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即是人生

一、人生是经验的,不是理论的:禅重实证

二、人生是从感性而到理性的:禅重修行

人从小便受教育,就是训练着要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转变。人如果不受教育,就不知廉耻、道德、伦理为何物。透过教育来辨别、分析、了解是非曲直,使人性的优点发扬出来。禅法是一种教育,它不光是用口头讲的,更加重视实际的修行。

三、人生即是禅,日用而不知,故需修行

刚才许多人在鼓掌,我要说:「鼓掌是好事,请你们回去体验,才有真受用。」人生的全体无不是禅法,但须在体验中见到它。所谓体验,便是时时刻刻去看诸位自己的心牛。

四、禅在人生全体中,唯证乃知,故离文字

在全生命之中,能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项目,实在不多。请问诸位,当一部传记电影看完之后,你是否真正看到主任翁的生平了?就算他生下来,你就瞪着眼睛看他,直到他死亡为止,你说你看到了,也仅是外表。所以,真实的人生是无法用文字来传达的。

五、禅是现实的人生,没有玄理的秘密。例如

1.坦然及怀让两人参问慧安国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慧安国师云:「何不问自己意?」

2.僧问大梅法常:「如何是西来意?」大梅云:「西来无意。」

3.僧问大梅法常:「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蒲花、柳絮、竹针、麻绳。」

4.僧问赵州从谂:「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庭前柏树子。」

5.僧问赵州从谂:「学人迷昧,乞师指示。」师云:「吃粥也未?」僧云:「吃粥也。」师云:「洗钵去。」其僧忽然省悟。

你们听过「僧多粥少」的口头禅比喻没有?好象和尚专门吃粥。因为人多时,饭不够吃,只能够加水变粥。多一个人,加一个人的水,多两个人,加两个人的水,米的分量是不变的。当禅师说:「去把吃粥的钵洗一洗。」这出家人究竟有修行,所以他领悟了。

6.僧问赵州从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师云:「老僧在青州,作得一领布衫,重七斤。」

万法归一的「一」是指什么?这是无法给答案的问题。赵州禅师便这样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地回答了他。

7.韩愈的学生李翱问药山惟俨:「如何是道?」师云:「云在青天水在瓶。」

8.有人问云门文偃:「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师云:「胡饼。」又问:「如何是佛?」师云:「乾屎橛。」

9.僧问慈明楚圆:「如何是佛?」师有因人因时而异的答句:「人老病生。」「石打不入。」「莲花捧足。」「水出高源。」

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三日风五日雨。」

又问:「如何是禅?」师云:「鼻孔入地。」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一亩之地,三蛇九鼠。」

10.僧问药山惟俨:「达摩未到此土,此土还有祖师意否?」师云:「有。」僧曰:「既有祖师意,又来做什么?」师云:「只为有,所以来。」

节录自《禅的世界》第131至134页∵∵∵∵∵∵∵∵∵∵∵∵∵∵∵∵∵∵∵∵∵∵∵∵∵∵∵∵∵∵∵∵∵∵∵∵∵∵∵∵∵∵∵∵∵∵∵∵∵∵∵∵∵∵∵∵∵∵∵∵∵∵∵∵∵∵∵∵∵∵∵∵∵∵∵∵∵∵∵∵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