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14.复周群铮居士书一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14.复周群铮居士书一”。蕅益生於明末.没於清初。一生弘法.皆在南方.未曾一到北地。兼以顺治初年.南方多未归服。故大师於崇祯升遐.明图版荡之後。凡所着述.但书岁次.不书国号及年号耳。及至福建宁波.各处归顺之後.不一二年.即入涅盘。而台宗有仿之者.於康熙时着述.亦不书国号年号.可谓诬蔑蕅益与国家耳。其不善学.有如此者。南方学者...

《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18.复周群铮居士书五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18.复周群铮居士书五”。天下事皆有因缘。其事之成与否.皆其因缘所使。虽有令成令坏之人.其实际之权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现缘也。明乎此.则乐天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矣。汝独不知身为人子.义当从亲之命。又欲为人徒.犹当从师之命。然父母为子谋者.或有不当.以恩爱重而或有偏处。师则既能视为知识.断不至所谋过於...

《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13.复何槐生居士书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13.复何槐生居士书”。接手书.知居士有向上志。然未知法门所以.及与时机。纵曾读光文钞.亦未究光所说之意旨也。夫修行用功.原为了生死耳。倘用功而生死不能了.犹不肯依能了者而为之。岂非担麻弃金.自贻其咎乎。参禅纵能大彻大悟.如五祖戒.草堂青.真如□.断崖义志.尚不能了。而再一受生.反致迷失.校前为远不能及.况吾侪乎。某某和尚...

《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6.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6.复永嘉某居士书三”。昨接手书.知又得麟儿。喜甚书中所说.皆有道理。张奂伯教子女之事.乃知体而不知用.不可全取为法。至於幼时.又须以因果报应之事。与净土法门之利益。於学堂回时.谆谆训诲。则子女现时蒙念佛之益.必能免意外之虞。将来以为立家立业.及灭罪得福之本。若全不与学堂交涉.则不谙时务。纵有作为.亦难进步.况庸常者乎。在...

《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17.复周群铮居士书四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17.复周群铮居士书四”。前月十五.接到汝书。以汝言孟由一到.即便登程.恐回书落空.是以不复。即午复接汝书.知盂由尚未归省。其所以稽迟不归者.殆不敢担由彼归而汝即走出之担子也。汝何不体我心.及诸人之心.而硬做道理乎。光亦出家之人.岂必定碍滞汝.阻止汝.学在家人恋恋于家.不愿令人速得解脱乎。但人之际遇.万有不齐。约汝分论。实为...

《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12.复永嘉某居士书九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12.复永嘉某居士书九”。来书所说.皆从自己身心习气上究竟.不胜欣慰。然在凡夫地.不能无病.亦不能任而不治。其治之之法.最省力.最得益处.在以病为药。以病为药.则病不为累矣。即如爱子女之病.决不能断。不妨即以此爱为本.必欲使子女生为正人.没生净土。此其爱.乃以世闲凡情.成就出世闲圣果。若不善用爱.任性娇养.则与杀其身.过百千...

《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5.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5.复永嘉某居士书二”。昨接汝书.知师寿已心有回转.不决定即欲出家。幸甚。出家一事.今人多以为避懒偷安计。其下焉者.则无有生路.作偷生计。故今之出家者.多皆无赖之徒。致法道扫地而尽.皆此辈出家者为之败坏而致然也。光观师寿根性在家修持.固不失为一乡之善士。虽不能大弘法化.於自於他.皆有实益。若出家.则年时已过。又且身弱.不堪...

《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一→96.复庞契贞书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一→96.复庞契贞书”。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题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世间善人.尚不饮酒...

《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11.复永嘉某居士书八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11.复永嘉某居士书八”。来书发明普敬僧尼.此理此事.实为至当。然教儿辈.又须反复为论。若止一往.则或恐不知去取亲疏.或致受损。譬如有人.若诗若文.若宗若教.皆悉高超。而其品行卑劣.不堪为人榜样。倘不加分别.概行亲近。此人亲之.不但行为或随彼转。而其任己臆见.妄说道理处。无真知见.或被所惑。须必居心则若贤若愚.通皆恭敬.不生...

《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4.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正编二→4.复永嘉某居士书一”。昨接来书.言及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可谓见理透彻。周之开国.基於三太。而文王之圣.由於胎教。是如世无圣贤之士.由世少圣贤之母之所致也。使其母皆如三太.则其子纵不为王季文王周公。而为非作奸.盖亦鲜矣。而世人只知爱女.任性憍惯.不知以母仪为教。此吾国之一大不幸也。人少时常近於母.故受其习染最深。今日之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