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佛教史上,山西佛教占有重要地位。在唐代成立的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中,提倡称名念佛的道绰(562-645)、善导(613-681)一系的净土宗就发源于今山西交城的玄中寺。魏齐之际在该寺的昙鸾(476-542)曾着《往生论注》等书对净土念佛法门作了系统论证,道绰的《安乐集》、善导的《观无量寿经疏》等净土着作都是在吸收昙鸾净土思想的基础上撰述的。唐代的华严宗虽是由法藏(643-712)正式创立的,但经澄观(738-839)有很大发展。澄观曾长期在五台山生活、研修,着有《华严经疏》、《华严经随俗演义钞》,吸收禅宗思想,用心性论解释华严宗的法界思想很有特色。澄观的弟子宗密(780-841)着《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钞》、《华严原人论》、《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等,不仅对华严宗教义继续作出新的解释,而且结合时代特点提出系统的禅、教会通论,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发生深远的影响。

唐末五代迅速兴盛的禅宗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唐五代禅宗在今山西境内也有流传。从现存资料来看,早期禅宗中属于神秀法系的北宗,属于慧能法系的南宗今山西地区有所流传;后来成为禅宗主流的南岳--马祖法系和青原--石头法系的禅派在此地区也有传播。本文对此略作考察。

一、唐五代禅宗在今山西的分布概况

据《旧唐书》<地理志>,现在的山西省相当于唐代的河东道,包括河中府(亦即蒲州)、绛州、晋州、隰州、汾州、慈州(南汾州)、潞州、泽州、沁州、仪州(曾为辽州)、太原府(原为并州)、代州(领内有五台山)、蔚州、忻州、岚州、石州、朔州、云州等。

据五代南唐静、筠二禅僧撰述的《祖堂集》和北宋赞宁《宋高僧传》、道原《景德传灯录》等,记载有禅僧的州有代州、太原府、晋州、汾州、潞州、泽州、河中府。现将在这些州传法的禅僧的法名、所嗣法系、资料出处等用下图表示。

州名(治所今名)禅僧名嗣法世系出处传录

代州(代县)

,辖五台山

五台山巨方神秀《宋高僧传》卷八、《景德传灯录》卷四有清凉山辨才神会《景德传灯录》卷五无五台山神英神会《宋高僧传》卷二十一、《景德传灯录》卷十三有五台山无名神会《宋高僧传》卷十七、《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唐东都同德寺故大德方便和尚塔铭并序》有五台山郊隐峰南岳-马祖《祖堂集》卷十五、《景德传灯录》卷八有五台山

秘魔岩和尚马祖-

永泰灵湍《景德传灯录》卷十有五台山智通马祖-

归宗智常《景德传灯录》卷十有

太原府,原并州

(太原)

遍净神秀《景德传灯录》卷四无自在神会《景德传灯录》卷五无元顺马祖系三代

沩山灵佑《景德传灯录》卷十一无太原免道者马祖系三代

赵州从谂∵《景德传灯录》卷十一无海湖和尚石头系四代

夹山善会∵《景德传灯录》卷十六有资福端禅师石头系四代

夹山善会《景德传灯录》卷十六无太原资圣方禅师石头系四代

洞山良价《景德传灯录》卷十七无太原孚上座石头系五代

雪峰义存《景德传灯录》卷十九有

晋州

(临汾东北)

霍山观禅师神秀《景德传灯录》卷四无霍山无名马祖系三代

白马昙照《景德传灯录》卷十一无霍山景通马祖系四代

仰山慧寂《景德传灯录》卷十二有大梵和尚石头系五代

云居道膺《景德传灯录》卷二十有兴教师普禅师石头系六代

白兆山志圆《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有汾州

(汾阳)无业马祖《祖堂集》卷十五、《宋高僧传》

卷十一、《景德传灯录》卷八有石楼石头《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有爽禅师石头系四代

石霜庆诸《景德传灯录》卷十六无

潞州

(长治)

弘济神会《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无潞府青莲元礼马祖《景德传灯录》卷六无潞府法柔马祖《景德传灯录》卷六无潞府渌水文举马祖系二代

盐官齐安《景德传灯录》卷十无潞府渌水和尚马祖系三代

西院大安《景德传灯录》卷十一有潞府盘宁宗敏石头系四代

石霜庆诸《景德传灯录》卷十六无潞府妙胜玄密石头系六代

玄泉彦禅师《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有潞府妙胜臻石头系六代

云门文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有泽州(晋城)亘月神秀-普寂《景德传灯录》卷四无

蒲州,后升为

河中府(蒲州)

,辖区有中条山

智封神秀《宋高僧传》卷八、《景德传灯录》卷四有河中府怀则马祖《景德传灯录》卷六无河中府保庆马祖《景德传灯录》卷六无麻谷山宝彻马祖《祖堂集》卷十五、《景德传灯录》卷八有河中府法藏马祖《景德传灯录》卷七无河中公畿和尚马祖系二代

章京怀恽《祖堂集》卷十七、《景德传灯录》卷九有河中府

南际山僧一石头系四代

石霜庆诸《景德传灯录》卷十六有河中府

栖岩存寿石头系四代

石霜庆诸《景德传灯录》卷十六有

据上表可以看出,除代州禅僧皆住佛教圣地五台山外,其他州的禅僧多住州府所在地都城之内,而且这些州中多数是唐代政治、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据《旧唐书》<地理志>可知,太原府,隋为太原郡,唐初改为并州,先后在此置总管、上总管、大都督府、北都兼都督府,开元十一年(723)改并州为太原府,天宝元年(742)改北都为北京;晋州,隋为临汾郡,唐初改为晋州,曾设总都管府,唐末改属河中府;潞州,隋为上党郡,唐初改潞州,曾先后置总管府、都督府、大都督府;蒲州,隋为河东郡,唐初改为蒲州,先后置总管府、都督府,开元八年(720)置为中都,并改蒲州为河中府。

从禅宗的正式成立到在较大范围传播,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的阶段是唐朝的道信、弘忍上承北魏菩提达摩以来的禅法,在黄梅传〞东山法门〞,标志中国禅宗的正式形成;第二阶段是慧能从弘忍受法南归在韶州(治今韶关)曹溪传法,形成所谓〞南宗〞,而弘忍的另一弟子神秀与弟子普寂等人在以东西两京为中心的北方广大地区传法,被称为〞北宗〞,此后慧能弟子神会北上与北宗争禅门正统,其他弟子到各地传法,形成南北宗并立的局面;第三阶段是在〞安史之乱〞之后经朝廷裁定,南宗成为禅门正统,北宗走向衰微,南宗独盛;第四个阶段是武宗灭佛之后的唐末和五代时期,形成禅门五宗。经历这五个阶段,禅宗广泛传播到各地,并且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派。

虽然在禅宗传播过程中有不少禅僧到深山老林和偏远地区去建寺传法,为开辟中国山林佛教作出重要贡献,但不少禅宗法系的传法中心是在大的州府所在地。禅宗在唐末五代迅速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得到各地藩镇、诸道观察使、州刺史的大力支持。禅僧在河东道的分布,可以说也反映了这种情况。

以下仅就唐五代在今山西传法的重要禅僧作概要介绍。

二、北宗神秀弟子巨方和智封

神秀(?-706)因为相继受到武则天、唐中宗的崇信,在朝野影响很大,主张观心看净,勤修渐悟,被南宗称之为〞渐教〞禅法。神秀的嗣法弟子,据《景德传灯录》卷四有∵19∵人,其中的普寂、义福等人因为受到唐玄宗的崇敬,曾在朝野声势显赫一时,成为北宗的代表人物。弟子中到今山西地区传法的有巨方、智封、遍净、观禅师等,其中现存有传录的只有巨方、智封二人。

巨方(647-727),俗姓曹,安陆(在今湖北)人,出家后听习《法华经》、《维摩经》等经论,后游历参禅,投至神秀门下,〞数载之间,入室侍对,庶几真道,罕有伦拟〞。此后辞师游方至上党(今山西长治)的寒岭居住传法,数年之间,〞学徒数百,求请无阻〞。据载,其禅法主张:

真妄同源,迟速异剂。得心助道,在乎修治。(1)

大意是说,真心(真如之心、佛性)与所谓妄心(生灭之心、平常心,即不断思维审虑并且具有情欲烦恼的意识精神)是同为一体的,对于素质迟钝、敏捷的人应当采取不同的教法进行引导;若要领悟自性,达到解脱,则应依靠修行断除烦恼。可见,这种主张与神秀的北宗禅法是一致的。

巨方逐渐有名。郓州(治今山东东平西北)刺史吴文涣慕名迎请他到州,为他建安国院,请他居住传法授徒,一时之间前来问道者很多,并得到州县军民的信敬。吴文涣曾问他:〞今日后如何?〞他答:〞地布金沙,人安宝刹。〞(2)∵大意是寺刹庄严,人间安乐。吴氏全家对他视若〞神明〞,虔诚敬仰,施舍丰厚。

后来他游方至五台山,在此传法达∵20∵多年,于开元十五年(727)去世,年八十一岁。

智封,俗姓吴,怀安(在今陕西吴旗西南)人,中年出家,综习《唯识论》,因被人诘责拘滞于〞名相〞,于是不再研习法相唯识之学,在武当山见到神秀禅师,受法之间得到启悟。后至蒲州安峰山隐居∵10∵年,〞木食涧饮〞。蒲州刺史卫文升迎请他入城,为他建新安国院,请他居住传法。蒲州的府诒在河东县,县南∵15∵里有中条山,又名雷首山(3)。智封到蒲州后,20∵多年来常到中条山传法。智封生前有很多弟子,死后,门人为他在城北建塔。(4)

三、南宗荷泽和马祖、石头法系的重要禅僧

(一)∵神会的弟子神英、无名

慧能(638-713)从弘忍受法后南归,长期在韶州曲江县(今广东韶关)曹溪居住传法,开创南宗。然而南宗在相当长时间内影响仅限于岭南局部地区,而北宗势力很大,如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神会传>所说:〞能大师灭后二十年中,曹溪顿旨(按:南宗)沉废于荆吴,嵩岳渐门(按:北宗)炽盛于秦洛。普寂禅师,秀弟子也,谬称七祖,二京法主,三帝(按:此当指唐中宗、睿宗、玄宗)门师。朝臣归宗,敕使监卫,雄雄若是,谁敢当冲?〞

弟子神会(684-758)为扩大南宗影响,北上传法,先住南阳龙兴寺,后被兵部待郎宋鼎请到洛阳住荷泽寺,在朝廷官员和士大夫中结交朋友,并在滑台与北宗展开辩论,批评北宗〞师承是傍,法门是渐〞,认为慧能是上承弘忍的六祖,南宗是禅门正统。神会后来被北宗诬陷遭到迫害,流放外地,但因在〞安史之乱〞中应请主持度僧筹集军饷有功,受到朝廷优遇。神会死后,在德宗皇帝贞元十二年(796),敕立慧能为六祖,神会为七祖,南宗实际被确立为禅门正统。

神会的法系称荷泽宗。神会的弟子,各书记载多寡有异,据日本宇井伯寿、镰田茂雄的统计,在宗密《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中载有∵19∵人,在其《圆觉经略疏钞》卷四谓有∵22∵人,在宋赞宁《宋高僧传》中载有约14人(与有关碑文合计有∵16∵人),在道原《景德传灯录》当中载有∵18∵人(5)。其中到河东道传法的有辨才、神英、无名、自在、弘济等人。现仅介绍神英、无名二人。

神英,沧州(治所在今河北沧县东南)人,出家受具足戒后,参访神会,从受禅法。在开元四年(716),他按照神会的建议到五台山瞻礼文殊菩萨灵迹,在此建立法华院居住传法。法华院建筑精美,寺壁有吴道子的绘画。(《宋高僧传》卷二十一<神英传>)(6)

无名(723-794),俗姓高,祖籍渤海,生于洛阳,出家后从师修行于洛阳同德寺,研习经论,尤精戒律之学,〞闻有禅宗,思千里而请决〞,在洛阳从神会〞付受心印〞。(《宋高僧传》卷十七<无名传>)(7)∵据新发现的《唐东都同德寺故大德方便和尚塔铭并序》(8),无名〞初依北祖华严,从渐而入;后讨南宗荷泽,自顿而证〞。其中的〞华严〞即神秀弟子普寂,他曾住洛阳华严禅苑,被称〞华严***〞(9),奉渐教禅法;〞荷泽〞即神会,以提倡〞无念〞、〞单刀直入〞的顿教禅法着称。因为神会说法时曾说〞吾之付法,无有名字〞,他便以〞无名〞为号。无名此后遍历四方,周游五岳,南至罗浮山、庐山、双峰山、皖公山、炉岭、牛头山、剡溪、若耶山、天台山、四明山等形胜之地,贞元六年(790)来到五台山居住传法,贞元九年十二月(已进入公元∵794∵年)于佛光寺去世,年七十二。

华严宗四祖澄观曾从无名受法。《宋高僧传》卷五<澄观传>记载,他曾先后参谒牛头山慧忠、径山道钦、洛阳无名禅师,〞咨决南宗禅法〞,并且又从慧云禅师了解〞北宗玄理〞。∵另据《清凉妙觉塔记》,澄观〞参无名大师,印可融宗〞;清续法《法界宗五祖略记》谓〞谒洛阳无名禅师,印可融寂,自在受用〞(10)。说明澄观从无名禅师处受到南宗顿教禅法的较大影响。唐代宗时,澄观奉诏入以不空为译主的译场,大历十一年(776)他在读《华严经》<菩萨住处品>时看到记述文殊菩萨住五台山说法的经文,受到感召,于是不远万里到达五台山巡礼圣迹,并往传为普贤菩萨传法的道场峨嵋山巡礼,然后再回到五台山,住入大华严寺。在此为唐新译八十卷《华严经》撰疏,此即《华严经疏》二十卷;后又对此书作注释,撰《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四十卷。贞元七年(791∵年)应河东节度使李自良之请赴太原住崇福寺讲新疏。此后奉唐德宗之诏到长安讲佛法,曾协助般若翻译四十卷《华严经》(相当《华严经》<入法界品>的重译),奉诏撰《贞元华严经疏》十卷、《华严经行愿品疏》一卷。澄观在长安先后受到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的敬重,多次应请为他们说法,并且与朝廷权贵臣僚有密切关系。澄观受禅宗影响,以心性论论释华严宗的法界观,应当说与他从无名等禅僧受法是有关系的。因此在《景德传灯录》卷十三竟将澄观作为无名唯一的嗣法弟子。

(二)马祖法系的禅僧

南宗荷泽法系早衰,而在后世将南宗传承光大的是南岳--马祖的法系和青原--石头的法系。

马祖道一(709-788)长期在洪州(治所在今南昌)传法,其法系称洪州宗。《祖堂集》卷十四<马祖传>说马祖〞亲承弟子总八十八人出现于世,及隐道者莫知其数〞;〞说法住世四十余年,玄徒千有余众〞。《景德传灯录》卷六<马祖传>说马祖的〞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为一方宗主,转化无穷〞。马祖的法系在唐末主要分布在今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河南、陕西、广东、福建等地,影响很大。到今山西一带传法的有邓隐峰、无业、宝彻、怀则、保庆、法藏等人。

邓隐峰,也称隐峰,建州(治所在今福建邵武)人,自幼出家,前后参谒马祖与石头希迁,后在马祖门下得悟。一日推土车,马祖正在路上伸脚坐着,他对马祖说:〞请师收足。〞马祖不听,说:〞已进不收。〞他竟从马祖脚上推车而过,将马祖的脚轧伤。马祖归法堂手执斧头做出要报复的架势,邓隐峰竟毫无惧色地站在马祖面前伸出脖子等待他砍,马祖于是将斧收起。这里是否隐伏〞一往无前〞的禅机,难以断定。(11)∵他曾到同学南泉普愿处参访,普愿示众说:〞铜瓶是境,瓶中有水。我要水,不得动境,将水来!〞邓隐峰即将水瓶拿到普愿之前,把水倾倒出来。(《祖堂集》卷十五<邓隐峰和尚传>)他到大沩山,灵佑听说师叔已到,前往迎接,他即倒下作出睡的样子,在灵佑归方丈之际竟不辞而别。唐元和(806-820)年间,邓隐峰到达五台山,后于金刚窟前〞倒立〞而死。在邓隐峰所做出的这些乖异动作里,大概都隐藏着某种禅机,然而到底如何,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晓。

无业(760-821),俗姓杜,商州上洛(今陕西商县)人。九岁入商州开元寺师事志本禅师,学《金刚经》、《法华经》、《维摩经》、《思益经》、《华严经》等,十二岁出家,二十岁到襄州从幽律师受具足戒,研习《四分律疏》,一年后即为僧开讲,兼讲《大涅盘经》。

据《宋高僧传》卷十一<无业传>等书记载,无业听说马祖在洪州盛传禅法,特往瞻礼。无业身长六尺,体格魁梧,马祖一见异之,笑谓:〞巍巍佛堂,其中无佛。〞意谓他虽长得高大魁梧,但却没有领悟自性是佛。无业跪拜说:〞至如三乘文学,粗穷其旨;尝闻禅门即心是佛,实未能了。〞承认自己虽对大小乘佛教有所了解,但对禅宗〞即心是佛〞的宗旨未能晓悟。马祖当即对他教示:

只未了底(的)心即是,别物更无。不了时即是迷,若了即是悟。迷即众生,悟即是佛。道不离众生,岂别更有佛?(12)∵亦犹手作拳,拳全手也。

是说佛道不离众生,每个人的平常之心识即是佛心、佛性,对此不觉悟便是众生,领悟这点就是佛。

据载,无业当即〞豁然开悟,涕泪悲泣〞,向马祖表达自己的见解说:

本谓佛道长远,勤苦旷劫方始得成。今日始知法身实相,本自具足,一切万法从心所生,但有名字,无有实者。(13)

受马祖启发,无业不仅领悟自己本有佛性,成佛不是遥遥无期,而且又认识到世界上一切现象空寂无实的道理。

马祖又对他说:

∵一切法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本自空寂。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空寂相。又云:毕尽空寂舍。又云:诸法空为座。此即诸佛如来住此无所住处。若如是知,即住空寂舍,坐空法座。举足下足,不离道场。言下便了,更无渐次。所谓不动足而登涅盘山者也。(14)

在这段话里,马祖是发挥大乘般若空的思想,认为达到觉悟的首要前提是体悟诸法性空的道理,如果有了此种认识,便自然领悟佛道不离生活日用,即烦恼是菩提的道理。

在马祖接引弟子的有关记载中,马祖与无业之间的问答是比较详细的。这对了解马祖洪州宗禅法是很有参考价值的。马祖禅法的主要内容不外是说:人人都有与佛一样的本性,〞即心即佛〞;修道不必脱离日常生活,〞平常心是道〞;传法方式生动灵活。在上引马祖与无业的谈话中也大体可以看到这些。

无业从马祖受法以后,南下曹溪礼拜祖师塔,又游历庐山、天台山等,展转西至长安,一度住在西明寺,当地僧众推举他担任僧官左右〞两街大德〞,他遵照大乘戒律中不亲近国王大臣的戒条予以婉绝。

大约在唐德宗贞元元年(784)前后,无业到达上党(潞州治所),受到泽潞节度使并据国相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李抱真(733-794)(15)∵的崇敬和优遇。无业对经常接近〞郡侯〞感到不安,便到了汾州介休县西南介山(今称绵山)的抱腹山,后来又到五台山金阁寺阅读大藏经,前后经过八年时间。

此后,无业到了汾州西河(即今山西汾阳),受到州刺史董叔缠的欢迎,将他接进开元寺居住。他在此传法长达∵20∵多年,名声闻于远近。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曾下诏迎请无业入京,他以疾辞。翌年再次降旨招请,他又称疾不行。穆宗即位(长庆元年,公元∵821∵年)特派两街僧录灵准前来迎请,他以双关语表示:〞行即行矣,道途有殊。〞在当天夜里如弟子慧愔等作了最后教诲:

汝等见闻觉知之性,与太虚同寿,不生不灭。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为境惑;一为境惑,流转不穷。汝等常(按:当为〞当〞字)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一切诸法,如影如响,无有实者。故经云:唯有一事实,余二则非实。常了一切,空无一物。当情是诸佛同用心处,汝等勤而行之。(16)

他同马祖一样,在讲述心性问题的时候不强调所谓〞真心〞(真如之心)与〞妄心〞(生灭心,即现实的心识)的差别,认为普通人们的日常的意识感觉就是佛性,它与太虚永恒存在,并且与诸佛的本质也没有什么不同;又说世界万有本来是空寂无实的,对此不应执着;宣称能够体悟这些便可达到∵解脱,否则将永远在生死若海里轮回。

在无业向弟子说法完毕,便在打坐中去世,年六十二岁。∵

宝彻,在马祖身边时,一日问马祖:〞如何是大涅盘?〞马祖答:〞急!〞他问:〞急个什么?〞马祖答:〞看水。〞〞大涅盘〞即是彻底断除烦恼,达到解脱。对于宝彻之问,马祖始终没有正面回答,在他看来这种同觉悟、成佛同义的概念是不能用语言解释清楚的,所以便用不着边际的词语支梧过去,引导宝彻改变思路领悟他之所以不回答的用意。∵

宝彻与同学丹霞天然(后嗣石头)游山的时候,观赏水中游鱼,他用手指鱼,天然便叫道:〞天然,天然。〞翌日他问天然昨天的动作是什么意思,天然立即〞放身作卧势〞来表示。这里也许表达的是对自然无为的向往。

宝彻后来到了河中府的麻谷山居住传法。有僧问:〞十二分教某甲不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意思是他对大小乘教法(十二分教)没有疑问,但对于达摩为什么来华的想法却不了解,请师回答。这是个禅宗丛林经常提出的公案,被认为用任何语言都不能说清楚的问题,一般对此都不作正面回答。宝彻也是这样,作出〞以杖绕身一转,翘一足〞的姿势,然后问:〞会么?〞此僧不理解,无所答对,宝彻便用杖打他。有僧问他:〞如何是佛法大意?〞他默不作声。这也是个被认为不能回答的问题。(17)

在到今山西境内传法的马祖法系的禅僧中,属于第三代的有:永泰灵湍的弟子秘魔岩、归宗智常的弟子智通,皆在五台山传法;盐官齐安的弟子文举在潞州传法;章京怀恽的弟子公畿和尚,在河中府传法。属于第四代的有:沩仰宗创始人沩山灵佑的弟子元顺、赵州从谂的弟子免道者,皆在太原府传法;白马昙照的弟子无名,在晋州霍山传法;西院大安的弟子渌水和尚,在潞州传法。马祖系第五代:沩仰宗创始人之一仰山慧寂的弟子景通,在晋州霍山传法。从时间推断,此时已进入五代。

(三)石头法系的禅僧

石头希迁(700-790)住南岳衡山的南台寺时,因曾在寺东巨石结庵修行,被人称为〞石头和尚〞。他的禅法的要点是:人人本有佛性,即心即佛;个人的心性与世界万有本体相通,从本质上看,理事、物我是融通一体的。他在传授禅法中经常采取反诘、否定、暗示和比喻等方式。石头的法系称石头宗。石头的弟子,《祖堂集》卷四、卷五载有∵7∵人,《景德传灯录》卷十四谓有∵21∵人。石头法系唐末五代主要分布在今今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福建等地。石头的四传弟子义存(822-908)到福州传法,先后得到福州藩镇,后来又得到闽国王氏政权的支持,门下受法者常达千人之多,由此奠定石头--雪峰法系兴盛的基础。此后,雪峰法系在今福建、浙江、广东一带最为兴盛,云门、法眼二宗即出自他的法系。

石头的亲传弟子到今山西传法的不多,现知仅有石楼和尚一人,其他皆是属于石头法系四、五代以后的人,现存的传记、语录篇幅皆很短。

石楼和尚,在汾州传法。有僧问:〞未识本来生,请乞师方便指。〞他回答:〞石楼无耳朵。〞意为对于这类问题应当自己参悟。此僧听后立即省悟,表示自己知过。石楼却说他也有过。此僧不理解,问他过错在什么地方。他解释说:〞过在汝非处。〞大概是说弟子对问题不理解,应当由师傅负责。此僧立即礼拜,但却遭到他打。(18)

海湖和尚,是石头--药山法系的夹山善会的弟子,在太原府传法。一天应请接受供养,有位云涉座主问他:〞和尚什么年行道?〞他叫他近前,竟反问他说,释迦佛的最早弟子之一憍陈如什么时候行道?问得此僧不知所措。(19)

太原孚上座,嗣石头--天皇法系的雪峰义存。他游今浙江径山佛寺时,有僧问他是否到过五台山。他答到过。又问他是否见过文殊的显化?他说见过。问他何处见?他竟答〞径山佛殿前见。〞其中是暗含文殊既然是具有神通的菩萨,自然可以在任何地方显化,岂止在五台山。此后他在雪峰门下时,一日雪峰问他:〞见说临济有三句(20),是否?〞他说是。雪峰问:〞作么生(按:如何)是第一句?〞他按照自己对临济义玄三句的理解,仅〞举目视之〞,没有回答。雪峰认为通过动作表示的也属第二句,又问他何为第一句。他即叉手而退。他因此受到雪峰的器重,让他管理浴室。雪峰另一弟子鼓山神晏问他:〞父母未生时,鼻孔在什么处?〞他请神晏先说。神晏进而问:〞如今生也,汝道在什么处?〞他听后不予理会。神晏又问。他要过神晏的扇子,稍稍地放在一边。神晏不解其中的道理,便打他一拳而走。父母未生时,鼻孔何在?大概是衍生自〞父母未生时的本来面目〞的公案。对此虽可作出各种回答,但任何回答皆被认为有漏洞,最好的回答是不回答。孚上座一生并未主持一个寺院,人们只称他是〞太原孚上座〞。(21)

师普,嗣雪峰法系的白兆山志圆,在晋州兴教寺传法。有僧问:〞盈龙宫,溢海藏,真诠(按:指以文字表达的教法)即不问,如何是教外别传底(的)法?〞他答:〞眼里,耳里,鼻里。〞意为所谓〞以心传心〞的禅法是在每个人平常的见闻觉知之中。当此僧请他再次确认时,他回避复述,只是以反问来表示。此僧以〞咄〞表示差异,他也同样以〞咄〞来回应。(22)

僧一,嗣法于石头法系四代石霜庆诸,在河中府南际山传法。有僧参诣,请他给予指示。他说:〞我若指示,即屈着汝。〞意为给予他任何教示,即意味着给他以约束。又问他:〞类即不问,如何是异?〞不问何为同类(共同性),只问差异。对此,他答:〞要头即一,任斫将去。〞可以把头砍去,也不解释何为差别性。因为立足于空义,就要承认〞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取自《金刚经》),要在心中做到无分别,无取舍的〞无念〞的。此后,他应闽王的邀请到福州传法,死于长庆寺。(23)

存寿,初讲经论,后从石霜庆诸受法,成为禅僧,到河中府栖岩山大通院传法。有僧问:〞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此可能比喻处于烦恼污染中的佛性、心性,也可比喻众生尚未领悟自性时的境地。对此,他不正面回答,反过来问:〞汝莫问出水后莲花么?〞此僧无对。他平时很少说法,有参问者则予以回应。有弟子∵400∵人,尼众百余人。(24)

玄密,嗣石头--德山法系的三代玄泉彦禅师,在潞州妙胜院传法,常以偈语启示门下弟子。有僧问:〞四山(按:生老病死四苦)相向时如何?〞他答:〞红日不垂影,暗地莫知音。〞大概是借用烈日下暴晒,黑暗处境中没有知音来表示一个〞苦〞字。当此僧对此表示不理解时,他启发说:〞鹤透群峰,何伸向背。〞意为如同在层山迭嶂中凌空飞行的孤鹤全靠自己把握方向一样,对于解脱生死苦恼的道理也应自己体认。有人问:〞雪峰一曲千人唱,月里挑灯谁最明?〞是问雪峰门下哪一支最兴盛。他答:〞无音和不齐,明暗岂能收。〞意为如同可以与任何曲调谐调的音一样,雪峰的禅法可以通行天下,对雪峰门下各支是不能以〞明暗〞、〞优劣〞等相对概念来加以判断的。(25)

妙胜臻禅师,云门宗创始人文偃的弟子。在潞州妙胜寺传法。有人问:〞远向云门。南北纵横,四维上下事,作么生?〞表示对云门禅法久已向往,请问弥漫天地之间的真如法性(佛性)是怎么一回事。对此,他只是回答:〞今日,明日。〞意为真如法性就在今日明日的生活日用之中。(26)

四、临济义玄曾经到过今山西传法

临济宗创始人是义玄(?-866),发源地是〞河朔三镇〞中成德镇所辖的镇州(治所在今河北正定)。义玄到镇州传法的时间大约是在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禁断佛教前后。义玄在此传法受到统治成德镇的节度使王绍懿(857-866∵年在位)等人的支持。义玄晚年应魏博镇的节度使何敬弘(840-866∵年在位)邀请到魏博镇的治所魏州的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传法,在此去世。弟子存奖继后。

义玄在到魏博镇传法之前曾一度到过河中府。公乘亿为存奖写的碑--《魏州故大德奖公塔碑》(载《文苑英华》卷八六八)记载,在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前后,存奖投到义玄门下,从受禅法。大约翌年他云游江南名山禅寺,某日忽然听说其师义玄应请已去蒲州,便迅速北上寻师侍奉。碑文说:

∵遽闻临济大师已受蒲相蒋公之请,才凝省侍,飞锡而遽及中条,寻获参随。置杯而将渡白马,当道先太尉中令何公,专发使人迎请临济大师。和尚翼从一行,不信宿而至于府下,而乃止于观音寺江西禅院,而得簪裾继踵,道俗连肩。曾未期年,是至迁化。斯盖和尚服勤道至,展敬情深,无乖灵堵之仪,克尽茶毗之礼云。

〞蒲〞即河中府,〞蒲相蒋公〞,是身居相位的蒋伸,他从咸通二年(或三年,公元∵861∵年或∵862)至咸通四年出任河中节度使。(27)〞中条〞即中条山,在河东县南十五里。白马在滑州,在今河南省的滑县,北临黄河。〞太尉中令何公〞,是魏博节度使何弘敬。在中十三年(859)诏兼中书令,咸通七年(866)死,朝廷赠太师之号(《旧唐书》卷二一Ο<何敬弘传>);此处之〞太尉〞应为〞太师中令何公〞。此碑撰于何敬弘死后,用的是他后来的称谓。上面引文是说,存奖在南方听说义玄应河中府节度使蒋伸的邀请到了河东县城,便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中条山,在那里与义玄相逢,此后护持义玄回河北,在白马将要渡河的时候,魏博节度使何敬弘派人前来将他们一行迎请到治所贵乡县城,安置在观音寺江西禅院。义玄在此传法,直到去世。存奖一直守候在他身边,并最后参与荼毗(火化)葬礼。

可见,作为后世影响最大的禅派临济宗的创始人义玄,曾应河中府节度使蒋伸的邀请到过今山西南部蒲州一带传法。对此史实,过去很少引起人们注意。

据以上所述,唐五代在今山西境内禅宗也是相当流行的。

注释

(1.)∵《宋高僧传》卷八〈巨方传〉,《大正藏》卷∵50∵第∵759∵页中。∵

(2.)∵《宋高僧传》卷八〈巨方传〉,《大正藏》卷∵50∵第∵759∵页中。∵

(3.)∵见《元和郡县志》卷十二。∵

(4.)∵《宋高僧传》卷八〈巨方传〉附传,并见《景德传灯录》卷∵四。∵

(5.)∵宇井伯寿着,岩波书店∵1939∵年出版《禅宗史研究》第五章《荷泽宗的盛衰》;鎌田茂雄,筑摩书房∵1981∵年第三次印刷《禅源诸铨集都序》第∵29∵页。∵

(6.)∵载《大正藏》卷∵50∵第∵843∵页。∵

(7.)∵《大正藏》卷∵50∵第∵817∵页上。∵

(8.)∵此塔铭由山西佛教文化研究所温金玉先生于五台山佛光寺东山坡发现,尚未正式发表。∵

(9.)∵日本师燎《元亨释书》卷十六〈道璇传〉。∵

(10.)∵日本鎌田茂雄《中国华严思想史的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65∵年初版,1992∵年第二次印刷)第四章第二节〈澄观传研究的资料〉载有拓本《清凉国师妙觉塔记》的录文及有关研究,可以参考。清续法《法界宗五祖略记》(《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七套第三册)等。∵

(11.)∵《景德传灯录》卷八〈邓隐峰传〉,载《大正藏》卷∵51∵第∵259∵页中。∵

(12.)∵此据《宋高僧传》卷十一(载《大正藏》卷∵50∵第∵722∵页中下)。这段话在《祖堂集》卷十五〈汾州和尚传〉中是:〞迷即是众生,悟即是佛道,不离众生别更有佛也。〞∵

(13.)∵《宋高僧传》卷十一,载《大正藏》卷∵50∵第∵722∵页下。∵

(14.)∵《宋高僧传》卷十一,载《大正藏》卷∵50∵第∵722∵页下。马祖与无业的问答也可参考《景德传灯录》卷八。∵

(15.)∵《旧唐书》卷一三二,《新唐书》卷一三八有传。∵

(16.)∵《宋高僧传》卷十一,《大正藏》卷∵50∵第∵773∵页上。∵

(17.)∵以上据《景德传灯录》卷七〈麻谷宝彻传〉。《祖堂集》卷十五〈麻谷和尚传〉虽较简单,亦可参考。∵

(18.)∵《景德传灯录》卷十四〈石楼和尚传〉,《大正藏》卷∵51∵第∵312∵页下。传中有石楼与来自〞汉国〞僧人的对话,对时间上是不可信的。无论是〞后汉〞、〞南汉〞和〞北汉〞皆成立于∵10∵世纪。石楼是石头弟子,应生活在∵8、9∵世纪。∵

(19.)∵《景德传灯录》卷十六〈太原海湖和尚传〉,《大正藏》卷∵51∵第∵332∵页下。∵

(20.)∵《临济录》记载,义玄曾对门下弟子说,〞师云: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三即一,皆是空名,而无实有。如真正学道人,念念心不间断。自达摩大师从西土,只是觅个不受惑底人。后遇二祖(按:慧可),一言便了,始知从前虚用功夫。山僧今日见处与祖佛不别。若第一句中得,与祖佛为师;若第二句中得,与人天为师;若第三句中得,自救不了。〞其中的〞三句〞的大意是说,有谁能从一句话的提示中领悟解脱之道,便可以与祖佛为师;从第二句领悟,可与人天为师;从第三句领悟,说明他连自己也救不了。引导学人从禅师的简单语句中体悟解脱之道。∵

(21.)∵《景德传灯录》卷十九〈太原孚上座〉,《大正藏》卷∵51∵第∵359∵页下-360∵页上。∵

(22.)∵《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兴教师普传〉,《大正藏》卷∵51∵第∵394∵页中。∵

(23.)∵《景德传灯录》卷十六,载《大正藏》卷∵51∵第∵328∵页下。∵

(24.)∵《景德传灯录》卷十六,载《大正藏》卷∵51∵第∵330∵页下。∵

(25.)∵《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妙胜玄密传〉,载《大正藏》卷∵51∵第∵391∵页下-392∵页上。∵

(26.)∵《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妙胜玄密传〉,载《大正藏》卷∵51∵第∵390∵页下。∵

(27.)∵据《旧唐书》卷一四九、《新唐书》卷一三二〈蒋伸传〉和《新唐书》卷六十三〈宰相表下〉,蒋伸在咸通二年(861∵年,表谓三)被仕为河中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至咸通四年(863)由毕諴继其位(《旧唐书》〈懿宗纪〉并参吴廷燮《唐方镇年表》卷四)。∵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