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修行

列表

设有某甲因故将某乙杀害,又某甲受国法制裁而处死刑,请问某甲来世仍否须还某乙一命?

持戒修行“设有某甲因故将某乙杀害,又某甲受国法制裁而处死刑,请问某甲来世仍否须还某乙一命?”。问:设有某甲因故将某乙杀害,又某甲受国法制裁而处死刑,请问某甲来世仍否须还某乙一命?(幻愚)答:某甲受国法处死,如因为杀乙故,按阳律论,则是偿之矣。若分析其心念程式,则当另论,盖闻有多因一果者,有一因多果者,此关众生自己之心力,非可笼统说之。某甲处死,若不因杀乙故,甲乙因果,依然存在。...

有些‘仇’是否今世才造的?比如有两人前世并未结恶因,但其中一人却杀害另一人,于是

持戒修行“有些‘仇’是否今世才造的?比如有两人前世并未结恶因,但其中一人却杀害另一人,于是”。问:有些‘仇’是否今世才造的?比如有两人前世并未结恶因,但其中一人却杀害另一人,于是在今世发生了‘杀害’事件?(蔡祖天)答:事有前因今果,亦有今因后果。明乎此普通之理,自不直竖十丈竹竿,而不能入一丈之城门矣。...

孔子是圣人。为什么他不主张戒杀?吾人祀孔,也杀三牲,岂不罪过?(怀疑)

持戒修行“孔子是圣人。为什么他不主张戒杀?吾人祀孔,也杀三牲,岂不罪过?(怀疑)”。问:孔子是圣人。为什么他不主张戒杀?吾人祀孔,也杀三牲,岂不罪过?(怀疑)答:孔子何尝不主张戒杀,儒书上多有记载,论语里钓而不网,弋不射宿。礼记里田猎不合围、不掩群、不杀胎、不覆巢,士无故不杀犬豚。似这一类的限制,不胜枚举。不过孔子是世间圣人,只顺世法用仁慈来方便限制,非如释迦世尊,是世出世圣人,直...

又有人眼视窗台上几只蚂蚁,忽开口问道,戒杀固是很好,若有人持刀,来加害我,不能逃

持戒修行“又有人眼视窗台上几只蚂蚁,忽开口问道,戒杀固是很好,若有人持刀,来加害我,不能逃”。问:又有人眼视窗台上几只蚂蚁,忽开口问道,戒杀固是很好,若有人持刀,来加害我,不能逃避时,可杀他否?(采撷)答:先勿论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仅就其所问;直答可也。顾名思义,戒杀就是戒杀。但众生根性不一,心理自异,故形成种种差别。在大菩萨无人我相,而又同体大悲,虽有暴徒加害,嗔怖两心且无,何有反抗...

学佛是要戒杀,如像耶稣教徒无戒杀,这罪业是什么人负担?传道所所讲都是上帝能担是实

持戒修行“学佛是要戒杀,如像耶稣教徒无戒杀,这罪业是什么人负担?传道所所讲都是上帝能担是实”。问:学佛是要戒杀,如像耶稣教徒无戒杀,这罪业是什么人负担?传道所所讲都是上帝能担是实否?(戴陆火)答: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生疮自己痛。若说别人能代替,一切因果皆没用。这是常理。他教义理,未曾研究,不便妄谈。...

车免近人心不古,作恶多端,如不示警,谁肯回头,只以佛不妄语为证,与以圣经证明上帝

持戒修行“车免近人心不古,作恶多端,如不示警,谁肯回头,只以佛不妄语为证,与以圣经证明上帝”。问:神通是修行的一种境界,亦是度人的一种法门,若济公***,金山***,均以神通变化,观音显像,亦是神通。英国有灵魂研究社,法国有招鬼术,亦是依神通,证明有神,于弘扬佛法,均属有益。车免近人心不古,作恶多端,如不示警,谁肯回头,只以佛不妄语为证,与以圣经证明上帝,又何择焉?中庸说‘体物而不可遗’,即...

佛法导论里,圆净居士说,佛教是起信非强信,这点我最赞同,一味强信只是自我麻醉而已

持戒修行“佛法导论里,圆净居士说,佛教是起信非强信,这点我最赞同,一味强信只是自我麻醉而已”。问:佛法导论里,圆净居士说,佛教是起信非强信,这点我最赞同,一味强信只是自我麻醉而已;但如何使我起信呢?这点我深感烦恼!(陈朝福)答:古人有言,‘英雄所见大致相同’此言两智平等,方能彼此了解,佛我智慧,大相悬殊,不信其言,无足怪也。起信之法,大别有二,一者重其人,因信其言,二者究其理,因信其言。是皆...

发言人迫不得已之妄语,似对某本人并无多大罪过,但其罪过究属为谁?因万事兴起均有源

持戒修行“发言人迫不得已之妄语,似对某本人并无多大罪过,但其罪过究属为谁?因万事兴起均有源”。问:妄语为不由衷欺骗,或捏造之言词,但现时社会每逢会议,由于某种关系所控制,每为不由衷之发言,某本人固为欺骗,在座人员亦明知其为捏造,然均彼此心照不宣,盖不如此则记录上无以表达其功绩,上级亦希求有此种‘纸上谈兵’作为其领导所属宣扬功德之依据,如此发言人迫不得已之妄语,似对某本人并无多大罪过,但其罪过...

皮肤上小细菌,微物皆有生命,每日洗手以及洗浴,岂不是无意中杀害无数生命,或者是看

持戒修行“皮肤上小细菌,微物皆有生命,每日洗手以及洗浴,岂不是无意中杀害无数生命,或者是看”。问:皮肤上小细菌,微物皆有生命,每日洗手以及洗浴,岂不是无意中杀害无数生命,或者是看不出来微物又是无心杀害,不能称为杀生的执着否?(颜佛兆)答:岂止沐浴杀生,而人不能无呼吸,此一呼吸,即已杀无量生命矣。以我辈凡夫而论,不过对于此事,有能避免,与不能避免之别。能避而不避,是谓之罪,不能避而不避,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