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指导

列表

佛菩萨是否在普度众生中得到某种满足

修学指导“佛菩萨是否在普度众生中得到某种满足”。问:佛菩萨普度众生,是否也在这一行为中得到某种满足呢?答:佛菩萨普度众生,是出于智慧和悲心,这是佛菩萨的两大品质。佛陀之所以能成就无上菩提,正是因为对众生具有无限悲心。这种愿力,促使他在无尽时空中度化众生。佛菩萨度化众生不是有心的,而是自然的感应。正因为是无心的,所以才能“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

佛教怎么看待知识

修学指导“佛教怎么看待知识”。问:佛教怎么看待知识?答:知识对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自古以来,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比如,儒家推崇知识,老庄就比较反对知识。《庄子》讲,浑沌因为有了知识就死掉了。佛教对此也有两种不同看法,既有“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的赞誉,也有“知之一字,众祸之根”的警示。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因为知识本...

怎样理解“烦恼即菩提”

修学指导“怎样理解“烦恼即菩提””。问:何谓无漏智?怎样理解“烦恼即菩提”?答:所谓“漏”,即有缺陷、不圆满的。就像杯子上有个窟窿,会使倒入的水不断流出。只有完好无漏的杯子,才能装入满满一杯水。“无漏智”即圆满清净的智慧,可以消除一切烦恼痛苦。修行,正是为了开发这种究竟圆满、无量无边的智慧。所谓“烦恼即是菩提”,是告诉我们,烦恼与菩提...

大乘法最究竟,佛陀为何说其他几乘

修学指导“大乘法最究竟,佛陀为何说其他几乘”。问:既然大乘法最究竟,佛陀为什么要说其他几乘?答:任何一个法门的弘扬,都有其特定的针对性。《法华经》说,佛陀出世的目的,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就佛道。所以,《法华经》的思想是会三归一,开权显实。但佛陀一生说法,并不都是针对菩萨根机而说。有时是针对人天乘根机者而说,有时是针对声闻乘根机者而说,有时又是针...

受持《心经》有何功德

修学指导“受持《心经》有何功德”。问:受持《心经》有何功德?答:很多人读诵《心经》,是希望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但这并非受持《心经》最重要的功用。《心经》全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意思是以大智慧到达彼岸。这一经题,也向我们阐述了受持《心经》的功德:一是开发般若智慧,二是证得宇宙人生的真实,三是解脱生命中的烦恼。具体内容,我在《心经的人...

何为心、意、识

修学指导“何为心、意、识”。问:何为心、意、识?答:这属于佛教心理学的内容。小乘佛教讲六识,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大乘佛教则讲八识,在六识外增加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前六识属于意识范畴,第七识和第八识则属于潜意识范畴。心、意、识三个概念,虽名称不同,有时也会通用。当它们分别使用时,心是指第八阿赖耶识,为积集义,储藏...

佛法是∵“唯心主义”吗

修学指导“佛法是∵“唯心主义”吗”。问:佛法是“唯心主义”吗?答:哲学所说的“唯心”,是以“心”为第一性。佛教讲缘起,在缘起法中,没有所谓的第一性。所以,“物质第一性”和“精神第一性”都不符合佛教的缘起法则。佛法认为,世间所有事物,从心到物,都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之所以强调心的作用,主要是针对凡夫为物所役的现象而提出,一是强调人的...

5月21日环食,6月4日月偏食,行善修法功德极大

修学指导“5月21日环食,6月4日月偏食,行善修法功德极大”。5月21(藏历四月初一)早晨,日环食6月4日(藏历四月十五),月偏食--------------∵∵为什么月食和日食是非常重要的修法时机呢?∵∵∵从世俗人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太阳和月亮,只不过是普通的恒星和卫星,月亮因地球引力而围绕其旋转,地球又围绕着太阳旋转;但从《时轮金刚》的观点来看,就没有那么简...

等流习气和异熟习气的区别何在

修学指导“等流习气和异熟习气的区别何在”。问:等流习气和异熟习气的区别何在?答:简单地说,等流即因和果是相似的,又称名言习气。异熟即因和果是不同的,如因是善或恶,果是无记,又称业习气。在生命延续过程中,这是两种重要的潜在力量。...

缘起规律是不是永恒的呢

修学指导“缘起规律是不是永恒的呢”。问:缘起是否定永恒的,那缘起规律的本身是不是永恒的呢?答:缘起规律当然是永恒的。无论有佛出世还是无佛出世,缘起规律都一如既往地存在着,所谓法尔如是。佛陀只是这一规律的发现者,而非创造者。另外,当我们说到永恒时,切莫执着有个独立存在的、永恒的东西。事实上,缘起规律也离不开缘起的现象,不可在缘起现象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