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和尚的禅学思想及其禅风∵

1、赵州语录的状况

赵州的思想及其禅风主要体现于《赵州和尚语灯》,共三卷,由赵州从谂说,侍者文远记。标为“参学门人文远纪录”、“(车+度)轹道人大参重校”、“云门弟子明声重刻”。卷上之前有《重刻<赵州祖师语录>序》,再后为《赵王与师作真赞》、《哭赵州和尚二首》以及《助刻姓氏》名单。《赵州和尚语录卷上》,集语录204则;《赵州和尚语录卷中》,有语录230则;《赵州和尚语录卷下并对机勘弁偈颂等》,语录或诗或偈86则,末附《赵州真际禅师行状》。收在《卍续藏》第一一八册〈古尊宿语录〉卷十三、卷十四,《嘉兴藏》(新文丰版)第二十四册、《禅宗全书》第三十九册。又名《赵州从谂禅师语录》、《真际大师语录》。本书主要收录其上堂、示众、问答、对机、勘辨、偈颂等法语。∵

现行最古刊本,为宋.栖贤澄諟重详定,绍兴(1131~1162)年间刊行者。后由僧挺守颐重刻,收录《古尊宿语录》中;明末,湛然圆澄弟子明声再重刻(即《中华藏》所收者),二者内容无异,仅编次稍有异动。《古尊宿语录》中《赵州和尚语录》分两卷刊载,卷十三收禅师行状及上堂示众语要;卷十四收“语录之余”,除上堂示众语要外,另收十二时歌及偈颂真赞七首。《中华藏》所收者分三卷,卷首有湛然圆澄的重刻序,赵王与师作真赞、哭赵州和尚二首,以及助刻姓氏录。上中下三卷内容则与前述相同,只是禅师行状收在卷末。此外,《祖堂集》、《景德录》、《五灯会元》等皆收录有赵州语录。∵

除上述刊本外,清世宗所编《御选语录》卷五收有本语录的精华。日本则流传元和、宽永(1615~1643)年间刊行、三卷一册的古活字本,以及庆安二年(1649)的刊本。∵

2、赵州和尚的禅学思想及其禅法特征

赵州和尚的禅学思想与他的学佛经历及禅悟境界是密切相关的。赵州禅风可溯源于其师南泉普愿和师祖马祖道一。马祖一生高扬“平常心是道”之旨,一日示众云:“道不用修,但莫染污。何为染污?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染污。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为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平凡无圣。”这里所说的“平常心”,实际上就是六祖所说的“屏息诸缘,勿生一念,不思善、不思恶”的“本来面目”,或后人所说“本地风光”,亦即“本心”。赵州对马祖崇敬有加。他说:“老僧九十年前见马祖大师下八十余员善知识,个个俱是作家,不似如今知识枝蔓上生枝蔓,大都是去圣遥远,一代不如一代。”从谂曾到马祖的师弟百丈山怀海禅师处,百丈问:“从何处来?”谂答:“南泉处来。”“南泉近日有何言句示众?”谂答:“无事之人,只须悄然去。”百丈问:“悄然一句作何解?”从谂往前走了三步,百丈大喝一声,谂作缩身状,百丈赞曰:“大好,悄然。”从谂随即转身而去。

“无事之人,只须悄然去”不过是南泉上堂随意说出的寻常话。从谂只举这一寻常语句,并未举出什么“离四句,绝百非”或“平常心是道”等名言警句,实际是告诉百丈,南泉并无一法示众,而只以寻常事接人。百丈并不罢休,他想试试从谂的真正韬略与蕴藉,于是故意问“悄然”作么解。这一问实际上暗含机关,因为如果以言词作答,无论怎样精确,都成“动然”而非“悄然”,正所谓开口便错。从谂当然识得百丈这一手段,故机智地保持缄默。百丈无奈,大喝一声,欲激其出言,但从谂仍“悄然”无语。百丈见法侄机敏过人,气度不凡,大感欣慰,随即予以印可,从谂则遵师嘱悄然离去。这是何等的洒脱!从谂完全领悟得南泉之旨,此时将“平常心”这一至道运用到寻常日用中,不粘不滞,极尽其妙。总以平常心言寻常语,总以平常心行寻常事。全不见丝毫庸俗的客套和恭维,也不见死板的面孔和冷硬的言语,一切都是活泼泼地无拘无牵。

从赵州520则语录或诗偈来看,他不与人谈玄说妙、言机论境,也不行棒行喝,只以本分事用平常言语接人,如“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吃茶去”等,但生动而幽默,蕴含深刻的禅机,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赵州门风”。下面我们试举若干则语录,来分析一下赵州的禅学思想及其特征。∵

(1)单提向上一着,以本分事接人

所谓向上一着和本分事,即各人自心自悟,不旁骛,不掺杂,不染污。“师示云:‘老僧此间即以本分事接人。若教老僧随伊根机接人,自有三乘十二分教接他了也。若是不会,是谁过欤。巳后遇着作家汉,也道老僧不辜他。但有人问,以本分事接人。’”

从谂并不反对研究经教,他自己也看经,如《金刚经》等。认为初入门者也需究理,但在他这里,单究向上一着。“定州有一座主到,师问:‘习何业。’云:‘经律论不听便讲。’师举手示之,还讲得者个么。座主茫然不知。师云:‘直饶你不听便讲得,也只是个讲经论汉。若是佛法,未在。’云:‘和尚即今语话,莫便是佛法否。’师云:‘直饶你问得答得,总属经论,佛法未在。’主无语。师问座主:‘所习何业。’云:‘讲《维摩经》。’师云:‘《维摩经》步步是道场,座主在什么处。’主无对。”有人问:“如何是正修行路?”赵州云:“解修行即得。若不解修行,即参差落他因果里。”又问:“祖意与教意,是同是别?”赵州云:“会得祖意,便会教意。”

从这些问答可以看出,从谂反对的是对经教的分别执着,不能会归自心,甚至将祖意教意对立起来,实在是不解修行。赵州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言语,是拣择,是明白,老僧却不在明白里,是你还护惜也无?”这是劝人要护惜本具万法、无须拣择的自性。那么如何护惜呢?“师上堂示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盘、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不问即无烦恼,实际理地,什么处着。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但究理而坐,二三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梦幻空花,徒劳把捉。心若不异,万法亦如。既不从外得,更拘什么。如羊相似,更乱拾物安口中作么。老僧见药山和尚道:’有人问着,但教合取狗口。‘老僧亦道’合取狗口。‘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一似猎狗相似,专欲得物吃。佛法向什么处着。一千人万人尽是觅佛汉子,觅一个道人无。若与空王为弟子,莫教心病最难医。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坏。从一见老僧后,更不是别人,只是个主人公。者(这)个更向外觅作么。与么时莫转头换面即失也。”多少劫来,众生心总是向外攀缘,一如猎狗相似,要护惜自心真不容易,所以说:“一千人万人尽是觅佛汉子,觅一个道人无。”赵州真是苦口婆心,教导人们不要向泥塑木雕或言语相、名字相中觅佛,要向自心中觅真佛,自己就是主人公,要直下承担。

当有人问:“如何是和尚家风。”赵州答:“内无一物,外无所求”,或答“屏风虽破,骨格犹存”,或答“你不解问”,或答“不说似人”,或答“老僧自小出家,抖擞破活计”。

他说:“赵州关也难过。”僧问:“如何是赵州关?”赵州答:“石桥是。”又问:“如何是石桥?”赵州答:“过来,过来。”或答:“度驴度马。”

有僧问:“如何是赵州?”赵州答:“东门、西门、南门、北门。”

问:“外方忽有人问,赵州说什么法,如何只对?”赵州答:“盐贵米贱”。

从这些问答可知,赵州惟以本分事接人,并没有给你什么,一切不可得,但即事而真,“平常心是道”。如果你依然着文执相以求,真是辜负了老人的一片婆心,只好先吃上三十棒!

(2)赞叹苦参实证

“问:’如何是七佛师?‘师云:’要眠即眠,要起即起。‘”

“问:’学人拟作佛时如何?‘师云:’大煞费力生。‘云:’不费力时如何?‘师云:’与么即作佛去也。‘”

“问:’如何是目前独脱一路?师云:‘无二亦无三。’云:‘目前有路,还许学人进前也无?’师云:‘与么即千里万里。’”∵

“问:‘了事底人如何?师云:’正大修行。‘学云:’未审和尚还修行也无?‘师云:’着衣吃饭。‘学云:’着衣吃饭寻常事,未审修行也无?‘师云:’你且道我每日作什么!‘”

这几则公案说明,宗门行禅不外乎穿衣吃饭,自性佛本自天成,心欲作佛反倒离佛千里。了此大事因缘,才正好修行。大家不要误以为赵州不讲修行,实际上他是要大家首先懂得修行,然后才是刻苦修行。他说:“兄弟,莫久立,有事商量,无事向衣钵下坐穷理好。老僧行脚时,除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除外更无别用心处。若不如是大远在。”“问:’如何是一句?‘师云:’若守着一句,老你。‘师又云:’若一生不离丛林,不语十年五载,无人唤你作哑汉。巳后佛也不奈你何。你若不信,截取老僧头去。‘”“问:’十二时中如何用心?‘师云:’你被十二时使,老僧使得十二时。你问那个时!‘”∵

(3)荡情去执,不坏日用

从上看来,宗门中最要苦修,尤须懂得如何修,其中最根本的是荡情去执而不坏日用。对于俗人来说,最大的束缚是个“情”字,而对于修行人来说,最大的执着是个“法”字。中国禅宗祖师为了帮助弟子们解粘去缚,或擎拳竖拂,或扬眉瞬目,或棒喝交驰,或以机锋转语、无义味语寓示宗旨,或默然以符心要,乃至呵佛骂祖以破情关、开识锁,他们的举措施为往往达到惊世骇俗的地步。这可说是中国禅宗最为显着的特点。下面我们选择若干则“赵州语录”,来看看赵州祖师的手段:

“师示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问:’和尚还为人也无?‘师云:’佛,佛。‘”(破除对“佛”的执着,但不妨念佛)

“文远侍者在佛殿礼拜次,师见以拄杖打一下曰:’作甚么?‘者曰:’礼佛。‘师曰:’用礼作甚么?‘者曰:’礼佛也是好事。‘师曰:’好事不如无。‘”(破除对有为善法的执着)

“老僧把一枝草作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作一枝草用。佛即是烦恼,烦恼即是佛。问:’佛与谁人为烦恼?‘师云:’与一切人为烦恼。‘云:’如何免得?‘师云:’用免作么!‘”(破除对烦恼与佛的分别执着)

严阳***参赵州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曰:“放下着。”***曰:“既是一物不将来,放下个什么?”州曰:“放不下,担起去。”***言下大悟。(连“一物不将来”的念头也破除)

“问:’如何是玄中玄?‘师曰:’汝玄来多少时邪?‘曰:’玄之久矣。‘师曰:’阇黎若不遇老僧,几被玄杀。‘问:’万法归一,一归何所?‘师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即事而真,破除对“玄”的迷执)

“师问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间否?‘云:’不曾到。‘师云:’吃茶去。‘又问:’那一人曾到此间否?‘云:’曾到。‘师云:’吃茶去。‘院主问:’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师云:’院主!‘院主应诺。师云:’吃茶去!‘”(破除院主的分别心,让人在吃茶中体会禅意)

“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云:‘吃粥了也未?云:’吃粥也。‘师云:’洗盂去!‘”(让人在日用中认识自己)

“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无。’学云:‘上至诸佛,下至蚁子,皆有佛性,狗子为什么无?’师云:‘为伊有业识性在。’”

“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云:‘家家门前通长安。’”(佛性平等,泯绝有无)

“问:‘如何是大阐提底人?’师云:‘老僧答你,还信否?’云:‘和尚重言,那敢不信。’师云:‘觅个阐提人难得!’”(破除对“一阐提”概念的执着)

“‘和尚还入地狱否?’师曰:‘老僧末上入。’曰:‘大善知识为甚么入地狱?’师曰:‘我若不入,阿谁教化汝?’”(破除对地狱概念的执着)

“师示云:‘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坏。’僧问:‘如何是此性?师云:’五蕴四大。‘云:’此犹是坏,如何是此性?‘师云:’四大五蕴。‘”(破除对常与无常的分别)

“尼问:’如何是密密意?师以手掐之。云:‘和尚犹有者个在!’师云:‘是你有者个!’”(破除对性别色相的情执)

“师因在室坐禅次,主事报,大王来礼拜。大王礼拜了,左右问:‘王来为什么不起?’师云:‘你不会老僧者里,下等人来,出三门接。中等人来,下禅床接。上等人来,禅床上接。不可唤大王作中等下等人也,恐屈大王。’大王欢喜,再三请入内供养。”(破除对俗情礼数的执着)

类似的赵州语录还有很多,无不蕴含深刻禅机,远非三言两语可以诠释、蠡测的。赵州接引来机,或问在答处,或答在问处,往往出人意表,震聋发聩,令人“丧魂失魄”,或言忘虑绝,充分体现了一代宗师的不凡作略。

(4)抨击时弊,高竖法幢

宗门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殊胜法门,师徒授受,以心传心,纵有言语施为,万般的不同,全以悟证境界作依托。不同于教下析事明理,具相修行,循序以进,有戒律作轨范,有经论为依凭。故单从外在的言语施为很难辨明为师为徒内在悟境的深浅、有无。所以,自唐迄宋,禅宗虽臻于鼎盛,大德如林,但具眼宗师毕竟是少数。弊随迹生,依他作解之文字禅、鹦鹉学舌之口头禅、放浪颠狂之野狐禅亦是十分的流行。赵州作为具眼宗师、饱经历炼之人,对宗门流弊自是洞若观火。他悲心恳切地说:“若是久参的人,莫非真实,莫非亘古亘今。若是新入众的人,也须究理始得。莫趁者边三百、五百、一千,傍边二众丛林,称道:好个住持。洎乎问着佛法,恰似炒沙作饭相似,无可施为,无可下口,言他非我是,面赫赤地。良由世间出非法语,真实欲明者意,莫辜负老僧。”赵州抚今追昔,不胜感慨:“老僧九十年前见马祖大师下八十余员善知识,个个俱是作家,不似如今知识枝蔓上生枝蔓,大都是去圣遥远,一代不如一代。只如南泉寻常道:须向异类中行,且作么生会?如今黄口小儿,向十字街头说葛藤、博饭、觅礼拜,聚三五百,云我是善知识,你是学人。”“兄弟,但改往修来。若不改,大有着你处在。老僧在此间三十余年,未曾有一个禅师到此间。设有来,一宿一食急走过,且趁软暖处去也。”他告诫说:“兄弟,正人说邪法,邪法亦随正。邪人说正法,正法亦随邪。诸方难见易识,我者里易见难识。”因见诸方见解异途,赵州作颂道:“赵州南,石桥北,观音院里有弥勒。祖师遗下一只履,直至如今觅不得。”于此可见,赵州的评判、抨击较少涉及戒规松驰、经教荒废等流弊,主要针对的是那些没有真参实悟、知见不正,只会故弄玄虚、瞎人眼目的“邪禅”、“魔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宗门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5)禅境诗趣,韵味无穷

古来禅宗语录不仅在丛林中传唱,而且在文人士大夫中亦曾广泛流行,个中原因除了思想性、哲理性的因素外,主要还是由于禅宗语录语言简练、朴实、幽默、隽永,语境虚灵、富有禅味诗意。赵州语录也具有这些特点。赵州年高德劭,见地澄澈,证悟渊深,辩才无碍,每出一言、下一句,往往不胫而走,不仅南北称颂,而且后世禅林亦多奉为圭臬。曾有人说赵州:“他的禅闪烁在嘴唇上”,因临济和德山分别使用喝和棒这类激烈的方法,故赵州的这一特点常与他们的峻烈态度形成对照,主要依靠个人的人格魅力和语言的技巧取胜。下面兹再选取几则语录供读者参究、品味。

“问:‘树子还有佛性也无?’师云:‘有。’云:‘几时成佛?’师云:‘待空落地。’云:‘空几时落地?’师云:‘待树子成佛。’”(截断攀缘)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曰:‘和尚莫将境示人?’师曰:‘我不将境示人。’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即事而真)

“问:‘恁么来底人,师还接否?’师曰:‘接。’曰:‘不恁么来底,师还接否?’师曰:‘接。’曰:‘恁么来者从师接,不恁么来者如何接?’师曰:‘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巧用《法华经》语)

“师问新到:‘离什么处?’云:‘离雪峰。’师云:‘雪峰有什么言句示人?’云:‘和尚寻常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一只眼。你等诸人向什么处屙?’师云:‘阇黎若回,寄个锹子去。’”(纵夺无碍)

“僧问:‘毗目仙人执善才手,见微尘佛时如何?’师遂执僧手云:‘你见个什么?’”(当头一棒)

“问:‘如何是大人相?’师以手摸面,叉手敛容。”(即相破执)

“问僧:‘一日看多少经?’曰:‘或七八,或十卷。’师曰:‘阇黎不会看经。’曰:‘和尚一日看多少?’师曰:”老僧一日只看一字。‘“(不立文字)

”有秀才见师手中拄杖,乃云:’佛不夺生愿,是否?‘师云:’是。‘秀才云:’某甲就和尚乞取手中拄杖,得否?‘师云:’君子不夺人所好。‘秀才云:’某甲不是君子。‘师云:’老僧亦不是佛。‘“(机辩自在)

”扫地次,僧问:’和尚是大善知识,为甚么扫地?‘师曰:’尘从外来。‘曰:’既是清净伽蓝,为甚么有尘?‘师曰:’又一点也。‘“(即境发凡)

”问:’急切处,请师道。‘师云:’尿是小事,须是老僧自去始得。‘“(就路还家)

”师与文远论义曰:“斗劣不斗胜,胜者输果子。’远曰:‘请和尚立义。’师曰:‘我是一头驴。’远曰:‘我是驴胃。’师曰:‘我是炉粪。’远曰:‘我是粪中虫。’师曰:‘你在彼中作甚么?’远曰:‘我在彼中过夏。’师曰:‘把将果子来。’”(葆有童心)

“问:‘初生孩子还具六识也无?’师曰:‘急水上打球子。’僧却问投子:‘急水上打球子,意旨如何?’子曰:‘念念不停留。’”(妙喻)

“问:‘久向赵州石桥,到来只见略彴(独木桥)。’师曰:‘汝只见略彴,且不见石桥。’曰:‘如何是石桥?’师曰:‘度驴度马。’曰:‘如何是略彴?’师曰:‘个个度人。’后有如前问,师如前答。又僧问:‘如何是石桥?’师曰:‘过来!过来!’”(易见难识)

“问:‘学人有疑时如何?’师曰:‘大宜小宜?’曰:‘大疑。’师曰:‘大宜东北角,小宜僧堂后。’”(风趣)

“问:‘如何是学人师?’师云:‘云有出山势,水无投涧声。’云:‘学人不问者个诗。’师云:‘是你师(诗)不认。’”(诙谐)

“师因赵王问:‘师尊年有几个齿在?’师曰:‘只有一个。’王曰:‘争吃得物?’师曰:‘虽然一个,下下咬着。’”(举手投足,不离这个)

“见起塔,乃有颂:‘本自圆成,何劳叠石。名邈雕镌,与吾悬隔。若人借问,终不指画。

(人人有个灵山塔)

”因鱼鼓有颂:’四大由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莫怪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以本份事接人,禅风独树一帜)

”因莲花有颂:’奇异根苗带雪鲜,不知何代别西天。淤泥深浅人不识,出水方知是白莲。‘“

(古佛再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