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次经历的禅修生活

香山寺∵昌觉

2010年1月,西双版纳曼听佛塔寺举办为期近一个月的止观禅修营及短期出家活动,还特邀缅甸帕奥禅林着名的玛欣德***为此次禅修的业处导师,这为国内外的诸多禅修者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机会。有缘的我为这次能共同喜闻并亲身体验佛陀的教法而倍感欣喜。

此次禅修分为三期共28天。每期都举行开营、结营仪式。禅修者有该寺的常住僧众,南传的许多长老比库(比丘)大德,北传的比丘、比丘尼,男女众居士和短期出家者等将近两百人参加。开营那天,整个上午是举行隆重的短期出家仪式。那一切完全接照上座部佛都的程序严格进行。当然仪式中所有的念诵都是巴利文,我们在旁边根本听不懂,只能看着庄严的场面而随喜他们修得男身而出家的殊胜。下午是学习禅修须知,也即是禅修共住规约。这为大众协调以及自身的禅修提供有益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接下来业处导师要给禅修者授八戒或十戒。授完戒后,导师就传授我们业处(业处是心工作的地方,也可说是心的所缘)。导师这次传授的是佛陀本身修习并教导圣弟子们的。也就是在《清净道论》提到的四十种业处中,最为历代南传上座部佛教长老、禅师们所推崇以及教导的入出息念业处。这在巴利三藏里,有许多记载着佛陀教导入出息念业处的经文。

开营之后就表示着进入了密集止观禅修的状态。

每天早晨5点起床,男女众分别会集在各自的禅堂坐禅一个小时。禅堂内每人有个小蚊帐,坐在里面,任何坐姿都可以,只要自己觉得舒服、自然就行。但上身一定要保持自然正直,即正而不歪,直而不曲。因为坐姿舒适,持久可以帮助提升定力。当身体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后,就把妄念纷飞的心收回来,不要追忆过去,也不要计划未来,把所有跟禅修无关的东西、外缘统统放下,决意回到当下。再把正念确立在鼻端人中或嘴唇上方这一带区域,让心只专注进出于这一带区域的呼吸,如此开始修习入出息业处。听起来并不难,时间也并不长,可做的时候种种的障碍就会层出不穷。平时一颗猴子般的心,顿时让其呆在一处不乱动,根本没有办法,再加上腿痛、昏沉,可以想象有多狼狈。几天下来,腿痛的困难慢慢减轻了,身体乱动的频率降低了,心想这下可以坐下来关注呼吸了吧。可是根本不是想象得那么容易。虽然呼吸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我们的心太粗、太复杂了,常常会去注意呼吸本身以外的所缘,如冷暖、粗细、长短等,甚至有人会去想办法控制或改变自己的呼吸,也还有人做了“愚蠢的守门人。”

禅坐到七点,男女众统一在法堂读诵早课,内容有礼敬三宝、散播慈爱、护卫经、取用资具的省察诵,以及随喜功德和发露过失等,完全用巴利文。刚开始,即使捧着功课念诵本,导师告诉页码,同样听不懂也找不到所读诵的内容,就像聋子、瞎子、哑巴一般。不过巴利文本身具有韵调,读诵起来自然产生轻柔、优美的旋律,加上导师的白话译文,深深地触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弦,慢慢打开了我们的心扉,激起了我们的灵感和对佛陀的无限敬仰。后来也跟着导师哼了起来,内心充满了喜悦。

念诵结束后,天亮了,清脆的钟声把我们从美妙的回味中唤醒,早斋开始了。大家都搭理好衣,背着或手持饭钵,井然有序地向斋堂而去。到斋堂有净人将稀饭、馒头或面条、各种小菜和各样水果受给比库后,僧众各自取用所食的分量。男众出家者在斋堂二楼的木地板席地而坐。女众出家者及男女众居士在一楼的座位上(如北传的斋堂)。等大家都取好食物后,由长者领大众一起为施者及服务者祝愿并对所食饮食进行省思。这些念诵也是用巴利文。如理省思,所吃食物,不为嬉戏,不为骄慢,不为装饰,不为庄严,仅为此身住立存续,为止伤害,资以梵行,如此我将消除旧受,不生新受,我将存活,无过安住。念完后大家都安详平静地开始正念的咀嚼和吞咽每一口食物,直到吃完所取的食物。

为了使大家有机会培植和积累修行的福报资粮,早斋后要求大家一起打扫卫生。之后9:00—9:30是行禅时间,行禅即经行,是一种修行的重要方式。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空地、走廊、树下等,只要是安静、少杂物、无障碍的地方,选一段大约10—20米的直线距离。首先身体保持正直,自然用右手握在左手的手背或手腕上,放在腹部处。或背着双手,眼睛微微睁开,看前方一两米处,将心放在业处上,保持觉知呼吸,决意从这边到那边心不飘走,如此来回走。经行时要自然地走,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比平时散步稍慢点就行。如果中途发现心飘走了,就停下来,让心回到呼吸业处上再继续走。经行对于喜欢长时间禅坐的人来说,也是一种运动。若经行走得好,对禅坐会有很大帮助,对日常生活的正念正知也有很大助益。起初我很多时候心都会跑掉,甚至有时候一边走一边打妄想,如行尸走肉般的瞎逛。

11:30—13:30是午斋、休息时间,午斋跟早斋一样的程序,因为不非时食(过午不食)所以午斋有米饭、各种炒菜、水果等比早斋丰富得多。13:30开始一小时的禅坐后,有一个或超过一小时的时间,禅修者们把禅坐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如实地写在本子上,不超过三百字,交给导师。导师通过每个人所写的内容,如医生一样对症下药,给予禅修者相应的调理和解答。每隔日都安排讲经开示,大众全部参加。20:30后,回到自己住的小孤邸,要求除睡眠外一切时行住坐卧皆应保持身、语、意的正念正知。

每期结营那天下午安排出家众到村寨托钵乞食。修行者每次不管天气晴朗、阴雨、刮风,都要光脚行走两到三个小时的路程,要走水泥路,或石子路,或泥泞路等。不论乞到多的、少的、美味的、一般的或乞不到饮食的,都是要威仪庠序,保持正念,这是为了断除我慢、消除我执,同时也为众生种福田。修行者托钵乞食的生活已流行千年,至今仍然可以亲身体验。由于文化、风俗以及信仰等各方面深受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影响,这一带几乎是全民信教,而且上至土司头人王者,下到平民,家中童男自幼受戒进入寺院修学,是男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段人生历程,也是无上荣耀、喜悦的大事。民众供养僧人食物如同家庭养育自己的子女一般,非常虔诚。所以,托钵乞食时有大到八九十岁年迈的老人,小到刚会站立的幼孩,都双膝跪地恭敬地将饮食等举过头顶供养放进修行者钵中,并且满面洋溢着无限的喜悦和幸福。供养完后,修行者们怀着满足和感恩为施主们祝愿和功德回向,之后回寺用斋。

下午导师给大家做结营开示,主要是鼓励大家回去后能继续保持禅修。还有很多在家众,由于生活、工作需要,舍了八戒或十戒,导师又重新授受五戒给他们。最后大家集体合影,将这一段深刻的人生经历,作为自己美好的回忆和前进的动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