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由“明心见性”而见到“本来面目”,∵算是开悟了。但本来面目无面目相,∵这个新视域因思想未曾思想而不识,∵由于思的清净纯粹而不能言说,∵形成不了关于面目的描述。因此对“本来面目”的认识注定要身心贴近的亲证,∵在清净纯粹中自照,∵机缘成熟时能看到本来“如是”的存在面目。所以本来面目非具体之物而不能形之于事实描述——虽然它必然是事实,∵但在纯粹的观照中却有着比从前任何时候都深刻的存在体验,∵事物似乎是亲在于我的肌肤,∵它们是清净、光明、赤裸裸的。这种纯粹的感知超越了理性的真实,∵超越了道德的真实、艺术的真实、科学的真实,∵甚至超越了童话的真实,∵在无限的“如是”境界中享受着永恒的安宁。∵

一、不思善,∵不思恶

各本《坛经》都有这样的情节:∵惠能得到五祖衣钵后,∵连夜出黄梅,∵后面有大批黄梅弟子来夺法,∵曾经当过五品将军的和尚慧明跑得最快,∵赶上了惠能,∵要求传法。惠能要惠明先净心,∵然后授法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慧明言下大悟。这个悟道因缘后来被当成公案被禅者反复参究:

“看个话头:∵六祖示明上座道:∵‘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如何是明上座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但如此看来看去,∵到词穷理尽,∵没奈何处,∵蓦然看透。便是一生参学事毕。”

禅宗语录中类似的教诲经常出现。南泉普愿对一个学僧说:∵“不思善,∵不思恶,∵心念不起,∵看你本来面目。”南泉认为心念不起处是本来面目。

世上除了善恶分别之外还有是非、美丑、真伪、净垢等等二元分别。只要我们有了分别心,∵就进入了二元的世界,∵在顾此失彼中,∵在患得患失中,∵陷于相对的沼泽不能自拔。当清净还是作为与尘垢相对时,∵它还没有走出相对观的泥淖,∵只有到达一元的“常清净”世界,∵才能实现真实的观照。不思善恶,∵是“一念未生时”、是“天地未分时”、是“父母未生时”、是“古帆未挂时”的一元状态,∵我们在原初的清净海洋里。不思善、不思恶的直接结果是清净的“本来面目”出现,∵或者说,∵不思善不思恶是本来面目出现的必要条件。

不思善、不思恶以及不思任何相对观念时,∵是清净心田。“当与么时,∵不是古,∵不是今;不思善,∵不思恶。鬼神不能寻其迹,∵万法不能为其侣,∵地不能载,∵天不能盖。”在这虚灵的境界里,∵见得本来面目:∵“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作么生?∵座云:∵正恁么时,∵是某甲放身命处。”不思善恶处即是心性本来。一般人多被善、恶观念牵连,∵被世间的价值观牵着走,∵在种种执着和痴情中不能自见清净心地,∵不见本来面目。

不思善恶是清净境地,∵此处无天堂地狱,∵无佛无众生。“所谓来无所从,∵去无所至。个时净无夤缘,∵廓无处所,∵三际断,∵六门空。所以道:∵恢恢焉,∵晃晃焉,∵迥出思议之表也。思不到,∵议不及,∵心念才萌,∵便成流注。若是一切心念尽,∵也无天堂到你,∵也无地狱到你。十方虚空,∵纯净无垢,∵廓然明白。……若或善恶如浮云,∵起灭俱无处,∵这里生佛立不得。六祖和尚道:∵不思善不思恶,∵正当恁么时,∵还我明上座父母未生时本来面目。”不思善恶处是本来清净面目,∵这个面目清净无著:∵“描不成兮画不就,∵赞不及兮休生受。本来面目没处藏,∵世界坏时渠不朽。”本来面目是恒在的本来,∵是存在的自为状态,∵只有在不思善恶后呈现。倘有所思,∵即便是人间天上的真善美,∵都是眼中的病翳。

后云居结庵于三峰,∵经旬不赴堂。师问:∵“子近日何不赴斋?∵”云居云:∵“每日自有天神送食。”师云:∵“我将谓汝是个人,∵犹作这个见解在。汝晚间来。”云居晚至。师召:∵“膺庵主”。云居应诺。师云:∵“不思善,∵不思恶,∵是甚么?∵”云居回庵,∵寂然宴坐。天神自此竟寻不见,∵如是三日,∵乃绝。

一有所思即是境界,∵虽然美妙,∵总有美妙的执着。不思善恶则身心自然脱落,∵善恶境界都不见,∵清净面目现前。

在清净本来面前,∵一切追问和意义提示都是污染。一般的人生目标,∵无论它是多么正义和良善,∵一般的心智无论有多么理性和公平,∵都是对世俗心灵欠缺的有限满足,∵对清净来说都是自缠自缚的事。只要世上还存在可喜可欲的东西,∵只要我们还念可喜可欲之物,∵都使“我”分身出来。无论是它在引诱我还是我执着于它,∵事物的出现都把我困在其中,∵而实际上是我们先行把自己分裂了。“一尘才起大地全收,一花欲开世界便起。”只要我在思考和追求着,∵无论其性质如何都是问题。

沩山一日指田谓仰山曰:∵“那头得恁么高,∵这头得恁么低。”仰曰:∵“却是这头高,∵那头低。”沩曰:∵“汝不信,∵但向中间立,∵看两头。”仰曰:∵“不必中间立,∵亦莫住两头。”沩曰:∵“若如是,∵着水看,∵水能平物。”仰曰:∵“水亦无定,∵但向高处高平,∵低处低平。”沩乃休去。

只有超越人生有限的目的,∵回到清净底蕴,∵才能实现最广泛的“人道”目标。“我”在此时消融为世事因缘中的自由分子,∵“目标”与“我”都在自在生机中。这里没有对象,∵没有概念,∵没有分别,∵尔后是本来面目。

自我在不思善恶中死于自己,∵又在不思善恶中生于作为清净的自己,∵真的“我”活转过来。这时自性解放,∵事物回到了自身。一旦本来面目显露,∵自我就有了新的根基,∵世界有了新的基础,∵面前展开了新的景象。一切从前的分离、分裂、对立状态不复存在了,同时作为自我的中心、核心、观念也丧失了。一切都是清净的完全存在,∵而清净自性又象源头活水一样显现着作为对象和主体的世界,∵这是还原后的世界。

二、本来面目的心理经验

无善无恶是一个修行过程,∵理解无善恶的境界是容易的,∵灭却有善有恶的“思”是不容易的。实现无善恶的清净世界,∵还须从有善有恶开始,∵从为善去恶开始。首先进入和肯定有善恶的世界,∵熟悉这个善恶的世界图景,∵接着就开始了为善除恶的行动,∵并且在世俗的赞扬声中享受道德赞美。到了去恶从善成了习惯,∵就会得定,∵定在善性的光辉中,∵为此感到荣耀并想着继续积累着功德。如果他在此时具备了佛法正见,∵理解善恶世界的缘生本质,∵就看到无善无恶的世界是一个更大的善。从认识无善无恶到定在无善无恶中,∵就到了“无生”境界,∵世界变得清净了,∵这是世界的“本善”面目。从散乱的善恶心到统一的清净心,∵最后这个清净相再粉碎,∵就到了睛空万里的“本来面目”。

看到世界本质清净的一面,∵不生的一面,∵定在其中,∵在某个机缘中会爆发真相认识。这时我们的息与万物的息息息相通,∵与万物一起进入一元的世界,∵与宇宙间任何事物都产生通感,∵在一体中看到生命真相了。身体的每一部分都自然打开了,∵眼泪不知在什么时候流了下来,∵肌肉不知什么时候松弛下来,∵心跳和血液似乎停止了。不是欢喜也不是悲伤,∵只有无边的宁静和舒适,∵时间和空间变为“零”,∵宇宙及其享用全面打开。

这时事物不是观念形态,∵事物或不成其为“事物”,∵只是活泼泼的一片缘生实际。面前没有物,∵没有面对的东西,∵人与一切事物是相互渗透和交融的关系,∵是本来同一的关系。它们都是明摆着的,∵直接呈现着现成和真实,∵没有谁来提问,∵也没有谁要回答。面前的山虽然还是山,∵但这山已不是那山,∵那山依然耸立在我们面前,∵但现在是如如一片,∵或者说成为“空性”,成了我们清净的身体。本来面目是空性的面目,∵本来面目无面目,∵所以“本来面目”之说也是多余的,∵万物在清净自照中自在自是。

对于本来面目的自在状态而言,∵使用“面目”一词是要做慎重考虑的,∵因为它容易让人着在上面,∵类似的言语“清净”等也都被看作是不恰当的。用“面目”一词只是不得已的权宜,∵是不得不说的说话者在还原到彻底的时候姑且用上的假名,∵当人们理解了它的内涵时,∵“面目”没有了,∵只生存的“如是”状态,∵它是清净的,∵“清净”也是假借的词。

这个不思善恶的心及其带来的清净面目,∵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的那个心及其纯真状态,∵它的纯洁和真实就在于它是“空”的,∵是存在的实相。药山惟严禅师在静坐中,∵徒弟问他:∵“兀兀地思量什么?∵”药山说:“思量个不思量的。”徒弟进一步说:∵“不思量的如何思量?∵”药山说:∵“非思量。”佛说一切法,∵只是为了人见这个非思量的空性,∵正说奇说都是让人见这个空心。

问:∵“大庾岭上趁得及,∵为什么提不起?∵”师提起衲衣。僧云:∵“不问这个。”师云:∵“看你提不起。”

我们眼前的景象并不是消逝的事物残存的影子,而是我们心灵的羁绊,∵这些虚幻之物可以跨越任何时间在无限的场所显现。它们甚至跨越了种种心灵界限成为认识的基础,∵它们常常乘虚而入污染清白。当这些如梦似幻的基础呈现的时侯,∵表现得如此真实,∵以各种姿态撞击我们的感官,∵我们总是把它当成真实而不是梦幻。

我们以感觉世界的假相为真实,∵以感觉世界清白的基础为梦幻,∵把它们当成了廉价的空幻之物写进神话,∵我们从来就在做这样的事。只有当意识之光不再关注感官世界的事事物物时,∵它就在无思中忽视印象世界,∵内在世界的清白会清楚地坦露。有人将本来面目等同于无意识,∵等同于集体无意识,∵但他们很难解释在这种无意识的同一中的寂静、光明、喜悦;∵本来面目不是幻想,∵本来面目是要制服幻想;∵本来面目不是无记,∵本来面目要让混沌不明的心理显出它的真相。一般人需要遗忘和逃离的领域,∵一般人认为是无知、神秘和黑暗的领域,∵却是本来面目的隐身处。

我们的本能将我们束缚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欲求让我们成为事物的奴隶,∵本来面目带领我们走进真相。为方便直指本来面目,∵禅宗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关于清净面目的喻象,∵除了本来面目外还有“本来人”、“本分事”、“本分田地”、“本地风光”等。为了显示本来面目不居凡圣、不落声色、不涉见闻、不落文字、一尘不染等特点,∵禅师有以不立文字、沉默、无做来暗示[11]。但禅宗认为,∵即使是一些最为自然、最不着痕迹的直指法门,∵仍是画虎成狸,∵难传本来面目:

“画师五彩画虚空,∵落笔须知失本踪,∵更有唐朝吴道子,∵平生纸上枉施功。”∵

“清奇古怪娘生面,∵妙笔丹青作公施?∵者厮十分传得似,∵依然画虎只成狸!∵”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不用方法,∵让日常来直显,∵让自性直显自己。“但能上无攀仰,∵下绝己躬,∵外不见山河大地,∵内不立见闻觉知,∵直下摆脱情识,∵一念不生,证本地风光,∵见本来面目。”所以古来禅门大德,∵不着意于言思,∵不以义理传法,∵而是以自心性直显来除人知见,∵使人胸中不留毫发而让本地风光自然显露。

对本来面目的觉悟不是获得了什么,∵而是将“思”还原到基础地带,∵与存在的实际实现了同一。觉悟也不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觉悟者还生活在平常的日子里,∵跃入他从未离开过的地方。觉悟的“我”是清净圆融的,∵没有“真神”、“觉性”、“佛”等的主体感,∵森罗万象任其“如是”涌现。这个本来面目似乎原始以来就这样自在地呈现,∵也因之称其为“本来面目”。

三、本来面目与本来的生活

人本来清净,∵一开始就是佛,∵就是解脱人,∵这是本来面目。多思多虑的人不知道这个事实,∵或者虽然知道了这个道理却不能当下承当,∵他不在本来面目的真实体会中。但一旦人明白了本来,∵一切都云开见日,∵再没有什么羁绊,∵大家都是无事人,∵在真实的面目里自在生活。在本来面目看来,∵修行也是不必要的,∵这时候如果谈修证、成佛、解脱,∵都是做茧自缚。

无论生存让我们如何外化,∵本来面目仍然是世界的轴心,∵事物围绕着它,∵生活的本质就是它。清净本来是事物自身及其运动的“静态”,∵对意义来说,∵它是静态的“零”,∵是意义的起点。一个僧人问老师:∵“混沌未分时如何?∵”老师回答:∵“混沌”。又问道:∵“分后如何?∵”师曰:∵“混沌。”无意义的零拥有无限的意义,∵能生出无限的世界,∵它就是无限的世界。换一句话说,∵一切人间意义和事实都是清净的零,∵当思产生的时候,∵就分化成大千世界及其意义。当自性走到零点或空的时候,∵我们是来到了清澈的空气里,∵天堂很容易理解,∵而世间的动乱和矛盾也看得清晰了。

虽然说明心见性后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生活或真正的修行是在明心见性后开始的,∵但由于业力和习气的原因,∵人虽然明心见性了,∵还有得而复失的可能,∵明而忽暗,∵都有可能再入“轮回”。所以还有很长的修行之路要走,∵尤其要在本来清净的生活中生活。一方面要在具体事上修,∵勤于日用之道,∵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从心理到生活之路依于正念和正行;∵另一方面,∵要步步踏着空相,∵时时在实际中,∵任何世俗轻微的暗示,∵都是心理上的疾病。这样行持下去,∵生命之路就会越走越宽,∵不久身心上会产生轻快愉悦感,∵精神越来越纯净,∵容颜越来越明丽,∵气度越来越从容。久而久之生活中产生一种宽裕感,∵精神里产生出一种自然的罡气,∵身内身外产生一种清净场。这在道家称为纯阳之气,∵禅宗称之为禅悦、法喜等,∵精神气象出来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模糊的轮廓有了真正的三摩地。

在生活的岁月,∵个人与自然在一起,∵与众生事业一起,∵在寂静的自性中看世间的清净和繁荣。一些人已经学会凿壁偷光,∵原来云雾迷漫的心灵现在看清了真伪,∵把一些虚幻之物悬置起来,∵少了许多妄想,∵多了丈夫气概。人生的迢迢长路变得越来越清净、无畏,∵经过漫长岁月的磨砺,∵禅者已经能做到与身心自然一同呼吸,∵在自然卷舒中,∵在世事风雨中,∵听到真相清净本来的声息,∵得到关于本来面目的种种回答。人们看到万法生灭因缘,∵在念念清净中随缘任运,∵到习气扫尽时,∵就进入了圣位。“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就是成佛作祖了。

于第一义不动的时候,∵我们虽然处在世界中,∵走在人生路上,∵手里捧着饭碗,∵但“世界”没有产生,∵“生活”没有形象,∵风声雨声都是朗朗空性,∵岁月一样轮转,∵但我们没有记挂着什么。这个空性之我由于什么也不是,∵不依于是而无所不是,∵不着一尘而遍摄无量刹土。这无量刹土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由于没有意义而成就它真实的刹土。这是自我和世界解体的时候,∵虚空粉碎,∵我们直接契入存在的“本体”而认识真实世界的“如是”。

至此有人问,∵假设人的意识能在一刹那间见到了宇宙全相,∵这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人是无法想象的。他的疑问没错,∵因为他还在思中。

不思善恶是心中无“事”的直观,∵主要还是“无情”、“无我”、“无著”。无情的情感是最真实不过的,∵这个情感没有目的,∵情感在它缘起的烟云中,∵化成清净而优美的自由之身。一个和尚问省念:∵“如何是和尚不欺人的话?∵”省念回答说“看,∵冬天来了”。但那又怎样呢?∵省念说,∵春风不久就要到了。这种情感最直接地进入事物,∵没有中间的环节,∵是与自然同体的,∵是同体之悲。这里没有我,∵没有本质,∵本质就在那里,∵现象就是本质。生活里没有任何深奥值得人留心,∵它舍弃了有为的“思”而以思的坦露表达存在的实情。“惠能没技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惠能不讲究禅法技巧,∵不断念也不守空,∵只是自然无著。

本来的生活没有断绝思维却也不随波逐浪,∵对现实世界不否定也不肯定,∵在平常生活中生活而不执着于它,生活在殊相世界能时时处处见到真相。“青山元不动,∵白云任去来。”这是不崇尚浪漫的浪漫生活,∵是不提倡神秘的神秘的生活,∵是不求天堂的真实天堂。禅者就是这样在清净的大千世界中,∵体认着真相,∵平静地生存。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