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2日∵∵佛学研究网

选自净空法师讲述的《大乘无量寿经》

大乘无量寿经∵∵(第七十一集)∵∵1999/12/4∵∵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档名:02-34-071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二十面第一行:∵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剎。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章是第二十一愿,「悔过得生愿」。这个上一次有没有讲过?这一愿主要的是说宿世造作恶业的人,我们想一想,我们自己可以说都包括在这一愿当中,往昔、今生造作的恶业太多了。从这一愿我们就很清楚、很明显的体会到「带业往生」,过去曾经有人说带业不能往生,这一愿就是允许带业往生。愿文前半段跟魏译的,就是康僧铠的本子,第二十愿相同;后半段夏莲居老居士是采汉译的本子跟吴译的本子,这是五种原译本的原文。这个本子的好处就是集五种原译之大成,文字都没有改动,消深易浅,让我们现在人看到,比五种原译本当中的任何一本,读起来都非常顺畅,经义非常明显,让我们对净宗生起信心、愿心,发愿求生净土,功德利益无量无边。∵

经文一开端,『我作佛时』,「我」是阿弥陀佛的自称,他在西方世界已经成佛。世尊为我们介绍,成佛到现在已经有十劫,可见得他每一愿都兑现。下面说『十方众生』,这一句话是十方宿世作恶的众生,我们读了这一句非常的欣慰。下面这是讲我们在这一生得度的条件,只要具备下面所说的条件,往昔今生造再重的罪业,都能得生净土。这个利益是一切经论里面,佛都没有说过的,我们要格外的珍惜。条件是『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这三句非常重要,就是我们往生的条件。「闻」,这个经是大乘经,是菩萨修学的法门,不但是大乘经,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一乘当中的一乘,我们在本经一开端就看到,无量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是经文第一句,所以不是普通的菩萨,是普贤菩萨。菩萨是「闻我名号」,这个闻就不是普通的听闻,是属于菩萨所修学的三慧:闻慧、思慧、修慧,这闻里面是充满了智慧,不是普通凡夫之闻。凡夫虽然闻了,他的利益只是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下善根,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为什么不能成就?他没有慧;什么慧?戒定慧。菩萨的三慧是戒定慧,这个慧里面有闻慧、有思慧、有修慧。∵

我们闻了这部经具不具足智慧?这是我们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往生的重要条件。这个慧从哪里看?闻了之后,你就相信,你能够理解,深信不疑,这一生当中决定不改变方向,这是智慧。为什么有些人最初相信这个法门,往后就退心了?我们很清楚,他没有定慧,焉能不退心?对净宗、对阿弥陀佛认识不清楚,了解得不够,对自己现前生活环境,娑婆世界,也没有搞清楚,所以他的心犹豫不决,进进退退,这是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学人的现象,这缺乏定慧。具足定慧的人,《弥陀经》上讲善根福德,所谓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是慧、是信解,福德是行,老实念,老实念的人有福。∵

老实念的样子是什么?万缘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放在心上。心里面所牵挂的,我说牵挂大家好懂,经上讲系念,「系念我国」,系念就是我们讲的牵挂,世出世间一切事都不牵挂,只牵挂一桩事情,「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常常把这个放在心上,这叫念佛。念是你心上真有,念这个字,这个字很有智慧,上面是「今」,下面是「心」,就是现在心上有,这叫念。不是口念,口念心上没有不叫念佛,古人常讲「口念弥陀心散乱」,心上没有,「喊破喉咙也枉然」!最重要的心上有,这才叫念佛。∵

「系念我国」,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极乐世界我们没有看见,我们怎么个系念法?读经就是系念。所以我劝同修们修学净土,先将《无量寿经》念三千遍,什么意思?三千遍念完之后,你就有「系念我国」了。不能少,少了怎么样?少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忘掉,起心动念还是娑婆世界是非人我、名闻利养、利害得失,天天念这个东西,这是念六道轮回,念贪瞋癡就是念三恶道。十法界业习种子,我们每一个众生统统具足,可以说这是平等的,平等因。十法界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将来到哪一个法界去,这是我们现前选择的关键。∵

我们将来到哪一道去?这一部经是教我们去成佛,十法界里面佛道;四弘誓愿的「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经是教我们走佛道。要走佛道,只要「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具足这个条件就行了。这个事情不难,难在我们是不是真的觉悟了?真正觉悟,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统统放下。这个放下,诸位不要误会,不是说事放下,是说你心里头的牵挂放下。事情要做,虽然做,心里头不执着,决定没有分别执着,这个人真的有智慧。二六时中,当我们有事情来的时候,佛号放下,专心去办事,事情办完了,心里头痕迹都不落,只系念「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这个人叫修净土。只是这个一念,这个念头转过来,无量劫所造的业障都消除了,这是实在的话。∵

所以「系念我国」,系念两个字是非常非常重要。系念就是专念,一心专念,发菩提心。世尊在本经「三辈往生」这一品里面,告诉我们上辈、中辈、下辈,末后一段,这是修学其他法门回向求生净土,过去慈舟大师判作一心三辈,判得好!往生的条件,世尊给我们讲了最重要的开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系念我国」是一心专念,是一向专念。发菩提心重要,经文为什么不把发菩提心放在前面?「闻我名号,发菩提心,系念我国」,岂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把「系念我国」放在前面,「发菩提心」放在后面?这有很深的意思。一心系念的人,菩提心才发得起来,心思很乱的人,妄想很多的人,菩提心怎么能发得出来?可见得这个经文顺序是有很深的意思在。我们一般人不知道什么叫「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原来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落实在「一向专念」上。菩提心是大觉之心,真正彻底觉悟了,对于法界依正庄严、理事因果通达明了,这叫菩提心。明了这就不迷惑,于是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就不再用轮回心了,用轮回心念佛也是造轮回业,也不能往生。所以系念重要,系念就是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轮回心放下了。∵

一心是真心,《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一心是真心,二心就是妄心。同样一个道理,一法是正法,二法就不是正法。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印宗法师向惠能大师请教,禅定、解脱。能大师在黄梅亲近过五祖忍和尚,印宗向他请教:忍和尚平常跟大家讲经说道,对于禅定、解脱是怎样讲法的?惠能大师给他的答覆说:禅定、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印宗不容易,一听之后他就悟入。佛法是不二法,佛为了教化初学方便,建立许许多多名相,不会的人反而被这些名相迷住了,会的人点点头,笑笑!世尊无论讲多少名相都是一法。由此可知,无量无边的言说名相,不过是一法的方便说而已,正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应该怎么学?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懂了,你就会了。马鸣菩萨教人,听教、闻法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三句就是离妄想分别执着。离妄想分别执着,千言万语是一法,无量名相是一法,《华严》上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你就完全明白了。∵

所以会听的人听的是一法,不会听的人听了好多法,好多法是世间法,一法是佛法。我们要有本事,学会听,学会看,千经万论,一法!不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留下来这一部《大藏经》是一法,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也是一法,会吗?《华严》上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性识是一法,一真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不都是一法变出来的吗?一法变出来,怎么会变出二法?哪有这种道理?所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也是一法。难怪禅宗里面开悟的人说,虚空法界是沙门一只眼,就是说这一桩事情。这是菩提正觉现前,菩提心现前,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自然就不一样了。∵

我们现在在日常生活当中用的是妄心,什么是妄心?一般人也听得迷迷糊糊。妄,大概不是真,什么叫妄?也搞不清楚。我们再说白一点,说得不好听一点,你就懂了,虚情假意。我们处事待人接物都是用的虚情假意,你看到哪一个人用真心?真心永远不变,那是真的,凡是会变的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今天我看到你欢喜你,明天看到你讨厌你,那就是假的,不是真的。诸佛菩萨、阿罗汉他们用心是真的;换句话说,他们对一切众生的爱心永恒不变,你骂他、欺负他、侮辱他、陷害他,他对你的爱心从来没有衰退一丝毫,真心!诸位要知道,真心就是佛性。真心现前,恭喜你!你已经成佛。依旧用妄心,那你还是六道凡夫,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

菩提心是真心,菩提心的自受用叫「深心」。深心是什么意思?清净平等。清净,绝不染污,染什么?现在的话讲病毒,这个世间奇奇怪怪的病,我们说病毒大家的印象比较深,清净心决定不染病毒,所以你的心健康。平等心对于一切诸法决定没有高下,清净心生定,平等心生慧,你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是平等的恭敬,平等的尊重,平等的礼敬,平等的供养,这是自受用。他受用则是大慈大悲,我们今天讲无条件、无私为一切众生服务,这就是大悲心,是回向发愿心。∵

我们凡夫往昔今生造的恶业太多,所以惹上一身的病痛,这个病痛有身体的、有心理的,心病比身病还要麻烦,心不清净、不平等,我们生理上有病,很不容易调养。如果心理健康,心地真诚、清净、平等,这个身体有一些小病,很容易恢复正常;为什么?境随心转。我们这个身体是境,境随心转,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要重要!真正讲求健康,心理占百分之九十,生理充其量不过占百分之十而已。佛是大医王,教导我们怎样调心。佛十号里头有「调御丈夫」,调是对心来说的,御是对身来说的。用什么调心?用定用慧;用什么调身?用戒律;戒定慧三学调顺我们的身心,所以称之为调御丈夫。∵

世尊用这个方法成就自己无上道,又帮助别人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这是菩提心的落实,发菩提心的人必定是这样做的。没有这样做,我们就很清楚,菩提心没有发。阿弥陀佛在此地教我们,不但要系念、要发心,系念跟发心要『坚固不退』,意思就是说你要永远保持才行。修行证果最困难的就是保持,一般人发心很容易,发得很猛,退得很快,谚语里面说得很好,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非常虔诚;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没了!那怎么能成就?坚固不退的人就成就。为什么你会退心?刚才说过,内没有戒定慧的修养,外面恶缘诱惑的力量太大,外面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在那里给你招手,都在那里诱惑你,只要你心一动,你的菩提心,你的正念,立刻就丧失掉了,保持太难太难了!∵

世尊对这个事情非常清楚、非常明了,不但苦口婆心教导我们,而且还表演示范做出来给我们看,做出好样子给我们看,如何能够坚固不退?唯一的一个方法:安贫乐道!释迦牟尼佛一生为我们所表演的,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为什么不建一个讲堂、建一个精舍?这个东西一有,诱惑就来了。我们冷静想想是不是?诱惑来了,我们「坚固不退」这一句就没有。你的心在你那个道场,把阿弥陀佛忘记掉了,把极乐世界忘掉了,你念念的只有你自己小道场,怎么样叫它繁荣,怎么样叫它兴旺,这个心念是轮回的念头,出不了三界,顶多在佛门里面修一点福,修一点福报。惠能大师讲得好,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讲生死大事,修福没有用,再大的福报不能够解决生死大事,福不能救。福不能救,我们就不能够刻意去修福,要学诸佛菩萨,断恶修善而不享福报,福报给一切众生去享。∵

释迦牟尼佛一生,他的行持,我们要细心观察,冷静的去体会,认真学习。他曾经接受不少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礼请讲经说法,我们在经上最常看到的祇树给孤独园、竹林精舍,这一些道场都是在家居士经营的,他来请佛,佛是暂时住在那个地方弘法,这一部经讲完,法会圆满,佛就离开了。这给我们做最好的样子,教导我们怎样才真正能做到「坚固不退」,对于世缘绝不放在心上,这是正确的。佛法到中国,中国的国情跟印度不一样,中国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跟印度完全不相同,佛法不是定法,佛法确实「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到中国来之后,印度这些高僧大德,随顺中国的风土人情,也穿中国人的衣服。我们现在穿这个长袖子的海青是汉朝服装,海青是汉朝的服装,宽袍大袖。印度这些高僧到中国来,也跟我们中国人一般打扮,我们中国人看到欢喜,他跟我们是一家人,不是外人。∵

中国帝王做护法,供养他居住弘法的场所,给他建个道场,这中国第一个道场,诸位都知道「白马寺」。称作「寺」,可见得不是出家人的,并没有把这个道场送给出家人,而这个道场是***办事的机关。古时候的制度,我们就以汉朝而论,那个时候朝廷里面所设的办事机关,宰相下面称部,它有六个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礼部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教育部,兵部是国防部,刑部是司法部,户部是内政部,机关的名字用部。但是直接归皇帝管的机关用寺,就不用部,寺是什么意思?寺是嗣承的意思,这个机关是永远设立的,不会被更改,不会被撤销,其他机关不是用这个名称的,那个机关是可以更改的、可以撤销的,不是永远设立的,永远设立的办事机关称寺。皇帝下面有九个寺,九个办事的机关。所以「寺」这个字的来源我们要清楚,是国家办事的机关。清朝被推翻之后,走向了民主,民国了,办事机关里头寺没有了,但是我们佛教活动的场所依旧还称寺。我们对于这些名词意义要搞清楚、搞明白,夫子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常设的机关,永久性的机关。∵

白马寺办的是什么事情?佛教教育,佛教教育的机关称寺,跟皇帝底下一级单位名称相等。所以道场,我们一看到这个字就晓得,道场是属于国家的,所谓十方常住,不是属于个人的。我们再看中国历代丛林、大道场,都是国家建立的,我们看到匾额:「敕建」,敕建是皇帝命令建立的,不是私人的。但是在历代私人大户长者,他们学了佛,晚年将自己的房舍、田地捐献出来,做佛教的道场也很多。这些道场都归国家统一管理,制度非常之好,出家人不管这些事情。出家人要管理这些事务,是从马祖、百丈开始,这个可以说在中国是佛教的革命,走上一个新的时代,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他们两位都是禅宗第八代,惠能大师的徒孙,将佛法制度化,这个历史我们要懂。制度化就是把佛教正式变成一所佛教大学,那个时候叫丛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佛教大学。所以有主席,丛林主席就是方丈、校长,下面有三个纲领执事:首座、维那、监院。这三个纲领执事,首座是教务长,维那是训导长,监院是总务长,现在的大学里面还是这三个纲领执事,名称不一样,它的组织、它的职责完全相同。所以佛教在中国正式形成了学校,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

佛教是教学,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从前科技不发达,交通不方便,我们人的生活活动范围很小,甚至于有少数人生长在他那个村庄,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县城都没去过,与邻近的村庄看得见的,老死不相往来。那个生活也不错,非常安定,悠閑自在。因此佛教教育要普及,就必须要建许许多多的寺院,方便大家求学。实在讲中国这个教育,佛教教育比任何教育都要广泛,到处都有小寺院。往往有不少小的寺院接受大的寺院指导,它们之间没有统辖的关系,有联谊,在教学上有辅导的关系。这就形成中国以后丛林里面的宗派,每一个寺院有它独立的道风、学风,成为一个学派,成就许许多多的人才。∵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