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从宋代士大夫禅学看宋代佛教的社会化发展

禅宗“从宋代士大夫禅学看宋代佛教的社会化发展”。∵从宋代士大夫禅学看宋代佛教的社会化发展作者:魏建中[摘要]佛教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中国化过程,而这个中国化的过程又是佛教一步步被社会化的过程。在宋代,士大夫们参禅学佛,非常兴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士大夫禅学。从士大夫禅学的发展及特征可以看出,宋代佛教在唐代佛教发展的基础上,朝社会化的...

佛教、禅与现代科学

禅宗“佛教、禅与现代科学”。∵佛教、禅与现代科学目前在科学界(包括社会科学界)中,有些人认为:评价佛教,评价禅宗,应置身教外,置身禅外,应“旁观者清”,不应“当局者迷”,认为这样才能客观公允。他们的理由是:(1)有怎样想就怎样说的自由,没有必要去禅堂参禅打坐。(笔者按:此大谬也!不求参究但要弄清开悟所得是怎么回事,不以切实的生...

禅宗戒律思想初探——以“无相戒法”和“百丈清规”为中心∵四

禅宗“禅宗戒律思想初探——以“无相戒法”和“百丈清规”为中心∵四”。∵禅宗戒律思想初探——以“无相戒法”和“百丈清规”为中心四∵四尽管百丈清规的创制源于禅门僧团伦理发展的内在需要,但对于印度佛教戒律而言,它的叛逆性和独创性还是显而易见的。难怪创制新规的百丈怀海一开始就被视为“破戒僧”。从佛教伦理的角度看,百丈清规的独创性佛教伦理特色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在对待印度佛...

鼓山禅对禅宗时弊的矫正

禅宗“鼓山禅对禅宗时弊的矫正”。∵鼓山禅对禅宗时弊的矫正[案]此文虽是旧作,然读来仍觉意犹未尽。以古观今,感慨良多。元贤大师之语仍有其现实意义。明代以来佛教各大宗派都有依附权要的风气,他们的因此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来源和显赫的世俗地位,也有的忙于赴忏、做法事,把佛教的修行完全的世俗化、职业化,有感于时代风气之不正,“鼓山禅”自创始人元...

“鼓山禅”理论渊源

禅宗““鼓山禅”理论渊源”。∵“鼓山禅”理论渊源元贤自己曾言其“禅本寿昌,戒本真寂”。[1]寿昌和真寂分别是无明慧经(1548-1618)和闻谷广印(1566-1636)两位大师。慧经乃曹洞中兴的关键人物,元贤说:“我曹洞一宗,盛于唐,衰于宋,至元似复盛而实衰,其故盖难言之也。自元初,雪庭裕公奉诏住少林,天下学者,翕然宗之。历...

明清佛教兴衰的缩影:以鼓山禅为例

禅宗“明清佛教兴衰的缩影:以鼓山禅为例”。∵明清佛教兴衰的缩影:以鼓山禅为例“鼓山禅”自遍照以后的传承就已经不甚清晰,他们主要的联结点也早已经不是禅学方面的特色了,然就以鼓山特定道场而言,他们之间的关联还是有迹可寻的。“鼓山禅”衰败的原因,我们大体可以从宗教与社会两个视角进行考察:首先,从宗教方面来说,当然是禅宗内部的纷争。自禅宗创立以来,...

马海燕《鼓山禅研究》∵之《鼓山元贤传》

禅宗“马海燕《鼓山禅研究》∵之《鼓山元贤传》”。∵马海燕《鼓山禅研究》∵之《鼓山元贤传》在明末佛教界万马齐喑的历史形势下,元贤渐渐展露了头角,担当起振兴曹洞禅门的重任。元贤(1578-1657),初名懋德,字闇修,后讳元贤,字永觉,尝自号“荷山野衲”,又号“石鼓老人”,建阳(今属南平)人,是宋大儒西山蔡先生(即蔡元定)十四世孙。父云津,世守诗书;...

马海燕《鼓山禅研究》之《明末清初的佛教与社会》

禅宗“马海燕《鼓山禅研究》之《明末清初的佛教与社会》”。∵马海燕《鼓山禅研究》之《明末清初的佛教与社会》就思想而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气,这种风气是群众性的,同时又是时代性的。自宋以来,面对精妙而充满活力的佛学思想的挑战,为弥补儒家思想体系的缺陷,改变儒学式微的局面,以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等为代表的儒学家,以儒家伦理为本位,同时吸收佛教思辩的哲学...

“金刚不烂身”与防腐葬——特种文物禅宗六祖真身像

禅宗““金刚不烂身”与防腐葬——特种文物禅宗六祖真身像”。∵“金刚不烂身”与防腐葬——特种文物禅宗六祖真身像杨鹤书(杨鹤书,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中文摘要】南华寺供奉的禅宗六祖惠能和明代憨山等三位佛教知名人物的真身坐像确是其人的真身。这是用防腐葬来处理而达到目的的。我国佛教徒的“真身”则是一种有异于木乃伊的防腐葬,通过“出龛”和“坐缸”等方法来保存尸体,最...

“听”∵禅

禅宗““听”∵禅”。∵“听”∵禅倾听,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的,我们原来并不会;倾听,也∵并不仅仅是我们在生活中要加强的沟通技巧,它确实就是我们∵下手用功的地方。在生活中的禅修,也讲到我们佛教徒(特别是出家师父们)比较欠缺的职业精神、职业素质。虽然我们出家修行佛法,并不是把它当职业,而是把它当“志业”,志向的志。所谓的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