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

列表

中观之学(王路平)

中观“中观之学(王路平)”。中观之学作者:王路平一、中观学的由来及师承(一)中观学在印度的产生和发展古印度龙树菩萨以般若思想造《中观论》(简称《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广宣般若性空法门,此法门在古印度被称为中观学派,或名中观宗,是以弘扬龙树思想的《中观论》而得名的,又被称为空宗或般若空宗。在印度大乘佛教发展到中期...

中观思想的实践[上](释传道)

中观“中观思想的实践[上](释传道)”。中观思想的实践(上)1991年7月4日讲于高雄佛教堂“中观思想研习营”主讲:释传道纪录:谢芳珠壹、前言各位法师,各位学员,大家早安!这一次原本安排了学有专精的蓝吉富老师与江灿腾老师,先就史学的观点,来为大家介绍中观思想是如何产生、如何集大成,又如何流布世界各国,以及该思想对***佛教的影响。但唯恐一...

中观学的基本观点(刘嘉诚)

中观“中观学的基本观点(刘嘉诚)”。中观学的基本观点刘嘉诚法光第131期(2000)--------------------------------------------------------------------------------第四版中观是印度大乘佛教首先出现的学派,此一学派约在公元2~3世纪间由龙树菩萨所创立。龙树上...

三论宗的理论思想研究(慧永)

中观“三论宗的理论思想研究(慧永)”。三论宗的理论思想研究作者:慧∵永∵∵一、绪∵∵言大千世界,人海茫茫;无论是微观世界,还是宏观世界;亦无论是人生现象,还是宇宙的森罗万象,本来佛性平等。正如《维摩诘经》所说:“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净即佛土净,一念迷则成众生,一念悟则成佛,故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为什么凡夫众生会流转生死轮回不已呢...

中观论颂讲记∵正释∵观涅盘品∵第二十五

中观“中观论颂讲记∵正释∵观涅盘品∵第二十五”。观涅盘品第二十五如来品,明缘起的如来;如释迦牟尼,指能证的假我说。上来明断烦恼,见真理;本品观涅盘,才是佛教的极果。本论以阿含经为所通,所以谈涅盘解脱果,不辨菩提果;涅盘是佛与声闻所共证的。涅盘,在梵文中,含义很多,所以向来译义不同:有的译作灭;有的译作灭度;唐玄奘又译为圆寂,意说德无不圆,惑无不寂...

三论宗般若思想的主要论题之解析(廖锺庆)

中观“三论宗般若思想的主要论题之解析(廖锺庆)”。三论宗般若思想的主要论题之解析廖锺庆一、导言佛教思想传自印度而非中国所本有,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一种外来且具有深度的思想,传入一个本身早已是高度文化发展的国家而能生根,基本上,说明了两点重要的事实。第一,由此可看出中国文化所表现的高度之包容性。(注1)第二,由于佛教思想本身的复杂,从传入至吸收、消化...

《中论》四门明无生(理净)

中观“《中论》四门明无生(理净)”。《中论》四门明无生中国佛学院∵理净因为,所谓自生者,是说自体能生自体。假如说自体能生自体,则生与无生之时就没有差别,也就没有能生与所生。但是,凡是生起的法,必有能生与所生之因果道理。既有能所的差别,就不能说是自体生。可以说,自即不生,生即非自。同时,凡是生起的法必与未生法有差别。未有而有,未成而成名...

中观唯识思想与真常思想之比较研究(胡晓光)

中观“中观唯识思想与真常思想之比较研究(胡晓光)”。中观唯识思想与真常思想之比较研究《法音》1997年第1期(总第149期)第11页一、中观与唯识。我认为中观与唯识是统一的体系,是构成大乘教理的两个基本要素。中观是大乘教理的原则,也是学理形成的初步;唯识是大乘教理的方法、认识,也是学理体系的终结。我们不否认在历史上,中观与唯识各有其学派传承,但学派的...

三论宗大意(黄忏华)

中观“三论宗大意(黄忏华)”。三论宗大意作者:黄忏华第一篇∵绪论第一章∵此宗之名称及其略史此宗依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开宗,故名三论宗。以教义大都依于般若,一名般若宗,又其所显大分空义,亦称大乘空宗。佛灭后七百年顷,龙树论师,依摩诃般若,以无得正观为宗,造无畏论十万偈,说诸法皆空不可得之法门。次从无畏论中,拈示八不一颂,纵横分合,成五...

三论宗的于谛教谛两种二谛义(常净)

中观“三论宗的于谛教谛两种二谛义(常净)”。(写于一九六零年佛诞日于中国佛学院)"二谛"是佛教对一切事物总的分属法。在佛教认为世间事物虽然无穷无尽,但以二谛来统摄便可概括无遗。二谛,就是"第一义谛"和"世俗谛",第一义谛也叫做"真谛",世俗谛也叫做"世谛"或"俗谛”,也有叫做有元二谛和空有二谛的。作为佛教的教义来说,二谛是佛教各宗共同理论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