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被禅的修行方法吸引,但并不愿意信仰佛教;有些人希望运用佛法的精神改变生活,但不能接受佛教的仪式;有些人认同佛法与佛教,但改变长期以来的家族信仰,可能连带会破坏与家庭、社会族群良好的互动关系。在一个大部分人接受其它宗教信仰的西方社会,法师的西方弟子对这样的状态有许多的矛盾与疑虑,而透过法师开阔的心量与观点,对于有类似困扰的人,可以提供清楚而更自在的信仰厘清。

问:能不能请师父谈谈修习佛法和其它宗教的关系?可不可能修习佛法却依然保持另一个宗教信仰?

答:佛法的修行有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对应于人界,第二个层次对应于天界。在这两个层次,都有恰当的方法可以依照佛法修行。大多数的宗教没有超越人界和天界。有些宗教甚至不关切天界,只关切人生。

∵根据佛经,在这两个层次,众生必需要有适当的行为举止和修行,或者,对于一些身在人界,而想晋升天界的众生,佛法中都找得到明确的教导。从这个角度来说,佛法不反对人们寻求重生于天界,因此不反对宣扬这种信仰的其它宗教。

∵佛教要帮助所有的人,因此也欢迎有其它信仰的人运用佛教的修行方法。其它宗教的信徒刚接触佛教,也不必放弃以往的信仰。如果要抱持原来的信仰,并不成问题。

在大多数的社会中,家庭里的宗教通常都是世代相传的。如果为了修习佛教而不得不放弃原先的信仰,会使自己在许多方面与原先的家庭和社会分离,因为任何宗教里的许多部分都包括了社会的、文化的互动,不必强迫人们放弃这一切。我当初来美国时,相信接受佛法的人应该很有弹性,可以接纳所有的人,不管他们信的是什么宗教。

∵至于佛教如何响应西方宗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在历史上都做过许多好事,帮助过许多人。如果没有这些宗教,欧洲的一些文明可能就失去了道德和伦理教诲。

∵有些佛教徒会把耶稣想成是大菩萨的化身。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就会认为基督教是佛教的一支。我不接受这种观点。把基督教视为佛教的一支,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人们会误会,以为接受耶稣和基督教的教诲和接受佛法一样。其实,耶稣的教诲中有一些和佛法不同,佛法的教诲中也有一些和基督教的教义不同。身为佛教徒,我们应该只采用耶稣的教诲中相应佛法的部分,以人界和天界的层次来看基督教。

∵我怀疑将来所有的宗教会融合为一。世界并不那么单纯,各宗教间必须认清并支持彼此信仰中相同的部分,也要了解并尊重不同的部分。佛教徒不该宣称自己的宗教优于其它宗教,那会造成不必要的争端和紧张。我们只能解释自己的教义,让别人了解,没有权利判断其它宗教是好是坏,是正是邪。

禅宗是不是一种宗教

问:我们可不可以把佛教,尤其禅宗,当成宗教?

答:这个问题很重要。一方面,佛法,尤其禅法,是修行的方法。释迦牟尼佛传授方法,他并没有要人单凭信心来相信或接受任何东西。从严格的修行观点来看,似乎不需要宗教仪式,不需要对诸佛举行仪式。就这个观点来说,佛教不必归为宗教。

∵另一方面,如果佛法的教诲鼓励人们遵行佛陀和祖师所教的方法,那么为了从修行中受益,就得对佛陀和菩萨具有最高的信心。没有信心,是不会长久修行的。对于三心两意的人,修行的益处只是表面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信仰佛陀和菩萨是必要的。如果我们把宗教说成是包括信仰的传统,那么佛教就可以归为宗教。另一方面,如果宗教只限于仪式,那么就不必视佛教为宗教。

问:任何宗教都不会承认自己纯粹只是仪式,而是有更丰富的内涵。

答:的确。在那种情形下,佛教肯定是一种宗教。我们必须自问,这些仪式对宗教是否必要、是否有用?佛法在东方传播时,人们从那些仪式开始。我刚到美国时,在我的教法中只采用少许的仪式。然而,在修行过一段时间后,这里的人对佛陀、菩萨、祖师自然生起很大的敬意、信心与感激,而表达这些感情的正常方式就是透过仪式。

∵那么我们说到宗教时,到底意味着什么?相信一个实体,一个神,众多神只;相信祂们的存在、力量、权威;相信这些宗教的创造者,如佛陀、耶稣、亚伯拉罕、穆罕默德;相信这些神只、人们、佛陀的教导。对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这些教导,因为那是我们要用功、学习、修行的。

用佛法的好处但不信仰可能吗?

问:我的问题与修习佛法的其它宗教信徒有关。可不可能在知性上了解佛法的观念,从修行中受益,却不把这些教导纳入自己的宗教信仰体系?

答:可不可能不顾教法、观念、理论,而只是修行?这是可能的,但只限于开始的阶段。我教初学者时,可以不顾这些教法,但过了一段时间就得介绍像是业、轮回、因缘等观念。

∵能不能只是了解这些观念,而不接受它们?也许可以,但那是对修行利益得少为足的人。如果要深入佛法的修行,就得接受那些教法。

问:那么,早先的问题就又回来了:人们可以不放弃其它宗教信仰,而从打坐和佛法的原则获益良多;但如果要深入修行佛法,终究至少要放弃原来宗教的一些信仰和教法?

答:是的。在较浅的层次时,可以抱持原先的宗教教义。但如果要认真修习佛法,就必须放下其它信仰,不可能对两套教法都有绝对的信仰。不必放弃原先的宗教,这种说法指的是那个宗教的社会、文化方面。但即使放弃另一个宗教信仰,并不表示就反对那个信仰。

问:可不可能更进一步说,这些只在心里?它们只是信仰、观念,因此我想信什么就信什么,甚至可以在心里同时有彼此矛盾的信仰?

答:很难同时拥有彼此矛盾的信仰,因为人们很难摆脱自己对宗教的观念。许多其它宗教的信徒想从佛法受益,他们或许受到佛教哲学的吸引,但以自己的信仰来诠释。他们尝试佛教的修行方法,以便在自己的宗教里达到更高的层次,来体验他们的神。佛教的方法可以用于这些目的。我们也可以说,在其它宗教里达到高层次的人具有开悟的体验,但这些并非真正是佛教开悟的体验。

∵他们没有放下所有的观念,没有放下自己的信仰,没有放下自我。人们听到这种说法,也许会解释成佛教徒觉得自己的信仰比别的信仰高超,他们的开悟层次超过其它种类的开悟。其实不是这样,这是佛教徒描述他们体验的方式。其它宗教有他们的观点,讨论彼此的高低、好坏都是无关、无益,甚至是危险的。

耶稣是不是菩萨?

问:你之前提到过关于其它宗教的人物,例如耶稣是不是菩萨的问题,能不能就这一点加以发挥?

答:宗教通常有三个基本因素:教主、教义与仪式。以基督教来说,我不愿说教主耶稣是菩萨,也不愿反对这种看法。就他教诲本身来说,你我都难以断定耶稣是不是菩萨。只有菩萨才能断定耶稣是不是菩萨,因为菩萨能看到他的法身。我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不愿抱持特定的赞成或反对的立场。其实,这个问题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教法以及教主生平的示范,那才是人们该关切的。

问:我有个个人的问题。我生长在天主教家庭,因此子女出生时,父母便要我们让子女受洗。但我们并不信天主教,因此不希望接受这个仪式,否则便是表里不一,但又不愿对天主教不敬。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如果你的父母不是强烈反对你的意愿,就不必接受这个仪式。如果那会使他们难过,受洗也没关系,就当做是给父母的人情。还有一种看法就是:佛教承认心的力量,如果有人真心祝福,比方说透过受洗来祝福,受到祝福的人就会受益。福分来自祝福者的心的力量,以及那个人相信的神只的力量。

∵佛教不否认其它神只的存在,佛教承认其它信仰的神只存在,而且具有法力。就你小孩的情况来说,如果天主教的神父为小孩施洗,那对小孩有益。如果你也要我为你的小孩祝福,我会很乐意的。那么一来,你的小孩就受到双重的祝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