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义统利

“义利观”是儒家思想最为精髓的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中最根本的主张是“以义统利”。孔子说“见利思义”,孟子说“先义后利”,均把义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在这种义利之辨的文化思想影响下,到宋明以后,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贸易不欺三尺子,公平义取四方财”的商业道德。而在中国历史上最为人所称道的晋商更是提出了“利以义修,名以清修”的诚信观,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在商业道德上的教育成果。但我们在理解义利关系时,首先要明确儒家思想的义和利的内涵。

儒家所谓的义,是指整体的利益,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讲,强调生财有大道,利己不损人。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由此可见,孔子不是反对致富,只是主张正当致富。而儒家所谓的利,既不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也不是权利的利,而是广义的利、长远的利,它认为仁义是利,道德也是利,在儒家思想看来,没有任何一件事不存在着利,而“人之情”,最为根本的是“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趋利避害”。

而儒家思想在义利关系上认为:“仓廪实然后知荣辱,衣食足然后礼义兴。”以这种观点看待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每个企业追求利润,从而形成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的现象同样是十分一致的。而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很多经营管理的实践告诉我们,强调儒家的“义”,强调把追求利润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以达到“以义统利”,“义利统一”,对于经济发展和企业壮大也是必须的。

∵三、以德服人

现代科学管理一方面强调制度与法律,一方面强调“以德治企”和企业文化建设。而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既曾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同时也说过“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由此可见,儒家也是既强调制度与法律,又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主张培育人的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使人们高兴地按照道德准则去做他们应当做的事。而笔者认为,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更是“以德服人”的最好体现,是现代科学管理的最高境界。

在《道德经》中对无为而治有这样的两段论述:“为学日易,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东方传统伦理思想和管理观念的影响,西方管理学界正经历着一次由“科学管理”和“行为管理”向“伦理管理”转变的重大变革。美欧许多企业把经营管理哲学的“P”和“L”原则由过去的profit(盈利)和loss(亏损)转化为people(人)和love(爱)。

而更有现代的企业管理学家把管理分为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无意识管理”,也就是所谓的“人盯人的管理”。在无理论指导下凭感觉进行管理,感觉对了可能便成功了,感觉错了便失败了。第二层次上升到了一定的“哲学”水平,这里的哲学是指在长期的实践中所积累总结出的理论信念,如民间流传的“和气生财”及哲人道出的“中国人患不均而非患多寡”等经营之道。

第三层次上升到了“数学”问题,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量化管理。第四个层次,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是指有意识地清楚不去做什么方能做什么。当我们越多地屏弃坏的行为,我们就越接近成功的目标。从1962年由美国马丁公司首创的“无缺点管理”到现在很多公司沿袭的“零缺陷管理”其实说到底就是为了达到无为而治而产生的一种管理理念。而海尔从OEC管理到SUB(创新的战略单位),其实也是从数字管理向无为而治的过渡。

四、习比学更重要

笔者先前曾粗略地读过彼得·圣吉先生所著的《第五项修炼》一书,此书被称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至尊宝典”、“21世纪管理圣经“,而“学习型组织”在1997年的世界管理大会上就被与会专家认为是未来企业的成功模式。

《第五项修炼》中一个核心的观点是“习比学更重要”,和以往强调以学习理论和知识为主的“学”不同,《第五项修炼》更强调用以获得五项修炼的基本技能——“习”,即以实践为重,强调学习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做人和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孔子在谈到求知识学问的方法时说:“多闻,择其善者从之,多见而识之,知而次之”,同样把习看得比学更重要。

我们很熟悉孔子的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按照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的观点,他认为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时间的“时”和见习的“习”。他通过研究整部《论语》,认为“学问”在儒家看来既不是文学,也不是知识,而是指如何做人和做事。

而“学问”从哪里来呢?南怀瑾先生认为,儒家思想中的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从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他说儒家思想中人的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的,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他们的书本,都是他们的教育。因此孔子说“观过而知仁”,就是说看见人家犯了错误,自己便反省,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学问”,所以孔子这个研究方法,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

这既是儒家思想治学的观点,同样与学习型组织的观点也非常一致。在现代科学管理中,我们搞企业文化建设,其实说到底就是要指导员工怎样做人和怎样做事,而孔子的研究方法也正是我们搞企业文化建设时需要学习和遵循的一条原则,即用每件事教育员工,引发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体验,而后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

五、团队意识

西方强调个人的自身价值,强调个性和自由。而儒家一方面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个人、家、国、天下四者统一起来,在社会整体中确立个人的价值,强调培养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的人生价值的追求。

另一方面主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倡导团队中的团结与协作。从总体上看,儒家强调整体并不忽视个性,是以后历代统治者为统治的需要而使个性受到压抑,这和儒家的思想是相悖的。因而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团队意识和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高度责任感,处理好个人与整体的关系,在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基础上增强整体的凝聚力也是现代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儒家文化不仅从伦理道德、观念意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管理哲学等方面为现代科学管理提供有益的养分,而且古代儒家学说中,海包括许多对管理活动的直接论述,如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的“各取所长,当尽其才”的用人之道,“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考察干部方法,“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的市场物价变化趋势,“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策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之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预测观点,以及许多关于决策和战略策略的精辟论述,至今仍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学习和挖掘。笔者也只是观其皮毛,不求甚解,只希望对您能有所启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