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指导

列表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二篇∵灭苦之法∵8∵三法印

修学指导“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二篇∵灭苦之法∵8∵三法印”。三法印佛教之崇高伟大处,就是释迦世尊能悟彻世间一切现象的生住异灭,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缘起则聚,缘灭则散,在生老病死的现实问题上,释尊在五蕴的困缘法中,推因察果,证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眞理,是四圣谛中灭谛的解脱法门,是进入解脱的寂灭道。三法印是三项根本佛法,此三项义理可用以印证...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三篇∵圣道门∵6∵难行道∵4∵小乘罗汉果

修学指导“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三篇∵圣道门∵6∵难行道∵4∵小乘罗汉果”。小乘罗汉果小乘声闻、缘觉即阿罗汉悟证之阶位,可分为四果,即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一)须陀洹果:又称初果、预流果,指断尽三界之见惑(八十八使),预流果之圣者分有利根与钝根,利根是自己阅读经典,依随经上说法而修行;钝根是自己不读经,但听他人说而得悟道。仍需经历轮回生死,须再七...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二篇∵灭苦之法∵7∵六波罗蜜

修学指导“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二篇∵灭苦之法∵7∵六波罗蜜”。六波罗蜜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称六波罗蜜。菩萨舍一切世俗之物(布施),出家学道,称檀波罗蜜;受菩萨戒(持戒)称尸罗波罗蜜;为护戒默受打骂而不报(忍辱),称羼提波罗蜜;勤修善道(精进),称毗梨耶波罗蜜;精进而得五根调伏(禅定),称禅波罗蜜;五根调伏,证悟眞法界(般若),称般若波罗蜜...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三篇∵圣道门∵5∵难行道∵3∵佛位

修学指导“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三篇∵圣道门∵5∵难行道∵3∵佛位”。佛位据《璎珞经》云,修行至等觉菩萨要三大阿僧祇劫。菩萨从修行十信开始,须经历一劫至三劫的时间,而《起信论》则说修行信心需要一万劫才得信心不退而入初住位。入初住位是第一阿僧祇劫的开始,初地是第二阿僧祇劫的开始,八地是第三阿僧祇劫的开始,其中初地至七地之菩萨,有漏心与无漏心相杂混合,故有分段生死与变易生...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二篇∵灭苦之法∵6∵三无漏学

修学指导“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二篇∵灭苦之法∵6∵三无漏学”。三无漏学三学是戒、定、慧,止恶为戒,息虑静缘为定、破恶证眞为慧。学此三法可达无上涅槃,故称三学。八正道中的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为戒学;正念、正定为定学;正见、正思惟为慧学。凡夫之身有烦恼、垢染,称为有漏,圣者之身无烦恼,清净自在,称为无漏。故称圣者之三学为三无漏学。《楞严经》卷六云:「摄心为戒,...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三篇∵圣道门∵4∵难行道∵2∵大乘菩萨五十二阶位

修学指导“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三篇∵圣道门∵4∵难行道∵2∵大乘菩萨五十二阶位”。大乘菩萨五十二阶位据《菩萨璎珞本业经》载,大乘菩萨修行有五十二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而十住、十行、十回向为大乘三贤住,又称三十心,是十地前的菩萨。很多经论对菩萨修行阶位都不致,而《璎珞经》之说则最为大乘诸家所采用。∵(甲)十信菩萨五十二阶位中,最初应修之十种心。即:(一...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二篇∵灭苦之法∵5∵三十七助道品

修学指导“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二篇∵灭苦之法∵5∵三十七助道品”。三十七助道品佛初转*轮说十二因缘、四谛、八正道,后来又增加三十七助道品。三十七道品分有七科,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一)四念处:(1)身念处:即观身不净,皮囊之内浓血臭秽,无一可爱。(2)受念处:观苦、乐是苦,快乐也是昙花一现,不长久,接着是苦的降临。(3)心念处:...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三篇∵圣道门∵3∵难行道∵1∵大小二乘

修学指导“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三篇∵圣道门∵3∵难行道∵1∵大小二乘”。大小二乘佛陀一代时教大致分为大、小乘。佛为菩萨所说之法称为大乘。佛为声闻、缘觉所说之法称为小乘。大乘是菩萨乘,以悲智六度法门,运载众生至涅槃彼岸,如乘船过海,故称菩萨乘。《法华经.譬喻品》以羊车、鹿车、牛车等三车比喻大小二乘。羊车比喻声闻人,修四谛以求出离,但欲自度,不顾他人,又如羊之奔跑,不回顾后...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二篇∵灭苦之法∵4∵八正道

修学指导“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二篇∵灭苦之法∵4∵八正道”。八正道如佛所说:「了达三界如火宅,八苦充满难可出;未得解脱超彼岸,谁有智者乐轮回?唯有出世如来身,不生不灭常安乐」。佛陀常告诫弟子,通往菩提涅槃路的是八正道:一、正见,二、正业,三、正语,四、正思维,五、正念,六、正命,七、正精进,八、正定。∵(一)正见:正是正确,见是知见。我们的行为举止,一切都由...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三篇∵圣道门∵2∵难行道

修学指导“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第三篇∵圣道门∵2∵难行道”。难行道据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云:「菩萨求阿鞞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鞞跋致为难(阿鞞跋致是不再退转,至必能成佛之位,是菩萨阶位中,十住中之第七住,称为不退转住),此难有五种,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顾之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