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71.复宁德晋居士书十九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71.复宁德晋居士书十九”。汝信及十元,均接到。当此大劫虽未曾遭,亦宜战兢惕厉,加力修持。数年以来,信亦不少。又加所寄各书,并与宋藏。若肯取法,即文钞一部,已有余裕。不肯取法,纵以大藏经,也无所益。二弟不知能依我所说否。光老矣,目力不给,不能多书,以後切勿来信。亦勿介绍人皈依。以无目力精神答复也。(廿六年十月)...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74.复钱士青居士书二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74.复钱士青居士书二”。接大札,不胜钦佩。及阅大着,知武肃王之世德犹存。每羡缙绅家之世德,唯宋范文正公最久。阅贵家乘,则武肃王之德泽,超过范公远甚。窃谓贵集,当名钱武肃王世泽,则更令人景仰矣。光粥饭僧,无为人师之才之德。但以一人传虚,竟致闻者不察,误以为实。阁下既入班禅之门,又皈依光,则恐两不适宜。但认真修持,即可得大利益...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61.复宁德晋居士书九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61.复宁德晋居士书九”。手书备悉,五元收到勿念。所立课程,杂乱无章。早起洗漱已,至佛前焚香一炷,或三炷,念香赞一遍,香云盖菩萨三称。一心顶礼常住十方三宝,(三称三拜、或一称一拜、)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心顶礼阿弥陀佛,一心顶礼观世音菩萨,一心顶礼大势至菩萨,一心顶礼准提菩萨,一心顶礼摩利?天菩萨,一心顶礼清净大海众菩萨...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70.复宁德晋居士书十八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70.复宁德晋居士书十八”。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乃常念常恭敬。常字贯下恭敬,何可作朗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乎。须知南无二字,即是皈依顶礼,恭敬,度我等义。现上海习勤所,已印二三十万发往各处。而南京,南通,汉口,无锡,各有印者。汝印只在秦地分送。一心念佛,无事不办。而观音慈悲寻声救苦,当此极苦之时,令念观音,校彼令念佛,尤易生信。以佛...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60.复宁德晋居士书八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60.复宁德晋居士书八”。必欲受戒,当於本月十七阿弥陀佛诞日,佛前自誓受戒。先须礼拜忏悔,随己工夫闲忙,而定多少时期。至日更须起殷重心,礼拜忏悔,向佛禀受五戒。在家人衣之有无,均不关紧要。与其僭用,不如不用。但着长衣,或着僧袍,均无不可。闻城中有韩某者,大开五教大同之教,其神通广大,能知人宿因,又能令病人立即痊愈。汝且让一切...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73.复钱士青居士书一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73.复钱士青居士书一”。日前接令祖功德史,阅之不胜感叹。凡为民上者皆肯师法,则天下永久安乐矣。唯有一事,普通人万不可傚法,效之必致大祸。强弩射潮而潮退,乃水神感王之德,故潮不复来。无德之人效之,必致水神兴怒,而洪潮涌波,则民居危险之极矣。光绪十二年中秋日,下南五台山,(在长安城外、乃观音现老僧降妖龙而开山者、文钞後附有碑记...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69.复宁德晋居士书十七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69.复宁德晋居士书十七”。何得说许多空套子话。此种虚浮习气,非学道人所宜。况於师前说之,更为不宜。日人以豺虎之心,欲吞吾国。吾国许多人私受日人之贿,为彼作走狗,致彼之凶势益大。使无人为彼用,决不至有如此之横蛮也。苏州日有飞机三五只经过,初曾炸过几处,近来但经过而已。苏人逃去十程之七。然逃之外边,其苦更甚。不逃者,尚安乐些。光...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59.复宁德晋居士书七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59.复宁德晋居士书七”。手书六元邮票,(交弘化社)俱收到。汝之性喜络索,已过之不要紧之事,又何须再说。即如前欲寄月饼,以邮局不寄包裹,又一说再说,此种废话,说之做麽。我已令汝不可再寄食品,汝尚如此。春间寄来者,完全粉碎,秋初又欲寄,岂非自扰扰人。汝初学佛,只可认真念佛。洞得的也随他去,洞不得的也随他去,庶不致担阁工夫。汝欲...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72.复吕智明居士书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72.复吕智明居士书”。来信何得姓名俱不写。若寄己家尚可。若令人转,则有不知误事之虞。临终欲不昏沈,必须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临终何能清白。朱荣鑫事,若非虚说,决定可以往生。一因其宿有善根。二因全家助念。助念之事,利益甚大。若不为助念,便成破坏正念。勿道无功夫之人不能往生。即有功夫之人,由家人破坏,亦不能往生故。当深...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68.复宁德晋居士书十六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二→68.复宁德晋居士书十六”。念先人之苦节,当力行其佛化,令一切人悉得了生脱死之利益。俾吾亲之名,标於西方宝莲之上。比此间碑铭之虚荣,当天地悬殊也。孝亲者,当务其大者。其小者可行可止,不必专以此为志事也。(廿四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