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宝训》与道安长老也有渊源

《禅林宝训》又名《禅门宝训》,正文共两卷,是宋代妙喜、竹庵、士圭三位禅师从历代禅师语录中收集整理辑录而成的。明代净善长老再次加以重新编排,收集历代禅师言行语录三百篇,所选内容皆是佛教“精简警世上乘作品”(民国道安《重印序》)。宋元明清历代丛林禅门学人及诸山长老皆以此为案头清供,视之如座右铭,并将其当作治理丛林、教化门人的训文。近代兴起丛林学堂教育后,将其作为国文兼人格道德教育的范本。

关于《禅林宝训》的注释本,明清两代有五家之多:1.《禅林宝训音义》是明代崇祯乙亥年(1635)云栖比丘大建校正,主要是以断句和校正错偏为主。2.《禅林宝训合注》是清代庚寅年(1650)虎林净慧居士张文嘉校定,以前人的校注为蓝本,兼采众家之长的注释本。3.《禅林宝训拈颂》是清代甲午年(1654)临济宗三十二代慧云寺住持褒翁盛所作,是针对禅林流弊及学人存在的问题,从《宝训》中拈出一二来启发门人德学。4.《禅林宝训顺朱》,清代戊午年(1678),四川重庆华岩德玉长老作,则完全是一种有感而发的点评。5.《禅林宝训笔说》,清代康熙丙戌年(1706),湖南衡阳西乡紫云峰佛国寺频吉智祥所作。

在五家注述中以《禅林宝训笔说》较为圆满,其中有注释,也有评说,所以本文以此为蓝本,参考其余四家注释,并结合现代寺院管理中存在的缺漏,以及学人普遍存在的通病,以《禅林宝训》引以为鉴,这对今天的寺院管理及僧团的建设会有所裨益。

续明上人在评价《禅林宝训》的价值及其地位时说:“全书大旨,要在使‘学者削势力人我,趋道德仁义’,语语真切,字字珠玑,可做为缁徒敦品、志学、励道、应事、宏法、临众之圭臬。”并言其中文章“朴质恳切,深中时弊”,全是诸位祖师为“建僧护教”,“针对流弊”而发。由此,可见对《禅林宝训》进行钩沉、评述,其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禅林宝训》的内容上自黄龙禅师(宋代),下至佛照、简堂长老(明代),所收集内容极其精广。智祥老人在《禅林宝训笔说序》中自述说:“予自参学以来,读之已四十春秋,如饮醍醐,如餐妙药。立身接物之际,间尝窃取一二言,奉为典型,虽不能媲美乎前贤,亦或者不见晒于今世。”古人读《禅林宝训》感慨如此,更何况今天有志于参学访道之学子乎。∵∵∵∵∵∵∵∵∵∵∵∵∵∵∵∵∵∵∵∵∵∵∵∵∵∵∵∵∵∵∵∵∵∵∵∵∵∵∵∵∵∵∵∵∵∵∵∵∵∵∵∵∵∵∵∵∵∵∵∵∵∵∵∵∵∵∵∵∵∵∵∵∵∵∵∵∵∵∵∵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