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禅者的情欲观——从百丈野狐公案说起

于东辉

当人类社会即将进入到新世纪的前夕,科技的高度发达,已经使整个世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千年来流传于无数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禅,同样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面对着日益复杂的现代人生,古老的禅,将如何透过新的形式,来回应与应对,就是许多禅者思索的问题。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现代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情与欲。

如何在滚滚红尘中把握一个正确的情欲观,这不仅是无数居士们所关心的问题,也同样是许多出家人,所必须面对的事实。

尤其,对于一个参禅人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

其一是中国佛教传统的看法,认为采用种种空的方法,来清除,有时候甚至是克制情欲的产生,才是正确的情欲观。

其二是产生在中国,但后来却在日本佛教界非常流行的看法,即认为一个禅者,不需要对情欲采用过多的克制与压抑,随心所欲,也许就是一种最好的方法。

而一个据说是发生在中国,但却在日本非常流行的公案,就较好说明了其中的分歧与差别所在。

据说有一个老婆婆曾供养一位禅僧,并专门为他修造了一座小房子。过了许多年后,这位老婆婆想考验这位禅僧的功夫境界。于是就派身边的丫环,到这个僧人的房间中,突然一把抱着他,问道:

“此时你感觉如何?”

而这位禅僧回答到:

“枯木依寒岩,三冬无暖气。”

而这位老婆婆听到这句回答后,非常生气,立即赶走了这位僧人,烧掉了这间房子,并认为自己这么多年来,白白供养了一个无用的僧人。

而这个和尚的看法,实际上就代表了中国传统佛法对于情欲的看法,在禅法中还形成了种种所谓枯木禅的方法。

至于那个婆婆的看法,则代表了禅法中新的主张。

当那个老婆婆烧毁僧房时,实际上也代表了佛教中,尤其是禅法中一种新的情欲观。

那么,对于每一个现代禅者来说,如何才能把握到一种正确的情欲观,使自己的人生,不会陷于红尘中的种种迷惑之中呢?

让我们在此,来看看中国历史中,另一个着名的百丈野狐公案了。

在百丈禅师的《语录》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

师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随众散去,一日下去,师乃问:“立者何人?”

老人云:“某甲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有学人问修行底的人,还落因果也无?对云,下落因果,坠在野狐身,今请和街代一转语。”

师云:“汝但问!”

老人便问:“大修行底的人,还落因果也无?”

师云:“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告辞师云:“某甲已虽野狐身,住山后,乞依亡僧烧送。乙师令维那白棰告众,斋后普请送亡僧。大众不能详,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狐,依法火葬。

这段古老的记载,在许多人的头脑中,仅仅以一个公案来看待。

但实质上,只要我们仔细去体会,就可以发现,其中不仅透露出一个禅者的因果观,实际上也隐含了一个禅者正确的情欲观。

如果当一个人问禅者,大修行的人,是否还有情欲呢?

如果这个禅者回道是,大修行的人,没有情欲,那么,他的结果将和那个老人一样,就会坠入野狐身之中。

而正确的答案,也就在面前,那就是不昧情欲。

这个“下昧”,并不是没有,而是不被其迷惑。

任何一个生于当代的禅者,如果内心中没有一丝情感的困惑,肯定是一件下可能的事情。

虽然在这个世界上,人人生而具有佛性,但并下是人人生而为佛,即使足佛祖,也需要经历一段相当漫长的修行过程,何况我辈之人呢!

而下受情欲的迷惑,并能够由此把握到情欲的本源,来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才是一个禅者应有的态度。

所以,一个禅者的情欲观,并不是没有情欲,也下足像某些学人认为那样,是不管情欲,而是在真正认清情欲基础上的“不昧情欲”。

摘自《海潮音》总第79卷10期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