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中心演讲默照禅

圣严法师

(圣严师父应邀前往美国麻省剑桥的内观禅中心,作了一场以“默照禅”为主题的公开演讲。再演讲中,圣严师父对默照禅的源流、中国禅法、中国禅宗的法门以及默照禅的修行方法,都有精辟的解说。)

五月十四日晚上七时半至九时半,向五十多位听众介绍我所了解的默照禅,分成四大段落:

一、默照禅的源流:在印度释迦牟尼佛时代所修的禅法,是次第禅观,是与外道相通的有四禅八定,是以修“止”为主。所谓“禅定”,就是由修寻、伺、喜、乐、一心的五个禅支,而入初禅,然后逐次舍弃初禅而入二禅,舍弃二禅而入三禅,舍弃三禅入于四禅,是为色界定。可是,纵然再进入无色界的四空定,也未得解脱。因此而有第二种次第禅观,那就是世尊发明的修七方便而入见道位的小乘初果。所谓七方便,就是五停心、四念住的别相念、总相念、暖、顶、忍、世第一之后,就是见道位。五停心位是修“止”,四念住位以上主要是修“观”,修止可得定,修观可发慧,先止后观由定发慧,或在修五停心之前,由修四圣种作为基础,就是少欲知足的“戒”。这就是由修戒定慧而证无漏道,进解脱门,这时间的过程相当长,可是这就是由世间道而入无漏的圣道之所必修。也可说默照禅的源流就是止观,由次第的止观而演为顿悟的默照。

二、在中国的华严宗第五祖宗密禅师的《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把禅法分为五等:

1。外道禅: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四禅八定。

2。凡夫禅:正信因果,亦以欣上厌下而修四禅八定。

3。小乘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四色四空及七方便行。就是从五停心到见道位,配合四念住修十六特胜,再配合四圣谛修十六心行而完成见道位。

4。大乘禅:悟我法二空之理,亦修四色、四空,各种禅支,唯以悟理不同,而异于小乘。亦可修中道的空观、唯识观,以及法界观、念佛观、般若三昧等百千三昧。

5。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此心即佛,毕竟无异。此即《坛经》所说的“即定即慧,即慧即定”,只要能于当下的一念上除我法二执,便能见空性,就是明心见性,虽然未登佛位,但是亦悟众生心就是佛心。即是中国禅宗的顿悟法门。

可见,出世间外道凡夫禅、出世间小乘禅,乃至大乘禅,都以四禅为基础,所不同的是空慧的有无,但若有定而不见空慧,便不得解脱;若悟偏空,证小乘圣果;若悟二空,登大乘菩萨位。唯有如来禅不涉渐次,故不历四禅,但于当下一念顿悟,便是即定即慧。临济宗用参话头公案,即能助人一念顿悟。曹洞宗用默照,就是即定即慧、即止即观;默,在因位是止,在果位是定;照,在因位是观,在果位是慧;默照同时,便成定慧不二。

三、中国禅宗的法门,就是止观同时定慧均等。在《维摩经》主张的不二法门,就是把相对的二元论,化为绝对的实在论。《六祖坛经》不仅说即定即慧,也说不思善、不思恶,甚至于举出三十六项相对的观念,彼此互融。因此,六祖惠能之下的历代祖师,不断地教人体会“当下即是”;那就是把凡和圣、染和净,乃至于大和小、远和近等差别观念,全部放下,不起分别执着之时,就能见到众生与佛相同的自性。虽然禅宗也教人打坐、看经、拜佛,但是历代祖师们开悟的经验,多半不是在打坐的时候,而是在平常生活里得到;那就是即止即观、即定即慧、默照同时。

因此,临济宗教人看话头、参公案,并非让你入定,而是要你发慧;从疑情到疑团,当疑团粉碎时,就会亲见空性,也就是无我的佛性。默照禅就是要用默而常照、照而常默的工夫,也就是六祖慧能的弟子永嘉玄觉所说:“寂寂惺惺,惺惺寂寂”的状况,那就是定慧不二的悟境。重要的是,到达默照同时,又没有“我”执的程度时,才是悟境现前。

四、默照禅的修行方法,分为五个层次:1。放松身心,2。观照全身,3。观照环境,4。内外无限,5。常寂常照。在这五个层次中,要经常提醒自己身心内外都有,而“我”没有。至于详细的修行方法,我是配合南传内观禅四念住的方法为基础来讲,所以让劳瑞以及听众们觉得相当受用。

五月十五日,星期五。上午九时,劳瑞要求我给他一次小参。进入他的小参室,他要我确定一下他的经验,和默照禅的功能和现象,是否相同或是相应。他首先告诉我,他在韩国寺院住过一年多,修行话头禅,总是不得要领,然后到了缅甸,跟一位长老比丘修行数年之后,觉得内观法门对他相当有用。回到美国就开始传授内观禅法,也就是用呼吸入门而进入四念住的毗婆舍那(Vipassana)。但是,他所得到的经验结果,又跟传统的内观禅不太相同,因此问我,这是否跟默照的经验相同;那就是体验呼吸,最后知道呼吸还在,但是已经不再数呼吸,没有身体的感觉,好象是进入一个非常明朗无限的空境。

我当时给他指出:真正默照禅的悟境,是在无限的空明之中,一切皆无,也可以一切都有,就是没有能观的“我”、所观的“境”。如果还有一个空旷、无限、明朗的我的感受,那不是真正的默照。

他又问我第二个问题,如果是在无限的空旷明朗之中,不再有身心世界,那算不算是默照。我说那是“定”,而不是“慧”,所以是在默而没有照,而且,那里面明明还有个“我”。如果说,在空旷无限之中,自己的身心世界和身体所处的环境,清楚的存在,但是没有欣厌,无我我所;既不以为我在无限之中,也不觉得这无限之中有我或无我,那就是默照的悟境,真的是无我。

他听了之后,非常感谢我的开示。因为能够让他发现,只有少数几次的体验是无我,而多次的体验是有我的。这一点,对修持中国临济禅的人也好,默照禅的人也好,应该非常清楚才对,否则若不是进入世间定,就是还没有入定,只是一种安静的觉受,根本不是悟境。对于修持毗婆舍那内观禅法的人,也应该是非常清楚,因为他们所修四念住的基础认识,就是观身、受、心、法的苦、空、无常、无我,也就是缘起性空的道理。不过学问的认识和修行的证量是有很大差距的,从观念上知道无常、空、无我,不一定在体验上能实证无常、空、无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