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禅修

现在对于我们有些禅修者来说,我现在说一下大家去检查一下,看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啊!我们在专注呼吸的时候,会不会很多人感到这边头紧、头胀啊?会不会?会。为什么会头紧、会头胀呢?头紧和头胀其实这个并不是病,不是我们身体造成的病,除非有一类的人在专注的时候,头紧、头胀是由于他的后脑或者他的脖子受过伤,这样造成的。但是如果平时他只是透过专注的话会头胀,这个是属于心生色法。

所以现在如果你的心拥有期待,现在很多人就是对自己的禅修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期待,由于不切实际的期待那么身心就缺乏了轻安。他不是去培养心的素质,而往往去追求想要达到什么效果,这样的话他的心没有拥有修行的素质,由于有了期待那么他的心变成拥有一种贪的心,拥有了贪的心,这样的话他对自己的禅修的状况、好坏,会过度紧张。一旦过度紧张他就失去了中舍性,失去了平衡。一旦失去了平衡他的身心就变得不堪任了。如果由于他自己的性格是属于容易烦躁,属于嗔行者或者他就喜欢给自己施加压力,这个时候他的心已经变成有点极端了,已经变成一种很僵硬的、很顽固的心,那么生起的心生色法就会使他的身心变得很僵硬。我们去检查,一个人他在禅修当中发生的一些问题,他的性格和他的修行发生问题是有关系的。

如果你在修行当中很容易感觉到绷紧、感觉到头紧,这个和你平时做事爱急躁很有关系,平时做事爱急躁证明你的性格里面有嗔。我们从心生色法来分析,如果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在生起嗔心的时候,这种嗔心所生起的心生色法的颜色是很浑浊的,甚至是很黑的、是很沉重的。如果一个人在培育慈爱的时候、在生起善心的时候,特别是他的柔软性得到强化的时候,他所产生的心生色法的颜色是很清亮的、是很明快的、是很柔和的。

当你在修行的时候,你会出现紧啊、绷啊、硬啊,你不要去怪这种方法,你要去怪你自己的心。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来面对我们的所缘?我们尝试去问问自己啊!呼吸,佛陀在四界里面,如果是用四十二身分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呼吸在四十二身分里面是属于风界,风界在地、水、火、风里面,它的硬性是最柔和的。例如:头发、骨头、肌肉这些坚硬性会很强。但是风,就是我们的呼吸,它的坚硬性是最低的,也就是说它是最柔软、最柔和的,在我们身体里面它属于最柔软的一部分,它甚至比我们的血液更加柔和,是不是?既然呼吸本身是很柔和的,为什么会出现紧的现象呢?知道原因了吗?还是由于心。由于心没有和呼吸相应的素质,所以才会造成这么样。

还有另外一种原因就是心态。本身如果你拥有一颗很柔和、很柔软的心的话,你生起的心生色法是很柔和的,但为什么会越修越紧呢?那是由于你的心会去抓,如果我们用心是用一种很平和、很柔软的心的话,很平和、很柔软的心不可能生起很僵硬的心生色法,那么我们这边就不可能会僵硬。

因此我们得检查一下,当我们的方法没有错,而且我们又没有身体的病,而出现这边会绷、会紧,那一定是我们的心还有僵硬,还会有那种用力的情况。同时,会造成紧、会造成绷和我们那种有所得的心有关,因为如果当我们的心是处于一种很健康的状态的话,那么它必定会有轻安。拥有轻安的心,它生起的心生色法是很明快的,这种心生色法很明快,充满了我们的身体,我们就感觉到好像醍醐灌顶一样,全身非常舒适。

有些人在禅坐坐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他会感觉到很舒服,身体就好像一个很热的天泡在很清凉的水里一样,甚至这种感觉都不能比喻。感觉到身体变得非常的空灵,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就是因为这个时候生起很殊胜的心生色法充满了全身。这种心生色法碰触到身净色,然后我们的身净色体验到很舒服,这个就是我们说到的轻安。在禅修的整个过程中如果我们的定力达到某个阶段,轻安是很自然而然生起的。由于身的轻安必然是心先有这种轻安,导致我们的身会很轻安。

但如果我们是用一种有期待的心、有所得的心来修行的话,那么我们的心就变成会绷紧。一旦我们的心会绷紧它就没有轻安了,因为轻安和心的紧绷是冤家对头,所以当我们会觉得越修越烦躁、越修越焦虑,这个时候就证明,我们焦虑的源头并不在于方法,而在于我们的心态——我们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来修行。

如果懂的修行的人来说,他可以透过培养这些良善的素质,他修行的时候很注重地培养内心的柔软、轻安、轻快,不要过度地追求我的修行要有所得。

现在很多人,我发现在禅修报告的时候也是,在很多人禅修当中,他已经有所偏离了,为什么呢?就好像我们去学校里面学习,我们是为了掌握好文化知识而学习,但是偏偏有些人很在意他考试考了多少分,甚至不择手段去获得高分。现在也是,对于我们的禅修,我们来这里修行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去除内心的杂染烦恼、不是培养自己良善的素质、内心的素质、不是为了提升自己,而是为了‘我要追求光、我要追求禅那’。很多人对于所谓的光、所谓的禅相太过在意了,就好像一个人对分数太在意了,而不是在意他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好了文化知识。

所以我们修行,可以说很容易掌握好禅修的方法,但是禅修的心态、禅修的态度我们很难掌握。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大家花时间来经常禅修报告,我现在叫大家来旁听,其实可以说百分之七、八十的指示都是为了纠正大家的禅修心态。有时候我会不拘一格地说你修这个,你想修什么就修什么,你想修行佛随念就修行佛随念,你想培养慈心就培养慈心。为什么会这么样?你要反省一下你自己。是不是你的心很烦躁,是不是你的心很多杂染,是不是你的心很多烦恼在那边、很多习气,我们可以透过佛陀教导的这些方法去排除掉。不要以为说我们有了定力了,这些烦恼自然而然就会镇伏。确实它可以镇伏,但是镇伏不等于能够消除。

我们应该是把这些障碍先去除掉了,才培养定力。这样的话我们培养出来的定力是健康的。你只是把烦恼硬硬压下去的时候,你所培养出来的定力很不稳固。为什么呢?因为一旦由于你的不如理作意的话,之前的那些烦恼,特别是你的习气,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一旦这么样,到时你的定力敌不过这些烦恼。那你的定力会退失,或者你的定力甚至会助长你成为造恶的因缘。

就犹如提婆达多一样他拥有了定力又怎么样?因为他的烦恼没有被镇伏,结果他的控制欲、他的权利欲战胜了他,他反而用他的神通去干坏事,是不是?

所以我们不要做这种人,我们宁可自己的禅修没有进步,我们的定力没有提升,但是首先我们很好地利用这些时间认真地去反省一下自己:你身心的轻安培育出来没有,身心的轻快性培育出来没有,身心的柔软性培育出来没有,身心的适业性培育出来没有,身心的练达性培育出来没有,身心的正直性培育出来了没有。

如何放下期待放下焦虑,如何达到平静才能够讲到精进呢?能够理解这句话吗?庄稼有庄稼的生长速度,农夫所做的工作只是耕耘和灌溉而已。你们理解这句话吗?

要修行我们要学习放下负担,要学习放下啊!要记住巴利语叫做pañinissagga∵,佛陀经常教导pañinissagga∵要放下,放下什么?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放下这个沉重的五蕴的负担。如何放下沉重的五蕴的负担呢?并不是说我们最终放下这个身体、要我们去自杀,不是这样,而是放下我们内心这些很沉重的对五蕴的执取(upàdàna)。

执取自、执取他、执取内在的、执取外在的。培养内心的素质,其实当这些素质生起了,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把这些内心的污垢慢慢地透过培养好的素质把它去除掉,因为当我们拥有良善的素质之后,这些污垢的素质就会去除掉。

如果我们不如理作意,这些习气又会生长。就犹如我们昨天讲到的,拥有正念的时候,你的心不会散乱,当你的心散乱的时候,你一定没有正念。同样的,当你的心拥有这些素质的时候,你的心不可能会有焦虑、不可能会有急躁、不可能会有顽固、不可能会有傲慢。因为你的心拥有这些好的素质,这些好的素质往往和那些污垢的素质是相对的,有了这个就没有这个,我们的心不可能同时具有两种完全相反的素质。

所以很多东西我们可以培养,修行不要修出个苦瓜脸。修行要越修,要修得脸如满月,不要脸如苦瓜就好了。

再次感谢学友和我一起共享分享***给于我们的教导开示。感恩,顶礼***的法教法施!

愿正法永驻!愿众生离苦!

愿同修早获解脱。早获圣果!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