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僧在沪抗倭

朱少伟

少林武僧除暴安良的传说颇多,但他们当年在上海抗击倭寇(即日本海盗)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笔者近赴河南登封少林寺游览时,在那里看到明代万历九年(1581年)刻的《登封县帖》,其中说:“先年,上司调遣寺僧随征……倭寇等,阵亡数僧。”这是指明代后期海防松弛,倭寇频繁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并不断侵袭江南地区,在来不及调集中央军队的情况下,只好临时征召地方武装助战,少林武僧毅然奔赴前线杀敌。至于他们应募的经过,《明诗综》提及:万表“累官都督同知佥书南京中军都督府”,曾“远结少林寺僧”,获悉“倭猝犯”,便“募月空等十八僧”;《江南经略·勒功三誓》则谓:“癸丑之春,倭寇初至,世际久熙,无兵可御。操江都御史蔡公命少林僧天员领僧兵殄灭之。”

对少林武僧在上海抗击倭寇的情况,好些古籍均有记载。明代李绍文的《云间杂识》称:“嘉靖癸丑,倭初至上海,屯下沙镇”,“僧兵百余人,其首号月空,次号自然,傍贼结营。一贼舞双刀而来,月空坐不动,将至,身忽跃起,从贼顶过,以铁棒击碎敌首,于是贼气沮”。《江南经略·僧兵首捷记》详述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六月的“翁家港之战”:“僧兵为前哨。初八日,至新场镇。次日,至南汇嘴中后所扎营。初十日,遣骑兵往六团巡哨,闻有贼百余人在焉。奋力追击,贼惧而逸”,“天员乃引兵南还。至一团之翁家巷遇敌”,“贼酋四十人,俱衣绿,排为一字形当其先,余六十人俱衣绯列于左右,各持兵笼”,“长枪手奋勇前戮,贼舞刀乱砍,钩枪手随长枪而进,从隙钩贼之足,箭手发射,铁棍随钩枪而进,击死钩倒之贼”;“僧兵临战,暗约以靛青涂面,贼见青脸,红布蒙头,疑为神兵,胆已唬落”,“天员引骑兵绕出贼后”,“围贼于中。贼大败”。《吴淞甲乙倭变志》提及:“贼队有巨人穿红衣舞刀而来,领兵僧月空和尚遍视诸僧,皆失色。独一僧名智囊,神色不动,即遣拒之。兵始交,智囊僧提铁棍一筑跃过红衣倭左,随一棍落,其一刀贼复滚转。又跃过红衣倭右,又落其一刀,倭应手毙矣。”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谓:“少林僧月空受都督万表檄,御倭寇”,“其徒三十余人,自为部伍,持铁棒击杀倭甚众”。清代秦荣光的《上海县竹枝词》云:“山东应募少林僧,叶榭江湾敌队乘。七尺棍长卅斤重,战场陷阵勇先登。”《松江县志》载:“倭寇从上海解围逃窜至松江时,兵备任环率乡兵及少林僧兵追至叶榭马家浜,打了个胜仗,斩获颇多;又继续追击到五里塘和习家坟,连打3个胜仗。”《卢湾区志》载:“明嘉靖三十三年正月十八日(1554年2月19日),倭舟7艘突入吴淞江,败崇明水师,登岸攻上海,海防佥事董邦政扼城固守,倭寇不能入。二月初四(3月7日)兵备佥事任环率兵300及少林僧88人来援,败寇于叶榭,后沿江进袭,与率师航海赶来的浙江参将卢镗合力围剿,大败倭寇于五里桥。”从这些叙述中,可以了解少林武僧是怎样英勇作战的。

少林武僧为消除上海地区的倭患,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正如《江南经略·勒功三誓》中所说:“天员一战于翁家港,再战于白沙滩,倭贼二百五十余人,斩刈无遗。自时厥后,我民方知倭为可敌。而兵气渐奋,捷音渐多,实天员一战有以倡之也。其安中国之神气,功岂小哉?”诚然,当时“僧兵”的来源并不局限于少林寺,所以《明史·兵志》言明:“僧兵有少林、伏牛、五台。倭乱,少林僧应募者四十余人,战亦多胜。”由于领兵的将帅不识地形和指挥失当,也曾使少林武僧误中敌计,造成伤亡。据《明文海·僧舍利碑铭记》记录,最早战死的是了心、彻堂、一峰、真元等4人。在景色宜人的沪郊佘山顶巅,依然保存着少林武僧灵塔的构件遗物,有关部门已经对它们采取了保护措施。

现今,在上海民间不仅仍流传着少林武僧抗击倭寇的故事,而且还有抗倭遗迹可寻。如来到南汇周浦镇城隍街,很多老人能指出“御敌楼”旧址,据清光绪《南汇县志》载:这是“明赵文华御倭寇时建”,用以“望敌”。驻足于此,就会使人想起昔日少林武僧与地方军民并肩战斗的情景……。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