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禅前后常识∵

坐禅前行准备∵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理,禅修者每次坐禅,若想坐得安心、舒适,了无挂碍,也需事先作好妥善的准备工作。∵

颂云:∵

备座垫臀身安泰,松带裹膝无挂碍,∵

摇身吐气含微笑,合掌发愿会如来。∵

这首偈颂,概括勾出八项重点:∵

1、备座∵

准备一个理想的坐位,其范围包括布置一个舒适的环境。譬如明暗适中、空气流通、气温恰当、避免吵杂声、预防被惊吓?#31561;等,都应事先留心准备。其次,上座前要把坐位、垫子排好,及准备一条脚盖巾。若天冷,应多准备一件有头套的披风,以便坐中需要时披搭。∵

2、垫臀∵

将身体送上坐垫之后,应先检察臀部是否平均坐在垫上?是否向前、向后或向左、向右偏斜?坐时须正中均衡才能坐得久、坐得稳,不致久坐,使脊椎受伤。∵

坐时会前倾后仰,跟垫子厚薄有关。一般来讲,初学者,大都需垫高臀部,只有少数生理异于常人者,才不需要坐垫。垫子的厚薄,应随个人生理需求而适当调整,大概双跏趺坐垫薄一点,单跏趺坐则需垫厚一点,厚度从2寸到4寸不等。「垫臀」主要是帮助脊椎竖直,避免前倾后仰,使久坐不疲。∵

3、松带∵

将束缚肢体的带子或装点门面的饰物卸下,以免阻碍身体的血液循环,及干扰身心的舒适、宁静。∵

扰身的赘物,不外是手珠、手表、眼镜,男人的领带、皮带,及女人的耳、颈饰物?#31561;等,最好一一卸下或松开,坐中才不会有束缚感。∵

4、裹膝∵

禅修者在坐禅中,会引发潜藏在体内的能量(气),使全身毛孔张开,促进血液、汗垢、分泌物的新陈代谢。此时,膝盖部份由于盘腿的关系,毛孔会特别张开,若没包好,时间一久,即可能形成风湿病。所以每次坐中都应以脚盖巾包好双脚,尤其冷天时,更需如此。∵

5、摇身∵

为何坐前要摇身?因为一般人的心,在动态的生活中,多半处于散乱状态,因此皮肉筋骨大都持续紧绷,所以上了坐位之后,宜先摇身,将头、颈、肩、背、腰、臀及盘结的双腿,经由摇身使各部位逐渐松柔,才有助于入静。∵

摇身方法如下:∵

竖直脊椎,顺时钟方向慢慢画圆圈,晃动全身,做三、五次后,再逆时钟方向画圆圈,晃动身体,逐渐让全身松弛下来。摇身时,坐在垫上的臀部及盘结的双脚也会自然滑到舒服的位置。∵

6、吐气∵

一般人体内,常因饮食、工作、压力、负面情绪?#31561;等,聚集过多污浊业气,打坐时,宜先作深呼吸,将浊气吐出。其方法是:「鼻纳清气,口吐浊气。」吐气时,两手置于膝盖上,然后向前俯身,达极限时,气也刚好吐完;接着再慢慢举身端坐,举身时轻轻吸气,待吸得饱满时,再吐气。吐纳时,应观想全身毛孔同时在呼吸。如是反复做三次──老参可能一次即觉安适。清理体内污浊之气再打坐,能减少坐禅的障碍。∵

7、微笑∵

脸上保持笑容──慈容可掬,心才不会枯槁、冷峻、僵硬。不欢喜、不柔软的心,不易入静。因此,从外相的微笑做起,以影响内在放松,而消除紧张压力。∵

8、发愿∵

《华严经》净行品云:「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执)着。」又云:「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

合掌发愿后,即结禅定手印,后端身正坐,遵循「毗卢七支坐法」的次第调身,而进入专注、静定当中。∵

古德言:「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力能滋润禅修者枯寂的心灵,激发悲悯众生的情怀,不致修到最后,变成不顾众生疾苦的自了汉。发愿之重要,从过去诸佛菩萨、十方圣贤,皆依愿力而成就佛道,可见一斑。∵

以上八项坐禅的前行准备,凡初学者每次坐禅前,皆应用心奉行,一一做好,才有助于改善从前坐禅的不如法,而从此坐得安心、舒适,禅悦自在。∵

下座调身∵

习禅静坐,上坐前须松柔筋骨(先作瑜珈伸展运动),以利入静禅修;下坐时则须恢复坐禅前的常态,以便于活动、工作。∵

许多初学者,由于忽视静坐前松柔筋骨的运动,以致于习禅多年,仍然成效不彰。也有忽视「出静」(下坐)调身运动,以致坐后身心不适,引起许多弊病,如岔气、头晕、身体不舒服?#31561;等,进而瞋怨坐禅。凡此种种,都是粗心大意所致。∵

究竟「下坐」应作那些调身运动?颂云:∵

转换所缘轻吐气,缓慢摇身散热息,∵

搓掌按摩全身体,至诚回向莫忘记。∵

这首偈颂,概括了六项「下坐」要点:∵

1、转换所缘对象∵

「所缘」,乃是指坐禅时心意所系住的「禅观对象」(方法)。若不将心念从现前的禅定中转换到下坐的动作上──先转移到鼻端的呼吸上──则会引起生理与心理的不适感。所以,先从心念上转换所缘,以利另一段因缘的开展。∵

2、轻吐浊气∵

静坐中,心念与呼吸由粗转细,渐趋宁静,潜在能量即逐渐引发出来。这种能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正向能量,有助于身心调理,能将身体内部由于吃五谷杂粮、蔬菜,或呼吸污染空气,或滥服成药、打针所产生的毒素,一一排出体外。∵

毒素在坐禅过程中散发出来的方式有多种途径:有从屎尿流出者、有从涕唾吐出者、有从汗水排出者,也有经由打嗝、排气、刻意吐气调息排出者。下坐时,先开口缓缓的轻吐热气,有助于调适从静态进入动态的身心。∵

3、缓慢摇动肢体∵

静坐后,心较宁静,息较微细,因此下坐时,须做些缓冲动作。以腰部为轴心,先顺着时针方向,以画圆圈方式,从小到大,轻轻、缓缓的晃动身体;三到五圈之后,再逆时针方向做若干次,将头部、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逐渐松动开来,使寂静的身心慢慢适应,恢复常态。∵

4、散出热的息风∵

配合出入息作观想,将坐禅引发的热能息风,从全身毛孔释放出来,不致坐后受风寒而产生头痛、四肢酸痛,全身无力的不适感觉。∵

5、搓掌按摩全身∵

坐禅中,若能入静,则气机发动,以致气息遍身,坐姿自然竖直、松柔,全身毛孔全开,蓬蓬松松,舒畅愉快。坐禅完毕,须适当调理,按摩全身,使之复元。所以下坐时,须将意念置于掌心,搓热双手掌,后循着眼→脸腮→耳→后脑→颈→后腰→肩→手臂→胸→腹→双脚,次第按摩一遍。下坐后,原地作伸展运动或经行(行走)数分钟,待热能歇息再活动,以防受风寒侵袭。∵

6、至诚回向∵

将坐禅的功德,诚心诚意的回施给一切众生,谓之为「回向」。譬如以「四无量心」(慈悲喜舍)的内容作回向即是:∵

慈:愿一切众生,具足快乐及快乐的之因。∵

悲:愿一切众生,断除痛苦及痛苦的之因。∵

喜:愿一切众生,乐于与人为善,常住欢喜。∵

舍:愿一切众生,远离亲疏瞋爱,常住平等。∵

独善自身的修行,不是佛教所主张的究竟行履;兼善天下──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悲智双运的实践,才是佛陀所说的圆满修行。因此,禅修者的修行动机,应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发奋修行。为了培养不忘众生的悲悯心,同时也为了让一切众生皆能获得究竟利益,所以坐禅后应以诚挚之心,回向祝愿一切众生,早日离苦得乐,究竟解脱。∵

问题与解答∵

问:身体劳累或过度疲倦的时候,是否适合禅坐?∵

答:过度劳累、疲倦并不适合坐禅。有人说,打坐可以恢复疲劳,这是老参才能办到,初学累了,就应休息,待养足精神再坐禅。∵

初学者应选在精神最佳状态时用功,才能事半功倍,不致因坐禅浪费时间。也有人利用坐禅时睡眠,这是老参才有此工夫。老参睡眠时只是意识、身体的休息,「觉性」却是清醒着,初参若跟着学,恐会养成一上坐就惛惛欲睡的坏习惯。若真如是,则修到驴年都不能得定、悟道。此外,饱食、激烈运动之后,或尚有急事未办完,都不宜坐禅。∵

问:坐禅时,心不容易静下来,当如何处理?∵

答:初学坐禅,大都心乱如麻,不得安宁。譬如野马蛮牛,尚未驯服之前,是不会听话的,因此无须自责、灰心。凡人散心、妄想的习气,是多生累世轮回所积来的习惯,不易在短时间内调伏,应发恒长心,每天定时、定课坐禅,多年之后,必然有成。∵

坐时不能专注、宁静,主要是内心有太多的欲求,种种放不下。宜常观察世间一切如梦似幻、迁变不定,无有真实。观察日久,对世间真相有深刻体会,则自然放下。∵

此外,若坐禅时工夫不得要领,一直无法安心平静,则必须找指导老师面呈用功方法,请予斧正,即得改善。∵

问:下坐时,调身动作需做多少时间?∵

答:自修,三到五分钟即可;共修,则依从禅堂规矩,约二、三分钟。∵

问:刚坐禅完毕,应避免作那些事项?∵

答:刚出静时,气脉柔细,心意澄静,所以举止不宜粗暴急躁,以防伤害气脉;也不宜立即如厕,不致漏失精华──应步行数分中后再作其它事情。∵

此外,不宜久着湿透的汗衫,或即刻沐浴、吹风,以防受寒;也不宜散心杂话,恣意放纵身心,才不致退失禅定功德。应时刻端正身心,保持庄严威仪;随时保持正念,使心意澄静。真能如是,明心见性,指日可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