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

列表

简介十八华严三周因果之内涵(杭大元)

华严“简介十八华严三周因果之内涵(杭大元)”。简介十八华严三周因果之内涵杭大元华严大经所诠的理论建构,系以昆卢遮那佛的法身为体,然後本此一真法界的体性,直接欲令众生现见妙性而证法身。以文殊妙智为用,华严大经以此为用者,直接欲令众生明了妙心的大用而证大智。由此依智断习,则普贤妙行为因,华严大经以此为因者,直接欲令众生翻转尘劳而成就妙行。只要习尽智...

龙树与华严哲学(吴汝钧)

华严“龙树与华严哲学(吴汝钧)”。龙树与华严哲学吴汝钧关于华严思想,一般认为是沿‘华严经’、唯识与‘起信论’发展而来。其实它与龙树思想有一定的理论关连。在思考方法上,华严的论典便常引用龙树的四句法。华严的开祖法藏更明言四句为入法的方便。本文郎要从理论着手,看龙树与华严的关连。我们亦会论及华严有过于龙树之处。关于华严,我们以法藏为主。...

浅谈华严宗的修行体系(释明哲)

华严“浅谈华严宗的修行体系(释明哲)”。浅谈华严宗的修行体系释明哲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佛教协会会长前言佛教是重体证的,其体证的过程就是修习实践。而要获得圆满的智慧解脱,就要按一定的体系进行修习实践,所以修习体系对学人是至关重要的。佛教修学的总纲是戒、定、慧三学,在实践方面,戒、定、慧学如鼎的三足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佛经、律、论三藏...

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系—以《华严经·十地品》为主(下)(印彬)

华严“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系—以《华严经·十地品》为主(下)(印彬)”。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系—以《华严经·十地品》为主(下)华严专宗研究所院友∵印彬一、四摄法与菩提心发菩提心即求无上菩提心之意,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也是长养净法之良田,行者若发起此菩提心勤行精进,就能速成无上菩提。所以菩提心是一切正愿之始、是无上正等正觉之根本、大悲心及菩萨行之所依;大乘菩萨须发大心,...

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系—以《华严经·十地品》为主(上)(印彬)

华严“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系—以《华严经·十地品》为主(上)(印彬)”。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系—以《华严经·十地品》为主(上)华严专宗研究所院友∵印彬壹、前言《华严经》云:“若能成就四摄法,则与众生无限利”佛法深广无边,有胜义谛与世俗谛,有了义与不了义,各随众生所需而因应之。娑婆众生难调难伏,四摄法是四种度化、摄受众生的方法,菩萨在随化度生时,若能具备善解的能力,运用种种...

华严三圣像的形成(镰田茂雄)

华严“华严三圣像的形成(镰田茂雄)”。华严三圣像的形成(日本)镰田茂雄一、序佛教中所说的“三圣”,有***戒坛的三圣和华严的三圣。所谓“***戒坛的三师”是受***菩萨戒时所请的和上、羯磨、教授三师。而所谓“***戒坛的三圣”则是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相对于此,所谓“华严三圣”是毗卢遮那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澄观在《三圣圆融...

四十《华严》译者般若三藏法师故里考辨(王亚荣)

华严“四十《华严》译者般若三藏法师故里考辨(王亚荣)”。四十《华严》译者般若三藏法师故里考辨王亚荣般若三藏,天竺人,唐时人长安传法。隋唐时代,佛经翻译以长安及洛阳为中心,译事大盛,译师辈出,此起彼伏,各领风骚。般若三藏是四十卷本《华严经》的翻译者,以此而闻名后世。同时,在隋唐译经史上,他是最后一位大译师,所译出的《华严经》也是唐代译出的最后一部大部头经典...

华严经义海百门(沙门法藏)

华严“华严经义海百门(沙门法藏)”。华严经义海百门华严经义海百门(并序)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夫缘起难思。谅遍通于一切。法界叵测。诚显现于十方。莫不性海冲融应人机而表一。智光赫奕耀世间以通三。殊胜微言轻毫彰于圆教。奇特圣众纤埃现以全身。迥超情虑之端。透出名言之表。窃见玄纲浩浣。妙旨希夷。览之者讵究其源。学之者罕穷其际。由是微言滞于心首。...

华严宗佛性∵思想初探——五教佛性与心性本体(杨维中)

华严“华严宗佛性∵思想初探——五教佛性与心性本体(杨维中)”。华严宗佛性∵思想初探——五教佛性与心性本体杨维中∵华严宗之成为独立的佛教宗派,时值天台、唯识诸宗思想成熟之时,故尔其佛学思想既具有鲜明的“自宗”特色,又有融合、吸收其它诸宗思想的倾向。从心性论角度看,天台宗于性具立场上言众生之心性与佛性关系,虽有合一之意图但仍有“二体”之嫌讥。唯识宗以无漏种子释佛性...

《华严心要》浅解(韩焕忠)

华严“《华严心要》浅解(韩焕忠)”。《华严心要》浅解作者:韩焕忠清凉澄观国师是华严宗的第四代祖师,他有一篇短制,题为《华严心要》,又题为《答皇太子心要》,或《答顺宗心要法门》,是他在为德宗皇帝讲《华严经》时对当时的皇太子,即后来的顺宗皇帝,所说的法门。此文篇幅虽短,但内涵丰富,堪称佛法冠冕上的如意宝珠。从此文中可以看出澄观思想的理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