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访天下第一佛茶:贵定云雾贡茶
8月31日讯:贵州十大名茶之一的贵定云雾贡茶,其产地贵定县有几千年的种茶历史,在隋、唐、宋、元、明、清时期,该地所产茶叶成为贡品上贡朝廷。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和史书掌故,阳宝山便是当地茶文化盛极一时的地方。贵定县城北面的阳宝山,在明朝时修建了莲花寺,规模宏大,香火旺盛,被誉为西南三大佛教圣地之一。佛门与茶有不解之缘,无庙不种茶,无僧不嗜茶。康熙《贵州通志》载:“屡着灵异,来朝者众,遂为名山,山产茶,制之如法,可供清缀。”阳宝山所产茶叶,因产自莲花寺开山鼻祖白云大师亲植茶园,当地人也称白云茶。每当置身山中时,就仿佛听到一曲“茶与名山古刹”的交响曲。
一座山脉的三座寺庙
阳宝山海拔1566米,山势崔嵬,诸峰环向。从山下沿盘山公路而上,最先让人领略阳宝山佛教文化兴盛的,便是莲花寺遗址左侧的阳宝山石刻塔院。在数万平方米的斜坡上,有灵塔124座,和尚墓71座,和尚坟100余所。由于年代久远,墓碑上的文字已很模糊,但石刻塔院浮塔造型还清晰可辨,有圆型、方型、宝塔型、六角型、八角型等,浮塔上的图案有花、草、鱼、虫、兽、人物等。整个塔林占地10多万平方米,其年代自明崇祯初至解放前夕,最高石塔逾4米。
“了解贵定云雾贡茶的历史文化,阳宝山是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贵定县政协主席方昌国向我们介绍说。
从贵定县城乘车出发,往北行驶几里,便能看见植被茂密,林草丰盛的阳宝山。前来阳宝山观光的游客,不会止步于远观其态。因为,阳宝山主峰上的莲花寺,给这座山脉带来了西南三大佛教圣地之一的美誉,更让这座山脉所产茶叶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佛茶。要了解莲花寺的佛教文化和佛茶,登顶体验,成了到此观光游客的首选。
贵州省茶文化专家张其生曾撰文,称该塔林为贵州绝无仅有、中国西南罕见,可与少林寺相媲美。由石刻塔院往阳宝山主峰而行,随着四周的群峰被抛在身后,莲花寺的遗址映入了眼帘。站在莲花寺遗址,四周的群峰尽收眼底。山下的“黔中第一漂”洛北河河水静静流淌。由于是早晨登顶,一条云雾缠绕在阳宝山半腰,犹如一条玉带。
方昌国向我们介绍了阳宝山佛教文化鼎盛时期的状况,在明代香火盛期,阳宝山脉修建了3座寺庙,前山有莲花寺,后山有飞凤寺,在飞凤寺左侧是公山寺,三寺形成品字型分布在阳宝山脉,僧人最多时达200余人。三座寺庙中,又以莲花寺最大。
相传莲花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由阳宝山开山和尚白云大师所建,后经历代扩修,形成宏伟规模。主要由山门、关帝宫、真武殿、观音殿、玉皇阁、韦驮台、静室、厢房等建筑组成。莲花寺坐落于莲花山顶峰,莲花寺山门右侧,原有脱衣亭,数十级青石阶直达山门。山门前有台基,宽约5米,全部用不规则的块石砌筑,上面立有1米见方的石碑四块,碑上阴刻“千岩万壑”四字,字体浑厚圆润,雄健潇洒。据传为明万历进士邱禾实手书。后“千岩”二字被捣毁,民国初,贵定宣竹轩到贵阳重金请书法家严寅亮书“千岩”二字,带回贵定请高手精心镌刻,但无法运往阳宝山。由于历年军阀混战,此二字刻石下落不明,只有“万壑”二字,尚幸存至今。
山门旁有一块清嘉庆年间立的石碑,高2米,宽1米,记述了维修莲花寺的情况,因年久风化剥落,全文已模糊不清。山门有石联一副:“义薄云天垂千古;忠昭日月着千秋”,横额“绝类轶伦”。静室有石联:“月明午夜书声逸;露冷三宵佛号岩”,横匾:“黔山独秀”,字大如斗,笔力苍劲,为清末贵定书法家喻鸣桥所书。莲花寺大殿内原有天然莲花石座,上铸铜佛一尊,高1米有余,其他百余铜铸罗汉、佛像均高60厘米左右,分列正殿两旁。如今的莲花寺,早被毁坏,那些对联有的只见残迹,有的毫无踪影。那些铜铸佛像、罗汉也不知去向。
因阳宝山佛教和寺庙的兴起,使得其与四川峨眉山、云南鸡足山一道,被誉为西南三大佛教圣地,且互有交往。明《黔记》、《贵州名胜志》、清乾隆《黔南识略》和《贵州通志》等典籍均有记载。《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31年5月初版)云:“阳宝山在贵定县北十里。高千余尺,树木森密,殿阁崔巍,∵群峰环向此山,称黔东之胜”。
阳宝山寺庙在解放后渐毁,“文革”中遭到毁灭性破坏。迄今,每年农历三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前后三天,贵定县的广大民众及周围县市香客皆会邀约朝山,以感受宝山灵韵。
佛茶文化传承圣地
阳宝山盛产茶,属“贵定云雾贡茶”系列。清末,贵州巡抚林绍年入朝进献给慈禧和光绪帝的“贵定云雾贡茶”,多产于阳宝山。茶艺由白云僧和丘禾实共同研制,又分云雾茶、白云茶、白鹤茶等绿茶佳品,并一直由山僧掌控着该技术及延续传承。1997年,一代宗教大师赵朴初品饮此茶,陶醉之余,挥毫书下“佛茶”两个大字。
站在山顶,依稀可见阳宝山麓的片片茶园,联想那曾经的佛茶文化以及遥远的历史沧桑。
关于阳宝山的佛茶,据史料记载和传说,明代建文帝时期,燕王朱棣起兵后,建文帝神秘失踪,从皇宫暗道安全逃出后,曾先后到过云南、四川和贵州镇宁、朱昌等地,最后到贵定隐身在飞凤寺后的仙人洞,品茶养性修善。据《贵定县志稿》记载,此地成为白云大师藏身修炼之所,今有丹灶遗迹。
如此高贵的血统,使得阳宝山的茶叶频频见诸于各种历史文献。《贵州古代史》载:“栽培茶树……。贵定阳宝山、翁栗坡、五柯树、摆耳等地出产,特别是贵定阳宝山的云雾茶最着名,色清味香。”清《黔南识略》载:“山顶茶茁云雾中,为贵州冠。今犹充贡,岁出常不足”。《金鼎山云雾茶歌》载:“黔中茶品阳宝绝,贡茶不盈常外传。”
明清两代,贵州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有自已的地位和地方特色,阳宝山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成其代表杰作之一。临山寺而观,夜闻钟鸣,晨观日出,寺隐雾中,紫气氤氲;前后两峰连接,“千里云山,一望无际”,呈“云联一片寺前寺;露拥千层山外山”之景象,被古人喻为“小泰山”。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旅行考察经新添卫时,曾住宿于阳宝山,历代各方文人墨客、善男信女常上山赋诗作文,昕经礼忏。民国年间,灵法和尚住持之时,阳宝山直辖脚庙有南山寺、牟珠洞、高贞观、城隍庙、金山寺等,各寺庙香火很盛。明代名儒、翰林丘禾实和官至辽东巡抚的丘禾嘉均在阳宝山读过书。
莲花寺东南为贵定县城,西面为洛北河景区,东为德新镇。云雾山脉条条可数,沟壑平地历历在目。立于莲花寺,环顾四周,众山皆小,唯我独在。可观红日喷薄,可擎白云青天,可邀落日对酒,可揽星月同眠。此番美景,凡来此者无不贴诗作赋,抒发一番。徐霞客、王士性、张澍、赵翼、檀萃、林则徐等名人曾到此游览,并留下一批宝贵的文学遗产和艺术精品。明末进士邱禾实与其弟邱禾嘉攻书于此,赋诗“晚宿芙蓉第一峰,醒来寒气动雾容,自有野猿能献果,虚谷犹传子夜钟”。
来源:西部开发报茶周刊∵∵作者:∵-∵∵编辑:福安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