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三→78.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九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三→78.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九”。两接手书,不胜感叹。保甲公约甚好,惜全国各县长不致意於此。德森师本月初七回来,许止净九月初来。明道师病久,於本月十九早二点半锺去世。二十一运龛至灵岩,廿五迁化,入灵岩普同塔。六十元收到,当为印送经书之备。此次或有大祸,光实无有迁移之念。以老病畏寒,不能迁移,勿道光不移动,即德许亦不移动。以光若一去,...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三→87.复张曙蕉居士书四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三→87.复张曙蕉居士书四”。君於民十六年见光时,光颇嘉其聪慧,而又能受人指斥,故光常冀君为浙地女界之善导。其後绝无音问,意其在普陀时所发起之善根,以无人提持,遂复消灭矣。然光亦不肯再多事,以强人所不欲也。及见所汇之诗,其意致完全不与此道相应,因略一启迪。後见所复,遂大畅慰。是知入道,各有因缘时节也。所寄弘法社刊,以冗繁无暇,只...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四→5.复边无居士书三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四→5.复边无居士书三”。光七十九岁,目力不支,不能为汝特为鉴订作序。救灾当以尽人能念者,为有大益。若摩利?天咒,所印虽多,亦难於大劫临头时用,宜取消。令人念观音圣号,虽三岁孩童也能念。此咒甚长,且咒与音释夹杂,非通家尚不知作麽念,今人好异。观音救苦救难,大乘显密诸经,均赞叹提倡而不用,反用只一经所说之摩利?天咒,极力提倡。...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三→77.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八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三→77.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八”。昨接手书,不禁为广安人民庆。所作各学训,通皆契理契机。然或广训,不可不以因果为前提。自程朱辟因果以来,儒者皆不敢谈因果。一则固守党同伐异之陋习。二则冀为纯儒入庙之偷心。以致治国,治民,治家,治心,均无根本。近来废经,废伦,杀父,杀母之风,皆由辟因果之学说而来。今则视尧舜禹汤文武周孔,通不如洋人。又何...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三→86.复张曙蕉居士书三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三→86.复张曙蕉居士书三”。接手书,知前次之书,尚不讨厌。此次除过誉不慧外,皆属实情。一息不来,即属後世。此时纵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亦无用处。若不及早修持净业,待到此时,方知虚受此生。枉将宿生所种善根,尽消耗於之乎者也中矣。可不哀哉。净土法门,贵乎实行。今既知之,当随分随力行之,方有实益。若但研究而不肯持佛圣号,以期近则消业障...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四→4.复边无居士书二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四→4.复边无居士书二”。手书备悉。汝前所寄摩利天经咒,光不传人。何以故,当大劫当头,当以最易念最有灵感之法教人。摩利?天虽慈悲,当不能超出观世音之上,此只七字,虽三岁孩童也能念。摩利经咒能念者,百无几人,故不愿以难念者,另教一切望救之人也。上次所寄之赞咒经,头绪不清,令外人无所适从。若无人指示,颇不能了知。凡印经咒,必须眉...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三→76.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七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三→76.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七”。两函均收到,勿念。峨志前开单时,忆每包五部,拟一百部归峨山,故开二十包。後因重,只包四部,峨山之百部,尚欠二十部,故又令寄五包,以足一百之数。余均不再补寄。又王镜湖所画佛相,前寄王晓曦义比洋行,并书已与佛学社说,令其追问,彼又欲寄峨山结缘,直寄成都汝宅,想已收到。当为看门者说,令其回信报收到,以免彼...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三→85.复张曙蕉居士书二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三→85.复张曙蕉居士书二”。接手书,不胜欣慰。但以香期人事冗繁,未能即复为歉耳。大凡聪明人,多皆傲物而自是,不肯受人呵斥。光愧无学问道德,不能稍益於世,因兹抱一他山石之素愿。欲令纯金良璞,皆由我粗砺之质,以成世宝。是以三次相见,不以赞而以勉,不以人情而以佛法为指示。其书与三次之语,呵斥颇切,意必此後绝不过问。而书中所叙,颇生感...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三→75.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六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三→75.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六”。指归净土,乃禅不禅净不净之书。亦可令无信心者种善根,亦可令真念佛者弃信愿。所种之善根在未来。所弃之信愿在现在。具眼之人,决不流通。彼以禅净自名,而不肯依净土真宗旨,可叹之至。今之提倡净土者,多是此种知见。深恐人以己为不通宗,故成此宗净俱失实益之结果耳。(九月初八)...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四→3.复边无居士书一

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四→3.复边无居士书一”。手书备悉。五台山广济茅蓬,(或称寺)现於去年由光与山西现主席赵次陇。(名戴文)将山上各寺及碧山寺子孙串通一气,并五台山区长县长皆与彼串通一气,欲将广济茅蓬僧逐下山,以便彼等吃肉喝酒,人不经见,以广济茅篷皆成年修持之人,两相形比,自己觉得太难为情。而又不肯改良,致成诬谤,谓茅篷之僧,恶於本山僧十倍。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