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中论讲记∵卷四∵观涅盘品∵第二十五

中观“中论讲记∵卷四∵观涅盘品∵第二十五”。观涅盘品第二十五∵大家看《中论》,(观涅盘品)第二十五。我们首先讲,外人错误在什么地方,他错误在执着有涅盘。外人问了:「若一切法空无生无灭者何断何所灭而称为涅盘」他说,如果一切法空,就无生无灭了,既然无生无灭,「何断何所灭?」这是说四谛,知苦断集,空的话,怎么能断集呢?何所灭是讲修道证灭。一切法空,...

中观他空思想要论(多罗那他着∵许得存译)

中观“中观他空思想要论(多罗那他着∵许得存译)”。中观他空思想要论多罗那他着许得存译在这里要了解大乘了义中观自性,总示教派差别,认识中观的建立,清除他分别边,首先要了解他部外道的观点是离解脱道,本派佛教主张与解脱道相关联。外道教派虽然不承认有解脱道,但是在有关善趣增上生法方面,顺世派认为,从“无”见谤果,意在说明障碍法上没有清净善趣道。数论派、裸体...

略谈龙树中论的复古精神及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的省思(吕胜强)

中观“略谈龙树中论的复古精神及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的省思(吕胜强)”。龙树菩萨在印度、中国及***佛教史上有不朽的地位,其深邃的智慧及热烈的宗教生命,受到后人高度的赞扬,在过去的历史中,龙树的思想曾被热烈的讨论并遵循着。如今的学佛者似乎已渐不与闻其宗风,尤其是其划时代的伟大着作--“中论”,一般人对之,颇有误阂之感。古代的思想对于今人,在理解上或有时空的隔碍,不过“中...

无执着的动态智慧——中道与中观(万金川)

中观“无执着的动态智慧——中道与中观(万金川)”。“中”是无执着的立场,“中”必含摄着“观”。它是一种通观全体、富于批判精神的动态智慧,人在生活里不断地努力向上,而趋近完美、幸福,这就是所谓的“中道”。∵〖阿含经里的中道思想〗阿含经是佛法的根本。在汉地的佛教传统里,自来对阿含经的研究,一向都不太重视,总认为它们是小乘的经典,这是中国佛教很大的遗憾。...

中观与三解脱门(杨云唐)

中观“中观与三解脱门(杨云唐)”。中观与三解脱门杨云唐人生无论是好是坏,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灭,存在的背后是“没法留下”的事实,而没法留下的背后是因万法皆随“有即是空”的真理。真理是“如如不动”,是超越意识的“本然”。见到如此真理,就不会被境界和遭遇所转,是为解脱,此生从此便随遇而安。∵缘起是诸法总则,缘即万法,我与生死等都是缘起的...

“中观论”三字的意义(理净)

中观““中观论”三字的意义(理净)”。《中观论》简称《中论》,是三论宗立宗的三部论之一,为龙树的代表着作。也是佛教众论典中的一部重要论着。是阐述“般若”思想的代表着作之一。主要叙述佛教的性空思想,阐明一切法自性本空,诸法实相不可得的理论观点。是学习三论思想的主要着作,也是研究佛教性空思想的主要论着。为佛学爱好者和佛学研究者所必读的佛学着...

中观无自性之研究(黄国达)

中观“中观无自性之研究(黄国达)”。中观"无自性"之研究无自性是事物的真实状态,犹如行云流水般的畅通,形相不断地转换,鲜活而丰富,不是任何东西可以局限的;可是当自性见生起时,犹如水结成冰,一块一块地相互碰撞、不相融合。黄国达中∵观对于诸法实相的探讨,乃综合了般若经与阿含经的空义,阐发缘起性空的中道正见。如中论所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

中观般若的特色(黄国达)

中观“中观般若的特色(黄国达)”。中观般若的特色黄国达龙树菩萨的中观学,在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一般人谈到修行,却不知中观如何修,以为中观只是高明的理论而已。其实中观的真义是中道的正观,是佛法的精髓。至于中观成为一个宗派思想,这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在当时龙树菩萨依据般若等经典,阐发深义,贯通阿含,并抉择部派思想,以「缘起...

龙树菩萨“中观”简介(赵朴初)

中观“龙树菩萨“中观”简介(赵朴初)”。龙树菩萨“中观”简介赵朴初摘自《河北佛教》2006年第1期龙树主张的是“诸法实相论”。在对于事物的认识问题上,有部认为,一切法的自体是永恒存在的,只是它的作用的生起,要依借于因缘。龙树则与此相反,认为一切有为法只是因缘和合所生的现象。没有常住不变、单独存在的自体。譬如众木聚生而为林,林只是个假名,除...

“中道”的超越之路——对佛教般若中观超越模式的诠释(唐忠毛)

中观““中道”的超越之路——对佛教般若中观超越模式的诠释(唐忠毛)”。“中道”的超越之路———对佛教般若中观超越模式的诠释唐忠毛内容提要普遍存在于中西文化中的“中道”思想,由于其诞生的背景不同,有着各自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佛教般若中观的中道超越模式在“缘起性空”的基础上提出“真谛”与“俗谛”的“不一不二”关系,从早期佛教追求离欲、脱苦的“出离”,而迈向追求万法实相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