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如何认识和学修三论宗(理净)

中观“如何认识和学修三论宗(理净)”。如何认识和学修三论宗中国佛学院∵∵理∵净一、如何认识三论宗三论宗也叫中观宗或中观学,起源于印度龙树的中观学,依龙树的《中论》为代表。但又不完全与现在所说的中观学相同。今天所流传的中观学基本上有三大体系:(一)、***中观学公元6世纪佛护作《中论注》,清辨作《般若灯论释》,佛护和清辨虽然都标榜弘扬龙树...

三论宗关于二智的出处(理净)

中观“三论宗关于二智的出处(理净)”。三论宗关于二智的出处中国佛学院∵∵理净“二智”是诸佛菩萨自行化他的般若智慧,诸佛菩萨之所以证空而不住空者,正是因为有权实二智,照空即能鉴有,涉有而不着有,了达空有是因缘空有,其自性毕竟空,今三论破邪显正即是破学教而滞空有,封执二见之人。所以三论宗讲空有的目的有两种:一是要闻教者契悟诸法的真实性,二是...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

中观“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住世时期为界。主要是指佛初成道时为诸大菩萨演说大乘妙法,即“般若”思想。以诸《般若经》为依据,宣扬“般若性空”思想,此是印度早期的中观(三...

关于三论宗“境智”之关系(理净)

中观“关于三论宗“境智”之关系(理净)”。关于三论宗“境智”之关系中国佛学院∵∵理净修习观法,所言“观”有能观和所观,所观是所观的对象,即外境。能观是能观照的内心。“二智”是从能观性上讲,“二谛”是从所观性而言。能观是智,所观为境。虽然“智”能观“境”。但同时“智”由“境”发。因此“境智”是因缘关系。正因为智由境发,因智名境,所以境智又是因...

三论宗“二谛”义阐要(宏正)

中观“三论宗“二谛”义阐要(宏正)”。三论宗“二谛”义阐要宏正真俗二谛是印度佛教的基本概念,大乘、小乘皆然。传人中国,二谛也成为多宗必及的话题。其中,由嘉祥大师集大成之三论宗也一贯以此作为立教基础。三论宗是以般若,三论为依据,真俗二谛为纲要,缘起性空为原理,显无住无得为目的,明情与无情悉有佛性,说一切众生悉能成佛。本文唯谈二谛在三论宗中...

三论宗破收四料(理净)

中观“三论宗破收四料(理净)”。三论宗破收四料理净“料简”是考察邪正,辨别是非,不能一概皆破,也不能一概皆收,因此要简别。今文用四门分别哪些该破,哪此不该破,名为四料简。即:一、但破不收,二、但收不破,三、亦破亦收,四、不破不收。第一但破不收,这里主要是指对外道而言,因为外道的真理与佛法正道相违背,站在佛法的立场而言,没有什么可以...

三论宗八不中道说(理净)

中观“三论宗八不中道说(理净)”。三论宗八不中道说理∵∵净今就二谛三种中道明八不中道,八不中道在三论宗看来即是二谛中道,也是缘起性空。因为八不不离二谛,“生灭”即是二谛也是缘起,唯有缘起法才是生灭法。若不生不灭即是性空,缘起性空即是中道。一者,不生不灭,在三论宗讲世谛的生灭非实生实灭。但由因缘生而假名生,因缘灭而假名灭。即是因缘生虽...

三论宗之源流(太虚大师)

中观“三论宗之源流(太虚大师)”。三论宗之源流太虚大师一∵、此宗之名义三论宗者,依三论立宗故名。三论者:一、中观论,二、十二门论,此二论皆龙树造,但中论系青目长行也。三、百论,提婆偈颂,世亲长行也。三论皆罗什译,若加大智度论,亦名四论宗;而三论为通申大小乘诸经之通论,智度为别申大般若之别论也。或亦称为法性宗、破相宗、空宗。然此宗以文...

三论宗二谛三种中道(理净)

中观“三论宗二谛三种中道(理净)”。三论宗二谛三种中道理∵∵净三论宗立二谛是言教,言教即是假名,假名即是空,空即是中道。因此,在三论宗看来二谛即是中道,非离二谛之外别有中道。因此《中观论》云:“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今三论宗约二谛说有三种中道:一者、世谛中道,二者、真谛中道,三者二谛合明中道。明三种中道者,...

三论宗略述(刘峰)

中观“三论宗略述(刘峰)”。三论宗略述中国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刘峰中国佛教宗派。隋吉藏创立。因依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三论立宗,故名。此宗的学统,在印度是:龙树一提婆一罗睺罗一青目一须利耶苏摩一鸠摩罗什。在中国则是:鸠摩罗什一僧肇一僧朗一僧诠一法朗史略此宗初祖龙树。是释迦牟尼灭后第一个重要的大乘佛教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