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指导

列表

第44窟

修学指导“第44窟”。洞窟形制:∵四角攒尖顶窟,高2.25米,面阔3.20∵米,进深1.9∵米,窟前部塌毁,仅存后部造像。∵造像:∵正壁龛内塑坐佛一身,龛外塑左右胁侍菩萨各一身,左、右两壁后侧塑弟子各一身。特点:∵佛高1.60米,水涡纹高肉髻,内穿僧祗支,胸前系结,外披通肩袈裟,结跏跌座。肉髻、胸前、衣裙上均残存彩绘痕迹...

极乐世界庄严图

修学指导“极乐世界庄严图”。西方极乐世界简称极乐世界,是佛教中西方世界佛“阿弥陀佛”依因地修行所发之四十八大愿感得之庄严、清净、平等的净土世界,为佛报土。五乘行人(人、天、声闻、缘觉、菩萨)正是由于仰托佛愿以作强缘,得以往生西方报土。西方极乐世界凡对此净土产生极大信心者,无论生前造下何种恶业,靠临终至诚念佛,发心忏悔,都可以蒙...

张大千坐佛图

修学指导“张大千坐佛图”。张大千坐佛图张大千的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经历“师古”、“师自然”、“师心”的三阶段:40岁前以古人为师,40岁至60岁之间以自然为师,60岁后以心为师。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的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裁长补短密不可分。坐佛图中张大千题识:此君受学文洁公画佛也。农髯夫子以为神...

第121窟

修学指导“第121窟”。覆斗藻井平面方形窟。窟内正、左、右壁开尖拱深龛;窟高2.55米,宽2.36米,深2.15∵米。三壁龛内各塑一佛。正龛内左、右壁中门内两侧塑二力士。佛上半身为宋代重塑,下身衣裙搭于座前呈三瓣式下垂,结跏跌坐于方台上,弟子穿袈裟,下着裙。左弟子塔螺旋发髻。菩萨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菩萨与弟子紧紧相依,面带笑...

第23窟∵正壁主佛

修学指导“第23窟∵正壁主佛”。麦积山第23号窟正壁主佛,泥塑,高112厘米。佛作高肉髻,长方脸,额宽发薄,眼睑较长,鼻梁隆挺,小嘴薄唇呈弧线上翘,微含笑意。细颈削肩,形象清秀雅致,并具有庄重洒脱的风度。佛穿双领袈裟,内着的僧祗支为褒衣博带式汉化服装。早期威严肃穆的佛像,已被一种典雅飘逸、文人雅士的形象所替代。尤其是对佛细腻入微的...

地藏菩萨宝像(二)

修学指导“地藏菩萨宝像(二)”。金乔觉(696—794),新罗僧,俗称金地藏,为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据说,金乔觉早年曾经来大唐留学,汉学修养颇深,其诗作被收入《全唐诗》。此间他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自诲说:“世上儒家六经、道家三清法术之内,只有佛门第一义与我心相合。”于是回国后,毅然抛弃王族生活,削发为僧...

地藏菩萨宝像(一)

修学指导“地藏菩萨宝像(一)”。地藏信仰在中国流行的时间已一千多年,因其具有庶民信仰之特质,而博得广大群众的信赖,影响的范围几乎可和观音信仰媲美。中国地藏信仰滥觞于北凉时期;隋唐之际,随着地藏经典的传译,崇尚地藏菩萨的风气日渐兴盛,僧尼和信众争相雕刻或请绘地藏尊像,置于石窟、寺院或私人佛堂,以便礼拜、供养之用。此幅地藏菩萨宝像是以...

中国佛教石雕精选(五)

修学指导“中国佛教石雕精选(五)”。回过头来说∵北魏早期的造像,因继承了犍陀罗的风貌,所以身体结构协调,各部肢体比例正确。而晚期雕塑受了南朝艺术的影响,强调韵秀清丽的气质,故不重视肉身体态的美惑。这迥然的差异,可以说是北魏早期风格与晚期样式最大的分野。...

中国佛教石雕精选(四)

修学指导“中国佛教石雕精选(四)”。北魏晚期的菩萨像,也因受了南朝艺术的影响,产生巨大的变化。早期菩萨的赤裸上身,蝉衣薄裙,遽然减少。取而代之的,往往是上身披着帔帛短衫,下身穿着厚重长裙的菩萨像。这类保守的菩萨是南朝艺术的一大特色。此段时期北方菩萨像的发饰与身前衔扣帔帛的圆壁也往往因袭汉人的式样。...

中国佛教石雕精选(三)

修学指导“中国佛教石雕精选(三)”。北魏道武帝进入中原,定都平城以后,便奉佛教为国教。在皇帝的鼓励下,北魏的佛教已发展到一颠峰状态,寺宇遍布各处。佛寺中常置佛像作为众人礼拜的对象,北魏佛雕艺术因而十分发达。此外,普通百姓感于社会动荡,人生无常,故时常造像祈福,或求死后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或冀今生获取功名,延年益寿,也促进了北魏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