。它们宛若一对同呼吸、共患难的夫妻,历经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古树树皮皲裂,呈灰白色,东面的那株为雄树,树干较高,树围稍细;西面的那株为雌树,树围粗壮,树冠较大。两株古树高数十米,枝杈均探出海南寺的院墙。行人走在龙口至北马之间的乡路上,远远就能望见这两株白果树。

传说,海南寺以前有一条头上长着冠子的大虫(旧时百姓对蛇的称呼),大虫口渴时,将身子盘在庙后的白果树上,头探进北面离庙很远的张家湾饮水。这给海南寺及庙后的白果树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海南寺规模虽不大,但有庙地。起初,有一个法号为“觉宜”的老和尚和徒弟海田看管过该庙,并且种着庙地。后来又有一位姓焦的老道士接管此庙。等到庙里的道士出走后,海南寺就由村人姚振安负责管护。白果树栽种在海南寺后院,老百姓没有机会跟白果树近距离接触。到了秋季,成熟的果子(白果树树龄至少要20年以上才进入产果期)坠落地上,村中的大人、小孩嫌其外皮发臭而不愿去捡,惟有管庙的姚振安不嫌弃,捡回家不少。白果树的果实外皮呈绿色,将其用烧灰拌一拌,放在缸里沤,沤好后砸掉外壳,仅剩里面的白核,砸开核,便是棕黄色的果仁了。在老人们的口碑里,白果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过去,龙口境内的富裕人家操办喜事,白果汤是结婚喜筵上常见的一道甜菜。

民国晚期,时局动荡,海南寺内香火不继。抗日战争期间,钟楼内悬挂的大铁钟被抬到山里,化了铁水,给八路军做了手榴弹和地雷。1947年底,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庄子村展开激战,集结龙口市区的国民党军队多次向庄子村发射炮弹,树冠巨大的两株白果树成为袭击目标。无奈之下,村民只得忍痛将白果树伐掉,木料仅做了丧榆、搁棺的棺凳和几只抬棺的小杠,余下的做了30多副高跷。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