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对联

列表

论诗禅交涉--以唐诗为考察重心

诗词对联“论诗禅交涉--以唐诗为考察重心”。论诗禅交涉--以唐诗为考察重心∵萧丽华一、前∵言古印度吠陀时期的《奥义书》中可知印度是诗的民族,佛典许多文字明显有诗的形态,而中国历来也是以诗歌为主流。诗与禅之间在现实世界里似乎注定有许多共通的特质。佛典初译入中国的汉晋阶段,诗体与音韵都起了变化、融合与反省,这是诗与禅在中国最初期的“交涉”,(注1...

空静的诗心与灵幻的境界

诗词对联“空静的诗心与灵幻的境界”。∵作为创作主体的诗人,在进入创作时应该有着一种怎样的心境?诗的本质在于审美创造,诗人在创作之时,首先是处在审美情境之中,有一个高度集中的审美态度。所谓审美态度,主要是指审美主体的心理倾向,侧重于强调审美主体诸种因素的浑融统一与外射方向。创造过程中的审美态度,则是诗人暂时切断主体与尘世的日常功利关系,...

自然:禅与诗的栖息

诗词对联“自然:禅与诗的栖息”。∵禅宗爱自然,禅便栖息在大自然之中。在禅的公案中,处处都有自然的意象,作为禅机的启悟。“如何是和尚家风?”“满目青山起白云。”“如何是灵泉境?”“枯椿花烂漫。”“如何是清静法身?”“红日照青山。”自然,在禅宗的眼中,是何等的亲切!李泽厚先生于此有较精到的论述,他说:“禅宗喜欢讲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打...

得诗人之奥旨的皎然

诗词对联“得诗人之奥旨的皎然”。皎然,俗姓谢,字清书,吴兴人,自称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幼年出家,从灵隐寺戒坛守直律师受戒,于毗尼道,尤所留心。后又“博访名山,法席罕不登听”。及中年,又专意于禅,“谒诸禅祖,了心地法门”。曾与灵彻、陆羽同居吴兴杼山妙喜寺,为莫逆之交。∵皎然出家后,始终不忘吟诗。赞宁《高僧传》称赞他“文章隽丽,当...

从唐诗看唐代茶与佛教的关系

诗词对联“从唐诗看唐代茶与佛教的关系”。从唐诗看唐代茶与佛教的关系[日]高桥忠彦着陈星桥译一、唐代茶的普及与佛教中国人饮茶风俗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就已较普遍了。从北朝人来看,南朝人的特征之一就是有“茗饮(茶)”的习惯。而在中国北方,一般重视乳制品一类的饮料而蔑视饮茶,当然更谈不上普及了。[1]∵隋唐统一中国之初,这种情况仍无大的改变,直到开...

晚唐诗僧的诗禅世界

诗词对联“晚唐诗僧的诗禅世界”。晚唐诗僧的诗禅世界一、诗僧的形成诗僧是诗禅合辙的文化侧影。中国文化自佛经传译入中土後,文学、思想、社会、习俗都有进一步融合佛教的痕迹,在诗歌方面渐而形成以禅入诗,以禅喻诗的现象,在佛教僧徒方面,也融合着内学、外学,禅僧多以诗示道,以诗颂古,这是诗禅交汇光芒所形成的文化现象。诗僧产生的时间约起於东晋。...

解析王维禅诗中的特殊意象

诗词对联“解析王维禅诗中的特殊意象”。解析王维禅诗中的特殊意象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受佛学影响非常深的大诗人,诗作颇丰。他的诗描绘形象、气韵生动,往往在短小的篇幅中借助特殊的意象显示出浑然的意境与隽永的诗意。其诗中常见的几个特殊意象使他的禅诗具有一番独特的审美韵味。∵(一)云∵王维特别喜欢在诗中使用“云”的意象,作为世事人事变幻虚无的象征。...

略说唐代的禅诗与诗僧

诗词对联“略说唐代的禅诗与诗僧”。前言佛教从东汉传入中国后,到唐代的几百年间,充分与中国儒道融合,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份。唐代佛教极为兴盛,形成了许多宗派,佛教典籍浩繁,僧侣无数已是唐代士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事实。唐代也是诗歌与佛教新变繁荣的时代。禅在各宗衍化下至唐代禅宗兴盛一花五叶,诗在六朝的发展下,至唐代成熟而诸体均备,此时的佛教与...

诗僧义林明景禅师

诗词对联“诗僧义林明景禅师”。沅州虎榜山景星古寺诗僧义林明景禅师(1736—1807),明景,字义林,芷江景星寺僧。乾隆九年(1745),九岁,投芷江景星寺依聚芳长老剃染,侍本师极谨。师命之精研内典,性颖悟,下目即了。兼涉猎儒书,学为诗,琅琅秀句,触手纷披。书法亦自妍绝。师怜爱之。比师涅盘时,方出游。闻之,哭极哀,赋诗十章,人不...

五溪诗僧

诗词对联“五溪诗僧”。五溪地区,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武陵山、雪峰山、南岭为屏障,包括桂北、湘西、鄂西、渝东南、黔东北、黔东南地区,以沅水流域各支流及干流为划分范畴,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区域。历史上的五溪地区山高林密、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烽烟四起,形成了独特的少数民族区域文化,是湖湘文化、江汉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的交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