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

列表

谈谈烦恼即菩提

文化杂谈“谈谈烦恼即菩提”。谈谈烦恼即菩提圆刚∵∵圆礼经常有些人喜好一句话:烦恼即菩提,或生死即涅盘。若世人理解这两者,通常烦恼指一个人处于不好的状态,菩提(觉悟),也就是好到极至的状态。一个人,要么处于不好的状态,要么处于好的状态,或者说要么处在烦恼堆里,要么处在觉悟境中,此二者对立不融。本来世尊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鉴真传宝到日本

文化杂谈“鉴真传宝到日本”。鉴真传宝到日本鉴真是唐代的一位高僧∵(学问很深的和尚)∵.他是扬州大明寺的住持,∵不但精通佛法,∵还努力钻研医学、建筑、文物、书法等方面的学问,∵受到人们的尊敬,∵远近闻名.当时,∵我国的东邻日本正在发展时期,∵非常羡慕和崇尚中国的文化,∵派了许多人到唐朝留学.有两个日本僧人也到扬州向鉴真学习,∵并...

昙静随鉴真东渡日本

文化杂谈“昙静随鉴真东渡日本”。昙静随鉴真东渡日本泉州人在海外(一)∵鉴真(688-763年)扬州人,14岁出家,708年受具足戒,云游名刹,遍访高僧,研习律宗。742年(天宝元年)鉴真在扬州应日本僧人荣睿、普照之请,拟赴日本讲授律藏和传戒。前四次因官府干涉或遇风浪而未成行。第五次终于成行,但又遇风暴飘至海南岛。回扬州途中,荣睿和...

鉴真东渡日本

文化杂谈“鉴真东渡日本”。唐朝时,封建经济繁荣,国势强大,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空前繁荣。为了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自唐太宗贞观年间至唐末期,日本派到中国的遣唐使并成行的就有13次之多(有一次仅达百济),还有一次是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赴唐的日使,久未归国,派使团前往迎接),两次是"送唐客使"(送回唐...

佛教研究方法谈(三)

文化杂谈“佛教研究方法谈(三)”。佛教研究方法谈(三)∵■葛兆光∵--------------------------------------------------------------------------------《世界宗教文化》2004年第4期∵第三种:佛教思想研究。∵佛教思想研究,也需要阅读很多的资料。首先,当然是最...

论佛教的认识路线∵——从认知科学谈起

文化杂谈“论佛教的认识路线∵——从认知科学谈起”。论佛教的认识路线∵——从认知科学谈起∵---杨新宇(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1.认知科学∵1.1认识的本质——黑箱建模∵∵如果把外部环境及其变化称做外部世界,那么可以把人的意识活动称做内部世界。内部世界的活动本来是独立于外部世界的,而且不受任何规则的束缚(例如普通人的梦境和精神病人的幻觉,二者...

谈整体佛教发展应有的正确观念

文化杂谈“谈整体佛教发展应有的正确观念”。谈整体佛教发展应有的正确观念专访惠敏法师转载自《法光杂志》No.35,81.8.10惠敏法师档案惠敏法师俗姓郭,名敏芳),***省台南市人,生于民国四十三年一月。民国六十年毕业于台南第一高级中学,进入台北医学院攻读药学,于大学期间接触佛法深受法益,遂发心深入法海,于台北医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华佛研所钻研...

魏晋佛性论——兼谈玄学情性论

文化杂谈“魏晋佛性论——兼谈玄学情性论”。佛性理论问题是整个佛教的中心问题,其涉及宗教信仰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一是宗教哲学的形而上问题,即探索一切现象背后的依据,回答世界究竟是什么。其二是宗教实践问题,即探索佛徒修习的最高境界和修习成佛的内在依据或可能性,回答如何才能成佛。魏晋南北朝作为佛教在中土盛兴的时期,佛教理论先后以般若学和涅盘佛性为重...

从法句譬喻经浅谈佛教业力思想

文化杂谈“从法句譬喻经浅谈佛教业力思想”。从法句譬喻经浅谈佛教业力思想清泓∵∵一、前言《法句譬喻经》梵名Dharmapa=davadanasutra(见大正四册,凡四卷),为西晋法炬及法立所译出。又名《法句本末经》、《法句喻经》、《法喻经》、《法句譬经》。本经乃集绿法句经之部份偈颂,另附加譬喻故事而成,自无常品乃至吉祥品共分三十九品,每品载...

浅谈佛门对学佛对象的教育经营

文化杂谈“浅谈佛门对学佛对象的教育经营”。浅谈佛门对学佛对象的教育经营静涵老师撰现在,该是要提到正题了。前面我曾经说过:与其说佛教教育要怎么教,不如说我们在家居士要怎么学,为甚么我要这么说?因为***现阶段的佛法教育,常常就是以方便开示和讲经法会的场合,在家居士才能听闻一点法要。大家知道,要受完整的佛学教育就应该去佛学院,但是上班族的在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