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跟着地

双溪圣南寺禅修开示

开场白∵十一月四日∵晚间开示

今年三、四月,禅律师、果中师与我联络,希望我能为同学们主持一次禅修活动。当时我想,既曾为各位上过《小止观》的课程,不应该光说不练,所以就答应下来,但心里却未慎重其事。等到十月份,再接到同学们的通知,加上今天一到圣南寺,赫然看见山门口张贴着「禅七期间,请保持肃静」的字样,以及寮房门口贴着「主七和尚寮」时,才使我感到事态严重。

学佛、坐禅本是为出世解脱;但在今天,许多人却是抱着赶时髦的心理而来,乃违背学佛、坐禅的真正意趣。而我个人从来只负责过一至五天的禅坐共修,从未主持过禅七,也没有将主持禅七的心理准备,因此一看到「禅七」「主七」的字样,乃觉得太夸张了,真有点「高处不胜寒」。

因此我对这次活动的基本心态是:由于大家的共愿,促成了这次的禅坐共修;因此我也乐于陪大家共坐七天,让大家更能安心打坐;如在打坐用功时,能把过去的问题,重新沉淀过滤出来,而在每天晚上的讨论时间中提出来,我也将尽可能来回答各位的问题。因此,我既不认为自己是来主持禅七的;希望各位也能以这样的心情,来看待此次的禅修活动。

这是不是禅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来珍惜、掌握这次的共修因缘。修行本是对自己负责,有多少收获是个人的事。而打坐修行,本来也是件很简单、素朴的事,如只重形式,就会产生问题。故各位千万不要有:「我也打过禅七,某某法师是我们的主七和尚!」的想法;反之,急切于求开悟,希望突破、超越,与前者同为「过犹不及」的心态。

至于经过七天的禅修后,将产生何种功效,那还言之过早;有时甚至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见到效果。所以各位要以「平常心」来用功,做多少算多少;「功夫虽紧,心情要松」不要徒为自己制造压力,能抱持这样的心态用功,才是安稳而有效益的。

大愤心∵十一月六日∵早斋

首先说明:这个「愤」并不是对别人生气,甚至杀人放火;而是能对修行下定破釜沉舟、视死如归的决心。我们所处的时代,被称为「末法时代」,因众生根性差,所以修行不容易得力。

但若就客观的环境而言,现在的环境并不比从前差。例如:过去要请到一本经典是十分困难的,必需向人借得后,再用手慢慢抄写。而现在不要说是一本经书,甚至要请一套《大藏经》都不是件困难的事。过去住山修行,要自己挑水、砍柴、煮饭,生活的杂务占去了很多时间;而现在有自来水、电、瓦斯、冰箱等非常便利的设备。尤其今天的***,佛教徒很多,四事供养绝不成问题。在这种客观环境下,修行者既没有太多物质方面的顾虑,应可以更方便用功才对!然为什么在现代修行,反而更不容易得力?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二:

心不专: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你可以同时接触到许多层面。就以看经而言,我们既可以看《楞严经》,也可以看《法华经》或《华严经》等。各位在学院六年的学习情况,大致也是如此:这个课虽开了,但在还没有十分清楚前,另一门新课又开下来了;因此六年之中虽听得很多课,但如你扪心自问,到底曾把那一门功课理得比较清楚、专精?也许有,但不会太多!这就为心不能专。

若就行门而言亦然。我们可参禅、念佛、修密,什么都来;这个法门修不好,没关系,换个法门就是了。我们刚修学任一法门,在初始时兴趣都很高,皆会感到因缘十分殊胜;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必定会碰到瓶颈或高原期,而感到平淡,甚至辛苦。此时一定要下定更大的决心去努力,才可能予以克服。可是在这多元化的时代,我们选择机会太多了,反而无法下定非要搞清楚不可的决心。于是一旦遭遇困难,就调转方向;所以即使拥有再好的环境,却无法修好任一种法门或功课。

身太娇:这个时代医学十分发达,卫生保健的观念又很普遍。因此,人们对身体的保护愈来愈周到。但在修行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免不了要吃苦的──吃苦未必是修行;但修行却免不了要吃苦,为有业障故。所以,既有些人虽欲修行,却不知道该往那个方向去努力;也有些人即使知道该如何去努力,可是为身体太娇,往往一点点苦,就觉得已承受不了。

我觉得近年来,***佛教有一种不太好的风气,就是把修行人看得太尊贵了。如寺庙中有个法会,吃的、用的,准备得非常周全;其用意本是为:让参加法会的修行人,能更专心用功。然他们是否真如此用功呢?不见得!反而只把他们养娇了。而身体一娇,在修行上一定会自生障碍的!本要针对自己修持的法门,一心一意的用功;结果为了这个臭皮囊,必需耗费许多时间、精力,和打无限多的妄想。

所以在这个时代,愿意修行的人还是很多;但不可否认,有成就者也将愈来愈少,就为心不专,身太娇而已。

大信心∵十一月七日∵早斋

一般人往往把「信」,界定于对三宝或师长的信心,而很少谈及对自己的信心。然如只对三宝、对师长有信心,你可能成为一个非常虔诚、恭敬的信众,但不一定能成为一个精进笃实的行者。唯有既对三宝有信心,又对自己有信心,才能在修行的路上,安定落实。所以我们今天所讲的重点,在于对「修行」的信心。

小信无根

而在「信」之中,又可分为「大信」与「小信」。现首先讲小信心,很多人都说:「我对三宝有信心!」然为什么有信心呢?因为感应!生病了,一拜佛,病就好了;或虽有些困境,但经由持咒、拜忏或诵经回向,便能逢凶化吉,消灾免难,因此对三宝有信心。然这次有感应,能担保下次一定有感应吗?如不再感应了,那你的信心又将如何确认呢?

同样,也有人说:「我对自己有信心,因为今天早上打坐,坐得蛮安稳的!」然这一枝香可以坐得安稳,两枝香或还能坐得不错!但是否能够天天如此?不一定!有时候,早上还觉得蛮不错的,但下午便兵败如山倒,不知到那里去了!

所以从这些现象上,所建立起的信心,都称为「小信心」。小信心是没有根的,所以它经常需要再找另外的现象,来鼓足他的信心。必感应愈多,他的信心才愈强。可是这个太不容易。因此,我们往往会发觉:在某些人非常强调他有感应、有信心的当下,其实正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正因为他的信心不够,所以才需藉外在的表象,来鼓足他的信心。所以这种信心,绝对不能落实。因为这些外在的事相,必像《金刚经》所说的,都是梦幻泡影,一下子就不见了。

大信明理

真正的大信心,既不是靠佛的感应,也不是靠自己在修行上的一些觉受。真信心是基于对佛理的通达了解。以真懂得一个道理后,这个理便无所不是、无所不在,在任何时间、地点,甚至顺境、逆境,都不出这个理中。所以真正懂得佛理的人,就应该不会退转。

佛法所讲的道理,当然很多,就如昨天所讲的因果。如我们对因果的道理,能恳切信赖的话;便能对自己、对修行皆有信心。因为因果的道理很简单:如种的是善因,结的也一定是善果。(也许这过程,会因碰到一些逆缘而不顺利;但如你坚持到底,这个善因,终就会有善果的!)其次,因果也可以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怕你不努力,而不怕努力之后没有成果。

因果也可以说:勤能补拙。故不要羡慕某些人有善根,善根其实是修出来的。因为他过去世曾努力修行,所以这辈子才有善根。如你这辈子没有善根,但从现在起开始努力修行,这善根便将慢慢成就出来。所以基于对因果的肯定,我们不只对佛法有信心,对自己也必然有信心。但这种信心,不是指望到某时候,一定有什么成果──我这一生一定会开悟、一定会解脱。而是我们相信:只要努力,一定会有进步,且这进步必是有进无退的。

蜗牛学步

过去曾有居士问我道:「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修行?能不能出家?」我相信大家一定大发慈悲地强调:「众生皆有佛性,那有不能出家修行者?你赶快来吧!」我却刚好相反:「不行!你这个人不能出家修行!」「我曾问过很多人,都没有人说不行!你为何说我不行呢?」「这种事,你都得请问别人,那你会有什么信心呢?」说实话,如果你真收他为徒弟,那你可就惨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啊!

这也就说:真正的信心,不是为我已有什么成就,才有信心;而是基于我们对佛理的通达、肯定。我初在台大晨曦社学佛时,有一条社歌:歌里的主角乃是只小蜗牛,且这蜗牛还是有壳蜗牛,而非无壳蜗牛──这壳代表众生无始以来的业障。既这壳那么大、那么重,你当然不可能用跑的,只能像蜗牛一般寸步爬行。但是只要你肯走这个路,终究还是可走到终点的。

所以,真正有信心的人,不会因一时的巅簸,而丧失他的信心,而耗损他的意志。故不要以一时的觉受,来衡量你的成就,衡量你的价值,衡量你对三宝、对自己的信心。总之,今天讲的「大信心」,主要还是透过对佛理的通达,去落实我们的信心,去稳健地走修行这条路。

菩提心∵十一月七日∵午斋

今天讲的主题是「菩提心」,虽很多人都已听过这个名词,但却有一些偏差的看法─以为发慈善、弘法、利生之心,即为菩提心;其实这不是菩提之本意。我们知道,「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所以要发求觉悟的心,才为菩提心。自古以来,禅堂被称为「选佛场」;为什么称其为选佛场呢?因为禅堂是个求开悟的地方,要开悟才能成佛作祖。所以,如不是发菩提心而进禅堂,那便与真正的禅不相应。

现在学佛参禅的人愈来愈多,很多人都期勉于打禅七。但有的人是带着赶时髦的心理,好象大家都打坐了,我也非赶快来打坐不可;好象曾进了禅堂,便能让自己沾上一点光。故有些居士就常开玩笑说:「某人从禅堂出来了,我们且去看他有没有金光闪闪?」这种赶时髦、作秀的心理,是最病态的。

其次,有些人乃把禅堂当作度假的好地方。因为对多数居士而言,平日的工作比较紧张、忙碌;甚至工作的环境非常喧嚷、吵杂。而禅堂刚好相反,虽于初坐时腿会痛,但等比较习惯了,则坐在那里数息,从一数到十,你究竟数了多少?其实也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验收。于是坐着、数着,时间到了便去吃饭。平常在家里还要自己煮,甚至要到外面去买,而现在都是现成的─天人妙供。然后下午再数数息,晚上时间到了,又睡觉去也!禅堂另有个绝大的好处──禁语。我们有时候,颇讨厌与人接触,一天到晚叽哩呱啦地讲个不停,想躲都没地方躲。而禅堂则是最安全的地方,见了熟人也不用打招呼。所以没有进过禅堂的人,不知道禅堂是这样的好地方;等进过禅堂后,只要稍微能掌握方法,禅堂真是个能让你完全放松的地方。

现在有很多大头呆,花很多钱到国外观光,只为了想放松。其实到国外很累的!不但行程排得很紧,且又饮食不调、语言不通;出一趟远门乃比没出去还累,花了很多冤枉钱,未必得到什么好处。而现在终发现度假、休闲最好的地方,还是禅堂。故有很多居士常跟我建议:我们又有几天连续假期了,来打个禅三、禅五吧!

第三种人乃把禅堂当病房,身体有病,打坐去。以打坐可治很多病,不管是头疼、腰酸、胃痛....,几天坐下来,百病全消。所以又有很多人喜欢进禅堂,却把禅堂当「疗」房。

第四种人单把禅堂当作练功房──练气功。这几天头闷闷的、胸痛痛的,气堵塞不通。好好进禅堂,坐个七天、八天,大概不通的地方,皆能慢慢顺通!

最近竟有一个人跟我说:「法师!那时再举办精进禅修呢?」我说:「急什么?」他说:「很久没有被人骂了!」「若是皮痒、欠骂,还不简单!还要我这般劳师动众,才能骂你几句吗?」所以虽有心进禅堂的人,愈来愈多;但皆未必与菩提相应。

唯菩提可贵

人一生的寿命,不管是五十岁、六十岁或八十岁,说长不算长,说短也不短。然在这一生之中,竟什么才是最可贵的呢?名既不可贵,财也不可贵,爱情、事业都是梦幻泡影,甚至如中国人所讲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都不可靠。因为没有觉悟的人,只是睁着眼睛的瞎子,开口说的都是梦话;所以人如在这一生中未能觉悟,则不管他做了多大的事业,受到多少人的尊敬、爱戴,其实还是空走一趟。因此人生真正可贵的就是菩提。

从觉悟而心通

故如我们进禅堂却不是抱着求觉悟的心,便要愧对三宝,愧对这些护持我们的信众。所以大家不要只求数息,把呼吸数顺了,感到身体慢慢适应轻安了,心就安逸,似觉得已经过关了──这在菩提道上还没一分呢!

已经第三天了,我相信大家的身心已能慢慢感到平定、适应,然不能因此就松懈了。因为在菩提道上,你才刚起步而已!因此还要时时刻刻提起求觉悟的心。昨天已讲过:心要先通,脉才会通;而心怎么通呢?要理通,心才能通;而理唯从觉悟去通。如心中不具求觉悟的心,则听再多的道理,还只是隔鞋搔痒而已!所以还当常提此菩提心。

大疑心∵十一月八日∵早斋

参禅要发大疑心,而非小疑心。小疑就是疑神疑鬼,常对未来的事抱着忧伤、恐惧,常觉得没有安全感,似惶惶不可终日,故小疑唯是烦恼的根源。而大疑,反是抱着「大无畏」的精神,去做追根溯源的工作。这种疑将发生在两种状况:

第一、是碰到逆境时:人生难免有很多不如意事,然许多人碰到逆境往往都会怨天尤人;若只是抱怨,其实对他根本毫无帮助。其次是想逃避,但终究还是逃避不了的。故唯有于逆境中起疑心,好好去探究逆境发生的原因,然后才得以对治、消除。这种因于逆境而起的疑心,对一般人而言还是比较容易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