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唯识的意义

唯识“唯识的意义”。西方的康德哲学是从研究主体的认识形式入手的,他表明主体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切不可作超越的使用。好比在学习游泳之前,先来研究一下我们的游泳能力,不至于因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而出现意外的后果。康德提出先天的概念,认为我们的主体有其先天的认识形式,而这种认识形式对于知识而言起着决定的、仲裁的作用。通常所谓知识...

唯识指掌

唯识“唯识指掌”。唯识指掌第一编绪论一、唯识教之希有∵唯识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所说的一种法教,甚么叫作法教呢?不违正理,有轨可循名之为法。凡有所说必有音声,即这音声及所说的道理,令闻的人能生明解,便名为教,不定要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意味,方名为教;或是定有劝善惩恶的意义,方名为教。如来所说的一切音声都是有正理的、有轨则的,...

“∵唯识“∵的理解

唯识““∵唯识“∵的理解”。唯是简别,排除其他.识是认知.意思是万法的显现除了能被识的认知外没有一个不变的本体.也不是说识就是一个不变的实有本体.依于根对境而产生的识,根和境都是一个迁流变化的,识也一样.<<百法明门论>>略陈名数,八识,与识相应的五十一心所,色十一是第八识的相分,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是心心所色的分位假立,无为法是...

唯识四分

唯识“唯识四分”。唯识四分四分是唯识家为阐明诸识作用的各方面,根据唯识义来区分的。四分是:一、相分,二、见分,三、自证分,四、证自证分。唯识家说一切有为无为法(即宇宙万有)皆非离识别有自性。识的意义是了别,就是分别了达(也就是认识),所了别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叫作境(或事物);能了别山河大地等境的作用,叫作识或者...

韩清净居士《瑜伽师地论》披寻记叙

唯识“韩清净居士《瑜伽师地论》披寻记叙”。韩清净居士《瑜伽师地论》披寻记叙净自闻法以还,初读《俱舍》,继研《唯识》。《俱舍》以《光记》、《宝疏》为归,《唯识》以慈恩《述记》为准。一名一句,务得其诠;一义一量,务得其旨。习规矩于步趋,衡是非于智解。乃知佛法文字.不同世籍。得鱼固要忘筌,废筌亦不能得鱼也。然如世籍,无义无利,不外绮语、戏论,则非...

于五受阴平等舍住正念正智经之瑜伽师地论释“胜利”(二)

唯识“于五受阴平等舍住正念正智经之瑜伽师地论释“胜利”(二)”。于五受阴平等舍住正念正智经之瑜伽师地论释“胜利”(二)/陈重文∵译述(大正藏第30.786;或《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册92~94页)∵应如此中有二净天:一、不善清净,二、善清净。若唯能入世俗定者,当知是天不善清净——放诸谛中不了达故,其心未得善解脱故;若能证入内法定者,当知是天名善清净——于诸谛中已了...

于五受阴平等舍住正念正智经之瑜伽师地论释‘胜利’(三)

唯识“于五受阴平等舍住正念正智经之瑜伽师地论释‘胜利’(三)”。于五受阴平等舍住正念正智经之瑜伽师地论释‘胜利’(三)/陈重文译述(大正藏第30册786页下~787页中;或杂阿含经论会编∵94页~95页)∵又于如是诸外道处,当知总有三种衰损:一者,见及欲乐展转相违论衰损,二者,依我无智论问记衰损,三者,依法随法行证得衰损。∵又在前述所介绍的那些外道之处,当知他们...

于五受阴平等舍性正念正智经之瑜伽师地论释‘胜利’(一)

唯识“于五受阴平等舍性正念正智经之瑜伽师地论释‘胜利’(一)”。于五受阴平等舍性正念正智经之瑜伽师地论释‘胜利’(一)/∵陈重文∵译述(大正藏第30册785页中~786页上,或杂阿含经论会编上而90页~92页)复次,有解脱心、有净智见诸阿罗汉,有四胜利,当知不与诸外道共:一、于行时恒常住性;二、于住时无相住性;三、往昔因,所生诸行,任运归灭;四、后有行,今因斯故...

空相应缘起随顺法经之瑜伽师地论释∵(三)“甚深”

唯识“空相应缘起随顺法经之瑜伽师地论释∵(三)“甚深””。空相应缘起随顺法经之瑜伽师地论释∵(三)“甚深”/陈重文∵∵译述云何无我难可了知?谓诸因果安立缘起,齐尔所事,遍于一切有情众中,起无差别有情增语。什么叫做无我的道理很难明了知道呢?指由所有的因果所建立施设起来的缘起,在此(缘起的)范围之内的所有事件,普遍涵盖着一切有情众中,由此设有差别的生起一切有情...

《空相应缘起随顺法经》之瑜伽师地论释〈一〉“上慢”

唯识“《空相应缘起随顺法经》之瑜伽师地论释〈一〉“上慢””。《空相应缘起随顺法经》之瑜伽师地论释〈一〉「上慢」/陈重文∵译述∵(编按)本文将《瑜伽师地论》(大正藏30册830页下~831页中或杂阿含经论会编中册26~27页)一段解释「上慢」之文译成白话,有助於对增上慢的缘起的了解。文中黑体字为原论文,白话解释附於其下。∵复次,略有二种增上慢者:一、於有学增上...