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小说是指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的异闻怪事的记录。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道教的发展和在社会上的广泛流传,各种专门记载仙人变化飞升等灵异故事的神仙传记创作出来,如《神仙传》、《汉武帝内传》等。神仙传记主要是道教中人所作。受此影响,其它志怪小说亦纷纷问世,志怪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约可分为三类:一为地理博物体,即以地理位置的变更为记述线索的志怪;二为杂史杂传体,即杂采历史故事和传闻而以记传为主要形式的志怪;三为记梦叙幻体,即以梦幻为核心和结构杠杆,叙述感应幻觉故事的志怪。无论哪一种志怪,都和神仙传说、道教活动、道教信仰有直接的关系。

汉代以来,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渐多,其中着名的有张华的《博物志》、托名为东方朔撰的《十洲三岛记》等。《十洲三岛记》明显是道教思想的产物,所谓十洲,即祖洲、瀛洲、悬洲、炎洲、长洲、元洲、生洲、凤麟洲、聚虚洲等。《十洲记》后来收入道藏,成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此后的《洞真外国放品经》、司马承祯《洞天福地地宫府图》等道教地理仙境志怪都受到《十洲记》的深刻影响。道教中所说的“十洲岛”、“十洲”的名称都出自十洲记,可见志怪小说对道教的影响。

杂史杂传体志怪主要有干宝的《搜神记》、陶潜的《搜神后记》等。《搜神记》是魏晋间志怪的主要代表作,其中大多数内容反映了民间巫鬼信念和神仙道教方术事。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发展,各种神话传说的流传,为志怪小说的创作提供了题材,而志怪小说的出现又不断丰富着道教内容,使神仙系统日益庞大,使洞天福地日趋完善。志怪小说的通俗性、可读性又为道教在民间的传布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隋唐以后,志怪小说的地位为传奇小说所取代。

唐代传奇小说与道教的关系更为密切。传奇出于志怪而描述对象有变化,主要记奇闻逸事,不少是作者的有意创作。唐代是道教兴盛时期,道教影响及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神仙高道又总与奇闻逸事相关。唐初的《古镜记》写古镜的法力无边,能镇压百邪,而镜子正是道教中的重要法器。《长恨传》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传说,杨死后化为天仙,字太真,更是道教中“尸解”的具体例证。晚唐的侠士传奇也有很浓的道教色彩,如《红线》中写红线的装束“额书太一神名”,无疑是道教信仰的影响。

道教传奇小说,不少成为后代道教戏剧的素材。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