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文海

列表

牟子居士(约西元1、2世纪)

修学指导“牟子居士(约西元1、2世纪)”。据史籍记载,中国最早的佛教居士是後汉末年的牟子(注1)。他写的《牟子理惑论》(也称《牟子》)也是我国第一部有关佛教的居士着述。据《牟子》所述的作者自传,牟子是苍梧(今广西梧州)人,生活在汉灵帝死(西元一八九年)後的东汉末年。牟子早年勤修经传诸子,兵家神道之书也留心泛览,但并不喜欢兵法,也不信神仙。当...

习凿齿居士(西元317~3??年)

修学指导“习凿齿居士(西元317~3??年)”。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宗族富盛,世为乡豪;凿齿少有志气,博学多闻,以文章着称。曾为荆州刺史桓温的别驾(刺史巡视辖境时,别驾乘驿车随行,故名。总理日常众务,有「刺史之半」之称。)桓温北伐时,也随从参与机要。因偶忤桓温旨意,被降职,出任蒙阳太守,不久辞职归乡。(见《晋书.习凿齿传》)凿齿崇信佛教,深通...

支恭明居士

修学指导“支恭明居士”。支恭明,名谦,又名越。本是大月氏人,汉灵帝时随祖父归化汉朝。支谦幼年学习中国书典,及长又学胡书梵文,能通六国语言。後来从支谶弟子支亮(字纪明)学习佛教,「博览经籍,莫不究练,世间艺术多所练习,」(《出三藏记集.支谦传》被人称为「智囊」。支谶、支亮、支谦三人在当时被认为是最有学问的人,「世称天下博知,...

萧子良居士(西元460~494年)

修学指导“萧子良居士(西元460~494年)”。萧子良,字云英,齐武帝肖赜的第二个儿子,封竟陵王,官至司徒(即丞相),是南朝皇室信奉佛教的主要代表,齐国佛教的主要倡导者。子良「少有清尚,好学善解,通经史黄老,尤喜佛典。」《中国佛教人名辞典》「萧子良」条)及长,又乐於置身佛事,交游名僧。任司徒时,移居鸡笼山邸,常在邸园内操办各类斋戒,大集朝臣众僧,...

安世高大师(约西元2世纪)

修学指导“安世高大师(约西元2世纪)”。安世高大师,可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本名清,是安息国的太子(伊朗人),博学多识,信仰佛教。当轮到即位的时候,他让位给叔父,出家修道。他精研阿毗昙,修习禅定,游化西域各地;於汉桓帝建和初年(西元一四七年),辗转来到中国洛阳,不久即通晓华语。那时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已有相当时期,在宫廷内和社会上都有一些...

萧衍居士(西元464~549年)

修学指导“萧衍居士(西元464~549年)”。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出生於齐皇室家族,自幼博读经书,「洞达儒玄」。(《梁书》卷三)齐竟陵王萧子良在鸡笼山西邸集会名僧居士,讲经说法,当时年轻的萧衍就常游其门下,为子良门下「八友」之一。萧衍後来废齐建梁後,极力提倡佛教,且身体力行,使南朝佛教在梁武帝时达到了鼎盛。萧衍早年普尊奉道教,与着名道士陶弘景关...

支娄迦谶译师(约西元2世纪)

修学指导“支娄迦谶译师(约西元2世纪)”。支娄迦谶译师简称支谶,是後汉桓帝末年(公元一六七年顷)从月支来到洛阳的译师。他通晓汉语,除了独自翻译而外,有时还和早来的竺朔佛(一称竺佛朔)合作。他译经的年代是在灵帝光和、中平年间(西元一七八~一八九年),比安世高稍迟,译籍基本上属於大乘,内容广泛;可见他的学问广博,思想细致,但他後来不知所终。∵支...

刘彦和居士(西元465~532年)

修学指导“刘彦和居士(西元465~532年)”。刘勰,字彦和,东莞(今山东莒县)人,我国文学理论巨着《文心雕龙》的作者。关於他的生平身世,《南史》、《梁书》都记载不详。说他大约生於宋明帝泰始元年(四六五年),卒於梁武帝大中通四年(五三二年)。刘勰从小就失去父母,成了孤儿;後因家贫,也不谋娶妻。年少就随义学沙门僧居住,师事僧达十多年,笃志好学,...

昙无谶译师(西元385~433年)

修学指导“昙无谶译师(西元385~433年)”。昙无谶译师(意译法护),中天竺人。六岁丧父,跟着母亲做织工过活。他母亲看到沙门达摩耶舍受人崇拜,得到丰厚的供养,很为羡慕,就叫他去做达摩耶舍的弟子。十岁学念经,聪明特出,记忆力强,一天能背三百多颂。他本学小乘,後来遇到白头禅师,辩论了一百天,难不倒禅师。禅师便给他树皮的写本「涅盘经」,他读了以後,便...

昙鸾大师(西元476~542年)

修学指导“昙鸾大师(西元476~542年)”。昙鸾大师,是南北朝时代北魏弘传净土教的一位高僧。他生於今山西大同的雁门(唐迦才「净土论」作并州汶水人),因家近五台山,从小就听了有关文殊菩萨灵异的传说。十馀岁时,即登山访寻,备见遗迹,心里非常感动,於是出家,广学内外经典。他对於龙树一系的「智度论」、「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等四部论及佛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