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指导

列表

打七——汉传佛教修行常用法门

修学指导“打七——汉传佛教修行常用法门”。打七,是汉传佛教寺庙中经常举行的一种修行活动,因为以7天为一个周期,故称打七。一般根据不同宗门,举行不同内容的打七活动,一七结束后,可以连续举行。常见的有:佛七:亦称净七,此为净土宗经常举行的活动,以念诵《佛说阿弥陀经》和连续反复持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净土为目的,要求信众在念诵时达到一心不乱境...

制度仪规-讚呗

修学指导“制度仪规-讚呗”。讚呗或称梵呗与印度歌讚之法并不相同,因为梵音和汉语的构造有异,无论用梵腔以咏汉语,或用汉曲而歌梵声,都有困难。故佛教传入中国之初,译经事业虽渐发达,而梵土歌呗却未获传授。梁慧皎说:“自大教东来,乃译文者众,而传声盖寡。良由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而偈迫;若用汉曲以咏梵文,则韵短而...

制度仪规-盂兰盆会

修学指导“制度仪规-盂兰盆会”。盂兰盆会是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的超度历代宗亲的佛教仪式。经中说:目连以天眼通见其亡母生饿鬼道,受苦而不得救拔,因而驰往白佛。佛为说救济之法,就是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时,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在厄难中者,集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七世父母得离饿鬼之苦,生...

制度仪规-浴佛

修学指导“制度仪规-浴佛”。浴佛,起源于悉达多太子在兰毗尼园无忧树下(亦称娑罗树或波罗叉树)降生时,九龙(亦说二龙)吐水洗浴圣身而来。在古代,它已成为佛教故事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罗伐底近代出土的佛传雕刻,都有这种情景的构图。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的记载,摩耶夫人怀胎临近产期,一日出游兰毗尼园,行至无忧树下,诞生...

制度仪规-殿堂

修学指导“制度仪规-殿堂”。殿堂是中国佛寺中重要屋宇的总称。因这些屋宇或称殿,或称堂,故统名之为殿堂。殿是奉安佛菩萨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等用的地方。殿堂的名称即依所安本尊及其用途而定。安置佛、菩萨像者,有大雄宝殿(一般称为大殿)、毗卢殿、药师殿、三圣殿、弥勒殿、观音殿、韦驮殿、金刚殿、伽兰殿等。安置遗骨及法...

制度仪规-度牒

修学指导“制度仪规-度牒”。度牒是国家对于依法得到公度为僧尼的所发给的证明文件(度是说度之入道)。度牒在唐代也称为祠部牒,都是绫素锦素钿轴(北宋用纸,南宋改用绢,见《宋会要辑稿》第六十七册《职官十三》),就是品官所用的纶诰(其实物在日本还保存有最澄入唐所得的一轴,那上面详载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以及官署关系者的...

制度仪规-清规

修学指导“制度仪规-清规”。清规是中国禅宗寺院(丛林)组织的规程和寺众(清众)日常行事的章则,也可说是中世以来禅林创行的僧制。本来中国佛教从东晋道安首创僧尼规范三例以后,即随时有在戒律之外别立禁约之举,如支遁立众僧集仪度,慧远立法社节度,乃至梁武帝造光宅寺于金陵,命法云为寺主,创立僧规,用为后范,皆是其例(见《大宋僧史略》卷中...

制度仪规-丛林

修学指导“制度仪规-丛林”。丛林通常指禅宗寺院而言,故亦称禅林,但后世教、律等各宗寺院也有仿照禅林制度而称丛林的。中国禅宗从曹溪慧能后,四传至于怀海,百余年间禅徒只以道相授受,多巖居穴处,或寄住律宗寺院。到了唐贞元、元和间(785~806),禅宗日盛,宗匠常聚徒多人于一处,修禅办道。江西奉新百丈山怀海以禅众聚处,尊卑不分,于说...

制度仪规-行像

修学指导“制度仪规-行像”。“行像”是用宝车载着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种宗教仪式。赞宁的《大宋僧史略》上说:“行像者,自佛泥洹,王臣多恨不亲睹佛,由是立佛降生相,或作太子巡城相。”这是佛教“行像”的起源。五世纪初,法显旅行印度时,在西域和印度都曾亲见行像的仪式。他到于阗时,住在瞿摩帝寺,据《法显传》说:“法显等欲观行像,停三月日...

39∵广结善缘怎么讲

修学指导“39∵广结善缘怎么讲”。39、广结善缘怎么讲?「缘」是关系的意思。建立关系称为结缘,彼此曾有交涉的关系称为有缘,自利利他的关系称为善缘,不涉私欲的关系称为净缘;造成众多的善缘与净缘,称为广结善缘。因此,就有人在信佛、学佛之后,到处跑道场,见人就结缘,变成了疲于奔命、忙于应酬,毫无原则的护法、说法、弘法。如此出钱、出力而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