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前禅影(六)日日是好日∵∵王开府∵***师大国文系教授87.12.7

唐代云门宗的创始人云门文偃有一句名言,载於宋代圜悟禅师所编的《碧岩录》卷一中,原文如下:

云门垂语云:「十五日已前不问汝;十五日已後,道将一句来。」自代云:「日日是好日。」

每月到十五日月亮才圆,云门说十五日以前的日子,已经过去,不必再问了。圜悟禅师在这里有一句夹注:「半河南、半河北,这里不收旧历日。」也就是说,每月到十五日,好像渡河到了一半,半边是河南,半边是河北,渡河的人总是要继续往前航行,何必回头留恋河这一边的旧光景?同样地,日子到了月半,对过往的日子又何必在意。

至於十五日以後如何?云门要弟子说一句来听听。圜悟在此注说:「不免从朝至暮,切忌道着:『来日是十六。』日月如流。」人的一天总是从早到晚,日月就像流水般,一去不回头。千万不要这麽说:「十五日再来就是十六日。」

弟子对云门的提问,不知道怎麽回答,或者是回答得不对,云门就代弟子说:「日日是好日。」圜悟在此也有段生动的按语:「收。虾跳不出斗。谁家无明月清风。还知麽?海神知贵不知价!」前面说「不收旧历日」,到这里却说「收」,这是说旧日子不管它了,重点收在「日日是好日。」虾再怎麽跳,也跳不出渔人用来装牠的斗,这似乎是比喻日月再怎麽流逝,人总是可以掌握眼前的一刻。每个人都拥有此时此地的清风明月、美好时光。海神知道虾的可贵,却不会以世俗的眼光,去妄论牠的价钱。换句话说,有智慧的人知道珍惜每一个日子,却不会以分别心,去判断日子的好坏,有所留恋与等待,有所抉择与执着。

圜悟接着说:「坐断千差,不通凡圣。自代云:『日日是好日。』十五日已前,这语已坐断千差;十五日已後,这语也坐断千差。是他不道:『明日是十六。』後人只管随语生解,有什麽交涉?……此语通贯古今,从前至後,一时坐断。」也许一般人会想,十五日以後是十六日,月亮更为圆满,可是云门只说「日日是好日」,却不说「明日是十六」。所以不管十五日以前,或十五日以後,都该打破千差万别的计较,不要妄论哪一天是满月的好日子,哪一天是平凡的日子。既然已经断了分别心,也就不论古今、前後或凡圣的殊异了。

每一天对我们来说,都是平等的。我们不必留恋昨天,懊恼过去,或欣羡未来。真实地活在每一时刻,珍惜每一个日子。生活本无所谓好坏,好坏是起於自己的妄想执着。当我们对生活无所拣择、去取,正是《心经》所谓的「心无罣碍」。《心经》说:「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果能如此,岂只「日日是好日」,更可谓「时时是涅盘」了。

最近报纸报导说,有一位朱仲祥先生从小患有肌肉萎缩症,医生说他只能活到十五岁。他五岁时父母离婚,八岁时父亲又病逝,所以是在孤儿院长大。即使如此,他却向命运挑战,勇敢地活下去。他进入空中大学就读,还练得一口好英语,应邀到美国、新加坡等地演说。他还写书、募款,来协助其他的残障朋友。虽然全身肌肉不断萎缩退化,洗澡、如厕、翻身,都得靠人帮助,睡觉还需要人工呼吸器,但是他说:「只要我还能呼吸,我就有明天。」

其实,每一个日子、甚至每一分钟,都是创造未来的契机。只要能呼吸,天天都是充满希望的好日子!

为了进一步诠释「日日是好日」,圆悟更引证了云门第三代弟子雪窦重显禅师的颂古:

去却一,拈得七,上下四维无等匹。徐行踏断流水声,纵观写出飞禽迹。草茸茸,烟幂幂,空生岩畔花狼籍,弹指堪悲舜若多。莫动着,动着三十棒。

颂文中的「舜若多」,即「空性」或「虚空之神」。当不执着於「一」时,就能拥有一切之美好,天下无匹。水声虽有,却可断;鸟迹虽无,却可观。烟草漫漫,百花缤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平等,自然无所动心。一旦起心分别执着,就该打三十棒。

圜悟对云门语句作了深入的诠释後,又说;「山僧如此说话,也是随语生解,他杀不如自杀。才作道理,堕坑落堑。……垂一句语,须要归宗。若不如此,只是杜撰。此事无许多论说,而未透者,却要如此;若透得,便见古人意旨。」他认为自己的诠释也是依文解意。修禅的人不应寄望由别人的解释中获得证悟,证悟还须靠自己,所以说「他杀不如自杀」。如果把别人的话作一种道理探究,就会身陷其中,难以解脱了。对祖师的垂教,要归到本心自性来体悟,否则说来说去只是穿凿附会的杜撰罢了。未证悟时,不免有所论说;悟透了,才真正体会到古人的本意。

话说回来,笔者以上对圜悟的注解再作诠释,岂不也是「随语生解」吗?要体悟云门宗旨,还得靠读者自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