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研究

列表

论因明“支”的历史变迁

因明研究“论因明“支”的历史变迁”。一∵∵以质疑思维方式为主的十支∵关于十支论式大体有两种版本:一是公元前一世纪的耆那教的贤臂列举的十支论式:宗(命题)、宗分别(对命题的解释)、因(理由)、因分别(对理由的解释)、异品(反对者的命题)、异品遮遣(对反对者命题的否定)、见边(例证)、疑(对例证的质疑)、疑遮遣(对例证的质疑的否定)、结(...

因明量标准与墨家类标准的比较研究

因明研究“因明量标准与墨家类标准的比较研究”。逻辑哲学是19世纪末源起于西方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对逻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哲学的思考,并着力于从现代逻辑技术的基础上,以非形式化的方式和手段研究以推理为中心的问题及其相关问题,逻辑哲学的非形式化是相对于现代逻辑的高度形式化而言的,它试图对逻辑中的哲学问题给予逻辑的分析与哲学的反思,以使其更加科学、严谨...

因明的“过”在法律推理中的应用

因明研究“因明的“过”在法律推理中的应用”。古印度因明,自其传入中国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能流传至今仍受大家关注,其内在的理论活力不必再说,但我们也应看到,当今社会,许多学科的发展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特别注重如何更好地发挥该学科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效力问题,因明的研究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进一步加强其理论研究的同...

关于中山先生“理则”命名由来的猜想

因明研究“关于中山先生“理则”命名由来的猜想”。关于“逻辑”的译名有许多结论:如直接承接古人成果,把“逻辑”译为“名学”或“辩学”的;有以其研究内容为本把“逻辑”取舍为“论理学”的;有主要从逻辑社会功能或单一性质出发,表现某一历史阶段中逻辑的工具性,把它译为“论辩术”的,不一而足。然而,孙中山却并不这么认为:∵近人以此学用于推论特多,故有翻为“论...

论因明的合离与汉语语序

因明研究“论因明的合离与汉语语序”。新因明与汉语的结缘大致始于玄奘翻译因明二论,这是新因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同样也是汉语发展史上的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新因明自传入中国以后开辟了其发展的新纪元,不仅各家争相注疏,影响更遍及朝鲜、日本等地,其重要性自不必言。伴随着玄奘翻译包括因明二论在内的诸种梵文经书,汉语面临了梵语词汇和语法的冲击和融合...

对“一切言皆是妄”的替换——从逻辑悖论的观点看

因明研究“对“一切言皆是妄”的替换——从逻辑悖论的观点看”。(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古印度逻辑经典《因明正理门论》中属于似宗的论题“一切言皆是妄”,在《因明入正理论》中被“如言我母是其石女”替换。但实际上,若从逻辑悖论研究最新进展看,前者属于“半截子悖论”,后者是典型的逻辑矛盾,它们在性质上有重要差别。因此,上述替换是不恰...

陈寅恪论“得法偈”一文之浅析

因明研究“陈寅恪论“得法偈”一文之浅析”。陈寅恪先生在《禅宗六祖传法偈之分析》一文中对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所作的“得法偈”(陈文称为“传法偈”,按郭朋校释《坛经》17页注释中称“得法偈”;我认同郭说,因为六祖的题壁,是为指正神秀上座“求法偈”的失误,而不是为了“求”五祖的传位。而结果是上座神秀“求”而不“得”,慧能大师不“求”而“得”。)进行了...

真理的困惑

因明研究“真理的困惑”。追求真理应该是我们活动的目标;它是值得我们活动的唯一的目的。……但是,真理有时使我们惊惧。实际上,我们知道,它有时是骗人的,它是一个幽灵,除了长久地隐匿而外,它从未使自己显示一瞬间,你可以竭力穷追,但终不可得。[1]∵正是未知的以太解释已知的物质;而物质却不能解释以太。[2]∵——彭加勒古往今来,人...

因明初体验

因明研究“因明初体验”。作为因明的初学者,对因明的了解很不全面,对其体悟更是肤浅。对因明的整体认识就是:因明研究不乏实用性,但太缺乏亲民性。由于因明缺乏亲民性,所以没有多少人能有机会接触因明、认识因明、了解因明,于是因明就越发显得神秘和寂寞。∵一、寂寞因明∵关于因明的寂寞,似乎不是一两个因明学习者的体验,很多因明研究者都或...

因明的语用学思想

因明研究“因明的语用学思想”。从逻辑学发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以看出,伟大的逻辑学家所取得的成果总是与他对语言的重视和研究分不开的。“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是在语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主要指直接导致逻辑产生的语言哲学研究,同时还包括他的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强调指出,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可以发现一条重要原理:逻辑的产生建立在对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