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辨法相与唯识

唯识“辨法相与唯识”。辨法相与唯识(印顺导师)“法相与唯识”,是研究佛法者所常遇到的问题,对它必须有个认识。现在把我认识到的试述一点。∵∵这问题,民国以前的学佛者,是没有讨论过的,民国以来,最先由欧阳渐居士提出了法相与唯识分宗的意见,即是要把法相与唯识,作分别的研究。问题提出后,即引起太虚大师的反对∶主张法相唯识不可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唯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人类能够如实认识生命轮回,揭破生死之迷的关键,就在于如实去认识自心。所以,自身的这个“心”最为重要,正所谓“笑是它,哭是它;成是它,败是它;上天堂是它,下地狱也是它”!∵(一)生死唯心所造∵众生为什么会落入既定的生命形类?为什么各自有不同的形貌、寿命、习性、际遇?佛教十分明确地回答:这一切都既非上帝...

当今物理学对“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诠释

唯识“当今物理学对“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诠释”。客观现实是否存在,或者宇宙是一个幻象?(转载)∵作者:Michael∵Talbot∵在一九八二年时,一件惊人的事发生了。在巴黎大学由物理学家Alain∵Aspect所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他们进行了一项也许会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实验。你不会在晚间新闻中听到这件事。事实上,如果你没有时常阅读科学期刊...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唯识理念

唯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唯识理念”。体现《楞伽经》思想的基本范畴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卷1。本章凡仅标卷数者,为四卷本《楞伽经》卷数。∵所谓五法,即是“相、名、妄想、如如、正智”卷4。其中“名”指概念,“相”指事物,“妄想”指思维。“名”、∵“相”指思维对象,“妄想”指...

论法相必宗唯识

唯识“论法相必宗唯识”。论法相必宗唯识太虚法师──十四年夏在庐山讲──一∵∵出定义二∵∵遮彼计甲∵∵判一本十支为二宗之非1∵∵出今说理由之非2∵∵出今说判别之非乙∵∵括小乘佛智为法相之非1∵∵出今说之大意2∵∵正明今说之非三∵∵结正义识所唯法,法相而已。是故称法相即括唯识,谈唯识即摄法相。此义也,奘基以还,无异议者:近人别...

论《新唯识论》与《成唯识论》

唯识“论《新唯识论》与《成唯识论》”。海外学人陈荣捷将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唯识学的发展情形区分为三次高峰:欧阳渐复兴的“严格”意义上的唯识学,太虚的法相唯识学,以及熊十力的新唯识学。∵∵无论如何,***学者周志煌认为,熊十力援佛入儒、扬儒抑佛而撰的《新唯识论》(以下简称《新论》),在民初学术界所引起的广泛回响则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熊子哲学所...

浅明自悟唯识种子颂

唯识“浅明自悟唯识种子颂”。浅明自悟唯识种子颂∵∵陈国钊稽首礼佛尊,敬礼诸菩萨开显唯识义,利乐诸众生此宗义甚广,释要业流转五位与百法,心王与心所五蕴与四大,有情器世间前六与末那,赖耶与种子现比非三量,依止圣言量相见二分说,能缘与所缘自证证四分,能所量量果性独带三境,四缘诸法生三能变识现,唯识无外境三性三无性,示现中道义菩萨五位...

杂阿含与唯识学

唯识“杂阿含与唯识学”。杂阿含与唯识学---佛教法相学会与志莲净苑合办?罗时宪教授往生十周年纪念佛学讲座--∵∵陈琼璀一?序言各位嘉宾,各位善知识:很多谢学会给我这个讲题,让我讲一下罗公、杂阿含与唯识学。记得1990年9月,罗时宪先生在香港能仁书院研究所开始讲授《般若经论对读》,后来结集整理成书,这就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罗...

唯识哲学对对像世界的说明

唯识“唯识哲学对对像世界的说明”。唯识哲学对对像世界的说明∵潘爱雯(一)“对像世界”成为哲学探究范畴的原因甚么是“对像世界”?它为何成为哲学家们探究的重要课题?若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对像世界”其实是指一切提供主体心识作为认知的象目(object);即是哲学中所指的“认知对象”。而“对像世界”之所以成为一个哲学课题,是因为它是一个我...

瑜伽行派之“无种姓”思想初探─以《瑜伽师地论》为中心

唯识“瑜伽行派之“无种姓”思想初探─以《瑜伽师地论》为中心”。瑜伽行派之“无种姓”思想初探─以《瑜伽师地论》为中心─释长慈提要《瑜伽师地论》对于有情修学圣道是否能证得涅盘,依“种子”(bIja)的立场安立“住种姓补特伽罗”(gotrasthAH∵pudgalAH)与“住无种姓补特伽罗”(agotrasthAH∵pudgAlaH)二类,其中“住无种姓补特伽罗”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