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

列表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八→16.淮安观音庵普济莲社缘起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八→16.淮安观音庵普济莲社缘起”。大觉世尊,(至)此各处立净业社之大意也。(全同乐清佛教净业社缘起)淮安在昔,亦为佛法盛兴之地。後遂寂然无闻。近来世风日下,有心人群起而挽救之。於是於城中观音庵,立一普济莲社。以期人各敦行伦常正理,修持净土法门。住持无为,亦具普济深心。锱素一心,同宏佛化。有杨佩文者,平生业儒,不知佛为何如人。因其孙未...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七→90.佛说四十二章经新疏序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七→90.佛说四十二章经新疏序”。真如佛性,生佛了无二致。逆顺修持,圣凡天渊悬殊。盖众生虽具性德,绝无修德。纵有修为,皆与性德相悖,故谓之为逆修。以故性德莫由显现而得受用。佛则本性德之理体,起修德之事功。三惑由兹净尽,二严由兹圆满。修德功极,性德全彰。常住寂光,享受法乐。但以悲心无尽,又复示生世间,示成正觉。随顺机宜,说种种法。俾彼...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八→15.沪西念佛社缘起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八→15.沪西念佛社缘起”。大觉世尊,调御众生,随机说法。虽大小偏圆不同,权实顿渐各异。要皆为令众生亲证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而已。然此佛性,即心本具。非从外来,不自他得。如取家宝,受用现成。故其证也,乃极易事。无奈众生久居生死,迷惑甚深。喻如宝镜历劫蒙尘,欲令即复本体,彻现照天照地之光明,固非一日二日揩磨之功所能得也。如来悲心真...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八→9.苏州弘化社第六届出纳报告清册弁言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八→9.苏州弘化社第六届出纳报告清册弁言”。因果报应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净土法门者,一切六道三乘,了生脱死圆证菩提之达道也。宋儒辟因果以後,治国治家治身治心之法,徒存枝叶,了无根本。以驯至於狂流莫挽,无可救药。学佛不修净土,纵能彻悟自心,深入经藏。若未到业尽情空地位,依旧仍在六道轮回之中。生死海深,菩提路远。欲仗自力了...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七→89.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题辞并序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七→89.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题辞并序”。世出世间法,唯是一心作。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欲得灭心法,须知法根源。法根源既得,法灭心亦泯。五蕴既空寂,一真亦不立。圆满菩提道,度一切苦厄。大乘百法明门论者,天亲菩萨欲令世人咸知心之本体不生不灭,常住不变,故造此论,以明世出世间所有诸法,举其大数,厥目有百。此百法中,唯有真如一法,为其主体。其余...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八→14.南京佛教净业社缘起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八→14.南京佛教净业社缘起”。大觉世尊,(至)此各处立净业社之大意也。(全同乐清佛教净业社缘起)南京为古来佛教盛兴之地。今又立为首都。凡伟人杰士,学博智深者,皆萃於此。不有净社,则不易修实行而证净果。又五方同处,龙蛇混杂。不有净社,则何由出幽谷而登乔木。於是杨先芬,魏仰山等诸居士,於公余之暇,率诸同志,修持净业,以闻风随喜者多,...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八→8.巢县鱼山圆觉禅院传戒序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八→8.巢县鱼山圆觉禅院传戒序”。如来以三事故,令正法久住於世,众生悉蒙度脱。三事者何,曰戒定慧。以众生一向背觉合尘,轮回六道。今欲令其背尘合觉,趣证涅盘。非戒,则无所束缚,必至随逐尘境,起惑造业。非定,则识波奔涌,何能心无所住。非慧,则本具之真心,何由彻证。幻起之妄惑,何由顿灭。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戎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八→13.南通佛教居士林唐闸分林缘起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八→13.南通佛教居士林唐闸分林缘起”。大觉世尊,(至)此各处立净业社之大意也。(全同乐清佛教净业社缘起)江苏为南方佛法肇启之地。南通密迩苏州,昔年固家家观世音,处处弥陀佛矣。清季国运日衰,法运随之而衰,以致经声佛号,几成绝响。近来世乱已极,民不聊生,有心者咸皆提倡佛学。居士林净业社等,各处林立。陈慧恭居士纠集同志数十人,立一唐闸居士林。...

有人说,修禅和净土什么也不用学,就可以开悟、往生甚至成佛,这话对吗?

净土宗“有人说,修禅和净土什么也不用学,就可以开悟、往生甚至成佛,这话对吗?”。如果可以这么简单走捷径的话,佛就不需苦口婆心说法四十九年了。佛当时为何要说那么多经典?仅凭想象,连一个世间的海都渡不过去,能渡过生死之海吗?你可以试一试,站在长江岸边发个愿,能不能到达江对岸?佛教是实实在在的极为科学的东西,每一步都是实事求是的,不是一种虚无缥缈。有的人还没有在横隔两岸的人海中深入一...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七→87.宏化日记序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七→87.宏化日记序”。天下事,最初皆由一二人为之发起。卒至一唱百和,草偃风行。况如来大法,乃众生即心本具之道。但以迷而未悟,各自背驰。一旦有先觉者告之。如临宝镜,亲见自己本来面目。方知从前皆不自识之人。由是悲喜交集,情不自已。以己所知,普告同人。普愿同证本具之佛性,以出幻妄之轮回。庶不负作与天地为三之人,具与如来平等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