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禅法的基本原理(6)

心随观

【那么,诸比库,比库又如何于心随观心而住呢?

诸比库,于此,比库于有贪心,了知:‘有贪心’;离贪心,了知:‘离贪心’。有瞋心,了知:‘有瞋心’;离瞋心,了知:‘离瞋心’。有痴心,了知:‘有痴心’;离痴心,了知:‘离痴心’。昏昧心,了知:‘昏昧心’;散乱心,了知:‘散乱心’。广大心,了知:‘广大心’;不广大心,了知:‘不广大心’。有上心,了知:‘有上心’;无上心,了知:‘无上心’。得定心,了知:‘得定心’;无定心,了知:‘无定心’。解脱心,了知:‘解脱心’;未解脱心,了知:‘未解脱心’。

如此,或于内心随观心而住,或于外心随观心而住,或于内外心随观心而住。或于心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心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心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他现起‘有心’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心随观心而住。】

贪嗔痴我们佛法里面把它称为三不善根。就我们所有的世间的痛苦给我们造成恶性循环的后果,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三种反应模式造成的。贪就是因为对我们身心不了解,那遇到了相对对你来讲这个东西是可爱的,你感觉到这个东西对你是如意的。那么你心里面就产生一种超出了它的规律的要求,贪可以这样理解。比如我们现在吃饭,我们正常人吃饭,遇到好吃的,就多吃点,搞不好有时候就吃撑了,吃胖了。为什么?这是贪心在起作用。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对我们的身心很清楚的观照。那不好吃的往往就不愿意吃了。那也就是因为对身体的执着,加上一些不是很正确的观念。甚至出现神经性厌食。有的人饿的已经皮包骨头了,她觉得自己还不够苗条。最后很有可能就饿死了。这种人现在还是有啊,不是没有啊。所以对身体的执着,又因为对我们自己身心的生理机制没办法如实的观照,那就会产生种种的问题。所以“受”和心念处其实都是相关的。

相对而言,心念处主要侧重于我们的心作出什么反应。你看这个心讲到了贪心嗔心痴心以及没有贪心嗔心痴心。真正观察自己的心,我们的心在某一个点也可能会没有贪嗔痴,尤其在我们正念很强的时候,完全可能的。虽然没有强烈的贪啊嗔,我们不一定有觉知,这样一种心是单纯的是痴心,单纯的一种痴心,因为对它不了解。这是一种无明的心。但是往往有贪心嗔心的时候伴随着无明的。所以无明是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的观照,没有真正的了解,没有智慧。

至于其他的一些心,其实,你看昏昧心,昏昧心在禅修中经常体验到。心特别变得迟钝,心特别变得没有光明。就像我们到了傍晚,太阳下山以后,光明一份一份的减少。心里面的觉知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觉。你会觉得越来越暗,越来越暗。所以禅宗里面比喻我们凡夫的心理状态为“黑漆桶”,我们自己的心里面,闭着眼睛一片漆黑。所以禅宗里面很形象。我们凡夫的心往往黑漆漆的。

散乱心,大家肯定也有体验。几乎大多数人的心平时的状态就是处于一种很散乱的状态。这种散乱心如果到了极端的话估计就要出问题了。我们现在心虽然很散乱,我们还能运用我们的注意力。但是有些人对自己的注意力没有办法运用了。注意力完全没有办法控制了,这种散乱心就有一种病态了。其实精神分裂这些人的心,描述思维障碍里面的是乱七八糟的东西,注意力根本没有办法集中。散乱心有浅有深。特别病态就叫病了。像我们普通人,或者我们称为正常人,所谓的正常人是大多数人都有的类似状态。正常人也有散乱心。特别有时候我们感觉我们的心很乱的时候,很乱的时候感觉到自己的心,比如我们看书自己就感觉到没有办法看,注意力你没有办法集中,对吧?我们自己感觉自己的念头乱七八糟的一个个出来,这种情况我们自己会体验到。

昏昧心和散乱心差别:散乱心,这种心往往还是处在活跃的状态。也是很累人。昏沉当下没有力量,接近睡眠状态。想事想不起来,主动想事也想不起来。我们在禅修当中也是,比如做身体扫描,会扫不起来。这是无力、收缩起来的心。散乱心是活跃的,活跃当中乱七八糟的。非常消耗我们精力的。这两种心正好两个特点。一种是往内收缩的,一种虽然没有往内缩,它是散乱的。

广大心是通过禅修,特别是得到定,初禅以上的得到广大心。不广大心,像我们普通人的心都是不广大的。比如说今天我们有一个人小参报告:感觉到自己能够和无限的虚空相连。这时候我们能感觉到我们的心和虚空是相连的。我们平常的心都不是,就那么一点点。这时候体验到的那种心就是广大心。

有上心我们的心一步步提高的。大家大家的心处于欲界心。所谓的欲界心是伴随着种种的欲望的心。到了色界心,初禅以上的心,离开了欲界,这个时候就不会追逐感官享受。这是色界心。我们欲界心相比色界心是不同层次的。欲界心还有种种不同层次。相对来讲人比动物更高层次的心。越到下面的低等动物心理活动其实越机械。越低等的动物就变成越机械的活动。昆虫从佛法来讲也有心,反应机械,没有自主选择权。越高等的心,自主选择机会越多。相对人来讲,比猴子,非常类似。从基因角度我们人和猩猩相差甚微,大概98%是一样的。我们和猪外相差很多,但是从基因来讲,好像百分之九十五是相同的。可怕吧?现在用基因解说佛法很好。有时候人变成猪很容易,变成其他动物很容易,有时候搞不好就是一念之差。从现在科学来讲,人和动物基因绝大多数讲是相同的。不同的就那么一点点。何况我们人跟人呢?你看我们人又相差那么大,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我们的心。从物质角度讲,人和动物没有办法分。真正落实到分子原子没有差别。

无上心是指色界心到无色界心这上面的心。它是最高等级的世间心。

得定心就是在我们禅修的时候多多少少体验到类似定的时候。类似定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的心体验到的是特别平静,特别舒服。我们现在的定比较不稳定,而且比较浅。无定的心,我们现在真正观察我们的心到处跑,一下跑这里,一下跑那里。定主要表现在两种:一种是我们的心往往伴随情绪波动,这往往是没有定的表现;第二个表现是不专注。你的心是不稳定,也没有办法专注的。得定的最主要的概念在佛法里面叫远离五盖。五盖是一种明显的情绪波动。

解脱心是说我们现在的心通过禅修已经暂时从烦恼里面暂时解脱出来,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的心为暂时解脱的心。我们反复很容易回到烦恼的时候。这时候是没有解脱的心(未解脱心)。这时候解脱的心不是那种究竟解脱。而是我们通过禅修可以暂时从烦恼里面解脱出来。这完全是做得到。

随着我们的觉知力,正见,智慧力增长,这些心我们都可以体会到。所以总的来讲心念处是各种心的状态,当下的心,你去观察到,这是心念处。心念处其实在我们四念处是非常关键的一处。心念处包含我们心的念头、情绪、欲望。欲望我们可以称为需要和动机。需要是指一般没有在意识层面认识到的。已经在意识认识到的需要就是动机。需要和动机都属于欲求的范畴。

还有我们的态度。具有的什么样的态度也是心念处应该观照的内容,内容很丰富,我们没办法详细去解说。(待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