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佛教文化导论》这门课,学习了不少的佛教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能够用平常心来反观自己,关照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以及自己的内心,发现许多的烦恼真是自寻的!

∵∵对于佛、禅所达到的终极目的,我不懂,那种舍弃一切亲戚、情感、物质等,达到“六根清净”,我不懂。我只知道,佛教那种对万事万物平淡的心境,令我向往,值得我这个凡夫俗子借鉴一下,说白了,就是佛教的实用化。我经常患得患失,很想“心”变得淡定一些,使这些烦恼变少了。理论上是这样想的,我就决定这样做。我对“人生”的诠释是:重过程,不重结果;重内心收获,而不是外在所得。我把这作为对“禅”的理解,也作为我人生的修行。

∵∵在我看来,“淡定”不是不追求丰富的生活,而过简单的单调的生活;不是不积极,不是深锁内心。相反,在进行正常的生活过程中,保持一颗淡定之心,它包括对你人生意义的不断修正,进而找出心所向之处,毕竟物质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领域上追求。要想内心坚定,必须不断追求,而不是消极地压抑内心的需求,所以我们用禅学来作为消极状态的挡箭牌,那就错了。

∵∵“淡定”在我看来,对于得失要用平淡心、平常心才能达到。对于成功,我们不要骄傲;对于失意,更不要消极。人生的追求,不能事事如意。在颠峰时期成功喜悦以及低谷时期的沮丧都是一笔财富,你的心经历了这种考验,才能明白:“活了这么多年,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岁月无情,人生如梦,不是什么都能把握的,唯有一颗平淡之心,可以使你面对这一切,唯有一颗平淡之心,才能让自己面对生生死死,起起伏伏,不至于迷惘,困惑。因为事情本来就是这样,就像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淡定就是要人经过各种“事相”、“世相”,而归于一颗婴孩之心,不受任何污染。

∵∵“淡定”是一种人生境界,圣人可以顿悟,对于我这样的凡人只是在事情过后,阅历增长,人生体悟出,才能达到。那种看破万事万物的平静心就是高寿的老人所达到的,这时他们被称作“老小孩”,即指内心的状态像明镜一样净。但是,如是勤拂拭,就能保持不受污染。所以“淡定”的境界,需要我们用自省反观自己,才能使我们行为不至于偏离内心。

∵∵上面这些感想,都是我为安抚自己不平静的心时,想到的,目的很功利,为使自己平静,来更好地面对生活,面对人生。不知这是不是“生活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