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弘一之律学

律宗“弘一之律学”。∵以戒为师,精研勤修是李叔同佛学思想的第一个特点。这不仅促进了律宗的复兴,而且还表现了李叔同持戒苦行、宁静淡泊的宗教心态。∵中国佛教律学古译有《四分》、《五分》、《十诵》和《摩诃僧只》四大律,后三律注释甚少,几无一存,唯《四分》独行于世。义净自印度回国后,又译出《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后人称之为新律。...

律学大纲导言

律宗“律学大纲导言”。律学大纲导言律学大纲导言芝峰一、律学定义律是中国一种之译义,印度原具三名:一、毗尼或毗奈耶,通常译为「律」或「灭」,亦南山律宗所常用。然在四分律开宗记中云:律翻毗尼,本无曲据,传者胸襟,未成相反;然正翻者,梵云优婆罗忏,此译为律。(卷一)据此,则通常所云「毗奈耶为律」者为非,唯其义,不无相通之点耳。...

中国律学典籍简介

律宗“中国律学典籍简介”。中国律学典籍简介律宗所依用的经典,不若其它各宗之采用经藏或论藏,而是以戒律典籍为主要依据。∵曹魏嘉平二年(公元二五○年),中印度僧昙摩迦罗来到中国洛阳,译出《僧只戒心》,首开中国传戒之始,其后律宗典籍相继译出。一百五十年后,姚秦弘始六年(公元四○四年),专精《十诵律》的罽宾沙门弗若多罗前来长安,诵出...

中国律宗传承及其发展

律宗“中国律宗传承及其发展”。中国律宗传承及其发展一、律教的传入∵∵(一)传戒之始∵∵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五九至七五年),由于明帝夜梦金人,于是派遣使者秦景、张骞等十二人西行求法,礼请中印度僧侣摄摩腾、竺法兰赍持佛经来到中国洛阳,译出《四十二章经》,并兴建中国最初的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教由此初传我国。此后至...

重振南山律宗祖庭终南山净业律寺碑记

律宗“重振南山律宗祖庭终南山净业律寺碑记”。重振南山律宗祖庭终南山净业律寺碑记夫佛制戒律,约束僧众,防微而杜渐。释迦示寂,首次结集《律藏》,全仗优婆离***而诵出。此后,部派蜂起,见解沓然,异说纷呈,流传支离。逮及佛法东渐,虽规模初创,而名实不真。因有天竺僧人昙柯迦罗,于三国时来华,见诸寺众虽具沙门之相,而无受戒之体;遂于魏嘉平年间,在洛阳译...

律宗(下)

律宗“律宗(下)”。律宗(下)吕澄三律藏的运用和整理唐代律宗的各系对于律藏的运用和整理,都费了相当的苦心。从运用上区分律藏,凡有“止持”“作持”两类:止持说禁止所不应做的事,称为止恶法门;作持说允许所应做的事,称为修善法门。止恶的内容以比丘、比丘尼两众的别解脱戒为主,所依据的文献是“戒本”;修善的内容以受戒等二十种“犍...

道宣及其律学体系

律宗“道宣及其律学体系”。道宣(596—667)是中国佛教律宗三派之一南山宗的创立者,润州丹徒(今属江苏)人,俗姓钱,12岁人长安日严寺,20岁在大禅定寺受具足戒。30岁之前主要从学于慧颧和智受(,以继承智首的律学思想为主。但他也注意游学各地遍访名师,自称“居无常师,追千里如咫尺;唯法是务,跨关河如一苇”(《关中创立戒坛图经...

律宗第一山——宝华山

律宗“律宗第一山——宝华山”。律宗第一山——宝华山∵作者:金玉良缘∵∵宝华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西北,距南京市30余公里。宝华山原名华(花)山,因春天黄花漫山而得名。后来南朝梁时宝志和尚登山结庵,弘法传教,遂称宝华山。宝华山为宁镇山脉之名峰,周围群山环抱,最高峰海拔437米。《山志》述其形胜说:“其形安而逸,其势尊而严。东凌铁瓮,西...

律学大师——慧光

律宗“律学大师——慧光”。律学大师——慧光慧光俗姓杨,定州长庐(今河北定县)人。13岁时随父入洛阳,因灵巧聪明,受到来自天竺的着名禅师佛陀扇多的赏识,劝令出家。于是慧光便从佛陀禅师受三归,不久又从之剃度,学习诵经。在学习中,慧光表现了惊人的天才,从未读过的经文,执卷一览,便如夙习,对经中的义理,且能旁通博引,穷究入微;口才又...

律学上的观念问题

律宗“律学上的观念问题”。律学上的观念问题戒律原本共通于大小乘,受到佛教各宗各派所共遵,也是修行生活中所应实践的律仪、准则,并非只是特立一宗来专门研究而已。而戒律之所以逐渐衰微,就是在于律仪的繁琐发展,也就是历代以注疏方式来传承。时代的变迁、教团形式的演变,加上各家各派不同见解所注解的戒律,呈现不同的面貌,因而引起诤论,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