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持与生活

开示法师:上智下海法师

开示时间:2009年7月18日

开示地点:文殊院(第六届智慧之旅禅修营)

尊敬的宗性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营员:

非常高兴,在这一届禅修营能够和大家结缘。文殊院的禅修营年年都在办,也许你们仅仅是禅修营的时候才把它当禅修,文殊院呢就是我的禅修营,它不仅仅是某一个时段所进行的禅修,我是每一次一到这个地方啊,都觉得受到了很大的熏染。因为这个地方有佛法的正气在,有我们宗性大和尚在,有我们文殊院的这些法师在,还有每一次都能见面的禅修营的生力军。每一次看到这些情形,心情莫名其妙地就澎湃起来,激动起来。所以说我觉得,每一次一到这个地方,就好像进入了一种状态,非常享受的一种状态。所以说,首先,要感谢大和尚,感谢所有的法师,感谢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营员。(热烈的掌声)

今天呢,实际上是给我出了一个题目,叫《佛法的修持与生活》。因为原来法师在征求意见的时候,就进行了交流,说佛法是那么博大,要讲佛法,宗性和尚讲得很精彩。前天宗性法师的讲座他们传给我了,我听了,很受鼓舞。我觉得佛法,大和尚讲得很深透。生活呢,各位营员也许都生活在第一线,比我还真实,比我还贴近,所以说也不需要我讲。那佛法也不用讲了,生活也不用讲了,到底是为什么呢?总得还是要有个由头,是吧?所以今天就是不可说之下的闲谈,不可谈之下的闲言絮语。也许,就这个平台,多吸收一下各位营员的青春活力。

佛法呢,虽然说广袤;经律论三藏,虽然说很多,我就在想,每一届的禅修营呢,也许从两个方面来体会。一个方面是大家对佛法的崇信。释迦牟尼佛呢,是智慧的圆满者,应该说时时刻刻都吸引着我们。每一部经、每一部论、每一个修法、每一个道,都是让人那么受用。我想各位的心情呢,和我们一样的,随时随地希望吸收一点佛法的智慧滋润。那有了这样的智慧滋润之后呢,主要的就是生活了。佛法与生活是不分割的。也许换一句话说,佛法就是一种生活态度。所以,世间上人把佛法看得很神奇,好像跟我们距离上那么遥远,但是在我们理解上,佛法就是一种生活态度。

那么今天呢,我将从佛法修行的几种心态,来结合现实说一说。

我们说佛法有几个层面。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就给我们所说,用三士道次第可以把佛法次第讲得很清楚,讲得很圆满。

哪三士道呢?估计大家也接触过。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乃至不共的上士道。那么这样说啊,大家也许不太听的懂。

我们说,共下士道修学的内容,那就是人生追求的种种快乐,种种幸福,要让我们自己人生境界逐渐提升的佛法。所以说我们佛法追求的是什么呢?人们内在追求又是什么呢?可以说,一言以概之,那就是离苦得乐。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苦乐标准,不一样。但是,每一个众生都有内在的动力,就是要远离自己的不如意处境,要追求一种幸福,追求一种快乐,追求一种圆满。那么怎么样才能达到这种幸福、快乐、圆满呢?世间上不如意的事情太多,每一天早上,各种各样、林林总总的人,都带着各自的希望,紧张地投入生活过程当中,可以说每一天都是如此。晚上,又非常疲惫地返还到自己的家园。第二天,又日复一日地投入到这种追求过程当中。但是又有多少人追求到自己所追求的呢?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反思一下。从我们人生来临的时候,一直到我们今天,也许经过的不是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也许这几十年的时光呢,就这样过来了。每一天我们都带着新的欲望,新的一种渴求,投入到新的生活过程当中。但是,每一天下来之后我们打一个总结,我们所追求的,追求到了吗?每一天这样问哪,实际上问得自己发慌。十年二十年过去了,究竟又得到了什么呢?曾经有的欢乐,也许今天不再欢乐;曾经有的团聚,也许今天不再团聚;曾经有的天真、烂漫,也许已经消失掉了。那我们今天在座的呢,正当拥有青春,正当拥有无限的活力,但是,是不是这样的青春、活力将会永远是这样呢?所以说佛教最初就有一个观念,就是无常。把自己现实当中的一切,用无常一观照啊,真的是触目惊心。世间上可以追求几块糖,可以追求学业的成就,可以追求成家立业,可以追求世俗名利五欲的满足,但是在无常面前,我们曾经追求到的,已经在手的,都会毫无价值。所以我们人生所追求的,究竟有什么意义?放在无常的放大镜之下,仔细地看一下,实际上人生各种各样的境界也就显现出是否具有圆满的价值,是否具有终极的价值。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佛法之所以觉得我们人世之间这样那样有为有漏的追求,不究竟的追求是一种苦法,我看它的内在核心里面,就是无常的观念、无常的放大镜。以此来检验世间上我们一切所得的,一切所追求的,一切我们即将要发起的这种东西,这个话题虽然说沉重了一些,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沉重很必要。

因为从小到大我们得到的是多少,可以说是不计其数。那么得到了又失去的,也是不计其数。来来去去,从我们心里经过的,从眼睛面前经过的,从耳朵里面经过的,从我们身心受用里面经过的,有多少呢?我们就像一个银行的出纳机,进来的,无穷无尽;出去的,无穷无尽。当进来的不再进来,出去的不再出去,我们这个人生又立足在什么地方呢?所以说在无常面前来观照我们的人生,看一看我们人生的种种追求,它的意义何在,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判断上的依据。

可以说以这种判断依据来看呢,世间上都是不圆满的。我们曾经得到的快乐,它会失去,它有快乐失去的危险。我们曾经经历的痛苦,也许不太轻易地离去,它会在我们身心世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许快乐是稍纵即逝,但是痛苦,会跟随我们一辈子。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一种习惯,人人都喜欢,或者说我们主观上不喜欢,但是现实上就是这么一回事。要叫你说一说从小到大快乐的事情,一起扳起指头数得出几件?但是印象都不是很深刻。但是痛苦的事情,偏偏是那样令人心烦,不愿轻易离去。今天,我们让苦实实在在、随时随地都跟着我们、逼迫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世界上的不圆满。也正是感受到世间上的不圆满,我们才能发起各种各样的追求。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追求圆满,所以不圆满是一种动力。圆满是我们的目标,在这种方向过程当中,实际上它提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怎么样才能圆满?

在共下士道过程当中呢,除了无常的放大镜外,还有一种因果真理,如是因得如是果,这句话是从小就听到的,不新鲜,从老一辈一直讲到今天,耳熟能详。也许老老少少的这些人都能数得出来,但是不一定能够真正懂它的涵义。前天我听宗性大和尚在讲的时候,讲的是《佛法与情绪管理》,是吧?大家体验了以后,我觉得这个基础就很好。我们通常讲的因果,佛法讲圆满,三世因果,过去、现在、未来,无穷无尽的因果浓缩在三世因果当中,但是三世因果今天很多人是接触不了,接受不了。真的我们今天长得高矮胖瘦、黑白美丑都是过去因造成的吗?真的我们今天起心动念、开言吐语、待人接物,一切的行为都有因果吗?那么我现在看你一眼是什么因果?我现在吃一个饭是什么因果?今天我在禅修营,对于将来会造成什么样的因果?也许在三世因果过程当中呢,还感觉到很不可琢磨,很神秘。但是要把三世因果落实在清晰的管理当中呢,就很亲切了。我想起我们当初学习佛法的时候,最不理解的也是这点,觉得很神秘、很遥远,佛给定的一个标准,那么我们自己相不相信呢?也许这个信心不太好建立。不太好建立的时候,我们就会出一些言语,或者说有点怀疑啊,或者说有点摇摆啊,于是,这样简单的道理,人家能够奉行起来的,我们就奉行不起来。我们当初的捷径呢也是学习这个,把三世因果浓缩在心绪的因果关系当中来把握,如是因感如是果。我们说,当你思维一个人的缺点、毛病,你的内心会是什么感受?那会让我们自己心里面紧张、不高兴,而且对于这个人距离是越来越遥远。不仅仅是伤害我们自己,进一步的,人际关系也得到疏远。今天我们讲和谐社会,实际上和谐社会落实在什么地方?也就是落实在一念的思维惯性当中。你是思维世间上的好处呢,思维别人的长处呢,还是思维别人的毛病?我们习惯性地就是去挑剔这个世界,挑剔别人,这样也看不惯,那样也看不惯,这样也不欢喜,那样也不欢喜。到底是人家让自己不高兴,还是我们自己让自己不高兴呢?实际上同样一种事情,换了一种心态,也许就是两样结果。那就给我们说,现实的世界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它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完全在于我们自己心理状态的一种选择。要追求幸福,要追求快乐,在因果事态面前就变得如此简单。我们欣赏世界,欣赏别人,于是,我们的心变得更宽容,我们的情绪变得更调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和谐。于是,幸福就在眼前。也许不需要太多的金钱,也许不需要很宽敞的洋房,也许不需要大奔等各种各样的时髦汽车,幸福就是这样简单。但是,当我们的心换了一种心态之后,以挑剔的眼光,以不欢喜的眼光,以找毛病的眼光,以看不惯的眼光,自然而然,我们这个世界,立马就变了。从我们内心的感受,立马就变了。你会感觉到心里面越来越不舒服,你会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受到压抑,你会感觉到你的能量将要喷发,要找一种途径来发泄。而这种能量一旦发泄出去,对于自我,首先就是一种最大的伤害,对于别人、对于社会,对于周遭的人和事,都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就是我们心态所引起的。怎么会产生这种影响呢?其实,如是因如是果,没有什么道理,法尔如是。我们人与人之间,自心的运作就是这么一回事。

多少年前我们觉得,自己就是天下第一苦的人,太苦了,这个世间上根本承受不了,生活没有意义,死亡是一种解脱,但是最后接触佛法之后,发现一语就道破了这个现象。所有的苦都没有真实的苦,都是我们自己造就的。所有的快乐,谁是快乐的主人呢?快乐没有主人,如是因起如是果。只要你掌握这样的思维惯性,宽容的心、欣赏的心、包容的心、赞叹的心、随喜的心,这个世间上就不一样。人家说有一个客观世界,真的有一个客观世界吗?如果真的有一个客观世界,那就是你看它也是如此,我看它也是如此。人人看它都是如此。你今天看它是如此,明天看它也是如此。但是真的有这个世界吗?大家可以从自己的体验当中来体验一下。在家里面,父亲、母亲、兄弟姊妹,也许对待一个同样的事物,大家的心情不一样。当大家的心情不一样,感受完全是两码事,认识、看法,完全是两码事。你说这个世界依据于什么?往往是依据于我们的认识而发生改变。一朵鲜花,在自己快乐的时候,赏心悦目,在自己伤心的时候,反而成了一种嘲讽。这不就说明问题了吗?所以说这样的因果不是说很遥远,而是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态当中,当下就可以体验。真正有体验的生命,变得更实在;有体验的学习,变得是真正的学习;有体验的生活,时时刻刻都能够升华。所以说把这样的因果落实在我们自己情绪上,你有什么样的情绪,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它会怎么样影响这个世界?你就可以从自己到周遭,到环境,整个过程,你都能掌握。而且,可以通过你把握自己来把握世界。

看到一个笑话,说一个神父,他忏悔,临终了,他忏悔。他说我小的时候呢,想发愿改变世界,长大了以后呢,我想改变国家,老年以后呢,我想改变家庭,但是今天,临命终了,他发现真正需要改的,是自己!临终来忏悔,从小到大,我们都走偏了。去改变世界,去改变国家,去改变家庭,去改变他人。但是到最后,我们发现,真正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不能从真实的因果道理上来反省自己——自己就是因果的主人,自己就是因果的影响者,你该起什么样的因,你想结什么样的果,掌握这种因果规律之后,人生的幸福就在当下。

简单吗?很简单!也许整个世界,在因果的主旋律下好好地反省一下!其实,我们把这样的智慧落实在体验过程当中,怎么样让自己快乐?不要去求取很多道理,就看自己的方法。在因果的指导之下,如何来体验这种快乐?在当下你如何体现这种快乐?这个是需要体验,不仅仅是讲道理。能够从自己的体验当中下手,也许,你不求热闹,不求别人的认同,不求世界的成功,但是,你已经拥有世界。在这一刻,已经足够!四大海的海水那么多,但是你需要的,不过是一勺水而已。能够把你所需要的这勺水找到的话,生命在当下就圆满它的意义,当下就圆满它的价值。但是,我们生命的方向呢?也许你还没有着眼在我们自己所需要的这个东西上,也许我们还要走很多冤屈路,不知道到什么时间。所以在无常过后,我想说的,就是这个因果观念、因果心,能够有这种因果心,在因果的认识与体验之下,你的整个生命变成了一个实验室,变成了禅修营,变成了瞬间又一个瞬间的体验。在体验当中,哪怕就是错误,可以促进我们认识的升华,可以促进我们认识的纠正,可以让我们知道这样的认识将会产生怎样的因果,将会影响我什么样的命运。如果说你偶尔做对了,那将会促进我们的信心,如是因如是果。命运并不掌握在上帝手里面,不掌握在佛祖手里面,也不掌握在和尚、法师手里面,而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每一个的当下。佛法,就是需要我们做自己的主人公,需要自己去觉察世界,体验世界。在因果心、因果观念的认同之下,来指引我们。把你的生活当作一种实验场,不要盲目地陷入自己的情绪。一个不好的结果来了,我们不愿意接受,越不愿意接受,我们越是痛苦。于是,我们看清楚它,它是如何影响我们自己心情的。我可不可以让它不影响我自己呢?

今天我们所说的两个价值取向,一个方面呢,境由心生;一个方面呢,心由境生。到底哪一个正确?是不是非此即彼?我看这里面啊,两个都有道理。一个方面我们的心,你缺位了,没有积极地投入,那么我们心的力量自然就很小,很被动。在这种被动的前提之下,当然,物质、环境、五欲的力量就显得强大起来。我们的心就不由自主地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我们就做环境的奴隶,不能够自由自主啊。我们能不能真正地自由呢?我们自己做到这种自由了吗?结果你发现,我们并没有做到这种自由。人人都在追求自由,结果呢,我们把自己交给环境了,交给情绪了,交给我们自心之外的人和事了。于是我们自己做不了主,我们痛苦,这个世界不圆满。最后的结论就是,这个世界不圆满。世界真的不圆满吗?所以说检查一下我们自己的心态,检查一下我们自己行为的力量,检查一下我们取舍的依归,你就会发现世界不在别处,自己把自己放失了。今天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要找回自我,要觉悟自我,要自尊自重。从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去体验和认识因果性。善因善果不用佛说,让我们自己来体验。你来体验这种善因之下,它会是什么结果。你来体验这种恶因之下,它又会是什么结果?当我们真正开始体验了以后,佛法,那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经书上说得再圆满,那仅仅是一种教法,这种教法能不能为我们自己所体验,也许,不是我们自己狂欢所能体验到的,而是要沉静,要孤独、寂寞。所以说这个世间很奇怪,今天早上在来的路上我们还在讨论,我追求自由啊,我追求快乐啊,但是今天我进来以后你非得要我剔个光头,非得穿个和尚衣,非得受个戒律,好像一切的一切都把自己绑起来了,不自由了。有的时候,这种不自由是一种必须的代价。如果我们今天太自由了,你得到的结果那就会是加倍的不自由。

你说你开车,在路上随便开,可以走路上,也可以不走路上,那将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到最后你还自由吗?可想而知你不会自由。你说你吃东西,好的我也吃,坏的我也吃,甜的我也吃,有毒的我也吃,你这个自由吗?当下你是自由了,但是结果呢?你自由吗?你会发现,这个结果将严重地制约你的自由。

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你说我可以起善心,也可以起恶念。是,这个东西随便你。你可以信仰佛教,也可以不信仰佛教。你可以好好地学习和生活,你也可以吊儿郎当,拿生活开玩笑,这是你的自由。但是,这样的结果可能为期不远,你就会发现它带给你的后果是什么。而往往这种结果都不是我们自己所需求的。这就是必须要我们在因果的前提之下来反省。你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你认识这种因果规律吗?如果你没有真正清楚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东西,如果你没有进一步探索你所需要的这种东西以什么样的因果来成就,那你这一辈子都是莽莽撞撞,都是迷迷糊糊,都是不由自主,它就没有达成一种觉悟。一旦没有达成觉悟,那就是一个瞎子,在摸索着走,那是一种什么结果呢?大家可以眯起眼睛想一想它是一种什么结果。当你有所体验了以后,经书上的话才感觉到是那么亲切。

也许它所说的苦,你以无常来观照的时候,你才有认同的感觉,才能够找到高山流水的一种感觉。也许在这种因果之下,我们并不需要跟你讲很多,但是你只需要在现实生活过程当中注重自己的反省,注重生活的观察,注重我们个体的体验,这种因果当下就在我们身心里面揭开了非常生动的一面。于是,我们能够把这种个体体验上升到对明觉智慧的追求过程当中。明了我们自己所期盼的结果,探索成就我们自己期盼的结果它内在的方式方法在哪里?你要找得到这种正确的方式方法,结果,属于你的。就像观世音菩萨说的,千处祈求千处应啊,你求什么得什么,只要你能找到这种因果。你没有把这种因果找得到的时候啊,明明很轻而易举就得到的东西,但是你一辈子都得不到,这就是人生的缺失!我们缺失的是什么?是智慧。我们说智慧是我们的第一生命。为什么是第一生命?我们追求财富、追求事业、追求爱情、追求家庭、追求金钱、追求名利、还追求健康。在所有这一切追求过程当中,健康很重要。没有健康,也许你所拥有的这一切东西都失去了。但是真的健康就那么重要吗?相比于智慧来说,智慧更重要。有了智慧以后,健康的身体那就不一样了。你所拥有的东西,那就不一样了。当你不明白自己需求什么,对这个世界,你很迷茫,到处碰壁,目标不清楚,就像一个无头的苍蝇。这个时候你会得到你的所愿吗?有很多时候,你都会说,师父,我都不知道我想说什么,我都不知道我自己要追求什么。那就是要清楚你自己要追求什么,然后再来说。他说我都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那就等你把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真实认识清楚之后再说。所以说很多时候道理不是讲的,道理是需要悟的。悟性不是人人都有的,而是事情要把你憋得很厉害了,憋疯了,这个问题真正成为你的问题,你才能够想办法来解决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