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初参,初学,禅那之人者,能方便坐者,当争取单趺而坐之;能单趺坐者,当争取,双趺而坐之。能坐短时间者,当争取,较长时也。能适宜单趺,十分钟时,当忍到,二十分钟;适宜二十分钟时,当忍到三十分钟;适宜三十分钟时,当忍到四十分钟。如是类推多月多日,一月一日,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分分秒秒。每逢坐到最疼痛麻胀之际,是真禅也。倘若,见痛见苦,即时放腿者,即是不能证得,无上发忍,波罗密道性感。倘能一忍到底者,“即是自定之时刻。”当知,真正世间法,倘能无我相时,有为、有执、有想、有相之禅,亦是无上之真禅也。学大禅者,不明空色之义,有无之真理者,非禅也。当知,疼、痛、麻、胀之际者,能治全身,全心之病也。

∵能治身病

∵能治全身之病者,当知,筋是动脉,与静脉,之关节也。犹如针灸刺入穴位之法者。能达到,治疗疾病,之目标也。所谓,趺坐者,能使其双腿,疼痛麻胀也。其疼痛麻胀之苦,达到极顶之时,头面手足,无有一处,不是红色者,余本人经常领会其义也。今供养于,现在与未来学佛者,参而用之。周身,能见红色者,即是周身穴位,无有不是,无相之针灸,刺入无相之穴位也。当知趺坐,是大医王,能治全身之病者,为第一也。

∵能治身病

∵能治全身之病者,由疼痛麻胀故,能渐渐,深入其真心也。深入真心者,深入绝迹诸妄也。绝迹诸妄者,绝迹尘劳,诸是非相也。倘能绝迹,尘劳诸是非相者,其心必归真如也。心归真如者,其觉性成也。其觉性成者,彼岸之人也。学佛者,弗可弗知,弗可弗明,其道义也。

∵能消业障

∵由疼痛故,而能熄灭,颠倒顾虑,诸妄诸执,诸是非相也。

∵问:妄想执者何?

∵答:妄想执者,七情,六欲,十八界,二十五有也。七情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具也。有七情者,凡夫之人也。能断尽,七情者,四果道性,大阿罗汉也。六欲者,眼欲见色,耳欲闻声,鼻欲嗅香,舌欲尝味,身欲着触,意欲分别,种种诸是非相也。六欲不无,生死不可了者,故初二三果,不能得也。何况道性,与彼岸者,更默可能望也。十八者,其名十八界也。十八者:1,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也。2,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也。3,眼见色,住色;耳闻声,住声;鼻嗜香,住香;舌尝味,住味;身着触,住触;意识别,住别,住种种尘劳分别者,为六识也。三六合而,为十八界也。十八界,善者,天、人、阿修罗,三道也。十八界,恶者,地狱、饿鬼、畜生,三涂也。界者,限定范围也。住者,遭遇六欲污染,而不能逃脱也。二十五有者,十恶、十善、五蕴也。十恶者,杀、盗、淫、妄、绮语、两舌、恶口、贪、嗔、邪见也。邪见者,痴迷也。十善者,无十恶也。污染,十恶者,生生死死,常堕三涂也。广作十善者,常住,天、人、阿修罗也。常住天、人、阿修罗者,生死不能了也。无恶无善者,彼岸之人也。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染住五蕴者,六道四生,无期可出也。倘能,五蕴皆空,即是证得大阿罗汉,道性天中,之人也。略称其号,即是得菩提心也。是如来也。再者,趺坐遭遇,疼痛麻胀者,即是消除,无始以来,直至今日,诸业诸障,诸是非相,之果报也。何者?如来心也。

∵问:何者为如来心也?

∵答:如来心者。因某甲,趺坐其座而使某甲,无妄之真心,与如来心,合成一体之心,一心也。一心者,如来心也。所谓,如来心者,无上之灵感也。感者,能转烦恼,而成菩提也。如来心者,感也。感者,能转七情,为七觉支分也。感者,能转妄心、妄性、妄识,为真心、真性、真识,成三觉者。三七合并,为十觉也。十觉者,具足觉也。复名,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义也。又名为,大觉世尊也。如来心者,能转贪嗔痴,为戒定慧。能转,杀盗淫,为三菩提也。能转五蕴,为五清凉地。能转六欲,为六波罗密。能转十八界,为十八罗汉。能转二十五有,为二十五,摩诃萨也。如来心者,如来禅也。如来禅者,无妄真心也。如来心者,人人具足,若无妄者,是也。

∵坐禅者。坐无坐相,亦无非坐相,是第一禅也。可惜,初参,难明其义。是故,初参甚广。余以世禅而言之。其坐如锺,其钟者,不动,亦不偏也。其钟之面,而有三针,其三针者,一速,二转,三缓也。此三针者,周转而无停也。此禅者,大禅也。汝等,仍不可明其义。倘明,即悟也。今以,通俗之禅,分别如下:通俗者,如意坐、单趺坐、双趺坐也。如意做者,是平常坐也。以双腿,屈膝,而坐者,为如意坐也。

∵单趺坐者,左腿脚放在,右大腿面上。倘若,时间较长,吃受不住者,亦可将左右二腿调换下。倘若能,受持得住者,宜乎不调,为善也。双趺坐者,以左腿脚,放在右大腿面上,复将右腿脚,翻在左大腿面上。双腿越紧越好,坐其座上,其双膝,以本人手,用大中二指叉开,核对,以三叉,为合标准。坐定之时,宜不动,为善。在不动中,腰直而面端,体正而自如。不歪不躺,不偏,不扭,不倾,不斜。前不伏案,后不倚靠。趺坐之时,双手自由,放在大腿面上。若在严寒之时,双手抄插,在袖筒里,最为合宜。若在,暴暑之间,宜用竹性,行香板,其双手心,按住此行香板,适意很多。所谓双手心,而得竹性清凉,其心亦安然。切不可,以右手背,压在左手心上,而结弥陀印,放在胸前。何者?倘结弥陀印,非禅者,净也。净者,是从此,穷世界,而转到,富世界里,去享福也。何者?不出世界者,其生死,从何而能了耶?世界者,此岸也,而非彼岸之人也。“欲了生死者,非禅莫及。此禅者,外禅也。

∵内禅者,眯眼,而观其鼻尖,鼻复观心。所谓,眼鼻心,三者,打成一片也。其鼻呼吸,须微细,而较长,适意者,为最善。在呼吸之间,当参其禅味。禅味者:1,禅机。2,话头。3,持咒。4,忆经。5,数息。6,白骨观。等等。

∵首释:参于禅味者。参之者,审之也。审其是耶?非耶?虚耶?实耶?善耶?非善耶?参者,择也,择其善者,从之,用之,而证之。其不善者,舍之,去之,远之。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善者,是我师也。从彼学之,仿之,效之。其不善者,亦我师也。知彼之非,扔之,掉之,弃之。其善,与不善者,以慧眼观之,实是,参者,之试金石也。亦名,诸佛,试其参者,之道性,有耶?无耶?是耶?非耶?倘能发坚固心,行不动道,以智慧眼,选择而用之。以无退,无转,无我,之心,而证其秉性者,善者也。禅味者,道也,义也,明也,心也,定也,慧也,见性之基也。味者,禅定之中,风味也。其禅,之妙味,胜过一切,诸味之上。其风味,即无可比,而与衡量。禅味者,其境界,庄严,妙湛,而灵感,之味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人,莫可及也。莫及者,他人莫可知,其妙味也。其风味,甚浓,默可尽宣。未悟证者,反之也,反者何?其心,沉闷,叠叠而遮其,真心也。

∵禅机者。犹如我佛,如来,夜观群星,而大悟。当参,悟在何处。当参,一茎草,一手指,一钵水,一碗饭,以及行、住、坐、卧。在马路上,在跳舞厅里,在西厢记,书中,在红楼梦,小说中,在淫窟里,在匪窝内,在王侯、将相府中,在贫穷,讨乞里,在生死、屠杀,之坊里,甚至,在刀山、火海、地狱、鬼、畜生中,皆能触机,而大悟。当知,在在处处,无有不是,如来法身,说法之处,之道场。无有不是,如来,正法性身,之体之处。大悟者,遇如是机,触开如是处,故名,为禅机也。禅机者,无穷无尽,亦无言说也。倘若说破者,草也。自悟自得者,宝也。

∵话头者。舟也,车也。汝等,当知,本世界中,上临,日、月、星辰,下至,海底,山凹。以及,四方,四维,之内,无有一物,无有一事,而不是,话头者。倘悟之后,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以及,鼻、舌、身、意、六尘、六识∵,无有不是∵,话头。倘未悟证者,当自选之,某一句话,或某一件物,某一名词,而适其本心者,选而用之。选而用之者,只选一句,多则一连句。其他,佳语,妙句,一概,舍而去之。所谓,无染、无杂、无邪、亦无苟且也。即为无有妄念之道义。参者,疑也。疑其,是耶?非耶?究竟,是耶?非是耶?参话头者,在此无攀缘心,之下,将此一句,话头,或一连句,话头,绵绵而不断,不离,亦不决。在此,不离不决之中,将全身全心,全全放下,放到无放之处,即为真放下也。这一话头之白妄,消灭其他,一切诸色妄也。亦名,以妄治妄,复名,以妄而攻妄,其妄即无。倘无诸妄,其白妄之话头,亦不存在。话头者,在未生其心之前,即是,未生心、未动念之时,参忆这句话,其名为话头。否则即非话头也,而是话尾也。参者,在不明白,这话头中,意欲追求,明白之处,方为真参话头。倘若追求到底,一触即悟。若有参者,已明白,这一话头者,不须再参。已经明白,这一话头者,而非究竟也。何者?有智无慧也。有智无慧之人,妄想是非,杂念飞腾故,其名为非悟也。真悟者,真修也,真修者,修去五蕴,而无染;灭尽六欲即无贪。无染无贪,方为明白,这一话头,之人也。是名为,大悟之人也。大悟者,其果报,即在目前矣。能如是,倘再进步者,彼岸之人也。

∵未悟之人,宜其实修。实修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在奉行中,倘能无我、人、众生、寿者,能无此四相者,万缘万德,无有不在,真心中。其名为,实修也。在实修中,而能明白,这一话头者,其悟证之道,备矣。

∵附:公案一则,希诸学者参之。(其意义是,无须选择,话头之执也。)

∵昔时,某一鱼翁,有一妻一子,其三人,以一艘鱼舟为其家,以捕鱼为业。其子,年方十龄。此小儿,见他父,不防之时,偷偷摸摸,将活鱼放到河里去。有日,他父见到,其子这样,即时教育此儿。其儿心怀不平,即将其父,一推而落水。其父,不明水性,因此而亡。其父亡已,其母生活即无依靠,只能送子投入小庙,作小沙弥,其母改嫁,而与他人。此小沙弥,经常忆念,昔日之非,无法挽救,彼在此,悲痛之下,信口而言:“推父落水,逼母改嫁,该当何罪?”这三句,为一连句。此小沙弥,口之所念,心之所忆,甚为懊恼,以无法收回。彼在此间,悲痛感触之际,日夜之中,时时刻刻,以分分秒秒,而不离此,这三句偈,即名为,口头禅矣。此一口头禅者,是真话头也。如是忆念,三十余年,未曾间断,一刹那间,这一悲惨。有日,此一沙弥,忽然大悟,及时,桶底脱落,心光毕露,其身与心,即得自在,往昔忆念,父母之感,以为过度已。此时沙弥,在大悟之后,预知时至,自言,吾不来世间矣。此一公案,而不是烦恼即是菩提吗?当知,修悟证者,逆顺一如也。其沙弥之父母,在无度中,以度已。觉者,当深参,有志者,事竟成。论言,话头者,当机也。当机者,为适合其用也。

∵余今将,念佛是谁,四个字,来由,略写其要。其义于下:

∵由清朝某某皇帝,信佛而又善于禅。其帝欲寻一位通禅者,入宫。其帝复忆往昔,有位大德,其禅最高,其机最妙,可惜现时,已经去世矣。复忆,其师善,其徒必善。于是下诏,而颁布,命诸使节,明访而暗调,寻找某某,大德禅师之徒。时有某使节,在江苏省扬州高旻寺中,访出一位僧人,的确是,某大德之真徒也。其时,使节将此情况,飞奏进京。皇帝见其奏章,及时下诏,命该僧奉诏而进京。其时该僧见圣旨,焉敢违背,于是时中,奉诏而进京。到已,经过午门,转奏其事,皇帝即令此僧,而进内宫。该僧见帝,朝拜之后,皇上赐其平身,复赐其座,而与座之。时帝王参诘该僧,至要之义。该僧却一窍不通,一门无入。此僧,无法接谈。此时其帝,已诏至此,亦无法挽回,所谓,金口玉言,永无更改,只能将计就计。其帝曰,限汝七日内开悟,否则取汝之首,悬挂于午门。这时帝王,复赐上方宝剑一口,命宫娥悬挂于,该僧宿住,门楣之上。等待到七天已,帝复敕其僧,而诘其要,其僧无言可答。帝欲斩之,其僧跪求,缓期七日,帝即允诺。复至,二七期终,帝敕,其僧,更诘其要,其僧无言可答。帝命速斩其僧之首。时皇后出面,替其僧,讲情,再缓七日,倘不悟者,那时斩之,帝复允许。其时其僧,日夜恐怖,到三七已,其帝复敕其僧,面诘其要,其僧无答。其帝竖起一拳,而问该僧,这是甚麽?该僧仍无可答。帝命侍从,速去彼门楣上,将上方宝剑取来,让朕亲自来斩此僧,方消朕恨。其御侍从,即取宝剑,捧上帝前。这时皇后,与诸宫院,环跪求缓,帝复允许。到四七终,其帝,复诏其僧,而至。帝复竖起一拳,问是甚麽。此时其僧,亦举一拳,而问帝言,是甚麽。帝复诘其要。而问该僧,其僧应答皆妙。其时帝王皇上,加封该僧,为某某国师,复赐其座,坐于天子之侧。同时天子,复向国师而言曰,国师当在宫里,创造一所禅堂,其堂领首者,赐给予国师。倘须一切,希国师自主,不须再来奏朕等等。这时国师,即命侍从,备诸禅堂,所须钟板等物,复命侍从,制一木置,上方宝剑一把。后来改名为香板,留于国师自用。其时国师,见诸宫院,以及妃嫔等众,皆是口口声声,以及出言吐语,无有不是,阿弥陀佛,这一句,口头禅者。国师自谓,这样的境遇,无法扭转,只能就势。因此,咐嘱她们深参,念佛是谁,这一句,为话头。其国师意义,是依靠这一白妄,而治种种色妄。亦名,以妄治妄,而是参学者,一种法门也。后来该国师,奉旨回扬州高旻寺。所谓,当代之禅堂,多从其国师,一手创造而成立。此禅者,其名为国师禅也。亦是初参者,须要之法门也。终。希诸参学者,参而用之,而不失其道义也。

打七颂:

∵1,扛着香板跑七香∵∵跑去转来在一方

∵一方倘无一方相∵∵跑与不跑皆真参

∵2,跑香当破一切相∵∵破相即是破本参

∵若破本参须破我∵∵破我之时破本参

∵3,扛着香板打禅七∵∵打人打我打是非

∵打尽一切是非相∵∵无人无我无是非

∵4,坐香必须提话头∵∵话头无我我是谁

∵念佛二字打闲岔∵∵希诸大德应当删

∵5,打七打的门外汉∵∵即已进门打甚麽

∵未进门时须放下∵∵放下一切破本参

∵6,禅堂本心即禅堂∵∵世间禅堂度初参

∵倘无禅堂无归所∵∵禅堂住世度初参

∵7,初参譬如儿周岁∵∵禅堂犹如父母搀

∵倘能无人无我相∵∵已成中年大丈夫

∵8,初参未悟无参处∵∵禅堂当作化城参

∵化城非有亦非无∵∵非有非无出娑婆

∵9,不明无相是真相∵∵犹如盲目穿花针

∵倘能无人无我相∵∵在在处处证法身

∵10,倘无见相见一切∵∵无有不是法性天

∵若执一尘有无相∵∵如来亦名是众生

∵11,参透本来谁是我∵∵谁是我中复是谁

∵谁我二字都放尽∵∵是则名为参中参

∵12,我禅十人九不明∵∵乱想作佛作如来

∵倘能无妄亦无相∵∵无妄无相证如来

∵13,参禅若参富荣华∵∵万死万生不脱枷

∵不明富贵枷锁相∵∵的是生生死死人

∵14,学佛之人多不慧∵∵十有九九着相参

∵可惜无法使回转∵∵无慧之人是苦人

∵15,若参他人诸德相∵∵犹如说食焉当饥

∵本来本有本智慧∵∵舍己求人作甚麽

∵16,若明本来无参处∵∵是则名为是真参

∵真参亦无真参处∵∵无参而参破本参

∵17,可惜世人悟性差∵∵仍须先悟点点他

∵能无点与不点相∵∵是名先悟点点他

∵18,千譬万喻无非相∵∵无相相中有真常

∵倘能一口全吞尽∵∵大家齐唱太平歌

∵19,初参不明无我相∵∵弗知五蕴怎麽空

∵六欲相中求本来∵∵的是海底摸花针

∵20,通同通尽通放下∵∵尘尘刹刹尽世尊

∵能悟能证能如是∵∵在在处处是全身

∵持咒者。持此神咒,威严密力,而能成就,灵觉妙心,到于彼岸之地。持者,坚持到底也。持者,无舍无逸,亦无放断也。持者,持此神咒,威神之力,而能降伏,一切妄也。持者,使妄归真,到于觉地也。持此神咒之威力,能转五蕴,成五妙力。能使五根,在见闻觉知中,无有不是真心,本性,之处。持者,持到心、性、识中,无有持咒相,亦无非持相。

∵以咒,辅禅者,宜短而鲜之。略说少许,与学者,掺之,选之,用之,而能成就之。参者,以智慧力,用密咒印,使妄归真,从迷入觉,亦无归入相。选者,选其适也。不可,贪多,图广。贪多图广者,三昧,莫可成也。选者,符合本心,所宜之句也。选者,针对,我妄,深穴之处,下一诀针也。选者,选一,不选二也。选者,选其无相,不可选其妄想,执着,是非相也。用者,见闻觉知,耳目无染,心无所住也。用者,用其一句,最多一偈,之义也。用者,以此密咒威神力,来一斩一,来双斩双,斩尽斩绝,斩到,无所斩处。是名非斩,而斩尽矣。至此大道成已,而无所成相,亦无非成相,更无非非相。选之者,略标少许,希诸参者,自选一则,终身用之,不忘亦不息也。

∵用者,何也,绵绵印于真心,续续秉承本性,永无竭止,甚至一刹那间,亦无间断,倘能如是,三昧(翻一心)必成,性光毕露,灵觉妙心,不求自得。选者,略举几则,希诸学者,自选一则,终身持之,而用之,证之,而成之。1,无我相。三个字,能破一切妄,一切执也。2,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此一句,能得大智慧,到彼岸也。3,若见诸相,非相,非非相。这三句,能灭妄归真,亦无归真之处也。4,无我、人、众生、寿者。这一句,包括四句偈也,能持,能用者,必得其果,而证其道也。5,念佛是谁。这一句,专对长期,坚持,久念,阿弥陀佛之人,顶门一针也。6,推父落水,逼母改嫁,该当何罪。这三句,专对,推父逼母,之人而用者,倘无其事,即不可用也。7,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四句者,是心经中神咒。其神咒,最适合,禅机。其神咒,威力,无所不及,神咒灵感无所不应。余举这几则,以便参者,自选,而自用之。其妙感,而无穷极。

∵解义:(若言,余所解者,有处、地名人名、不明者,非也。余答,汝非也。阅觉,阅其道义也,不可阅名相也。)

∵参者当知,天上,天下,一事,一物,一行,一止,一言,一默之中,倘生,坚定心,发真实行,誓愿具足者,无有不是,神咒也。所谓,用之则彰,不用则藏。犹如一电,备用甚广,倘能善用,无不成就。若言,梵密为咒,否则,非咒者,执着人也。倘能,衷心坚持,不紊不乱,发真实愿,所有一句,两句,常持,而无变者,无不是咒,无不是话头也。复以世法,验而证之:世人常说,常行,发如是愿,赌如是咒,如是之说,那有梵言,与密语耶?

∵当知,誓咒,志愿,四字之中,非一非二,亦非三四,在非非中,其妙用无穷,亦无竭止。世人倘明,空色不二,在不二中,亦非一二。若能知而,用之,非世间,之人者,即名为,预正证彼岸,之人之谓也。

∵忆经者。参禅之人,在行、住、坐、卧中,一切,举止、动、用中,于般若经中,与大乘经中,其义,适合本心者,常忆其要之人,亦是,助禅之道义也。

∵余抄《六祖坛经》中一节经文,作为用之,而证之:

∵发达曰:若言者,但得解义,不劳颂经耶?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常御白牛车

∵发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发达从昔以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鹿之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师曰:经义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尹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亦无名。应知,所有珍财,尽属于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无用想,是名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达蒙启发,踊跃欢喜,一偈赞曰: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养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

∵谁知火宅内∵∵原是法中王

∵六祖曰:汝今后,方可名念经僧也。达以此领玄旨,亦不辍诵经。

∵结论:达师,如是念经者,真念也。何者?首念三千,而遇六祖也。复经六祖这一点辍,而得见其,本来之道矣。领玄旨者,领会,般若波罗密也。不辍诵经者,彼已全身,全心,以为法华者,在不诵中,已胜过常诵。不辍者,达师也。而非世人,诵念者,可能与比也。何者?世人诵经,希五欲乐,以六根享受于六尘。求诸富贵者,莫可能与比,亦莫可,共其语也。

∵数息者。入坐,趺坐,与行住坐卧,作诸事业,之时中,均可能,以鼻端,出息、入息者,而数之也。按照出息、入息,一往来者,为一字。或按照,出一字,入一字者,均可能也。其字者,宜合其人,本心真性中,合适者,为妥当也。数字者:1,宜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以此十个字为纲领也。数者,一鼻息,出入而数之也。数者,周而复始,始而复周也。2,如持,摩诃般若波罗密多。这八个字。3,如持,心经中,四句咒者。或其他经中,自摘其要者,均可数而用之。其名为,数息。复名为,数息观者。观者,以心,观其鼻端,出息,入息,之意也。

∵论言:数息观者,寄此止妄也。倘能止之,复再灭之,其大道竟成也。

∵白骨观者。1,专对男女,性欲未无也。2,我相坚浓也。3,万缘难放下也。观者,寄此观而灭其妄也。解:(1)男观女形,女观男相也。宜趺其坐而观之,方能得其要也。趺坐观者,男观其女,年方二八,渐中渐老,渐病渐死,渐灭皮肉,渐渐只见,一副白骨之体,临于目前。观者,当忆此二八者,幻泡影也,无常生灭也,业缘所现也,生死种也。以此渐渐灭绝,无始至今,诸欲性种,其道竟成。女观男者,亦如是也。倘不能趺坐者,于行住坐卧中,亦能观而用之,亦名为方便观,而观之。(2)若我相坚浓者,当观,面临白骨者,是我也。我且无常,妄性即幻,邪心即泡,倘能彻底放下,当知,真性无灭,本心而常住。行者,当舍幻而取真。真者,彼岸人也。行者,当舍泡,而归觉。觉者,大觉无可比也。(3)万缘难放下者,万缘者,是诸业所感也,倘无诸业时,万缘真如也。倘无诸业,诸相诸想时,万缘即万行,成也。万行成者,万德庄严,非我是谁耶!参禅,学佛者,当舍伪就真,其道成矣,生死了矣。

∵略说公案一则:某禅师,有两弟子。其师命长徒,参数息观。命次徒,参白骨观。其两徒久观而无所成就。徒禀其师,其师问长徒曰,汝未出家时,汝当何为生,长徒答,未出家时,以埋死尸为生。其师复问次徒曰,汝未出家时,汝当何业为生。次徒答,未出家时,以打铁为生。其师言,汝等兄弟两人,将其观,调换一下,再观瞧。于是兄弟两人,调换其观。其兄改观白骨,其弟改观数息。不久两人,均观成也。其师言,观者,当按其性而观之,即宜成。否则者,难成也。附此公案者,希诸参者,当选适当者,观而参之,其观其道,易成之。

∵禅机一则:

∵若问,念经、念佛、参话头者,何者为贤,何者为圣耶?便答。是以妄攻妄也。倘能攻破,是名为贤。能攻破,而无余,是名为圣。倘攻不破者,是名凡夫也。攻破者,空五蕴,无六欲也。其他希自参。三世诸佛者,无有不是,从妄而归真也,归无归处,即为大觉世尊也。

∵参禅

∵参禅者,有人参数息观,有人参白骨观,有人参拖死尸是谁,有人参念佛是谁。有外道,执着诸相参者,甚多,而不可尽宣。

∵初参者,不明禅定,之人甚多。而不明:1,何者为,门外凡夫,外道禅。2,何者为,有为,有相,有执禅。3,何者为,大德国师,与初果禅。4,何者为。二果,三果,不来禅。5,何者为,六祖,道性,以及,如来禅。所谓,不明禅味者,不鲜。希诸参者,常阅,金刚经,无名注解,日久深者,即明其道性。然而,中下根者,甚多。彼等,欲登五层之塔顶者,弗从基层,往上者,复可能也。

∵1,所谓门外,凡夫外道禅,甚多而广。2,有为,有相,有执禅,少于,门外,凡夫,外道禅。3,大德,国师,初果禅,少于,有为有相,有执禅。4,二果三果,不来禅,少于,大德国师,初果禅。5,六祖道性,如来禅,少于,二果,三果,不来禅。所谓,能参六祖,道性,如来禅者,而甚鲜矣……。所谓,初参者,弗从塔基,起修而起足,焉能登其,处二三四五层,塔顶之高峰耶?学者,弗可停足,而观塔。倘停足观佛塔上者,生死何能了也。初二三果之人者,犹如,旅游之客,暂住寄宿亭,之人也。寄宿亭者,详于《金刚经》无名注解中。然而,最利根者,当越层越级,而至彼岸。何者?能无我相时,五层之塔,从何所来,归何所去。能明,本无来去者,彼岸即在目前矣。然而,未悟,未证之人,焉能知之,见之。弗能知见者,何能用耶?况且大用乎!当知,用即是觉,大用者,大觉也。觉而能用者,为证。门外者,犹如明珠在掌,仍然,东寻,西觅,而求明珠者。实实是,痴中之痴,梦中之梦,人也。所谓,生生死死,从劫至劫,绵绵弗能了也,甚多而广。悲哉痛也。再不发心,待到何时,何处耶……。倘能发真诚心,持坚定意,求出生死海者,当昼夜无间,刹那刹那,无断亦无竭,参到无我相时。参到真正,无我相时,即得。即得了其生,而脱其死矣。当知,此参者,是捷中,之捷径也。参者何?当无我相、人相,一切是非,之执之想。倘若有相,其五蕴,从何而空,岂六欲焉能而无。倘若,我相不无,贪嗔痴,欲爱妄,以何法而能了耶……。

∵行香与跑香

∵行香与跑香者,缓与速也。老少之人,各适其宜,勿勉,无惰,是真如也。1,因初参,趺坐较长者,其腿疼痛故。2,因初参妄想飞腾故。3,因初参精疲力竭故。5,因初参定力不足,而不能与真心,本性,达成一片故。是故趺者,其时较长,必须跑。年老体弱者,走也,行也。当知,这一跑时,即将诸妄,诸想,诸尘劳相,以及人我是非,与诸粘贴,跑得干干净净。倘能跑到,真心无相,本性无障,之时,万缘万法,无有不是,真如实相者,倘在真如实相中,无生其心,而不是,大悟大证,之人者,吾不信也。倘在跑香时,妄想飞腾者,凡夫之人也。是故凡圣两则,行者,自造也。所谓生死,与涅盘,自作自造,自取也。

∵问:身体胖,腿短粗,不能趺坐者,怎麽办?

∵答:另有一类之人,其福胜慧者,身体较胖者,其腿短粗者,故不能趺坐。彼等能发,真诚心者,誓愿到彼岸者,怎麽办?所谓,六祖言,常伸两脚睡,其意义,是六祖,大慈大悲,开此方便,这一门者。参者当知,事虽如是,其理,倘不真纯者,六祖骗人也。普度这类之人,速至彼岸也,何曾骗耶?当自度其心。真纯者,真纯者何?《心经》云,五蕴空,即能度一切苦厄。苦厄度尽时,即佛。其二,能无我相时,趺与不趺,一如是也。其三,六根无住于六尘,亦名无住其心者,无须趺坐,渡舟也。何者?六根,无住六尘者,已稳坐上,直升飞机也。机者,其机直至,彼岸也。无须趺,与不趺,这一假名相也。其四,倘能,万缘放下,放到,无放之处,即名,预证大觉也。预证大觉者,越趺,越级,越化城,之相也。化城者,暂息中途,得果人也。越初二三果,之级者,为最痛快也。后学者,倘能趺坐,而不趺坐,其座者,而听六祖,伸腿睡,与老僧这一说者,此人魔也,此人是大魔王也。是故老僧,不可再说者,犹如《金刚经》中,不可说,不可说,之谓也。能趺,而不趺,与真不能趺者,理当,各尽所能,各自勉力,与自决定,一心达到,极端之处,而无丝毫,偷心处,是真禅那也。希诸参者,勿辜负老僧,常谈也。

∵自参

∵若问老僧,参何法门者。答,法门也无,所参者,性也,信也。其性与信,无退无转,亦无疑也。余所见闻者,与世有异也。异者何?见、闻、思、觉,不同也。不同者,见诸情网,以及诸富贵,诸名爵者,犹如晨星暮日也。余在印《金刚经注解》中,常遭逆魔之掌,余在彼掌中,本心而不变,秉性亦弗移。余在诸魔手掌中,均得其解脱尽。何者?金刚般若威力也。

∵外参者,余坐香,与行跑时中,皆是独坐独行,与独跑而无伴侣也。何者?本性是也。昔时,余发心,写《金刚经注解》时,首坐半支香,然后开目而执笔。作一张写一张,为究竟。再改之誊之,为完整也。所谓,兼坐兼作兼写者,而不分昼与夜也,以体倦为止,而休息之,以此而降伏其心。

∵问:师父您能够降伏争端之心,是否得果证道耶?

∵答:未也。余喻无足之人,端坐于四衢道中,有人来问,前途之方向,余曰,向某方是,三涂之处,向某方,是三善之处,向某方,是三界天处,向某方是,称性菩提彼岸。然余因无足,故缘弗可前进,只能端坐是处,作指路之明人。

∵问:师父,您修何行?

∵答:∵见诸色声,无纠缠心,别无所能,何足道哉。

∵师父在解答《禅净融洽论》问疑时,其中有这样一段话,现抄录如下:“有人问疑者,颇多,余扣其两端,而应之。诚恐未来人,仍有其疑,故笔之于书,而冠其注之首。亦备未来人参之(禅),用之(净)。余写至于此,而思禅息,方入座而坐之。见一老人,以手抚余之肩,而言曰,汝能入海,取珠耶?余答能。即悟其义。随开目而视钟,其时中夜一时许。因此,铭之而志之。”

∵摘抄《合刊》中,听闻故事、公案及两论,承事供养于诸有缘人参之。

∵听闻故事二则

∵余于一九五七年春,到鼓山,补戒。得补后,在鼓山闭半关。1,持语。2,持坐。3,持一餐。如是三年,如一日。余在这三年中,同盛能师行堂(即在斋堂,替大众师,装饭添菜等)。有日盛师,对余说,我住鼓山四十多年,我见到两则公案,我今天对你说。余点头表示同意。

∵其一:盛师说:“昔时,我见到,有一妇女,在寺门口,替我们僧众,补旧衣服,而为生活,如是多年。于某日中,方丈问她,你家有几个人耶?其妇答,就是我一个人。我出嫁后,没有几个月,就丧了丈夫,守寡至今,已二十多年。以补穷,为生活,别无收入。盛慧大和尚说:你想出家麽?其妇答:想,就是没人收我。方丈说:我收你,作徒弟好吗?其妇即时向方丈下拜不起。方丈说:你起来,跟我走。其妇提着补篮,跟从方丈,而走。走不多远,走进般若庵,方丈向当家师说:此妇我收她,为徒,取名叫妙觉。方丈叫妙觉,向当家师,拜一拜,又叫向,大众师,一拜,又叫向妙照师兄,一拜。方丈向当家说:你带她剃个头,换个僧衣。方丈离庵,而回寺。妙觉,一时,听师兄,妙照言,《妙法莲华经》,是大乘经,若有人能读,能诵,能写,能拜,即得大智慧,到彼岸。妙觉听到,师兄这样说,妙觉言,我不识字,一不能读,二不能诵,三不能写。我妙觉,只能拜。我请求师兄念,我妙觉就拜,能吗?妙照说能。妙觉,即时,向师兄,顶礼三拜,感谢师兄成就。妙照说,师弟,你准备一字一拜呢,还是一句一拜呢?妙觉说,一字一拜。于是兄弟二人共同发菩提心,即日起香,即时读拜。不久兄弟二人,在本寺,受了具足戒。得戒后,她俩继续读拜。妙照坐在案头,读一字,妙觉即拜一拜。如是拜了,十几年,没有间断。复有一日,福州府来了一位府官,见到一尼,坐在案头,念一字,案下一尼拜一拜。其府官向两尼言:你们拜此经典,拜多少部数?妙觉说:不知道。妙照言:大约拜到十多部。府官言:你们两人能卖一部给我,要多少银子,我给多少银子。因此两尼动心,商量说:大人能替我们在此两边,每边造五间瓦屋,共造十间,就卖一部给您吧。于是,府官坐轿回福建府(便轿就是两个人,抬一张竹藤性的椅子)。回府后,叫当差的,分头到各处买砖瓦、木料、石灰、油漆、雇诸工人,明早及时动身。所有材料,一齐运到鼓山,般若庵内,听凭俩尼指导,而建造十间瓦房等情。所需工费、材料与用项,均到我处来领。其府官,一时亦坐便轿到般若庵,与俩尼会晤。复经数月,而完善。此俩尼仍然是诵经与拜经,始终是如如。复经数年,于某日清晨,妙觉说,我于是日中午,便当逝世,启请诸位,大德,同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共结善缘。即于是日中午,吉祥而逝世。经七日而火化,获舍利九粒。其舍利失圆……。其妙照,享寿九十九岁,无病而善逝于世。

∵其二:盛师说,我寺西堂,因年老,请求方丈,退职,发心,闭生死,纯禅关。方丈允诺,命一沙弥为护关使。如是多年,如一日。某日重阳节,早晨,沙弥送碗糕来,沙弥说,西堂,今日重阳,请师父吃糕,好吗?西堂说好。西堂又说,明年重阳,希汝向我说一声。沙弥答,是。于第二年重阳,沙弥又送糕来。沙弥说,西堂,今天又是重阳节,请师父吃糕吧。西堂说,汝禀告,方丈一声:西堂师父说,关房老了,今天要搬家,请方丈来一下。沙弥进丈室,见方丈,如是禀告。方丈同沙弥进关房。方丈见西堂,端坐禅床,头有些斜。方丈言,这时仍不精进,待到何时耶!西堂,将头一正,而迁化。“痛快”。

∵四个公案

∵其一:昔时,有一小沙弥,问师言:甚麽叫佛法大义。师言:待汝,侍奉吾,三年再言。其沙弥殷勤侍奉,满三年已,复问师言,甚麽叫佛法大义。师复言,待汝更侍奉吾,三年再言。其沙弥更加殷勤而侍奉。更满三年已,其沙弥,更请师言,甚麽叫佛法大义。师言,更再三年吾向汝言。其徒日夜不离,其师之侧,殷勤而谨慎,到三年已,其徒无问,亦无言。师言,汝不问耶?徒言,吾不须,再问。“吾即悟。”

∵赞叹颂:

∵徒善师亦善∵∵善善复善善

∵善善本一体∵∵无答更善善

∵其师大智慧∵∵其徒亦然然

∵然然然无尽∵∵慧慧慧无穷

∵当明问答义∵∵真如复真如

∵真真真无尽∵∵如如如无穷

∵三问四无问∵∵无答已尽答

∵问与无答义∵∵悟证在其中

∵其二:∵有一僧常坐一室而不卧,即名“不倒单”。日久,有人闻其德,经常有人来拜访。其僧言:魔来了,魔来了。如是三十年。后来有人,来访,来拜者,其僧,即无言。或有人,问此僧,为何不说,魔来了,魔来了耶。其僧答,家贫贼不偷,家贫贼不偷。希汝等参最后一句。

∵其三:百丈禅师,升堂说法时,说毕,诸人皆退,惟有一老人,不走。丈曰:长者,有何事?老人言:我前身说法时,有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因此堕落,作野狐精,至今,已五百年矣,无法脱身,请和尚开示。百丈禅师说,不昧因果(涤华师父解,不抹因果。)。老人即叩谢。又说,我在山后岭下,请和尚慈悲,以亡僧礼,而葬之。“所谓现野狐精,而为众生说法。”

∵论因果相

∵老人五百年,不能脱,野狐身者,是不能自转,而自执也。不能自转者,老人说,有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答,不落因果,为前句。是故老人,所答者,是有前无后也。有前无后者,是不能自转,其道义也。犹如,若见诸相,非相,是前句,非非相,是后语。色不异空,是前句,空不异色,是后语。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是前半偈,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是后半偈。等等。其老人,前句是,不落因果,百丈后语是,不昧(师用,不抹因果。)因果,是故,由百丈这一转,其句意,完整而通达。是名,依赖他转,而不是自转,其义者。倘能自转其义理,何须困于三涂作五百年,野狐精耶!所谓,坛经中,六祖言,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这样说法,是真说法者,当深参……。而自执也,何者?其老人自执“有无”二相也。其老人首答,不落因果者,是本性中亟出也。忽而,生疑者,疑其答错也,是从真心中,提起是非相也。是非相者,何也?喻未到彼岸,而舍其舟也。是故,老人,自生其疑相也。疑其错也,非也,是也。其老人,倘无心相时,即当冰释,其疑也,何不释耶?无始至今,种性弗可抹也。而从此,依此而报尽也。当知其老人,在不幸中,而大幸也。

∵其偈言(三昧,翻一心。其二,翻真心。其三,翻归一。)

∵1,倘若老人再进步∵∵是是非非亦非非

∵落与不落归何处∵∵处处无不证法身

∵2∵,老人应身野狐相∵∵是则是名度众生

∵不落不抹真三昧∵∵以此三昧达故乡

∵3,本来无有落抹相∵∵无相落抹亦不真

∵自心倘无一切相∵∵非非非尽复非非

∵4,从疑入疑疑无尽∵∵因生疑性入疑胎

∵是故野狐多疑性∵∵狐类无疑亦菩提

∵5,倘无因果无世界∵∵无世界非凡夫知

∵此身倘在此岸中∵∵不许无无因果因

∵6,有无因果双不见∵∵不须再去问禅师

∵因果亦无因果相∵∵无相因果证法身

∵其四:火宅原是大法王,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无一不是妙菩提。

∵六祖大师曾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娑婆世界乃火宅,家庭亦然。

∵师从观音菩萨灵感记中,选来,一则事迹,说明之(师于词句,略许修饰。)

∵在清康熙年间,在苏州城外,桃李村中,有一住户,名李德清,其家甚善,以耕织为业。该户只有四人,即夫妻俩,与儿媳俩。其子不幸,因病而逝世。彼母念子心切,不久亦离世间。此时家中只剩公媳二人,别无其他亲属。此孀媳王氏女,秉性慈孝,淳朴而纯洁,不愿舍弃公爹,失节而改嫁。因此公媳二人而为全家。媳以耕织为养家之计,其公爹,以家务为协助。这时公爹因念子故,一病不起,很为沉重,时逢严寒,大雪不止,病爹怕冷,甚严甚危。家中俩人,各有一铺一被,其媳在此,窘迫之际,无法解决,只能将自被,加在病爹之身,被上。孀媳只能在公爹脚头,替公爹焐脚,而非一日两日之事。其风声与事实,全村尽知。村里诸人,无有,不厌恶此妇,这一丑态,这一丑陋之行为。时逢二月天气,日渐温和,公爹病,转好而愈,因此孀媳及与公爹,分床而眠。其时孀媳,听门外,族邻共语,言说明日清早,去朝礼南海,而去进香之说。孀媳则意欲与宗族同去进香,并向公爹禀明这一回事。公爹闻言,生大欢喜,咐嘱媳速去联系。其媳即去会见族嫂,请带她同去进香。诸族嫂言:嫂嫂你这样孝顺公爹,不须再去进香等等。孀媳听到这样讽刺之说,犹如未曾听到之心,仍恳请族嫂带她同去进香。后来族嫂允许她的恳求。次日早晨与七宗嫂一起动身,而往南海,去朝礼观世音菩萨。在路多日,即到普陀。诸族嫂等,各自进香,而礼拜,观世音菩萨。此孀妇炷香于炉,拜祝而言:“恳求大悲,观世音菩萨,护佑我公爹,身体健康而长寿,全家得其平安。”诸族嫂,见她这一祝愿,皆含贬斥,贬责之心,已现于形容。该王氏女,见如不见,其心如如,犹如虚空之性,仍执信香,发至诚心,往潮音洞口,方向而前进,意欲入洞进香,礼拜观世音菩萨之愿。其女走到龙舌桥,坡下时,诸嫂见之,甚为担心,即呼嫂嫂嫂嫂,止步止步。(师写至此,双目掉泪,世间之人,诸色人等,为何这样?悲者痛也。)其王氏女止步而问,嫂嫂有何甚事?诸嫂言,此桥甚窄,我等皆不敢走过此桥,而去进香,你为何敢去耶!你快点回头,快点回头。(参)你跟我们,同到紫竹林中,去进香礼拜吧。(参)该王氏,无言回答。(参)仍然拔步直往龙舌桥去。王氏将走到,桥顶之际,因不小心,失足而落水。此时诸嫂及诸香客,有会水人,赴入水中,即将王氏营救上岸。其诸人等,共见此女,已经断气。其时诸人,即用种种方法,而来营救。其时已晚,无法挽回。后来诸嫂在本山上,领得一口施材,即将王氏之尸体,殓入于棺中,盖钉之后,即雇船一只,而将其柩,扛到船上。诸嫂等,同此一舟而过海,入苏州河,起航而到故乡。开船多日,方到苏州码头,靠边而上岸。时诸人等扛柩下船,一直扛到李德清大伯门前。然而,那日王氏走上龙舌桥时,心怀秉洁,故敢迈步前进,直上而之桥顶。忽然昏沉,在一秒钟间,及时清醒,开目而视之,即坐在自家门前,门石阶上。彼即起身,而叫自家之门,叫言爹爹开门,彼公爹应声而开门。媳入门后,公爹问媳言,你回家尚早。孀媳答言,如是这等这样……。爹听之而言曰,此是菩萨,灵感,使你提早回家……。此时该媳在自家屋中,燃香炷炉,而顶礼,常跪而发誓曰“我王氏女,从今日起,直至寿终,永持长斋,昼日尽夜,无休无息,常忆常念,菩萨圣号”。即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彼念数日,正念菩萨圣号之时,忽听门外敲门。王氏应声而开门。彼此见面,甚为诧异而紧张。诧异者,王氏见其,门前停放,一口棺柩也。紧张者,诸嫂见到已死之人,为何能来开门也。其时,王氏言,嫂嫂这一口棺柩,从何而来也?七嫂被问,发愣发呆,无言可回。王氏复言,但说无妨。复请诸嫂入屋里坐。诸嫂进门,入屋坐下,而言之,这等这样。七嫂复诘王氏,为何这等这样耶?王氏复向宗嫂而言曰,这等这样。王氏复说:我等共同将此棺打开来看,究竟是何人。因此多人,即将此棺打开。大家见到柩内,没有尸体,却是一块石碑。多人欲将此碑搬出,其碑即搬不动。后来轰动全村男女老少,无有一人,不来看此听此,这一奇闻奇迹。此时人多力大,共同将此板棺打破,留之烧火,复惊动多少大力,方将此碑竖起。此碑足有两千余斤。后来闻说,此块石碑,是潮音洞口,龙舌桥边之石碑,是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之妙力,无穷变化,之神通,而运至此也。此时,全村,无有一人,不赞扬王氏夫人,这一道德感。此一奇迹,流传千古,而度后来,诸有情人。从此全村,男女老少,无有一人不念,观世音圣号者。其七嫂,与王氏女结拜姐妹,惟王氏年长,故称为大姐。其七妹复请大姐指导,将此碑安立何处。王氏姐说,就竖在门前,以显扬,观世音菩萨之妙力,无穷而无尽。于是全村诸人一起动手,即将此碑安立最妥而善之。其石碑上,只有四个大字是:冰清玉洁。

∵释义:

∵夫真法者,无言无说,无是非之相。而在无言,无说,无是非相中,无有不是真法也。真法者,真心也。本性,灵觉,妙识也。凡者,圣者,真心,不灵与灵者,行者自造也。灵觉妙识者,大智大慧也。所谓,凡者,我相坚也。圣者,无相也。倘开智慧眼者,所见所闻,以及意识,与觉性,无有不是,本觉妙心,之灵性也。

∵夫李德清,与儿媳,王氏女者,是非常之人也。当明其女,“夫亡、婆故、遭遇”艰苦者,无有不是,正法眼藏中所储藏,十二部,真经也。所谓“真经”,而无人可识者,悲哉,痛哉。识者,能悟,能彻,能证,能觉,能如是,实践履行者,王氏,而与德清也。是故,能识,觉王真经,之道义者,王氏女也。王氏从孀寡,而至与公爹,同床,同被,同眠,同焐脚者,而不知避嫌疑者,而不明遭其侮辱者,而不顾廉耻,与其臭名者,而不觉,有是非之相者,而不是真正证道,无四相,真理之人者,不可能也。彼王氏女,能如是者,我等佛子,当返躬而自问,自问自心,灵与不灵,能与不能。我等应当,回光返照,而照明本觉之妙心。是凡是圣者,而不须更问,心外之人也。心外之人,虽然大名鼎鼎,而不是五祖、六祖再来者,何能替行者而证也。行者,倘能无四相者,在无证中,已证足也。切不可,依赖他人,问长问短者,理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冷暖自知者,是无上之证也。夫王氏女,与德清者,而不与庞居士,全家四人,比德清者,吾不信也。而不与,老庞并肩者,不可能也。我等四众诸佛子,能发菩提心者,能与彼等,比者,其道成也,彼岸至也。倘能与彼并肩者,方名佛子也。夫王氏女者,所作所为,是世间之法也。以慧眼而观之,无有不是,真如实相,之道义者。此道义者,当证道性天,与弥勒、须菩提,为伍也。所谓悟证后,无法无不法。在无无中,亦无,无无相,是名为真法。其王氏女,是预到彼岸,预证大觉人也。

∵诵言:

∵老庞弃宝成道性∵∵王氏焐脚得佛心

∵有相无相有何用∵∵倘能无用即成真

∵世出世间诸道义∵∵弗提弗放有何功

∵倘能弃宝与焐脚∵∵诚为无上道人心

∵两论

∵论彼岸与世界

∵(若言,香水海品亦有层次与方位。便答,假借有相之想达无相之觉。)

∵彼岸喻虚空。虚空者,无言无说,无是无非,无头无足,亦无东西南北,四维与上下。更无,有为、无为、方圆、长短,和大小,之别。在无诸诸之中,亦无诸诸之处。所谓,如来,能转一切,而不被一切,所转者,是也。世界者,世间也。世间者,尘相也。尘相者,幻泡梦也。若论东方西方,幻中之幻者“执”也!若问,以何为证,便答,以大方广佛《华严经》,香水海品中,之义而证之。夫诸诸世界,在香水海中,为诸诸尘相,点儿。若言,东方极苦,西方极乐,甚至,诸诸世界相者。以经证之,凡是有相,皆是虚妄,不可不知,不可不明,其道义也。诸诸尘相者,业性也。诸诸业性,故诸诸妄所感,诸诸想,所感也,故名为世间。是诸诸世间,在香水海中,仅仅一点点,微尘幻泡相儿。所谓,凡夫念佛,不修心,至圣修心,不念佛者,此也。所谓彼岸喻虚空,世界喻尘相。世界者,自心自造也。倘若无妄无相,即无造相,倘无造相,诸诸世界,即弗可得也。故无所得相。无所得相者,即名到彼岸。何以故?非彼非此也。何者?有相即此,无相即彼也,一心所造故。其二,世者,幻也。界者,限也。幻者,泡也。限者,牢也。世者,业也,因业而成世界。界者,固也,牢固者,牢固封闭,真心妙识,灵性也。弗明其义,弗可为悟证,之宜也。亦弗可,明起道义,之觉,焉能证其道义,之是非耶。世间者,一心自造也。以譬喻而解之。世间者,界也。界者,犹如井底众生也。诸世间者,诸井底,之众生也。倘无业性,即名出世间。出世间者,背尘合觉也。倘能,背尘合觉,井相、底相、众生相,以及,背合二相,从何而来?从何而生?从何而有?故名,无生其心,为真心,弗可,弗明其义。弗明其义,即名众生。倘能,无念无相,无生其心,而不出世间者,弗可能也。真如如虚空,当知,虚空能含妙有。妙有者,一一华藏,在真心中,亦是,一一尘相点儿。当知,一一尘相点儿,无有不是真如,无有不是实相。无有不是,在不庄严之中,而自庄严。在不庄严中,而自庄严,之竟之中,而放无相,之光明。其无相光明,亦无穷处,尽处。问,汝等见麽∵……。世间者,世界也。倘能出世间,即名出世界。出世界者,心包虚空,性通始终也。是名,到彼岸。佛也。

∵诵言(摩诃,翻最大。世界者,苦、乐、诸国土者,此岸也。参!)

∵1,若见诸相非非相∵∵大地山河尽平衡

∵平衡亦无平衡相∵∵是则名为证法身

∵2,若***藏海是非∵∵无生一念即如如

∵无念念念周海界∵∵无念念念性遍天

∵3,一心心遍一切处∵∵一切处生一切心

∵一切心转一切相∵∵一切相转一切心

∵4,倘能无心无转相∵∵是则名为是真心

∵真心亦无真心处∵∵无有一处不真心

∵5,无我虚空无我大∵∵无我仍然大虚空

∵无我无虚无无尽∵∵是则名为证摩诃

∵6,摩诃亦无摩诃相∵∵是则名为演摩诃∵∵

∵无大无演无诸相∵∵是则名为大摩诃

∵7,若明尘界无无界∵∵是则名为为摩诃

∵摩诃非大非非大∵∵是则名为是摩诃

∵8,能无东西诸边相∵∵是名无相见摩诃

∵无无无中无不尽∵∵无无无中成摩诃

∵9,倘能无我无不我∵∵无不我中性摩诃

∵本性摩诃本是我∵∵真心摩诃复摩诃

10,诸诸摩诃本一体∵∵一体本来是摩诃

∵如是诸诸摩诃大∵∵本来在觉真心中

∵偶得偈言

∵1,未证之人∵∵见人是人∵∵见物是物

∵2,果证之人∵∵见人非人∵∵见物非物

∵3,彻证之人∵∵见人是人∵∵见物是物

∵4,见见之中∵∵差别无穷∵∵亦无限量

∵5,见与未见∵∵非有差别∵∵亦非非非

∵6,非非非中∵∵道义无穷∵∵亦无间断

∵7,无间断中∵∵微妙微彻∵∵无有穷极

∵8,无穷极中∵∵普见一切∵∵亦无见相

∵明明其偈,是明明明。

∵问:彼岸者就是虚空,虚空者就是彼岸。为何不言虚空,而言彼岸?

∵答:不言虚空者,是如来,寄此无为之彼岸,行此无我之航舟,而使我等与诸众生,出此爱河,离此贪岸,逃出枷锁爱恋之乡。如来寄此假名,而使我等,与诸众生,而有奔逃所归之所。寄此假名,心有望焉,心有所归之处也。然而到彼岸者,其心亦无所归,在无处所归之中∵,无有不是,归心之处也。所谓,归心之处者,无为无我,常乐我净也。常乐我净者,真心融融,本性湛湛,妙识荧荧也。如来者,自觉、觉他、觉性圆满。此三觉者,如来真心,本性妙识所成也。成而能用,复能大用者,故名为,大觉世尊也。

∵论世界相

∵1,世界。2,世间。3,佛土。4,国土。5,化佛。是一义。西方极乐世界,在诸世界中,光明快乐,最为第一。阿弥陀佛,译无量寿,无量光佛。无量,二字,在数目字中,最为第一。其佛名号,六方诸佛,共同赞叹,故名第一。其界人民,为九品莲花化身,纯男无女。九品中人民,其寿较长,超越其他,世界人民之寿之上,故名第一。其国庄严,超出一切,诸国之上,亦复第一。彼土人民,待到报尽之时,欲生何国,即生何国,甚至,要想,回入娑婆,度无量众生,亦复如是。若问,要回入娑婆,度无量众生,何者?答,极乐纯乐,无苦,而无有,发菩提心,之要。是故,须要,回入娑婆,在堪忍、八苦中,在诸烦恼中,而能发菩提心,修诸法忍,深入无四相,之大道,方能直达,无为之彼岸,证正等觉。度无量众生者,度心内,一切贪嗔痴,欲爱妄也。度心外,无五蕴,六欲,十八界,二十五有也。倘能如是者,是名度尽一切众生相,亦无有一众生得度者。然而,六方诸佛,及阿弥陀,亦复赞叹,我佛释迦,于五浊恶世中,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亦名为第一也。所谓弥陀释迦,释迦弥陀,在诸佛世界中,亦为第一,之世界者,是也。然而,亦无第一之想相。何者?倘有想相者,非为第一也。在非为第一中,当知佛佛世界,无有一界,无有一佛,而不是第一者。能明,三无差别,以平等心,度一切众生,想相者,亦能度众生之想相,之心。即是无我相之真心。

∵诵言

∵有世有界有国土∵∵凡是有为即无常

∵彼岸也是替名词∵∵强号能吞诸世界

∵言行妙义都放尽∵∵无有一尘不真如

∵真如亦无真如相∵∵尘尘刹刹尽真如

∵倘能无我相∵∵即名证菩提

∵讥讽

∵禅净***,是挂羊头,卖狗肉,焉能无我相,而至无为觉。参∵……。

∵师父来信答弟子问:弟子在打坐中出现了障碍怎麽办?

∵1,我学打坐仅有一年多时间,近来睡眠甚少,连续二十多天。白天仍有精神,晚间因没有睡意,只好通夜打坐,可以吗?

∵2,舌头麻涨,说话胸部有刺痛感,不讲话适宜多了,不知为何?

∵3,打坐中,曾几次突感胸闷,心脏好象要停止跳动似的,很不自在,只好停坐多日再打坐。还有一次,在打坐中突感觉有股热气流,至下而上,冲入头部,引起发烧近四十度,口中呼出的热气发烫,眼睛发红,四肢颤抖坐不住,身心觉得还可以忍受坚持下去,所以没吃药,两个小时左右,出现了鼻涕眼泪,体温正常。此后,又接连出现:浑身肉痛,骨痛,筋痛,最后是皮痛,刺痛难忍,长达数月。现在身体轻松。

∵以上现象,是否属打坐走偏?请师父来信指点为盼。

∵师父开示:

∵1,余与汝等应当顺受。汝通夜打坐,没有睡意,余认为自然为进步。倘若勉强或生执着心,即名为障。障者,障其道也。障即是魔,魔就是障。希汝要自然。自然要坐就坐,欲睡就睡,不勉强为自然。希汝当心,所谓用功过分,会生一切魔∵障。又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2,不能讲话,讲话胸部就痛,亦是障。若真心中,发真实愿,不讲话是好事,而不是坏事。讲话,胸部痛者,非正道,希你不讲话为妥。假若讲几句话,胸也不痛,就是正道。余过去在鼓山三年,一句话也没讲。不讲话,少讲话,是修行的好办法。讲话胸痛,非为正道,何者勉强也。3,因打坐无缘无故突然高烧近摄氏四十度,现时好了,很好。当知有肉体,难免无障之道也。汝师希你慢慢地进步,为最妥善。过分地急修急证,与道很不宜。汝师嘱汝当心听,最要紧的一节语就是“真心平平常常,一切无求。在不求中,自然得其妙果,而证无上道,直至菩提。”

∵问:以权现实是何义?

∵答:权者,舟筏也。实者,如来觉地也。权假二字,如余闭关,写《金刚经》,如你们尽心,出力印注解,募化布施注解,以及过去到扬州高旻寺去打七等等。

∵权假二字,亦是不真。方便∵二字,就是用权假的方法,一步一步前进。如同你们从镇江乘火车,才能到上海。坐火车是权假,十一元钱买票,也是权假。你一定由权假的方法,才能到某路某号某室。你到某室,门内坐下,见到家里人,丈夫、儿女,与家中一切用具等,这就是“实”。这就是归家之后,当主人修的办法。一定从权假的道路,才能得到进自家的门,即某室。倘进自家的门,就是依赖权假法,转入到自家门内的。自家门内,就是彼岸,就是佛。你们既能助印施《金刚经注解》,等事宜,就是你们在镇江票房里,用十一元钱,已经买到了一张火车票,你当按时上车,汝按时上车,就是放下。不许再问东问西。来信问余,倘能如是,就是到时间已上了车,火车已经开了。倘能经过五小时(即五蕴皆空),即会到达你家某号某室,开门而进。这时就是见到丈夫儿女,家中的用具很齐备的。这就是得到,大彻大悟大证之大道。汝慧眼现时未开,你方买票上车之时,仍然在轨道上前进,因此,你们是看不到,你们家内的一切。希不能急。余以慧眼观之,你们几人票已经买到手。票既买到手,要当心,要安心,不要东问西求。越问越远,越求越难得。放下而前进,是余之愿望。耳见目闻(是六根互用),是自己的悟证之道,汝既未悟,焉能谈证呢?你会问师父,说已经悟了一些。是的,是小悟,仍未大悟。所谓本注解内谈初果不知二果事,二果不知三果事。所谓你们仍然没有大悟。应当不知道禅宗妙语。希你们不要急∵……。悟而不证是九类,证而不悟当入三界天。入三界天,仍然是生死不了,仍然叫凡夫。证而不悟的人,十有九九都是偏证。仍有邪证,仍有外道证。详细的,有八万四千亿亿证。这种证,生死皆不了。三界天是总名,称三界天内的品级,有八万四千亿恒河沙的品级,以及诸天的名号,很多很多。唯独《金刚经》中,初、二、三果天是真真。无邪无苟的。初、二、三果天,除此而外,都不真实。如某寺内,打禅七的人,有的是偏的、邪的、外道的。三界天人多,没有慧眼,是分不清的,说到这里,此外不许再说了。

∵师父来信提问,让弟子答:

∵如何是十八层地狱空?在信的中间贴了个封条。师父说,如果答不上来,再撕开封条。而弟子当时确实答不上来。只好撕开封条。里边写着:“十八界空,是六根、六尘、六识空,地狱也空。”天堂地狱皆由众生心造。

∵问: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造甚麽?

∵答:当知其心能造,四生九有,诸天、天人、世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当知其心,能造,初二三果,及诸,圣道天,之天人者。当知其心,能造初地菩萨与十地,摩诃萨者。当知其心,能造,三乘四觉者,直至佛地,而能作大雄也。自心所造者,而非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而能造成也。若不经过,无量无数、无边,诸佛所中,而修如是行,而发如是心愿者,何能在今劫中,见如是经,得如是理,修如是心,证如是道耶!何能明澈,如是义耶!阅读人,当生大欢喜心,当生大勇猛心,当生速进心,当生无退转心,当生无休息心。倘再进步,其乐之言,无可言,其乐之书,无可书,而不是常乐我净者,弗可能也。参者,勿可辜负,老僧,唇干而舌苦,至诚之言者。如能如是者,吾与汝等幸也。若问,再进步者,何也?答,无我相,而生其心也。复问,生何心耶?答,生无我相之心。

∵问:西方观音与兜率陀观音,同耶?异耶?观音有多少耶?

∵答:非同非异。非多非少,在本心。何者?心包太虚,量遍法界,在在处处,无不是也∵……。

∵问:兜率禅陀天何义?

∵答:兜者,兜诸天、人,以及世间九类众生归觉地。率者,率领十方三世,有情离妄而归真。禅者,心无四相,秉性无为,妙识融融,常乐而我净也。陀者,寿无量,光明而无穷,受用∵而无尽。天者,此天无边无际,其天寿命,及诸光明,犹如虚空,永无穷竭。其天天人,倘若回视我等娑婆世界者,犹如大海,一浮沤相也。然而大海亦有边际,其兜率禅陀天,无边际也。

∵问:虚空无尽,其天天界亦无尽也。若问与彼岸天是一是二?

∵答:喻甲乙两人,同床共梦。其甲梦中往南而去,其路千里。其乙梦中向北奔驰,而无停止。觉后两人,尚在一床。所谓一床千里,仍在八尺。

第十一章∵∵本地风光趣∵∵自在了应身

∵一九九六年农历三月初四,止语半年的师父开口讲话了。命护关人,把自己身边仅有的钵资余款,人民币一千五百三十元一角,寄往大连印经书。三月初七与首座和尚养廉长老谈心。

∵三月初九停食,仅喝一点饭米汤,自己去剃头、洗澡、换新内衣,外衣照旧。理发师问:“师父头刚剃了三天,怎麽又剃头啊?”师父只是合十微笑。人们谁也没想到,他老人家要走了。

∵三月初十晚间,师父对护关弟子真照讲了很多话。1,贪、嗔、痴、欲、爱、五蕴、六欲、十八界一定要空,每天都要检查,就修这个。2,看书看不进去,就不要急着看,等甚麽时候想看,再去看,慢慢就明白了。3,身体不好,可以跑步、登山、打拳。静不下来,就写经去。4,写经和念经是二乘人作的事,上乘法是打坐,要象高山顶上一块玉,八风不动。5,你们何时,《金刚经》不念,就好了。6,师父又说,余某日到地狱去,见一人,站在沸腾的油锅旁,对余说,你敢跳吗?余言,敢跳!即跳入油锅,不烫也不热。弟子真照说:“师父今天讲的好,讲的真好。”师父说:“余今晚讲的这些话,你全听懂了麽?”真照说:“我明白了,师父所说,《金刚经》何时不念就好了之义。佛法如良药,真体无病,勿须服药。”师父说:“那就对了。”

∵三月十一日上午,师父说:“要到医院去。”护关人言:“师父,为甚麽去医院呢:天正下大雨,等雨小了再去吧。”师父说:“不等了,现在就去。”护关人只好叫了一辆三轮车。当时有两人要扶师父上车,师父合掌谢绝,自己上了车。又说:“到附近小医院去,花钱少。”师父乘车到寺院山门口时,又同多人合掌微笑告别。到了医院,经医生检查,确诊老人无病。医生说:“年龄大了,输点葡萄糖吧。”护士开始给输液。当药水刚下滴时,师父说:“不大适宜。”护关人找大夫来看,大夫说:“今天就我一人,忙不过来,请到镇江二院去看吧。”这时,天正下着倾盆大雨,只好叫了一辆出租车。到了二院,医生用进口的心脏诊断仪器检查,确诊无病。师父还未离开仪器,心脏便停止了跳动。护关人急了,对医生说:“我坚决不相信,我们师父就这麽走了。老人家以前说过,入定不要动我,时间长了,可以用铁器敲几下,就会回来的。现在也许是入定了,我要在这里等他出定。”医生说:“你师父确实是死了,您不是亲眼看见仪器上面已显示,心脏停止跳动了吗?快通知寺院去吧。”医生诊断:“释涤华,十二点四十分,无病死亡。”师父就是这样如入寂定,安然谢世了。

∵按金山寺规矩,僧人圆寂三天后,送往窑洞存放。所以决定在三月十二日将师父遗体入龛。当日,四川成都尼众学院铁像寺,释恭霖、释恭融二位比丘尼法师,闻讯连夜赶到。大连弟子接到通知,便虔诚恳请方丈慈舟老和尚慈悲,延期两天装木龛,等等我们。常住答应了大连弟子们的请求,允许多等一天。当时正赶上天气有大雾,风雨交加,两天不止,南京、上海飞机不能起飞。因奔丧心切,路途遥远,只好分两路起程。其中瑞慧、明觉、觉义三人,乘火车由北京绕道而行。另有真空、敏慧、锦慧、宏慧五人乘烟台轮船,再乘火车到镇江。日夜兼程,三月十三日下午赶到金山。此日上午,淮安家属已到,随后上海及大连乘火车的弟子也赶到,计数十人。

∵大连弟子到金山后,首先拜见方丈慈舟老和尚及本山诸长老,与当家师。然后遵照师父生前遗愿,虔诚的向常住请求,给师父遗体装缸。当时,养老非常理解我们的心情。为难地说,先去灵堂看看吧。由一位年轻的法师,把我们送到师父的灵堂。我们看到,师父躺在临时搭起的木板上,遗体下面铺着生前的旧褥子,上面盖了一块不够身长的白色旧被单子。赤着的双脚,一部分还露在外面。当时弟子敏慧,用颤抖的双手,慢慢地掀开了被单,让大家再看看老人家的慈容。师父安祥地躺在那里象生前一样,身上穿的还是那件旧纳袄,惟独换了一件灰绿色的新秋衣,是弟子大慧(一年前)送给他的。据护关人说,几天前沐浴后,自己穿上的。桌子中间,香炉里燃着三支檀香,两边各摆放着十几本《金刚经》无名僧注解与《合刊》,其他甚麽也没有。这一切,皆是诸弟子按老人家生前遗嘱照办的。

∵看上去,极其简单平常,却真实地展现出无相禅师的本来。亲临这一切,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人一时,心生凡情,识心难以降伏,差一点都哭出了声音。大家含着眼泪自动排成一行,双手合十,绕遗体三圈,瞻仰遗容。大家齐颂“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八字真言为具足威仪之大道。首坐养廉长老安排为师父遗体轮班守灵,昼夜持颂“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八字真言,燃香供奉礼拜《金刚经》。当时有金山寺出家师,吉林市四位比丘尼法师,还有诸多香客也来顶礼叩拜。

∵晚上各方弟子共聚为师守灵时,有人问护关人(真照),师父圆寂前有甚麽征兆?真照说:“师父看到寺内高僧开办水陆大法会,提拔众死灵魂时,流着泪说,他们不懂啊,众死亡灵是可以度的。至于另一种灵魂,你们有甚麽能力度啊?他们的功力深厚,早就不在轮回之内,他们早就高于超度人之上了。”真照说:“师父还哭甚麽?”师父说:“我哭,我怎麽没有一个接班人啊!到现在您们还不解我意,这样下去,六祖道性如来禅,不就失传了吗?”就这样不住的哭着,说着∵……。真照又说:“师父他每星期剃一次头,而这次只有三天,是自己去的。再就是,师父每次沐浴后都穿旧衬衣,而这次却穿件新秋衣。我给他穿袜子,穿上一次他就拉掉一次,如此反复多次。上医院也没穿。”大家最后又问,师父他老人家还说甚麽了?真照说我记忆力不强,现在只能想起这些。她沉思了片刻,接着又说:“师父当时还紧握双拳,坚定地说‘如来正法是不会灭的,余在半月前,作了一个梦,遍地都有含苞待放的花蕾,花开个个都结子。这个梦好。’”

∵真照说:“师父谢世后,我才明白师意,理解师父当时的心境。师父曾问过我两次,您能不能担当起宏法的重任啊?我想,师父有那麽多的四众弟子,修的比我好,就没敢回答。事后想起来,真后悔。我知道,师父流的泪,是怜悯众生舍本逐末的悲心泪。”

∵为师遗体装缸一事,两年前,金山寺老师太,曾答应过,把自己往生的缸,布施给涤华师父使用。当时大连弟子考虑到师父谢世后,路途遥远,恐不能及时赶到,提前筹集了两千元人民币存放在金山寺,以备装缸买材料专用。如今真的需要了,老师太又主动地说:“为宏扬佛法,我发心把那口缸,供养给涤华禅师,保留真身用。”弟子们被老师太的慈悲喜舍精神所感动,赞叹她老人家是行菩萨道,度众生的典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