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佛子行三十七颂

南无观世音菩萨!

虽见诸法无来去,唯一勤行利众生,

***观自在尊前,恒以三业恭敬礼。

正等觉佛利乐源,从修正法而出生,

修法复依明行要,故当宣说佛子行。

1、此生幸得暇满船,自他须渡生死海,

故于昼夜不空过,闻思修是佛子行。

2、贪爱亲方如水动,嗔憎怨方似火燃,

痴昧取舍犹黑暗,离家乡是佛子行。

3、远恶境故惑渐灭,离散乱故善自增,

心澄于法起定见,依静处是佛子行。

4、常伴亲友还离别,勤聚财物终弃捐,

识客且遗身舍去,舍现世心佛子行。

5、伴彼若使三毒尽,并坏闻思修作业,

能转慈悲令丧失,远恶友是佛子行。

6、依彼若令恶渐尽,功德犹如初月增,

则较自身尤爱重,依善知识佛子行。

7、自身仍陷生死狱,世间禅等能救谁?

故于依止不虚者,皈依三宝佛子行。

8、诸极难忍恶趣苦,能仁说为趣业果,

故虽遭遇命难缘,终不造罪佛子行。

9、三有乐如草头露,是须臾顷坏灭法,

故于无转解脱道,起希求是佛子行。

10、无始时来悯我者,母等若苦我何乐?

为度无边有情故,发菩提心佛子行。

11、诸苦由贪自乐起,佛从利他心所生,

故于自乐他诸苦,修正换是佛子行。

12、彼纵因贪亲盗取,或令他夺一切财,

犹将身财三时善,回向于彼佛子行。

13、吾身虽无少过咎,他人竟来断吾头,

于彼还生难忍悲,代受罪是佛子行。

14、纵人百般中伤我,丑闻谣传遍三千,

吾犹深怀悲悯心,赞他德是佛子行。

15、纵人于众集会中,攻吾隐私出恶言,

于彼还生益友想,倍恭敬是佛子行。

16、我以如子爱护人,彼若视我如寇仇,

犹如母对重病儿,倍悲悯是佛子行。

17、同等或诸寒微士,虽怀傲慢屡欺凌,

吾亦敬彼如***,恒顶戴是佛子行。

18、虽乏资财为人*,复遭重病及魔侵,

众生罪苦仍取受,无怯弱是佛子行。

19、虽富盛名众人敬,财富量齐多闻天,

犹观荣华无实义,离骄慢是佛子行。

20、倘若未伏内嗔敌,外敌虽伏旋增盛,

故应速兴慈悲军,降伏自心佛子行。

21、五欲品质如监卤,任几受用渴转增,

于诸能生贪着物,顿时舍是佛子行。

22、诸所显现唯自心,心体本离戏论边,

知已当于二取相,不着意是佛子行。

23、设若会遇悦意境,应观犹如夏时虹,

虽现美丽然无实,离贪着是佛子行。

24、诸苦犹如梦子死,妄执实有起忧恼,

故于违缘会遇时,观为虚妄佛子行。

25、求觉尚需舍自身,何况一切身外物,

故于身财尽舍却,不望报是佛子行。

26、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岂可能?

故于三有不希求,勤护戒是佛子行。

27、欲享福善诸佛子,应观怨家如宝藏,

于诸众生会怨心,修安忍是佛子行。

28、唯求自利二乘人,犹见勤如救头燃,

为利众生启德源,发精进是佛子行。

29、甚深禅定生慧观,能尽除灭诸烦恼,

知已应离四无色,修静虑是佛子行。

30、无慧善导前五度,正等觉佛不能成,

故具方便离三轮,修智慧是佛子行。

31、若不细察已过失,道貌岸然行非法,

故当相续恒观察,断已过是佛子行。

32、因惑说他佛子过,徒然灭损自功德,

故于大乘诸行者,不道彼过佛子行。

33、贪图利敬互争执,闻思修业将退修,

故于亲友施主家,离贪着是佛子行。

34、粗言恶语恼人心,复伤佛子诸行仪,

故于他人所不悦,绝恶言是佛子行。

35、烦恼串习则难治,勇士明持念正器,

贪等烦恼初生时,即摧坏是佛子行。

36、随于何时行何事,应观自心何相状,

恒系正念与正知,修利他是佛子行。

37、勤修诸行所生善,为除众生无边苦,

咸以三轮清净慧,回向菩提佛子行。

我依经续诸论典,及众圣贤所说义,

为欲修学佛道者,撰佛子行卅七颂。

才浅学疏文不精,硕学阅之难生喜,

然依经教圣者故,佛子行颂应无误。

然佛子行诸巨浪,愚钝如我难尽测,

故祈智者慈宽恕,违理无开诸过失。

吾以此善愿众生,皆发真俗菩提心,

不住有寂得自在,咸成怙主观世音!

除注:尊贵的戊初多美,通晓经典及因明学。他为了利益自己及一切有情,在银水珍宝窟作此《佛子行三十七颂》。中译文原译者为严定法师,后经***竹清******的注疏,略为删改。

附:五十一心所法

行蕴心所法的部份,总共有五十一项,它包含一切心的思维活动及模式,还有正、负面情绪。我们的个性,就是不断变动的行蕴及心念组合,虽然我们并不把行蕴当成“自我”,却有把个性视为自我的倾向,而且我们对自己的个性,通常有很强的认同感,当我们的个性被批评时,我们会情绪地以为“自我”被批评,因此对行蕴的执着是强大而不易察觉的。

然而,假使我们冷静仔细地,检视组成个性的一切,会发觉它们比身体更不可捉摸,均非单一、独立及不变的,所以都不是所谓的“自我”。

我们必须对这五十一个心所法,一一进行分析,否则“无我”这个次第,将不会有很大的成效。

心所法总共分六大类,五十一个细项:

A:五遍行

1、触

2、作意

3、受

4、想

5、思

B:五别境

1、欲

2、胜解

3、念

4、定

5、慧

C:十一善

1、信

2、惭

3、愧

4、无贪

5、无嗔

6、无痴

7、精进

8、轻安

9、不放逸

10、行舍

11、不害

D:六根本烦恼

1、贪

2、嗔

3、痴

4、慢

5、疑

6、恶见

E:二十随烦恼

1、忿

2、恨

3、覆

4、恼

5、嫉

6、悭

7、诳

8、谄

9、憍

10、害

11、无惭

12、无愧

13、击沈

14、掉举

15、不信

16、懈怠

17、放逸

18、失念

19、散乱

20、不正知

F:四不定

1、悔

2、眠

3、寻

4、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